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0趣闻轶事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10 趣闻轶事

平泉是个具有文化活力的地方,民间文化土壤深厚。承载千年的奇闻轶事,流淌着中华民族朴素的文化血液,她们如此古朴而生动,并将经久不息!

“平 泉”的 传 说 平泉,古称“八沟”,是由于平泉地处承德东向

第八条自然大川得名。清雍正七年,开始设八沟直隶厅,八沟厅就在平泉。当时的八沟街客商云集,店铺林立,热闹繁华。街市中心有一清泉,往来的行人、车辆,使原本清澈香冽的泉水受到污染,变得浑浊不清。特别是冬天,泉水四溢,影响交通。八沟厅几任大老爷都想治理,可是由于泉水特别旺,疏导、汲取都没有作用,只好放弃。

乾隆三十五年,八沟厅又来了一位大老爷,名叫穆靖安。他很想为民办点好事,于是就抽

调钱粮,组织百姓挖浚水泉。百姓们一连挖了多日,也无法将泉水治住,而且越挖越旺。穆靖安只好叫衙役贴出告示,请能工巧匠想法儿。 八沟街南转角房子附近,三年前来了两个买卖人,鹤发童颜,极为和善。二人在此开了铁货店,天天顾客盈门。奇怪的是,铁货店后有几口大锅,无论出多高价钱,也不卖。

这一天,衙役们遍街张贴告示。二人到街上揭了告示,一句话也不说,到衙门口大门上写下几句话,写完化阵清风不见了,铁货店也人去店空。穆靖安非常惊奇,见那几句话写的是:“和合二仙到人间,铁货店内整三年。大锅扣住东海眼,泉水四周筑高栏。壬癸朔方圣人庙,泉眼之内塞新棉。”

1

看完方知,是和合二仙来到八沟街。穆靖安赶紧命人到铁货店,抬出大锅扣住泉眼,泉眼之中又塞了大量棉花,泉水立时止住。 经过一个冬天的挖浚治理,将泉水四周用青石砌筑,地面上围以青石护栏,在泉南下口留有疏水渠道一条,泉水像一条长龙,

顺势导入瀑河。泉南立以石碑,镌刻“平泉”两个阴刻大字。民国时期,泉北建孔子庙一座,隐含承神龙之气、感圣人之德、“平泉”。

八沟羊杂汤的来历平泉羊汤”原来都叫“八沟羊杂汤”,也叫“八沟羊

杂汤”。平泉羊汤以羊杂配以多种佐料制作而成,选料精细,口感纯正,厨艺独特,味香清而醇厚,汤脂肥而不腻,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食用后回味无穷。平泉烧饼则以个大芝麻多、香软松脆而著称。羊汤搭配烧饼,确实是一道美味佳肴,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平泉羊汤、烧饼,传说还是当年康熙皇帝用过的一道御膳,至今具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古时的平泉,雨量充沛,草木茂盛,野兽成群,虎狼出没。康熙传令将围场刚刚设好,很快从密林中围出一群梅花鹿来,约有十四五只。其中一只毛色油光锃亮,两眼炯炯放光,高昂着头,两个鼻孔喘出阵阵白气,那发光的眼神里似有哀求之状。康熙一生射杀很多野兽,惟独这一次不忍

2

下手。正在康熙迟疑的时候,那只梅花鹿撒开四蹄如同草上飞一样,冲出 三道猎围,一溜红光向北奔去,简直像一只神鹿。康熙见状,也就飞马追了下来。他一口气追出五十余里地,直至八沟街地面,也就是今天平泉镇这个地方,方才收住马缰。当时的八沟街南有很多低湿地带,沿瀑河两岸和低洼地处生长很多柳丛。那只梅花鹿飞进柳丛里,一晃便不见了。康熙四处寻找,在柳丛中足足转了一个时辰,也没有见到鹿的影子。鹿是没找着,倒是饿劲儿上来了。这时的康熙才觉得饥肠辘辘,十分难捱。正在这时,不远处飘来一阵香气,十分诱人。康熙寻着香味儿找到路旁,原来是一家小店。店内的一个回族老者正忙活着,铁锅内煮着一堆油糊糊的东西,香气正是从那口锅中飘出的。康熙也不问价钱,直叫“快来点饭!”开店的老者一看康熙气宇不凡,有十足的派头,不敢怠慢,赶紧盛出一碗切好的羊杂,调好汤汁,又从烤炉中拣出两个又大又热乎的烧饼。正是饥不择食,平时在皇宫,康熙的膳食都要由御膳房精心安排,还要有品膳官品膳。这回康熙真是饿极了,也顾不得那些了。一口气吃了两个大烧饼,连喝两碗羊杂汤,还喝了一壶烧酒。这顿饭吃得康熙容光焕发,精神百倍,真是比在皇宫吃还觉得有味儿。吃饱喝足之后,康熙才想起来,还不知道吃得是什么饭呢!老者告诉说:“这叫羊杂汤,是用羊的杂碎做成的,我来到此地开店已有二十多年了。”

3

康熙刚刚吃完,店外人喊马叫,上百个侍卫将小店团团围住。这时,文武大臣也气喘吁吁地陆续赶到。康熙慢腾腾地走出小店,大臣们立马上前嘘寒问暖,“受惊了没有?” “用膳了没有”?“抓住鹿没有?”弄得康熙一时无法回答,便随口说出一首诗来:“喜峰口外远,塞北古道长。野鹿入柳林,八沟羊杂汤。”

后来,那老者用一丈多长的红绸做成一个招幌,上书“八沟御膳羊杂汤”七个大字。从此,八沟羊杂汤便名声大振,关里关外无人不晓。到乾隆时期,八沟街内的羊汤馆还有十几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军阀混战,日军侵入,解放初期的物资匮乏,使八沟羊汤的厨技几乎失传。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八沟羊杂汤又重发异香,羊汤馆越开越多,厨艺越来越精。外来食客更是交口称道:“难怪平泉的羊汤这么好,原来是受过康熙的皇封呢!” 康熙杯酒醉蒙王 满族入主中原以后,自北京至黑龙江就开辟了一条

驿路,其路线为:北京—遵化—喜峰口—八沟—宁城—东北、黑龙江,这条驿路其实也是“御道”。清代历朝皇帝到东北祭祖,都要经过这里。康熙初年,还专门设置了北京——黑龙江瑷珲的驿路,总长约1300公里。长城以南汉人管理的驿站8个,称为汉八站;长城以北由蒙民管理的驿站16个,驿站之间约120里。平泉境内有南北五十家子两个驿站,南五十家子为蒙古驿站的头一个。

4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康熙巡视蒙古各部,途径平泉大吉口,史料记载,在这里举行了一场大的政治活动,接见了蒙古各部王公,民间流传的“康熙杯酒醉蒙王”的故事,也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话说康熙皇帝率领文武群臣经遵化过喜峰口,农历五月初九来到大吉口这个地方。康熙还未到,蒙古王公早已跪在道旁等候。康熙大轿刚到,见蒙古王公早在路边迎候,非常高兴,心想:我朝龙威四海,恩及远荒,蒙古诸部无不臣服,这生性剽悍的蒙王对我也这么忠心耿耿,真是四海升平!正想着,大轿已经来到近前,康熙赶紧下得大轿,躬身将蒙王扶起。蒙王一阵颂扬之后,献上进贡礼单。

康熙知道蒙古人善饮,早从京城带来几坛好酒,命左右随侍给蒙王赐酒。近侍满满地斟上一大杯递给蒙王,这杯酒足有二三两,那蒙王说了声“谢皇上!”然后一仰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

康熙见蒙王一口喝干,心里更高兴了,又命左右:“再赐!”一口喝 尽。就这样连喝三杯,蒙王还是面不改色,就像根本没喝一样,神色更加精神了。康熙一伸大拇指,夸赞道:“真是好酒量!”听康熙这么一夸,蒙王心里更加得意了,上前一步跪在地上说道:“奴才不敢瞒皇上,奴才自打十八岁开始喝酒,到如今还没喝醉过呢!”说着,面露得意之色。这细微的变化,也被康熙看在眼里,心想:“再赐一杯吧,事不过三,有些不妥。不赐吧,这蒙王还挺得意。”康熙正在为难之际,一个近臣附在康熙耳边悄声说:“八沟久产一种陈酒,味甘烈,当年老祖宗饮过此酒,曾醉倒了八位王爷。”康熙微微点头,说道:“这样吧,今儿蒙王远道而来,甚是劳累,早早歇息,明儿随朕行围打猎。”

5

第二天,康熙率众在党坝围场沟设围射猎,收获自然不小。到了晚宴的时候,康熙当然记着昨天蒙王喝酒那事儿,对蒙王说:“你说从未喝醉过,朕却不信,今晚你要再喝三大杯,朕不但封你蒙王,还封你为酒王。”听康熙这么一说,那蒙王更来了劲头儿,反问康熙:“皇上可是戏言?”康熙说:“朕一言九鼎,怎么是戏言?!”说着,向下一摆手,侍卫们抬过一坛酒来,倒出一大杯捧给蒙王,蒙王也不谦让,一口饮尽。再倒一杯,又是如此。等到侍卫们斟第三杯的时候,那蒙王已是趔趔趄趄,脚跟站立不稳。第三杯酒还没接到手,只见他晃荡了几下,一头倒在地上。他这一倒,引得众人哄堂大笑,就连康熙也笑得前仰后合。

一阵嬉笑之后,大臣们的笑声突然停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似的。其原因不是别的,那蒙王可是在皇上面前夸下海口的,再说,在皇上面前失礼栽倒,那可是大不敬,弄不好要掉脑袋的。众人面面相觑了一阵,然后把目光全部集中在康熙的脸上,个个心悬了个半截,等皇上发话。再看康熙呢,非但没有怪罪之意,反而拍手大笑,连喊了几个“好!”康熙略一沉思,左右赶紧取过笔墨,康熙提笔写道:“传说塞外产美酒,古镇八沟第一家。蒙王三杯饮未尽,脚失根基眼早花。”众人传阅了一阵,又是一阵大笑。

众人的笑声还未停,只见那蒙王又晃晃悠悠地站立起来,揉了揉眼睛问康熙:“皇上刚才赐给奴才的是什么酒啊?酒劲儿这么大!”康熙怔了

6

一下,灵机一动,随口说道:“八沟老酒啊!”从此,这 “八沟老酒”之名就传遍了长城内外,清宫廷也自然将此酒列为御酒窖藏。承德避暑山庄修建后,“八沟老酒”还要保证避暑山庄珍藏饮用,康熙、乾隆也多次用它赏赐有功之人。因承德避暑山庄多年珍藏此酒,时间久了,人们就将“八沟老酒”称为“山庄老酒”。

塞北骨汤包的传说 清代的平泉县城有座喇嘛庙,即今城北小学现址,

史料称宗畅寺。始建于康熙十一年,乾隆四十八年耗48万白银重修,占地50余亩,有四层大殿,第四层大殿后有御膳房。今仍有“龙帽松”一株。据传,乾隆来此打猎曾把帽子挂在松树上,从此这棵树的树干只向四周延伸,不敢再往高长。因平泉未建皇帝行宫,乾隆北巡或来平泉打猎,多次驻跸喇嘛庙这个地方,许多传说故事也与此有关。

有一次,乾隆打了一整天猎,獐狍野鹿自然收获不小。到了夜晚,乾隆不觉有些饿意,肚子也咕咕地叫起来。他立即唤来太监,命御膳房准备夜宵。不一会儿,御膳房端上一些糕点。乾隆见还是原来那几样儿,不觉皱起了眉头。那太监是何等聪明之人,早已揣摩出皇上的心思。悄悄对乾隆说:“奴才知道塞北八沟街有一种肉包子,远近闻名。奇妙的是,吃包子时内有肉汤流出,奇香无比。”这太监不说还好,经他这一撺掇,乾隆的饿劲更大了。迫不及待对太监说:“那还不赶紧办去!”

太监急急忙忙来到包子铺,只见店铺灯熄人静,早已摘掉了幌子打烊。太监敲了半天才将店里面的人唤醒。命令道:“限你半个时辰做好两屉肉包子,到时候派人来取,不许耽误!”

开店的是一个老者,见几个来客的气势,哪敢怠慢,赶紧吩咐徒弟生

7

火、和面、磨馅儿。往常,店里的包子馅儿都是石磨磨肉,再用温水调稠。调馅儿的水十分讲究,既不能过热,又不能太凉,再加十几种秘制佐料。做馅儿的手艺世代口授,秘不外传。可眼下,来人只限半个时辰,烧水的时间已然不够。老者正在焦急之时,猛然看见炉灶上正煨着半罐骨汤。他灵机一动,主意已成,待磨好肉馅儿,慢慢将骨汤倒入,其它佐料照旧。

约有半个时辰的工夫,那人正好来催,见包子刚刚出锅,十分高兴。吩咐道:“送到宗畅寺那边去!”开店老者把包子用食盒装好,小心翼翼拎出店里。来人边走边询问制作方法,老者自然也如此这般夸耀了一番。时候不大,就到了宗畅寺。老者一看,里三层外三层站满兵士,吓得腿都迈不动了。来人把包子接过去说:“就在这等着,做得好有赏!”

开店老者本来就胆小,从没看过这阵势,心里战战兢兢地等候着,两腿不停地哆嗦。寻思说:“别说领赏钱了,只要留下这颗脑袋就烧高香了!” 大约过了一袋烟的时间,太监将食盒拎出寺来,两眼露出得意之色。告诉老者:“皇上今儿吃你这包子高兴,这是赏你的,拿回去看吧!”老者这才明白,原来是乾隆到八沟了。老者边走边琢磨,皇上的钱多花不完,肯定赏一张大银票子!

这老者高兴极了。腿也不软了,撒

腿就往回跑。跑回店里打开食盒一看,原来是一个黄绸子布包。再打开布包,里面露出一张纸,上写五个大字:“塞北骨汤包”!第二天,老者赶紧请人将乾隆御书装裱一新,挂在墙上。从此,“塞北骨汤包”的名字就流传开来。

8

龙潭山的传说 据说在很早以前, 平泉北部龙潭山四季温暖如春,苍松

翠柏, 古树参天, 山坡上遍地鲜花, 一条小溪顺着山势,流入山间的水塘。 说来也真有点奇怪, 溪水和雨水一年四季不断地流入塘内, 可塘水根本不见涨, 水深还是两丈多,就是干旱的年月,塘水也不见少一点;这泓绿水, 在阳光的照射下, 清澈见底。那时龙潭山一带气候温和, 所以物产非常丰富, 老百姓家家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电闪雷鸣,从天上降下一条青龙。这条青龙驾着狂风暴雨, 上下飞腾, 一直戏耍多时,才降到山中的水塘里;从此,这水塘便被当地人叫成了龙潭,山也就成了龙潭山。

百姓们原以为神龙降临, 今后一定会有好日子过了, 哪知道,这条青龙原本就是一条害人精。自从来了之后,经常发大水,冲毁庄稼和房屋, 残害山下的百姓,人们苦不堪言。

在一次洪水中,一个叫林小姝的女孩也被洪水冲走,她的父亲林龙汉伸手去搭救女儿的时候, 忽然发现一只受伤落水的燕子,在他们的面前一沉一浮, 他急忙把燕子救了起来, 等他再要去救女儿时,女儿的半点影子也没有了。他艰难地爬到岸上, 手捧伤燕,望着翻滚的狂涛失声痛苦, 这时被林老汉救活的燕子,突然开口说话了: 可怜的爸爸,您别哭了, 今后我就是你的女儿, 您为了我失去了爱女, 我要为乡亲给姐姐报仇, 我要到

9

南海仙山拜师学艺, 除掉孽龙以安百姓。说完它在林老汉和乡亲们头上飞了三圈,向南飞去了。

一晃三年过去了, 在南海观世音菩萨那里学艺的燕子,功成归来, 当天她便率领着乡亲们,攻上了龙潭山。孽龙发怒了,它“轰”的一声冲出龙潭,它驾着狂风,喷云吐雾,用大缸一般粗的龙身,扫向乡亲们头上。这时站在最前面的龙潭燕, 飞快地拔出了青龙剑, 只见一道金光, 那条不可一世的孽龙就从半空中“轰隆”一声摔到了水中。失去法力的孽龙,哀求乡亲们和龙潭燕

饶它性命, 心地善良的乡亲们同意留它一命, 龙潭燕就将她心爱的青龙剑变成了一条粗大的铁链, 将孽龙牢牢地锁在龙潭之中。孽龙被降服后, 龙潭山下的百姓,又得以重见天日, 又重新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资 料 链 接 平泉民间文化历史悠久。多年来,平泉县文化工作者

挖掘民间文化,搜集整理民间传说、故事、神话、寓言等题材的民间文学500余篇,大部分发表在《百代口传集》、《神话山河》、《平泉旅游》著作中。 学生活动 心灵直通车 一个个故事,绚丽多彩,充满诗情画意和艺术魅力,就像 一杯杯香气扑鼻的清茶,让我们回味无穷。同学们,难道你们不 为家乡厚重的民间文化感到自豪吗? 10 小行动:搜集更多的平泉趣闻轶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