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便是烤制。将月饼一个个整齐的搁置在一块巨大的长方形铁板上,几个人合力把它平放进巨大的、用红砖垒成的炉子里,下面烧着旺旺的木柴。月饼慢慢烤熟的香味儿会漂的很远很远,烤制月饼的时候周围总会围着像我这样的一群小孩,一边好奇的盯着师傅在根据月饼的色泽掌控火候,一边急切的等候着自家的月饼可以快快的做好,第一时间拿几个在小伙伴们一起尝尝,那时的月饼总是搁置了几个小时,还是留着火炉里带着花生油香味的余热。
中秋节来临时,所有的家庭都要去探亲。我有一个叔叔,一个阿姨,六个小阿姨和一个最小的叔叔。我的父母是外婆家和外婆家的老板,我的叔叔和阿姨们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所以在家庭团聚的那天,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聚在一起,非常活跃。
中秋节那天天将黑未黑的时候,爸爸就会帮我拎着好多好多酒还有月饼,沉甸甸的,走一段路敲开大奶奶家还有三奶奶家的门,给她们送去这份礼物。这个时候的她们总是很开心,挽留我留下来吃饭。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月饼总是给我甜腻的感觉,但有时我很想吃。在淮北市周边的农村地区,最好的月饼不是那些在商场和超市买的月饼,比如那些有各种各样辛辣牛肉味馅料的月饼。但是最传统的五粒,手工制作的五粒,我们现在不喜欢吃。 旧时每年的中秋,总是还像过年有压岁钱收有新衣穿这样带着浓厚的节日味道。 这里的传统不如传统的月饼烤箱。是家里的女人带着孩子去买必需品,比如芝麻、花生、杏仁、核桃仁和糖、花生油粉等等。去村民或邻村加工月饼的地方,亲自制作香喷喷、金灿灿的月饼。当负责加工月饼的阿姨和师傅与父母聊天时,月饼在他们手中盛开。 传统制作月饼是用一个木制的模具。妈妈和小姨曾亲手教过我,将均匀包裹着各种果仁的面团满满的塞满模具,然后用力在桌子上灵巧的拍出一个“啪”,慢慢把模具拿开,如果拿捏得当,一个连上面字迹都清晰可见的月饼就成形了。
和家人一起做月饼是中秋节的一部分。在我的记忆中,妈妈和阿姨总是把一片红糖和核桃仁放进我贪婪的嘴里。
我家住在一个河北小镇,大门大院大平房,而且当时爷爷奶奶和爸妈家住一个院的,两间房,共走一个大门。那时每年中秋节一家人都在一起过,节日晚上的九点多钟,一轮圆月升起来后,爷爷奶奶就会搬出个桌子放到院子中间,再摆上几样水果和一盘月饼,水果有西瓜、葡萄、沙果等,摆上满满一桌。接着正式的“愿月”仪式开始,也就是年轻人给月亮磕头祈福,在月下许愿。拿出个椅垫铺到院子中间,然后我们几个年轻人开始按年龄依次朝着月亮的方向磕头,都磕完了,我们大家就开始享用桌上的水果和月饼了,当然,吃之前要揪下一粒葡萄冲月亮的方向远远的扔出去,那意思就是给月亮吃了。记得小时候
中秋节的晚上,天气就挺冷了,往往我们都是边吃东西边冻的瑟瑟缩缩的,然后就赶紧搬桌子端盘子回到屋里。
以后,只要我们每个中秋节都能聚在一起,我们就会在中秋节的晚上继续这个习俗。当然,我们的团队也在不断壮大。
记忆很模糊,每次中秋节好像都是在学校里度过,没有吃到几回月饼,脑子里印象最深的就是绿豆糕,最简单的那种塑料透明包装,一格一格,尽管节后到家才发现,妈妈就只给我留了两块,但那样也比较满足。
说到中秋节,最不可分割的就是玩汽巴。早上,我的祖父母起得很早。他们把前一天准备好的糯米放在锅里蒸,然后放在一个大木桶里。这时,他们拿着一根粗木棍,双手抓住棍的两侧,用力把里面的热糯米压进去。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的糯米都变成糯米。在白炉子里炒芝麻粉真好吃!虽然我不喜欢甜食,但我也吃了几大块糯米饺子。
之后就是非常难忘的老式月饼上场了。这种老式月饼一般都是又大又圆,一斤一个,外面是铺满芝麻的脆皮,里面配的是冰糖陈皮和五仁的馅,这个因为太大,味道又太特别,直接吃时总是不怎么喜欢,也吃不了多少。但是,中秋那天一过,妈妈把大块月饼切成三角弧形,一块块放在锅里加油煎成双面黄,起锅后再吃,真的是会很香很好吃!两种吃法完全是两种味道啊!
我记得小时候的中秋节。我的家人都聚在一起吃饭。菜很丰盛。有鸡、鸭和鱼,他们自己做的。现在我真的很怀念那种味道。每个中秋节,除了月饼,葡萄柚一定是我们的,但我们在这里吃的方式可能不同。晚上,我们将开始拜月菩萨(现在想想这个菩萨是不是嫦娥姐姐),准备月饼和茶,然后到顶楼拜月。主要的把戏是葡萄柚,因为我们需要把香插入葡萄柚壳中。插入葡萄柚后,它变成了刺猬,当时我觉得葡萄柚有一种不同的味道。忙于工作,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越来越少,这真是遗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