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xxxxxxxx公司职工集资建房工程项目 1.1.2 建设地址 xx历城化纤路4号 1.1.3 承办单位 xxxxxxxx公司 1.1.4 承办单位概况
xxxxxxxx公司是建于六十年代的国有企业,隶属纺织行业。1996年10月经xx市市经委批准,由xx化纤厂改制而成。公司下设:xx泉春纺织有限公司、xx畅源化纤有限公司、xx聚利化纤有限公司、xx聚大纤维有限公司。主要有锦纶长丝、锦纶短丝、锦纶切片、锦涤塔夫绸等产品。有300台喷水织机、六条长丝生产线、六条短丝生产线等大型生产设备,是xx市纺织行业的龙头。
xxxxxxxx公司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从成立开始便沿着高起点、高科技、高质量的目标出发,以“专业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经营理念,秉承创品牌企业、争一流效益的企业理念,以“诚信合作、互惠互利、务实敬业、开拓进取”为公司宗旨,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不断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力求将企业打造成本土化纤
No. 1
行业的领头羊。随着经营业务的发展,该公司必将以雄厚的实力、卓越的信誉优势、科学的管理手段、丰厚的文化底蕴、全新的经营理念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实现满足用户需求和强化企业竞争优势的目标。在发展历程中,坚持“发展企业、服务社会、造福职工”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公司注重“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亲情化管理,广纳贤才,形成了公司的核心员工队伍。此外,公司还采取各种各样的培训、教育方式,定期举办各类专项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基本素质和业务技能。在管理制度上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创新,使员工在意识上不断提高,技术上不断发展。
xxxxxxxx公司将一如既往,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精品战略和多元化发展战略,根据中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产品,跟踪国际先进水平,与广大客户共谋发展,努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全力打造具有公司特色的、充满美好前景的大型国有企业。
1.1.5 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2)《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4)《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5)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6)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No. 2
8)《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9)《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0)《国家安居工程实施方案》 11)报告编制委托书
12)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1.1.6 项目提出的过程与理由 1.1.6.1 项目提出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xx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对外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日趋活跃,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已跻身“中国经济综合实力50强”和“中国投资环境40优”城市的行列。200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6%,城市人均道路15.8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9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率、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率分别达到39.6%、54.5%、97.2%、46%、99.6%和72%,比2000年分别提高3.5、9.6、6.5、10、13.5和4.8个百分点。城建运行体制不断完善,初步建立起科学民主决策的规划管理体制,高效廉洁运作的重点工程管理体制,自求平衡、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城市运营体制,以及城市综合执法和管理重心下移的城区管理体制。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76.5亿元,人均3916美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6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7.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0:43.9:46.1调整为7.1:46:46.9;消费结构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05年城
No. 3
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0元,年均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12元,年均增长9.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1%,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24.4亿元,年均增长17.2%。
到2010年,xx市的人口规模将由目前的290万人增加到37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由目前的170平方公里,增加到205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将达到2600亿元,基本建成生产力发达、辐射带动力强、物质财富充裕的经济强市,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省城发展框架全面展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xxxxxxxx公司为解决职工住房紧张问题,经反复调查研究决定,在厂生活区——xx市历城化纤路4号院内进行职工集资建房项目,拆除危旧房,建设两座多层住宅楼,解决136户住房困难职工的住房问题,提高职工居住生活条件,使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推动企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xx城市建设发展,加快xx市城市发展步伐。
1.1.6.2 项目提出的理由 1)符合国家发展规划
城镇住房状况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反映,是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核心指标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住宅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住宅建设速度与经济的发展速度还不尽协调。为加快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早在1995年,国家就颁布了《国家安居工程实施方案》,1998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
No. 4
设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国情的城镇住房新制度;加快住房建设,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集资建房是国家对困难企业职工的一项住房保障措施,建设部等部委2004年就此出台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指出:住房困难户较多的工矿区和困难企业,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单位发展计划的前提下,利用单位自用土地进行集资、合作建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强调:“要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健全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相结合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改善人民居住环境。”
该项目属于职工集资建房项目,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发展规划,有利于改善困难职工的居住环境。
2)符合xx省发展规划
由省建设厅、发改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物价局等五部门制定的《xx省安康居住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07年,基本解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居民家庭住房困难,逐步改善城市中等以下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条件,使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7平方米,完成60%旧住宅小区的综合整治和改造,并实行物业管理。到2010年,全省城市中等以下收入居民家庭基本拥有或租住一套建筑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的成套住宅,使城市人均住宅建筑
No. 5
面积达到30平方米,全面完成旧住宅小区的整治改造,令居住质量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xx省出台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集资建房是经济适用住房的组成部分,住房困难户较多的工矿区和困难企业,可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单位发展计划的前提下,利用单位自用土地进行集资建房。
《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也大力强调:“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增加主要面对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供应。”
该项目通过集资建房,能够满足职工住房需求,缓解社会住房压力。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xx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
3)符合xx市发展规划,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增加居民住宅有效供给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强供需平衡调控,加快形成以住宅为主体、商业用房和商务写字楼为补充、工业房地产和物业管理市场逐渐扩大的房地产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增加中低价商品房供应,加快推进市区一环路以内危陋棚户房屋和二环路周边城中村的改造。‘十一五’时期,全市规划建设各类房屋28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400万平方米。”
近年来,xx市积极帮助困难企业职工开展集资建房,已为18家企业审批集资建房21.1万平方米,解决了2638户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在一定时间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组织职工集资建房。允许进行
No. 6
集资建房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是曾经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过一定贡献的国有或集体老企业;企业职工平均住房面积低于市区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企业已按规定缴纳了住房公积金;企业集资建房使用土地为自有国有存量土地,权属清晰,土地使用性质为住宅用地或能够调整规划用于住宅建设的土地,并且周边配套条件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企业职工集资建房建设标准,一般控制在每户套内建筑面积75平方米以内。
xx市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近几年里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人们的住房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由以往的有房住,提升到住好房、住得好。因此,该项目的实施符合xx市发展规划,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4)有利于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xxxxxxxx公司现有职工508余人,50%为双职工、老职工。单位职工人均住房面积16.7平方米左右。低于xx市居民平均住房面积。有30余户职工居住面积30~40平方米,个别家庭还是三代居住,另外有60户人为无住房,自己在外租房或借房居住。
该项目的实施,将危旧平房改造成两座多层住宅,安排136户职工入住,不仅可以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为职工提供宽敞明亮、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住宅,缓解职工住房紧张的状况,而且为公司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企业的稳定发展相当有利。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不仅符合国家的发展规划,也符合xx
No. 7
省、xx市的发展规划,而且改善了职工的居住生活条件,同时有利于推进xx市现代化进程,建设和谐社会。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可行且必要的。
1.2 项目概况 1.2.1 建设场址
该项目拟建场址位于xx市历城化纤路4号,xx化纤厂生活区内,东临十里河,北靠祝甸,西至章丘建筑公司、洪楼教委、抗震公司、建安一公司,南到花园路、历城建安公司综合加工厂。
1.2.2 建设规模
拟建项目地处xx市东部,项目用地15.6亩(10400平方米),共建两座多层住宅,建筑物占地面积20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880平方米,包括:地上住宅建筑面积11080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绿地占地面积3640平方米,道路及停车场用地4680平方米。
1.2.3 项目投入总资金
经估算,该项目总投资2175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446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25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66万元,基本预备费104万元。
No. 8
第二章 需求分析
2.1 主要发达国家居民住宅现状
经济发达国家居民居住条件较好,每1000人住宅存量都在400套左右,每户房间数4~5间,每个房间人数均在1以下。美国每1000人住宅存量2004年为429.4套,2005年稍有下降,每户房间数为5.5,每个房间人数为0.4;英国2005年每1000人住宅量为417.0套,每户房间数为4.9间,每个房间人数为0.5;德国2005年每1000人住宅量为430套,每户房间数4.45间,每个房间人数为0.55间;法国2005年每1000人住宅量为474.8套,每户房间数为4.0间,每个房间人数为0.6。
1)从住宅设备水平看,经济发达国家在上水、浴盆与淋浴、卫生间设备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一般在90%以上。瑞士、瑞典均达到100%,其他许多经济发达国家也都在90%以上。
2)住宅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美国、欧盟各国、日本都进行了探索和试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各国在可持续发展住宅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技术:
●高气密性、高隔热性技术,墙体蓄热技术 ●天然能源利用技术 ●水循环、再利用技术 ●废弃物处理及再生利用技术 ●节能设备与热电联产系统 ●建筑材料无害化技术
No. 9
●住宅节能技术 3)大力提高住宅的综合性能
目前中国住宅与欧洲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反映在内在品质上,而内在的品质恰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现代化水平。为此欧洲国家通过各种法规来保障住宅综合性能的完善,比如,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过“健康住宅”的标准——《关于技术协调和标准化的新方法决议》,依新方法决议制定的《建筑产品指令》对建设工程提出了6项基本要求:①结构抗力与稳定。②防火安全。③卫生、健康与环境。④使用安全。⑤噪声防护。⑥节能与保温。住宅的建设按基本要求去做,会大大提高居住的舒适程度和延长住宅的使用寿命。住宅的“质”集中反映在住宅的综合性能上。国外是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和步骤,加速住宅性能的认定工作,使用这个“推动器”,全面提升住宅的内在质量。
4)采取措施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现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住宅设计必不可少的内容。欧洲许多住宅的窗子上部、阳台门上部和外墙上都有小型的条形进风器,这是近20年来在发达国家推行的住宅新风系统。传统住宅由于密闭差,一般不对室内通风提出特别要求。在集合住宅中,除了开窗外,室内通风主要靠竖向风道自然拔风实现,这种方式受到建筑物高度的限制,又由于无法调节通风量,室内的热量同时被排出,不仅能量损失大,舒适性也得不到满足。随着外墙和门窗保温隔热及密封效果的加强,室内外空气的交换问题凸显出来。因此,欧洲国家
No. 10
提出可调节室内通风量的“房屋呼吸”概念,即通过对通风量的控制,形成室内外正负压差,让新鲜空气先进入主要居室,然后经过卫生间和厨房,将污浊空气排出室外。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节能的需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热量回收系统的诞生,直至八十年代初“智能性房屋呼吸系统”开始进入家庭,空气质量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住宅能耗进一步降低,目前,“房屋呼吸系统”已席卷欧洲。在英国Milton Keynes的“Bloor Homes”住宅区和德国汉诺威的产业化住宅展示厅,均安装了自平衡单户式空气置换系统,该系统体积不大,噪声极低,每天24小时持续工作,运行费用也不超过人民币0.6元。北欧地区更注重热量回收系统,其原理是利用机械排风形成的负压,让新风经过过滤器的细管时从排风管道中穿过,从而实现新鲜空气和污浊空气的热量交换。采用这种系统既提高了居住舒适度,又节约了能源,用在集合式多层、高层住宅中更具有明显优势。
5)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
各个国家出于本国实际情况采取了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住宅产业发展,现只将带有共性的几项主要技术措施综合如下:
(1)开展住宅发展的预测工作。住宅发展预测是各国制订住宅发展规划和计划的依据,也是政府引导有关行业和企业的重要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项工作受到各国重视。从各国情况看,这类预测工作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住宅现状调查评价与住宅需求预测、住宅建设经济能力的评价和预测和住宅建设技术途径的评价与预测。一般来说,住宅发展预测每5~10年进行一次。
No. 11
(2)加强和完善住宅建筑标准化工作。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接口技术,也是推进住宅产化的基础。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颁布《模数协调》的系列标准,各国的模数协调标准正在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同时也在国外不断改进住宅标准设计工作。目前同时存在着两种趋势:一个是许多国家(法国、日本、瑞典、芬兰等)都努力实现以标准化构配件组成建筑物的方法,即通用体系原则,另一个趋势是缩小定型单位,使标准化和多样化更好地统一起来。国外还十分重视住宅部品、产品的生产、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即企业工作的标准化(贯彻IS09000系列标准)。
(3)建立住宅质量保证制度。为保护用户利益,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住宅质量保证制度。例如,日本就建立了“工业化住宅性能认定制度”和“住宅性能保证制度”、“住宅性能保证制度”规定,基础性能保证期为l0年,主体结构10年,屋面防水5年等等。在保证期内出现问题,承包单位负责免费修理。为开展上述各项工作,国外的一个共同作法是充分发挥有关公营非盈利性事业单位和各有关行业协会的作用,一个国家中与住宅有关的行业协会往往有几十个、上百个。它们都在调查研究、预测分析、信息交流、制订标准、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推动住宅产业的发展。
2.2 我国居民住宅消费特点
1)2006年居民的住房状况较之2005年有所提高,拥有私人住房的消费者平均住房面积达到了91.2平方米;住宅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比例提高了14个百分点,达到39.8%。
No. 12
2)消费者购房目的单一化趋势明显,仅为改善自身居住条件而购房的消费者占60.2%,与2005年消费者具有多重购房目的的状况差异明显。
3)在需求的面积方面,对90-130平方米的住宅需求比例由2005年的55.3%上升到63.4%。
4)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提高幅度较大,单价在7000元平方米的住宅的接受比例由2005年的0.6%上升到35.4%。
5)从购房资金上来看,由于大部分消费者自身具有的资产与房产总价的差距较大,超过80%的消费者需要采取各种形式的贷款购房,其中商业按揭以超过50%的比例成为购房的主要资金来源和付款方式。
另外,居民对住宅的消费还呈现出以下特点:报刊广告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地产广告形式;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中,房屋质量已经成为其最担心和看重的因素;消费者对于开发商品牌也非常看重。
2.3 职工集资建房的意义
所谓集资建房是某一个单位主持新建房屋,由具备相应资格的职工按房屋建设成本分摊建设费用。职工集资建房,是企业运用市场机制的基本原则,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的主要方式。
1)职工集资建房,有助于逐步缓解职工住房困难、不断改善住房条件,满足基本的住房需求,正确引导消费、实现住房商品化,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提高职工的居住水平。它着眼于房改目标的实现,满足职工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
No. 13
2)职工集资建房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住房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行之有效的职工集资建房,体现了企业对职工的关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密切了企业和职工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2.4 xx市住宅的现状及预测 2.4.1 xx市住宅的现状
xx市城市住宅建设将安居工程项目与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并轨,将集资建房、合作建房行为与住宅小区开发并轨。这一方面体现了房贷政策的进一步规范,推动了xx市房地产业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反映出居民对住房商品化的认可,从一个侧面拉动了xx市GDP的增长,为全市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九十年代以来,xx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都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住宅建设也迅速发展,一大批布局合理、设计新颖、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城区居民的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住房功能不断完善,住房成套率不断提高。到2005年末,xx城市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到25.5平方米,与之相配套的城市供水、供热、燃气、排污管网、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从住房面积看,户主在行政机关工作的家庭住房面积集中在81~100平方米,比例为34.8%;户主在事业单位、国有单位等工作的家庭住房面积集中在61~80平方米,其中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比重分别为36.0%、35.5%和34.0%;小面积(40平方米以下)住房比
No. 14
重最低的是户主在行政机关工作的家庭,仅有2.2%。小面积住房比重居前三位的户主是在私营企业、个体户和三资企业从业的家庭,分别为12.1%、10.1%和8.6%。收入成为影响住房条件的关键因素。户均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家庭中,56.4%的集中在41~80平方米,户均年收入1万~7万元的家庭中,55.6%的集中在61~100平方米,户均年收入在7万元以上的家庭中,41.4%的超过100平方米。户主具有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学历者,户均住房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下的比重分别为14.6%,9.8%和3.2%,户均住房面积在41~80平方米的分别为59.2%、55.6%和44.9%。
2.4.2 xx市住宅的发展预测
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过程,既包括扩张也包括更新,其扩张范围是有限的,而更新的内容是无限的,其关系是互动、共生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城市正经历着急剧而持续的变化。近年来,为了把xx市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全市做了不少努力,xx市的市容市貌得到了很大改观,环境也得到了治理,绝大多数居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良好的经济增长使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也在不断上升,住宅消费观念将不再是满足“有房住”,而是要“住好房”。
“十五”期间,xx市城市住宅建设突飞猛进,共开发建设住宅900余万平方米,年平均开发建设180万平方米。2006年,xx市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这一年也成为城市建设史上投入最多,变化最大的一年。新年伊始,随着xx市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推
No. 15
进,xx市房地产开发在逐年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呈产销两旺的运行态势。
总体来说,2006年,xx房地产市场呈现继续上升的整体走势,供求双方不断得到加强,土地政策控制更加严格,市政利好消息不断推出,住宅、办公楼及商业三类物业均呈增长态势,住宅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办公楼及商业营业用房,渐成投资主流。这都显示市场中存在对价格的有利支持因素,这种市场形势在近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2.5 该项目需求分析
xxxxxxxx公司现有职工508人,50%为双职工、老职工。总住房面积8483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16.7平方米,低于xx市居民平均居住面积。有30余户职工居住面积30~40平方米,大多数家庭是两代居住,个别还有三代居住的,有的职工孩子已十七八岁,还和父母住一间房子里,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另外,还有60余人为无房户,只得自己在外、租借房子。
今年年初,xx市统计局发布信息,2005年xx市商品房平均价格达到4705元/平方米,涨幅达12.7%。xxxxxxxx公司职工收入较低,年平均工资只有一万元左右,加上家庭负担也较重,若想在商品房市场上解决住房问题困难很大。
xxxxxxxx公司职工改变住房现状的要求十分强烈,每年的职工代表大会都反复提及住房问题。因此,xxxxxxxx公司利用本单位长期闲置的行政划拨住宅用地进行集资建房,将使广大干部职工的住房现状发生根本性的改观,彻底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使职工安心工作,从而
No. 16
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由于该项目为xxxxxxxx公司内部职工集资建房,公司将严格执行集资建房的有关政策,不进行市场销售,全部由企业内部职工分配。
No. 17
第三章 建设规模
3.1 建设规模的合理性分析 3.1.1 产业政策和行业特点
为了使国民经济有序发展,节约有限的资源,国家和行业制定了某些重要产品的经济规模标准,也制定了鼓励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产业(含规模)目录。这些政策都是经专门研究和分析论证后确定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合理性。该项目是职工集资建房项目,属国家鼓励发展行业。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行业的产业政策,能够推动城市建设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3.1.2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合理性
建设规模的变动会引起收益的变动,而适当的经营规模可节约费用,提高竞争力,得到经济效益。不同产业规模的经济性可能不同。房地产属于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在一定限度内,规模扩大后,项目收益增加的幅度大于规模扩大的幅度,即规模收益递增。因此该项目目前所具有的经济规模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合理结合。
3.1.3 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投资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要以资源的耗费为基础。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是建设规模合理性分析的重要内容。从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角度考察建设规模的合理性,主要应考虑资源利用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这里的资源是广义的,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该项目目前设计的建设规模,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更加有
No. 18
效地利用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综合利用资源,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3.1.4 其他因素
项目建设规模还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因此分析建设规模的合理性必须考虑外部条件的适应性与匹配性。这里的外部条件泛指项目之外的所有方面,包括市场、原料供应和其他外部建设条件(包括物资条件、交通条件、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等)。该项目符合市场需求,投入物(包括自然环境、原材料、能源、土地、资金等)供应稳定,所处位置交通也方便,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的改善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3.2 建设规模
该项目用地约15.6亩(10400平方米),共建两座多层住宅,建筑物占地面积20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880平方米,包括:地上住宅建筑面积11080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绿地占地面积3640平方米,道路及停车场用地4680平方米。
3.3 人口规模和居住户数
该项目居住区内规划居住总户数为136户,居住人口约为449人。 3.4 结构及户型
该项目建筑主要为两座多层住宅,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户型设计多为两室一厅、两室两厅等,户型多样,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每户套内面积控制在80平方米以内。并做到布局紧凑、合理、减少空间浪费,全明设计,主卧及次卧尽量朝南。
No. 19
第四章 建设场址及现状
4.1 建设场址
该项目拟建场址位于xx市历城化纤路4号,xx化纤厂生活区内,东临十里河,北靠祝甸,西至章丘建筑公司、洪楼教委、抗震公司、建安一公司,南到花园路、历城建安公司综合加工厂。
详见项目位置示意图。 4.2 场区现状
拟建场址位于xxxxxxxx公司生活区内,xx市化纤路4号为生产宿舍用地,大部分已建成职工宿舍,该项目用地为拆除部分危旧平房后空地,拟建设两座多层职工住宅。建设区域地势较为平坦,易于施工。
该场址位于建成区内,场地内和场址周围水、电等市政设施配套齐全,能够满足项目的需要。该项目用地属xxxxxxxx公司生活区,附近市政设施齐全,商业发达,购物方便,既有大商场、超市,也有农贸市场及路边小店。附近各大银行都设有网点,存取款十分方便。
4.3 气象、地质等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
xx市地处东经116°59′,北纬36°41′,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常年主导风向 WSS (西南南) 冬季主导风向 ENE(东北东)
No. 20
夏季主导风向 WSS (西南南) 最大风速 33.3m/s 冬季平均风速 3.2m/s 夏季平均风速 2.8m/s
风荷载 400Pa (40kg/M2 ) 年平均气温 14.3℃ 极端最高气温 42.5℃ 极端最低气温 -19.7℃ 年平均大气压 0.1011MPa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54%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73% 全年平均相对湿度 59% 年平均降水量 671.0mm 最大积雪厚度 190mm
雪荷载 200Pa (20kg/M2 ) 最大冻土深度 440mm 地震基本烈度 6度 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xx市地处鲁中山区北侧,山区与平原交接地带,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地质构造复杂,黄河横贯全区。受人类工程活动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岩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为减少或杜绝灾害造成的损失,
No. 21
对在地质灾害危险区、易发区进行的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工程活动,必须事先做好地质勘查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杜绝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
项目建设场址位于xx市东部,由于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尚未进行地质勘探,建议建设单位选择有资质、信誉高的勘测单位抓紧进行地质勘探,为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地质分析报告,以规避自然灾害。
4.4 市政基础配套设施 1)给水
项目用水取用自来水,由市政供水。自来水采用直供形式,消防系统与日常生活用水为同一水源,各用户分别设给水进户装置、水表计量。
2)排水
场址周围建有市政污水和雨水管网,项目建成后的雨水及污水可排入相应的市政管网。
3)供电
项目场址内现有变配电室,可满足项目需要。 4)弱电
项目场址内通讯和有线电视接受系统齐全,项目建成后可由此直接接入。
5)供热
该项目场址现有供热管道,为xxxxxxxx公司生产余热回收利用。
No. 22
6)供气
项目场内已接入煤气管道,为xxxxxxxx公司生产废气回收利用,项目建成后即可接入使用。
7)通讯
项目内已有电信局接入的通讯线路,用户可直接申请办理。
No. 23
第五章 总体规划方案
5.1 规划指导思想
1)充分考虑该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加大小区知识、技术、文化艺术方面的内涵。
2)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符合居住活动,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区环境。
3)重个性和特色的塑造,增强住区的识别性、领域感。 4)适应汽车交通进入住区的趋势,建立便捷、安全的道路交通系统,安排足够的停车场地,寻求车行、人行恰当分离的途径。
5)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住房商品化、物业管理社会化以及社区生活服务信息化的变化和要求。
6)提高住区生态环境质量,营造绿化网络空间和良好的住区小气候。
5.2 总平面布局 5.2.1 总体布局
该项目用地约15.6亩,新建多层住宅楼两座,在建设区域内合理布置,住宅楼下配备地下室,以方便楼上各住户的使用。住宅楼四周建设部分地上停车场,停车场铺设植草砖,加大绿化效果。出入口设在xxxxxxxx公司生活区内现状交通干道上,从此道上可方便到厂区上班及上街购物。从出入口建设区内道路连接各停车场,整个小区在环境设计上,使住宅、停车场与绿地紧密结合,互为补充,营造一个环
No. 24
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现代化住宅小区。
5.2.2 道路交通组织 1)动态交通组织
区内道路系统由车行道路和步行道组成交互式交通网络。从小区出入口到场区停车场建车行道路,路宽不低于8米。住宅楼四周建设环形车行道路,路宽不低于6米,满足各种车辆出行和消防的需要。绿地景观、休闲娱乐场所处,将建设步行道路。在道路交通设计上,区分不同功能,不同等级的道路,做到主要交通道路快捷,不受干扰,次要道路合理方便,步行道路灵活、自由,既保证小区主干道交通的顺畅、快捷,又保持住宅区内部环境的独立性和安静性。
2)静态交通组织
按照集中停放、统一管理、方便使用的原则,小区内建设部分停车场。在两座住宅楼的四周空地,建设部分地上停车场,使用植草砖铺设,既可当停车场,又能增加绿化效果。
5.2.3 绿化体系
1)区内绿化体系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布置,形成疏密有致、层次分明、动静结合、布局合理的绿色空间体系。突出绿化设施,强调建筑与绿化互相渗透。
2)建筑用地内的组团绿地、平台绿化和深入建筑的小块绿地相互联系贯通,注重地面停车场与宅间绿地的设置,地面停车场采用生态停车场,利用树木分隔车位,使有树冠覆盖的停车场成为一道绿色的风景。着重对宅间绿地的处理,通过多种乔灌木种植和花草养殖,增
No. 25
加绿地的观赏性和生态效益,并引入苏、杭园林设计模式,亭、廊立体的小区布局,超大绿化面积,独特景观构思,提升小区的人文内涵,融入中华齐鲁历史文化的精髓,从中体现泉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满足了现代人追求居住环境生态化,崇尚回归自然为时尚的需求。
5.3 住宅建筑设计
本工程设计涉及建筑、结构、防火、节能、隔声、采光、照明、给排水、通风、燃气、电气等各种专业,设计时需遵循有关的规范或规定,单体设计时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5.3.1 建筑方案总体构思
建设地块位于xx市历城化纤路4号,基本要求是:建设方案总体构思紧紧把握“人居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创造符合时代精神面貌的现代化建筑和优美的精品住宅小区,并且与周边的建筑环境协调统一。
同时考虑到,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审美观念也随之变化,对现代建筑功能环境的要求以及建筑技术、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区的建筑风格和形式还应注意不受传统风格的影响或限制,拟采用简练的现代构成手法,体现建筑的时代气息和21世纪新的居住理念。
5.3.2 立面设计
实用、经济、美观是该项目设计的主要原则。在立面造型中,力求简洁、明快、大方的设计手法,通透的略呈蓝灰色的玻璃窗、暖色系或冷色系的饰面墙及装饰线,使建筑立面丰富而细腻。明快的建筑色彩使建筑物显得轻盈飘逸,呈现出一种向上的生长趋势,充满生机。
No. 26
大面积透明玻璃窗及装饰线的设计及色彩的衬托,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典雅的古典风格与现今高科技时代的现代风格的完美融合。
5.3.3 装饰工程及设备标准 1)楼地面:
停车场: 植草砖地面; 住宅: 优质地砖; 卧房: 水泥地面; 客厅、餐厅: 优质地砖; 卫生间: 小块防滑地砖; 厨房: 高级防滑地砖; 阳台: 水泥地面; 公共楼梯间: 水泥地面; 各单元入口厅: 水泥地面。 2)墙面:
卧房: 混合砂浆抹灰,普通涂料,顶棚加压线; 客厅、餐厅、阳台,与卧房同; 卫生间、厨房: 水泥墙面;
公共楼梯间: 混合砂浆抹灰,普通涂料; 大厅及电梯间外墙为黄岗石,二层以上电梯间加门口套。 3)顶棚
卧房: 混合砂浆抹灰,普通涂料; 客厅、餐厅、阳台,与卧房同;
No. 27
卫生间: 吊顶。 4)门窗
住宅: 塑钢门窗; 外门: 雕花防盗门; 内门: 胶合板门加贴面;
外窗: 塑钢窗(中空玻璃,配纱窗)。 5)室内电器设备
插座:五孔、三孔,优质品牌; 开关:双联、单联,优质品牌; 有线电视插座:高档品牌; 灯具:吸顶节能灯具,工艺装饰灯; 水表:民用自来水IC卡智能表; 电表:智能型电表; 煤气:智能型气表; 漏电保护装置:高档品牌;
通讯、报警:该楼采用专用光纤电缆,实现电话、电视、电脑数字传输网络一体化;
公共楼梯间监视系统:闭路电视监控各主要出入及公共场所,微波保安防盗系统;
电梯:高档品牌。
6)采暖、卫生、消防设备:
卫生间设备:三盆及沐浴设备含配件;
No. 28
采暖:优质品牌散热器; 厨房设备:用户自行配置; 消防系统:各层设置相应消防装置 燃气:管道煤气 5.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4.1 用地指标
该项目占地约15.6亩(10400平方米),各项占地指标详见表5-1用地平衡表。
用地平衡表 表5-1
5.4.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该项目建设两座多层住宅,安排136户职工入住,各项经济指标详见表5-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5-2 5.5 公用工程 5.5.1 给水
No. 29
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日常清洁用水、配套公建用水、绿化用水和消防用水。
1)供水
生活用水量:人均用水指标按100升/人·日计,该项目共新建住宅136户,居住人口约449人,生活用水量Q1约为45立方米/日。
绿化用水量:按4升/平方米·次,一天浇一次水估算,则Q2约14立方米/日。
其它用水量,按Q1~Q2之和的10%计取,则Q3为6立方米。 小区总用水量为Q1~Q3之和,约为65立方米/日,接引市政自来水管线,能够满足项目需要。
2)给水系统
可直接由市政自来水管线提供。管网沿道路呈环状敷设,消防系统与日常生活用水为同一水源,各住宅楼分别设给水进户装置,各用户设水表计量。
5.5.2 排水系统
小区排水采取污水、雨水分流制。
1)污水:小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通过小区污水管道,排至附近城市污水管网。
2)雨水:小区内敷设雨水干管,雨水经干管收集后排入附近城市雨水管网。楼房落水管选用外形美观、内壁光滑、耐腐蚀性好的PVC管。
5.5.3 供电
No. 30
采用单位面积功率法计算供电负荷。
1)住宅用电量,按30W/㎡估算,居民住宅用电容量约为332KVA。 2)地下储藏室用电量,按20W/㎡估算,用电容量约为36KVA。 3)其他用电量,按上述用电量的5%计取,约为18KVA。 4)该方案用电总容量约为386KVA。 5.5.4 供热
该项目热负荷对象为两座多层住宅楼,以冬季取暖为主。主要是地上住宅部分,地下室将不安装暖气管道,住宅热负荷按60W/㎡估算,约为1650KW。区内现已建有供热管道,xxxxxxxx公司自设供热系统供热,供应生活区的冬季供暖。该项目供热可直接由xxxxxxxx公司自设供热系统供热管道接入。
5.5.5 通讯、有线电视
小区同步建设电话、电视网络和宽带网络,采用地下电缆敷设。每个住宅单元都设置壁嵌式电话箱,每户均设一个或若干个电话插头、电视插座和宽带插座。
5.5.6 煤气
该项目区域内建有煤气管道,由xx市政供气,用于生活区燃气供应。
5.5.7 消防
区内建筑物周围按有关规定要求设置消防栓;道路和各建筑物之间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消防要求,区内道路宽度均不小于6米,符合消防规范要求,消防车可直达各单元;住宅楼内设消防栓。
No. 31
第六章 节能节水措施
目前,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使人民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加了认识,节能节水成为了全社会的义务。该项目属职工集资建房项目,项目建设过程及职工入住后节能节水的措施如下:
6.1 节能措施
按照建筑节能设计要求,为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该项目拟采取以下节能措施:
1)建筑物朝向采用南北向,以保证冬季室内能够得到较多的阳光,提高室内温度。同时,避免盛夏灼热的光线射入室内。
2)屋顶采用坡顶形式,设通气窗。 墙体采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使用轻质、高效、保温性能好的节能新材料,复合墙体,加强屋面保温。
3)控制窗墙面积比。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规定数值,即北向窗墙面积比为0.25,东、西向窗墙面积比为0.30,南向窗墙面积比为0.35。
4)使用气密性、保温性较好的塑钢窗。
5) 室内各房间均配备专用动力线,供较大负荷的家用电器使用,以降低线耗,提高供电质量。
6)选用节能型变配电设备。推广应用节能、高效、合适、安全、有益环境的绿色照明灯具,提高用电效率。
No. 32
7)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设备,节能环保。 6.2 节水措施及水耗指标
项目用水主要是生活用水和绿化用水。为控制用水,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拟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控制卫生洁具的选型,不得使用水箱容量大于9升的洁具。 2)采用瓷芯水阀和铝塑复合管材。
3)保持树木与草坪合理比例,控制绿化用水。路面设计有利于地表水流入绿地。根据土壤旱情合理确定用水量,浇水时间不宜选择在中午等温度较高时间进行,避免水分较快蒸发。
4)加强物业管理,经常检查设施的完好情况,及时检修有问题的设备。
5)加强项目区内精神文明建设,使居民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自觉节约用水。
No. 33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7.1 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项目场址地处xx市东部,场址周围主要为xxxxxxxx公司的厂区和生活区。项目区内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较好,xxxxxxxx公司始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三废排放早已达到国家标准。厂区及生活区绿化保持很好,是xx市环保先进单位和花园式工厂。地表水环境一般,噪声可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II类标准要求,总体环境现状较好。
7.2 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拟建项目为居民居住区,严禁进行工业生产。根据小区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和建筑物间距等指标分析,该小区人口密度不大,相互之间的干扰较小,采光、通风、隔声等效果较好,辅之以社区文化建设,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开挖土石方和铺设路面等建设对原有植物的破坏,生物量的减少。项目施工产生的噪声、扬尘和车辆尾气等污染物对动植物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施工期如遇大雨也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从施工内容、现场和施工范围分析,对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少量的施工扬尘、建筑垃圾、轻微噪声等,不会对外部环境造成影响。项目建成后,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由于产生量很少,且浓度较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建设将使居住条件得到提高,有效地改善居
No. 34
民居住环境和城市面貌。
7.3 环境保护措施
为减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针对该项目产生的污染源,拟采取以下措施:
1)施工期间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1)挖出的新土,若当天无法运走,一律洒水后用塑料布覆盖。 (2)运土车辆出工地时,在指定位置清洗车轮及底盘。 (3)运土车辆载土在市区行驶时,一律用棚布覆盖。 (4)砂石、水泥不要乱堆乱放。
(5)工地周边路面,一日3次清水冲刷,地面经常保持湿润。 (6)施工时用密目网。
(7)按照市环保局要求的施工起止时间,尽量不扰民。 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1)各建筑物前设化粪池,小区内辅设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生活污水与雨水分别排放。
(2)生活垃圾废弃物实行袋装化,并设专门的垃圾收集站,由专职保洁人员清运,可利用废弃物运往物资回收部门。
(3)加强绿化,在小区建集中绿化区,种植各类花卉及草坪,以美化环境,减少项目对环境的污染。
(4)加强小区文明建设,使居民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5)加强小区内的物业管理。 7.4 环境影响评价
No. 35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重点:一是落实好项目区内水环境的环境保护措施;二是落实好生态绿化率的实施;三是做好该区内的噪声治理措施。施工过程中产生少量的废物、噪音和污水,在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项目建成后,可通过绿化美化环境,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居住水平。综合分析,项目建设有利于当地环境的改善。
从环保角度上,该项目的选址与建设是基本可行的。
No. 36
第八章 消防与施工安全
8.1 消防设施
1)各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符合规范要求。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布置成环状,环状管网的输水干管及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输水管不少于两条。室外消火栓沿道路设置,距路边不超过2米,距房屋外墙不小于5米,室外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米。
2)住宅建筑的底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非燃烧体楼板与住宅分隔开。
3)燃气管道敷设必须由专业人员施工,燃气用户室内必须安装漏气保护装置。建成后的小区实行智能化管理,消防监控连动反应。
4)住宅楼的电线和用电电器及开关等按有关用电安全规程选用优质产品,并按用电安全规程设置保护装置。
8.2 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8.2.1 该项目存在的危害因素 1)火灾爆炸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机械设备占很大比例,用电量较大,所以应加强对火灾的预防,加强消防工作,确保消防安全。
2)高温烫伤
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有少量高温焊接工作,可能会有灼伤事故。 3)触电
在建设过程中,有用电设备,应特别注意,会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No. 37
4)机械危害
在建设过程中有电机转动设备,起重设备、混凝土搅拌机等,会有机械伤害危险。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或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则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对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造成人身伤害。
5)噪音伤害
建筑机械装置中的转动、搅动机械等设备,有噪音伤害因素。 6)该项目在建成使用后的主要隐患部位为住宅楼内的电气线路、通风设施、楼梯间通道等。
8.2.2 有害物质种类及危害性分析
该项目的有害物质主要为粉尘、噪声、生活污水及垃圾等。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等可能会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
8.3 安全措施
1)严格执行各种施工安全规程,落实安全责任制。
2)施工现场道路、电气线路、材料堆放场等的平面布置,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3)各种机电设备的安全装置和起重设备的限位装置,要安全有效,经常检查和维修保养。
4)脚手架、井字架和安全网要指定专人维护保养,发现有变形、倾斜、摇晃等情况,要及时加固。
5)各种坑井,易燃易爆场所,变压器周围要指定专人设置围栏和安全标志,夜间要设红灯示警。
No. 38
6)凡直接从事带电作业的,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7)从事有尘、有毒、噪声等有害作业的,要配戴防尘、防毒口罩和防噪声耳塞等防护用品。
8)建筑物勒脚处设防湿层,外墙采用热稳性良好的建筑材料。
No. 39
第九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项目实施由xxxxxxxx公司全面负责,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工程设计、工期和质量进行全方位管理。组成开发项目机构,下设七部一室:设计部、集资管理部、工程部、工程质量部、财务部、审计部、物业管理部、办公室等职能部门,负责项目开发建设、相关手续办理、市场营销等工作。
设集资管理部 工程部 工程质量部 审财务部 计部 物业管理部 办公室 组织机构图
总经理 计部
项目建成后,拟成立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对小区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按照xx市政府颁布的《xx市物业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小
No. 40
区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公用设施提供相应服务,为小区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服务,以保证项目的正常使用,创造文明、安全、方便、优雅的居住生活环境。
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内容及职责包括: 1)维护小区的治安。
2)道路、公建、管、线及设备维护、检修。 3)水、电、暖、燃气供应、管理。
4)环境卫生、绿地及景观工程的维护、管理。5)小区其他管理事宜。
No. 41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
该项目计划于2007年元月底前完成立项、勘察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2007年2月开工建设,建设期1年,期间完成项目的土建、设备安装及调试等项工程,预计2008年1月底工程全部竣工。项目具体实施进度见下表:
项目进度表
22006序项 目 号 11 2 立项、规划1 定点、三通一平 初步设计、2 施工图设计 3 4 5 6 集资、准备 土建工程 安装工程 室内外装饰 No. 42
2007年 008年 年 0 1 2
7
安排入住 No. 43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1.1 投资估算
11.1.1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xx省建筑安装工程综合定额xx地区价目表》(2001年版)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设备及材料按现行市场价格估算 4)当地类似工程建设经济指标 5)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材料 11.1.2 建设投资估算 1)建筑工程费
经估算,项目建筑工程费用为1446万元。其中包括:土建及建筑装饰、绿化、道路及地上停车场等项工程费用。详见表11-1。
建筑工程费用估算表 表单位:万元
2)设备购置及安装费
经估算,设备购置及安装费为259万元,包括给排水、消防、采暖、电气照明灯具等购置费。详见表11-2。
设备购置及安装费估算表
表11-2 单位:万元
No. 44
11-1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
经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366万元。其中:
(1)该项目共用土地约15.6亩,为单位划拨住宅用地,本次估算不再计算土地费用。
(2)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工程费用的3%估算。 (3)勘察设计费,按工程费用的2%估算。 (4)工程监理费,按工程费用的1.5%估算。
(5)城市建设配套费暂按168元/平方米估算(因暖气由xxxxxxxx公司自己供应,可由市财政局通过收支两条线的办法申请减免)。
(6)人防易地建设费,多层的按30元/平方米计取。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详见表11-3。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表
表11-3 单位:万元
4)基本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及其他费用之和的5%估算,为104万元。 11.1.3 投资估算表
经估算,该项目建设投入总资金2175万元,其投资构成见表11-4。
No. 45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汇总表
表11-4 单位:万元
11.2 资金筹措计划 1)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175万元,由xxxxxxxx公司职工集资解决。 2)资金使用计划
该项目建设期一年,根据实施进度计划,确定分年度安排资金使用。
No. 46
第十二章 社会效益评价
1)该项目建设能够解决住房因难职工的居住问题,稳定企业职工队伍,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2)该项目建成后可以大大的提高职工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是企业“以人为本”思想的真实体现。
3)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该项目区域的环境改善以及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4)该项目的实施能够推动国家安居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实施可加快本区域的现代化进程,突出“人文”及环境特色,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推动企业发展。从而可促进城市面貌的改善,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因此,它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No. 47
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
13.1 结 论
1)该项目的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总体目标。
2)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xx省关于职工集资建房政策的要求。 3)该项目的建设能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4)该项目的建设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企业职工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顺应了经济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5)该项目的建设能够为职工提供宽敞明亮、布局合理的住宅环境,体现了xxxxxxxx公司“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对推动安居工程的进展,建设“和谐社区”有重要意义。
6)该项目的建设能够改善职工的生活环境,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xxxxxxxx公司以待遇留住人才的策略,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7)该项目的建设能够改善该项目地区的社区环境,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因此,它的建设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
13.2 建 议
1)做好房屋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尽快落实建设资金,满足建设工程的需要,争取项目按期完成,发挥社会效益。
No. 48
2)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优化方案,节省投资,提高效益,保证质量、进度目标的顺利实现。
3)建议在施工设计阶段应进行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 4)xx市是一个历史名城,有很多不可复生的资源,从景观、道路、古迹、绿化、人口分布、产业分布、工业安排、环保因素等各方面的因素做精准、全面的分析,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保护环境。
No. 49
No. i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