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接地系统
1综合接地系统设计原则
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的作用是根据铁路等级,不同地区,不同设备,因地制宜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何设备安全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系统优化,综合防护的原则,加强总体协调,全面规划,统筹考虑。
2.距离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金属和需要接地的设施、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中。
3.距离线路两侧20m范围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因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电力系统、金属线等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5.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和引接线等构成。
6.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7.贯通地线应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环保性能满足国家对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有关规定。
8.沿线电力变、配电所、牵引变电所及建筑物。构筑物按照各专业要求设置接地装置
后,可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2隧道综合接地原则
1.贯通地线的设置应便于设备就近接入和施工。
2.隧道内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隧道衬砌的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电阻达不到要求的时候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3.衬砌内的接地钢筋应充分利用其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并在衬砌内预埋外联接地端子;接地装置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4.隧道内兼有接地功能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电流Ik≤25KA时,钢筋截面不小于120mm2;接触网短路电流Ik>25KA时,钢筋截面应不小于200 mm2。当钢筋截面不满足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二根结构钢筋并接使用,使总截面积不小于120mm2或200 mm2。
5.隧道内接地钢筋之间要求可靠连接,保证电气连接。
3隧道内综合接地施工措施
1.隧道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电力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措施,接地装置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护杆、钢架、钢筋网或底板钢筋。
2.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综合接地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用于隧道内接地极、接触网络来保护接地及接地钢筋间的等电位连接。
3.隧道二次衬砌中的接地钢筋设置。
①二次衬砌中有结构钢筋的隧道:
a.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络保护接地钢筋;
b.接触网线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隔,各选3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c.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为间隔,选择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d.在每个台车位(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
e.每个作业段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②二次衬砌中无结构钢筋的隧道,除接触网基础接地外,不再单独考虑接地钢筋设置。
③线路两侧的贯通地线通过隧道内环向接地钢筋实现横向连接。
4.隧道接地极设置:
①IV、V级围岩隧道,利用系统锚杆、钢拱架(或钢网片)作为接地极;
②Ⅲ级围岩隧道,利用系统锚杆和专用环向接地钢筋作为接地极(接触网基础接地);
③Ⅱ级围岩隧道,利用隧道底板的下层结构钢筋最为底板接地级;
④锚杆接地极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接地锚杆与钢网片、钢拱架或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可靠焊接;在与两侧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⑤隧道底板接地极按照1m间隔选用底板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钢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层形成一个1m×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型焊接,其他节点绑扎;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
5.接地钢筋间的连接:
隧道内的锚杆接地极、底板接地极和二次衬砌内的接地钢筋等接地装置均应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再通过电缆槽接地端子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6.接地端子设置:
①隧道内均采用桥遂型接地端子,不锈钢材质。
②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电力电缆槽底部,每间隔10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设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
③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壁上,每间隔5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5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施接地。
④在每个专用洞室、变压器洞室两侧壁下部设置接地端子,供洞室设备及设施接地。
⑤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过连接钢筋与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⑥接触网基础采用后植入安装方式,在安装基础的位置预埋接地端子,接地端子每隔约300m预留1处(每处预留2个),长度小于300m隧道预留1处(每处预留2个),具体位置详见接触网相关图纸,接地端子与二次衬砌内的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
⑦在工程允许的情况下,接地端子也可根据设备、设施的接地需要来确定预埋的里程,以达到最佳接地性能并方便工程实施和管理。
⑧隧道内接地钢筋、接地锚杆、接地钢拱架(钢网片)、接地连接钢筋间均须可靠焊接。
7.隧道内各专业接入综合系统的地线种类
①信号:沿线信号设备(所有相关金属设备外壳)的安全地和屏蔽地、工作地等。
②通信:沿线漏泄电缆悬吊钢索、通信电缆金属外皮等的屏蔽地线,通信设备接地,避雷器的安全接地。通信站、微波站、无线基站在满足综合接地总体设计原则时,可介入综合接地系统。
③电力: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屏蔽地线,电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线及设备外壳接地线。
④电气化:接触网的回流线(或PW)接地。
⑤其他:沿线信息化系统设备的安全地线和屏蔽地线、工作地线、无蹅轨道板、隧道内非预应力钢筋接地;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金属构件的防感应接地。
8.工艺要求
①接地端子应直接灌注在电缆槽或其他混凝土制品中。接地端子采用不锈钢制造、不锈钢材料的成分应满足Cr≥16%、 Ni≥5% 、Mo≥2% 、C≤0.08% ,如GB00Cr17Ni14Mo2.接地端子的端子孔规格为M16,并应配置防异物堵塞的端子空塞,方便开启。
②接地连接线宜采用不锈钢连接线,由钢丝绳、二个线鼻以及二个配套的防盗螺栓(每个螺栓上应配两个平垫圈和一个弹簧垫圈)组成。钢丝绳采用直径不大于1mm的不锈钢丝制造,总截面不小于200m㎡(Ik>25KA)或120m㎡(Ik≤25KA).线鼻与钢丝绳的连接处应能承受5KN的拉力且3min不得松动和断股。如接地设备有特殊规定,应根据相关设备要求选用接地连接线。
③引接线和设备的连接,可焊接或螺栓连接,用螺连接时应采取防松措施。
④贯通地线采用35 m㎡铜缆,其连接和“T”形分支引接,采用铜制“C”形压接件进行连接,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间的连接采用压接并栓接。压接压力不小于12t,并且地下连接处应采取防腐措施。
⑤贯通地线要求尽可能直,禁止形成环状;隧道,路堤、路型、桥梁间的过渡地段贯
通地线应平顺连接。
⑥接地钢筋间应采用搭接焊工艺。焊接要求:双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5㎜;单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0㎜;焊缝厚度不小于4㎜.钢筋间十字交叉时采用直径14㎜(IK≤25KA)或16㎜(Ik>25KA)的“L”行钢筋进行焊接(焊接长度同前)。
⑦对施工中外露的接地钢筋进行防腐处理,采用外涂沥青,外包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带的方式。
⑧安装有避雷器的接触网支柱,通信,信号等弱电系统不与其共用接地点,强、弱电设备接地点间隔要求不小于20 m。
4隧道内预埋槽道施工措施
1、预埋槽道设计说明
①接触网悬挂安装采用锚杆槽道形式进行预留。
②在悬挂预埋的断面内,槽道的锚杆应与结构钢筋或结构加强钢筋焊接固定。
③所有槽道的预埋金属体应接地连接。
④预埋点具体里程与隧道施工缝统一布置,同时应满足接触网悬挂点跨距等布置要求。
⑤预埋槽道分别位于隧道拱顶,两侧拱腰及右侧边墙,同时分为弧形和直形槽道;长度为1.5m和2.5m不等。在衬砌混凝土浇筑块前后两端等距布置。
2、预埋槽道安装
①槽道定位准备,检查槽道内的发泡填充物的完整状态。
②根据台车模板上槽道的设计要求位置,在台车模板上开螺栓二次定位安装长孔,槽道两端各设一个固定点,隧道顶部槽道设置三个固定点。尽量减少模板开孔数量,开孔位置尽量避开台车支撑固定点、结构连接处,严格控制与台车边缘的距离。
③绑扎第二层钢筋后,根据设计要求测量出槽道预埋位置,于钢筋网外侧将事先焊接好的成组槽道就位。槽道后锚杆与短钢筋绑扎在钢筋网上,且与隧道接地钢筋焊接牢固,锚杆与钢筋网发生冲突时不得随意切割锚杆。随后将槽道与模板固定点位置(开孔位置)的发泡填充物扣除。
④衬砌台车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二次定位孔,找到并调整槽道位置。一根槽道用一个顺线路开孔,一个垂直线路开孔固定及进行调整。
⑤将“T”型螺栓穿过二次定位长孔,放入槽道,旋转90度,开孔封堵的钢板安装在“T”型螺栓上,拧紧螺母,让槽道紧贴模板,进行二次精确定位。模板上的二次定位孔需封堵密实,确保衬砌混凝土浇筑质量。
⑥衬砌脱模:“T”型螺栓螺母松开后,取出螺栓,收回模板脱模。槽道固定点处重新回填发泡填充物,做好后续工作养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