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绿色教育系列 讲座5:浅谈绿色课堂构建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浅谈“绿色”课堂的构建 绿色课 育人的最高境界有如生态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何尝不需要和风细雨,何尝不需要阳光普照,何尝不需要科学给氧,何尝不需要和谐的绿色生态环境?绿色教学是将教学冠以绿色来形象表明教学要贯穿绿色生态的理念,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人与人、人与教学环境、人与教学资源的和谐共处,有序、科学的共同成长。简单地说,整个课堂就像一座生态园。学生和教师都要在一种良好的环境下和谐、快乐地共同成长。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绿色”,充满生命活力成为生态课堂呢?下面就如何创建绿色课堂,谈谈自己的浅薄之见。 一、重视教学的设计,为“绿色”课堂打造一方“沃土”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材料,学生学习的资料。它是根据某一学科的任务,编造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的体系。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不仅决定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而吃透教材,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什么有时一堂课上下来学生好像还糊里糊涂。这时只知道一味的去怪学生接受慢,不好好听讲。其实更多的应找找老师自身的原因:课前看过几次教材、读过几次教科书,里面的每一句话都真正的理解了吗?教师对教材把握的价值,它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抓好文章主线,把握好文章的“题眼”,并围绕“题眼” 去设计环节,精心提问,才会走向成功。课堂教学效果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最根本的一条是教师对教材理解掌握的深透程度。对教材理解透了可以使书变薄,教学时才会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纲目分明、重点突出。 二、关爱学生,给予学生温暖的阳光 冷暖先知,带进课堂的永远是阳光,留给学生的永远是晴空。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美德与天职。一个学生无论学业如何,个性品质怎样,谁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尊重和认可,渴望温暖的阳光雨露。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贯穿于课堂的始终。

关爱的语文课堂应该向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最明显的标志。没有学生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学生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课堂上哪怕是只有一丁点儿的智慧之花,教师都应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精心保护,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否则,创造的“幼苗”就很容易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人都是有感情的,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深处感到教师是真心爱护他,为他操心时,他们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老师,从感情上缩短师生的距离,师爱就成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学生越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就越加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就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话语。在课堂,老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语文教育过程之中。尤其对学困生和“问题学生”,更要多一些微笑,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扬,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惩罚;多一些民主,少一些独断;多一些平等,少一些偏爱;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对话,少一些独白;多一些启发,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赏识,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幽默,少一些严肃;多一些信任,少一些怀疑。教师要播洒一路阳光,洋溢一份真爱。比如某学生学习遇到挫折时,给予“爬起来,不要轻易服输”的激励;某学生陷入困惑时,给予“拨开云雾,就是一片艳阳天”的开导;某学生自满时,给予“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劝解……学生在教师的温馨关爱下茁壮成长,奇迹将在不经意之间创造出来。

三、激励学生,呼唤人文性的评价

生态的语文课堂倡导“绿色”评价,体现浓浓的人文性:即打破“教师、知识、书本、应试”为中心的评价体系,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其一,评价的形式:变教师独自评价为师生共同评价,或自由评,或小组评,或同伴评,或师生评,或综合评等等。特别是允许学生大胆评价老师,意在能实事求是地全面评价课堂教学,改“一言堂”为“群英堂”,促进评价远离偏或成见,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根据“多元智力”学说,淡化统一评价,施行个性化评价已为众多老师所青睐。因为它能及时地捕捉学生富有个性的闪光点,可以让每一个学生

获得老师的人文关怀,体味到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快乐,有助于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满怀信心地“更上一层楼”。其二,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找茬儿”,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寻找到自我发展的生长点,促进他们的身心、情智甚至生命得以生态、健康、均衡地发展。在当今的公开课上,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们不再吝啬宽容和赞许。对待学生的发言,他们不是简单地、武断地判别“对”与“错”,“好”与“不好”。而是谦恭地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视角去看他们的世界,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会这样想?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他们用心地营造着和谐的氛围,用亲切生态的语言,充满阳光的关爱引领着学生走出误区,扬起自信的风帆,沉醉于快乐的学习之中: “你有这样的新发现,真了不起!”、“你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倘佯在一个如诗如画的仙境。谢谢你!”、“你的话语充满了同情,可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灵”……于是学生们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享受着语文的魅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人文性的评价就是如此,它是令语文课堂饱含情意的一枚催生剂,它是令学生沐浴诗情画意的一缕阳光。这里寄托着老师对学生的一往情深,这里积淀着学生对老师的一泓深情。这就是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

四、诗意荡漾,给予学生文化的熏陶

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关怀,一种浪漫的情怀,更是一种崇高的灵魂,是一种灵性,一种尊重,一种人格,更是一种精神。这就是有诗意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专家周一贯指出:“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应当凭借诗情的激发,让学生享受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受;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动,应当凭借诗情的追寻,让学生焕发诗一般的创造智慧和优美意境。”诗意的课堂总让人产生梦幻般的追求,诗意的人生启发我们享受语文的快乐。怎样营造诗意的课堂呢?首先,课堂结构要有诗意。课堂上只将文本作为一个载体,师生的思想时而在上面栖息,时而又畅游四方;课堂充满了“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课堂中师生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又忽然发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然后,教学的语言要生动优美,绘声绘色,富有诗情画意。

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追求课堂的自然、和谐、民主、平等、开放、快乐、生成。在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上,师生就会心灵融通,思维碰撞,学生就会妙语连珠、兴趣盎然,教师就会怦然心动、神采飞扬。这样一来学生的心灵就放飞了,

想象就张开了,灵性就唤醒了,智慧就生长了,课堂就会洋溢着诗的激情,诗的意韵,创新的火花,学生的自主感悟、主动探究就会卓有成效,教师的引导、点拨就会恰到好处,课堂教学实效就会明显提高,学生的发展就如同鲜花怒放一般灿烂芬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