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历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与解答
第1届
( 1967 年于波兰的华沙)
【题1】质量 M= 0.2kg 的小球静置于垂直柱上,柱高 h= 5m。一粒质量 m= 0.01kg 、
以速度
0
= 500m/s 飞行的子弹水平地穿过球心。球落在
距离柱 s= 20m 的地面上。问子弹落在地面何处?子弹动
m
M
能中有多少转换为热能?
解:在所有碰撞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均保持不变:
h
mv0
mv MV
s
其中 v 和 V 分别是碰撞后子弹的速度和小球的速 S
度 . 两者的飞行时间都是
t
2h g
1.01s
球在这段时间沿水平方向走过
20m的距离,故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
为:
V
20 1.01
19.8 ( m/s)
由方程 0.01 × 500= 0.01 v+ 0.2 ×19.8 可求出子弹在碰撞后的速度为: v= 104m/s
子弹也在 1.01s 后落地,故它落在与柱的水平距离为
S=vt = 104×1.01 = 105m
的地面上。
碰撞前子弹的初始动能为
1
2 2
mv
0
1250 J
球在刚碰撞后的动能为 1
2
MV 2 39.2 J
子弹在刚碰撞后的动能为 1 2
2
mv 54 J
与初始动能相比,两者之差为 1250 J - 93.2 J = 1156.8 J
这表明原来动能的
92.5%被系统吸收而变为热能。这种碰撞不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完
全弹性碰撞的情形下,动能是守恒的。而如果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子弹将留在球内。
【题 2】右图(甲)为无限的电阻网 A
络,其中每个电阻均为 r ,求 A、 B两点
r
r
r
r
间的总电阻。
r
r
r
r
解:如图(乙)所示
A、 B两点间的总电阻应等于 C、 D
B
两点间的总电阻与电阻 r的并联,再与r串联
图(甲)
后的等效电阻。 如果网络是无限的,则 两A、 B A
C
r
r r r
点间的总电阻应等于 C、 D 两点间的总电阻,设为
Rr
r
r
r
x。
根据它们的串并联关系有:
B
D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R x
r
rRxR图(乙)
x r
解上式可得:
R1 5
x
2 r
【题 3】给定两个同样的球,其一放在水平面上,另一个以细线悬挂。供给两球相同的 热量,问两球温度是否趋于相同?说明你的理由(忽略各种热 量损失)
解答:如右图所示,球体受热,体积增大。放在水平面上 的球重心升高,克服重力做功要耗费一部分热量,于是剩下提 高球体温度的热量减少了些。以细线悬挂的球与之相反。结果 放在水平面上球的温度将稍小于以细线悬挂球的温度。 (这一差
别是很小的,对于半径为
10cm的铜球来说,相对差值约10 -7
【实验题】 测定石油的比热。为 K) 可供使用的物品有: 天平、 量热器、 温度计、 电源、 开关、导线、停表、电热器、容器、水和石油。 解答:把已知温度
t 1 和质量 m1 的水,与已知温度 t 2 和质量 m
2 的石油在量热器里混合, 测出混合物的温度
t 3。从包含一方放热和另一方吸热的方程中可算出石油的比热。
这是通常 测定石油比热的方法。
也可以先用电热器加热水,
再加热等量的石油, 并且及时观察温度的改变。
两条温度曲
线起始点的切线斜率与比热成反比关系,据此可以测定石油的比热。
【替换题】(为在校没有上过电学的学生而设。 )密闭容器中装有一个大气压、温度为 0℃的干燥空气 10 升,加入 3 克水后将系统加热到
100℃,求容器的压强。
解:在 100℃时,全部水都处于汽相。 3 克水是
1 6
摩尔(
18÷ 3= 6),它们在 100℃和1
atm 下的体积是:
22.4
1 373
6 273
5.11(升)㎏
由状态方程求出
1 摩尔水蒸气的压强:
6
1
6
22.4 p水气 10 273
373
解得: p水= 0.507 atm
由空气的状态方程:
1 p空
273
气
373
解得: p空= 1.366 atm 把两部分压强相加得到总压强为:
p
p空
p水= 1.366 atm + 0.507 atm = 1.873 atm
精品学习资料 第 2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历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与解答
第 2 届
( 1968 年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
【题1】 在倾角为 30 的斜面上,质量为 0
2= m4 kg 的木块经细绳与质量为
1= m8 kg 、
半径为 r = 5 cm 的实心圆柱体相连。求放开物体后的加速度。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系
数 μ = 0.2 ,忽略轴承的摩擦和滚动摩擦。
解:如果绳子是拉紧,则圆柱体与木块一同加速运动, 设加速度为 a,绳子中的张力为
F,圆柱体与斜面之间
m1
m2
的摩擦力为 S,则圆柱体的角加速度为 a/r。
对木块有: m2a= m2 gsin α - μ m2gcos α +F
a
对圆柱体有: m1a=m1gsin α - S- F
S r = Ia /r
其中 I 是圆柱体的转动惯量, S r 是摩擦力矩。
解以上方程组可得
a g
(m1
m2 ) sin m2 cos
(1)
m1
mI 2
r
2
S
I m2 cos r
2
g
(m1 m2 )sin mI ( 2)
1 m2
r
2
(mI 1
F
m2 g
r
2
) cos
I r
2
sin
I ( 3)
m1 m2
r
2 2
均匀圆柱体的转动惯量为
I
m1r 2
代入数据可得 a= 0.3317 g= 3.25m/s
2
S= 13.01 N F= 0.196 N
讨论:系统开始运动的条件是
a> 0。把 a> 0 代入( 1)式,得出倾角的极限
α 1 为:
tan
m2
1
m0.0667
1
m2
3
α0
/
1=3 49
单从圆柱体来看, α 1=0; 单从木块来看, α /
1= tg
-1
μ = 11 190
如果绳子没有拉紧,则两物体分开运动,将
F= 0 代入( 3)式,得出极限角为:
t a n 2
(1
m1 r 2I
) 3
0.6
α 2= 30 058
/
精品学习资料 第 3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圆柱体开始打滑的条件是 由此得出的 α 3 值与已得出的
出)
α 值相同。
圆柱体与木块两者的中心加速度相同,都为
S值(由( 2)式取同样的动摩擦系数算
达到 μ m1gcos α ,
g( sin α- μ gcosα )圆柱体底部的摩擦
力为 μ m1gcosα ,边缘各点的切向加速度为
a= μ (
m1 r I
2
) gcos α,
300 cm、温度为 0 C 的甲苯, 另一个杯里装有体积为
3
0
【题 2】 一个杯里装有体积为
110
cm 3
、温度为 100 C 0
的甲苯,两体积之和为 410 cm 3。求两杯甲苯混合以后的最终体积。甲苯
的体膨胀系数为 β= 0.001 ( C0
)
-1
,忽略混合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解:若液体温度为
t V0 1 时的体积为 1,则在 0 C时的体积
为
VV1 10
1
t1
同理,若液体温度为
t 0
2 时的体积为 V2,则在 0 C 时的体积为
VV 20
21
t2
如果液体在 0 C0
时的密度为 d,则质量分别为
m1= V10d m2= V20d 混合后,液体的温度为
t
m1t1 m2 t2 m1 m2
在该温度下的体积分别为
V10(1+ βt )和 V20(1+ β t )。所以混合后的体积之和为
V10(1+ β t )+ V20(1+ β t )= V10+ V20+ β ( V10+ V20) t
= V 10+ V20+ β
m 1
m 2 m t 1 1
m 2 2 t d
m1 m2
= V 10+ V20+ β (
m1t1 m2 t2 d
d
)
=V10+β V10t 1+ V20+ β V20t 2=V10 (1+ β t 1)+ V20(1+ βt 2) =V1+ V2
体积之和不变,在本题仍为 410 cm 3。当把多杯甲苯不断地加入进行混合,对任何数量
的甲苯这个结果都成立。
【题 3】光线在垂直玻璃半圆柱体轴的平面内,以 45 0
角射
在半圆柱体的平面上(如右图) ,玻璃的折射率为 2 。试
问光线在何处离开圆柱体表面?
解:用角度 Ψ 描述光线在玻璃半圆柱体内 的位置如解图 2.3 所示。按照折射定律:
精品学习资料 第 4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sin 45 sin
得: sin
0
0
2
A
O
B
,
= 30
0
=
所有折射光线与垂直线的夹角均为 30 ,有必要研究一下,当
0
Ψ 角从 0 增至
60 。
0
0
180 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现象。
不难看出, Ψ 角不可能小于 由解图 3.2
光线从玻璃射向空气全反射的临界角
sin
1
t
2 2
0 0
0
0
0
n
t
求出: = 45 ,
0
则: Ψt =180 ― 60 ―45 = 75
如果 Ψ 角大于 75,光线将离开圆柱体。随着
0
此时 Ψ t = 90 + 30 0+45 0= 165 0
Ψ 角的增加,光线将再次发生全反射,
165 ― 75
0
0
0 故当: 75 0< Ψ < 165 时光线离开圆柱体。出射光线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 0 = 90 。
【实验题】 参加者每人领取三个封闭的盒子, 以及交流电源(频率
50 HZ)和直流电源。
每个盒上有两个插孔。不许打开盒子,试
确定盒中元件的种类, 并测定其特性。 可供使用的是, 内阻和精度已知交流和直流仪器, 解:在任何一对插孔中都测不到电压,因此,盒子都不含有电源
先用交流, 再用直流测电阻, 有一盒给出相同的结果。 结论是: 该盒包含一个简单电阻, 其阻值由测量确定。 另一盒有极大的直流电阻, 值由 C
但对交流来说是导体。结论是:该盒包含一个电容,其电容
1 R
算得。
而交流电阻较大。 结论是: 该盒包含一个电阻和电
第三个盒子对交流和直流都是导体,
感,两者串联。电阻和电感值可从测量中算得。
历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与解答
第 3 届
精品学习资料 第 5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 1969 年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
【题 1】右图的力学系统由三辆车组成,质量分别为 (a)沿水平方向作用于
mA= 0.3kg ,mB= 0.2kg ,mC=1.5kg 。
B
F
C
A
C车的力 F 很大。使 A、B 两车相对
C车保持静止。求
力
F 及绳子的张力。
( b)C车静止,A、 B 两车的加速度及绳子的张力。
求 (忽略阻力和摩擦力,忽略滑轮和车轮的转动惯量)
解:( a)A、B两车相对 C车保持静止, A 车在竖直方向没有加速度,因此它对绳的拉为 mg。这个力使 B 车得到加速度 a B
AmA mB
g 。又三车系统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则:
F
( m A m B
m C )
mA mB
g
2
由给定的数值得: aB= aC= aA=1.5g = 14.7m/s 绳中的张力为: T= mAg= 2.94N 水平推力为: F= 29.4N ( b)如果 C车静止,则
Ag 使质量 mA+ B加速,加速度mm
为:
a AB
mA g mA
mB
= 0.6g = 5.88N
/
绳中的张力为: T = mAg- A×0.6g = 1.176N m【题 2】在质量为 m1 的铜量热器中装有质量为
m2 的水,共同的温度为 t 12;一块质量为
m3 c3 t3
m3、温度为 t 3 的冰投入量热器中(如右图所示)
。试求出在各种可
能 情 形 下 的 最 终 温 度 。 计 算 中 t 3 取 负 值 。 铜 的 比 热 c1 =
0 0
0.1kcal/kg · C,水的比热 c2=1kcal/kg · C,冰的比热 c3 = 0.5 kcal/kg · C,冰的熔解热
0
L=80kcal/kg 。
解: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终态: (a)只有冰;( b)冰水共存; (c)只有水。
( a)冰温度升高,但没有熔化,达到某一(负)温度 放出的热量和吸收的热量相等:
( t 12-t a )+ m2L c 3 m3(t a- t 3)=( c1 m1+ c2 m2)得出最终的温度为 t a
m2 c2 t2 m1 c1 t1
t a;
( m1 c1 m2 c2 )t12 m1c1
m2c3
0
m3 c3t 3
m3c3
m2 L
( 1)
情况( a)的条件是 t a<0(注:指 0 C),如果上式的分子为负值,我们得到下列条件:
( c1 m1+ c2 m2)t 12<― c3 m3t 3― m2L
等于量热器和水放出的热量: 得出最终的温度为 t c
(m1 c1
( 2)
( c)现在让我们讨论冰块全部熔化的情况。设它们最终的温度为
m2 c2 )t 12
m3 c3 t3
m3 L
t c ,冰块吸收的热量
(3)
3 L + c2 m3t c=( c1 m1+ c2 m2)( t 12- t c) c3 m3 (0- t 3)+ m
m1c1 m2 c 2 m3 c2
( 4)
0
0 C 共存于量热器中。根据(
这种情况只有在 t c >0时才能发生。取上式的分子为正值,得到下列条件: ( c1 m1+ c2 m2) t 12>― c3 m3t 3+ m3L
( b)冰水共存这种情况是冰和水混合后都以
2)式和( 4)
式,条件为:― c3 m3t 3― m2L<( c1 m1+ 3L c2 m2) t 12<― c3 m3t 3+ m
精品学习资料 第 6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如果混合后有 x 克冰熔化了,则― c3 m3t 3+ x L =( c1 m1+ c2 m2) t 12 故冰熔化了的质量为
x
( m1 c1 m2 c2 )t12
L
m3 c3 t3
于是混合后,在量热器中有质量为( 【题 3】在竖直平面内有半径
-8
3― 2+ mx)的冰和质量为( mx)的水。 x 为负值意
味着有水结为冰,冰的质量增加。对于给定的数值,我们可以从公式容易得到最终的结果。
R= 5cm的线圈(如
图) 的绝缘轻绳上,从线圈的最高点悬挂着。当线圈和小球 两者都带有 Q=9×10 C 的相同电量时,发现小球在垂 直线圈平面的对称轴上处于平衡。求绳的长度。
解:如果线圈上的全部电荷集中与一点,则库仑力 为 F
。质量 m=1g 的小球系在长度为
l
R
l
Fn
k
Q 2 l
2
mg
F
线圈上各点施于小球的力与对称轴夹角为 重量为 mg。由上图可得: sin
mg F
R l
mg k
9 ,它们在轴上的投影为 Q l
2
Fn= Fcos 。小球的
2
所以: l
3
RkQ mg
2
= 7.2cm( k= 9× 10 N m/C )
l
R
F ni
2 2
(注:以上解答为原解,可能有错)
另解:如解答图 3.3.1 ,在线圈上取一电荷微元,
长为 d ,电荷量为 d , 为线电荷密度, 2π R =Q。则微元电荷对小球的作用力为:
F i
解答图
k
dQ l
2
Fti
Fi
把 Fi 沿平行轴和垂直轴分解:
Fni = Fi cos
Fti = Fi sin
在线圈上取与上电荷微元对称的电荷微元,如 解答图 3.3.2 。对称的电荷微元,长也为 量为
Fti
Fi
d ,电荷
d ,它对小球的作用力为:
把 Fi 沿平行轴和垂直轴分解:
F i
/
k
dQ l
2
Fni
R
l
F= Fi cos
解答图 3.3.2
/
n i
/
F= Fi sin
Fni 与 F方向相同,合力为大小相加,
所以线圈对小球作用的库仑力为:
/ n i
/ t i
/
Fti 与 F方向相反,合力为大小相减,等于零。
T
/ t i
F n=∑ Fni = k
2 Q l
2
cos
k Q 2 cos l
、 mg2
R
l
F n
对小球受力分析,小球受三力作用:重力
库仑力 Fn、拉力 T,如解答图 3.3.3 。则:
mg
F
精品学习资料 第 7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l cos Fn 解答图 3.3.3
R
mg 把 F 2 2
n= k
Q 2
l
2
cos 代入上式解得: l
3
RkQ 2
mg
= 7.2cm
( k=9× 10 9N m /C )
【题 4】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边长为
2cm的玻璃立方体上,两者之间有一层平行的薄气隙。波长在 0.4 μ m到 1.15 μ m之间的电磁波垂直入射到平板上,经空气空
隙的两边表面反射而发生干涉。在此波段中只有两种波长获得极大的增强, 其一是
1
= 0.4 μ m。求空气隙的厚度。 d
解:光在厚度为
d 的空气隙中往返,经过的距离为
2d。光被玻璃反射
时,还经受 180 0
的相位改变。于是对波长为
1
的光,增强的条件为:
2d= k1
1
1
2
( k1 = 0, 1, 2, 3,
)
类似地,对其它波长的光,产生极大增强的条件是: 2d= k 2
2
2
2
( k 2 = 0, 1, 2, 3,
)
比较这两个条件,得到:
2k1 1 2 2k2 1
1
根据波长给定的范围,得到: 2
= 1.15 2.875
1
0.4 这个比值的最小可能值为
1,最大可能值为 2.875 。因此我们得到关于
k1 和 k2 的下列条
件:1<
2k1 1 <2.875
( 1)
2k2 1
对不同的 k1 和 k2,我们算出上述分数值,得到下表:
k1
k0 1 2 3 4 5 2
0 1 3 5 7 9 11 1 0.33 1 1.67 2.33 3 3.67 2 0.2 0.6 1 1.4 1.8 2.2 3 0.14 0.43 0.71 1 1.29 1.57 4 0.11 0.33 0.56 0.78 1 1.22 5
0.09
0.27
0.45
0.64
0.81
1
只有分数值满足条件(1)式的各个
k1 和 k2 对才是合格的,我们已在表格中算出。但
其中只有一对是允许的。这就是说,我们应当找出这样的一列,其中只能有一对是允许的
k1 和 k2。从表中看出,仅有的是 k1= 2, k2= 1 这一对,其分数值是
1.67 ,这就是解答。
对于 k1= 0.4 μ m的光,根据 2d=2×0.4 + 0.2 = 1μ m,得到空气隙的厚度为
d= 0.5 μm
精品学习资料 第 8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由 2×0. 5=
2
2
2
k 2= 0.667 μ m
得到第二个波长为
【实验题】给定一闭合电路,它是由已知电阻
R、未知电阻 X 以及内阻可以忽略的电源
X
组成的。电阻 X是可调电阻器,由引线、毫米标尺、滑动接触块组成。另一电路由干电池
和 零点在中心的电流计组成,它与主电路的连接方式使得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计。试测定电阻 及端电压之比。
R
R
E
U
U
y X
x
E
X
解答图 3.5.1
解答图 3.5.2
解答:联接两种补偿电路,如解答图 3.5.1 和解答图 3.5.2 。第一次测量不包括
R。滑
动接触块的位置在第一次测量中由比率 电x 给出,在第二次测量中由 y 给出,在此两中测量下,
阻值之比等于电势差之比,所以有
E xX U
R X
,
E R yX U
R X
解得: X
R(
1
x y
) 把 X
R(
1 ) 代入 E
xX E x x y U
R X
得:
U
1 x y
历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与解答
第4届
( 1970 年于苏联的莫斯科)
【题 1】如图 4.1 ( a) 、( b),在质量 M= 1kg 的木板上有质量 m= 0.1kg 的小雪橇。雪橇 精品学习资料 第 9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上的马达牵引着一根绳子,使雪橇以速度 木板与雪橇之间的摩擦系数 木板。在此瞬间,雪橇与木板端面的距离
v0= 0.1m/s 运动。忽略桌面与木板之间的摩擦。
μ = 0.02 。把住木板,起动马达。当雪橇达到速度 v0 时,放开
L= 0.5m。绳子拴在( a)远处的桩子, ( b)木板
的端面上。
试描述两种情形下木板与雪橇的运动。雪橇何时到达木板端面?
m
L
m
L
M
M
图 4.1 ( a)
图 4.1 (b)
解:( a)在第一种情形中(如图
4.1 ( a)),雪橇处于匀速运动状态。
雪橇与木板以不同的速度运动。 这样引起的最大摩擦力为 mg,它作用在木板上, 产生的加速度 a
mg ,直至木板达到雪橇的速度
v 0 v 0 M M
v0 为止。加速时间为 t 0
a
mg
=5.1s
2 在这段时间内,雪橇的位移为
Sv
2
0
v0
M 0
2a
2 mg
= 0.255m
因此,雪橇离木板右端点的距离为 0.5m- 0.255m= 0.245m
雪橇不能达到木板的一端,因为这段时间以后,木板与雪橇以相同的速度
v0 一起运动。在木板加速期间,马达必须用力 mg 牵引绳子,但以后马达不能施加力的作用,它只是
卷绳子。
(b)在第二种情形中(如图 4.1 (b)),木板与桌面之间无摩擦。木板与雪橇形成一个
孤立系统,可以用动量守恒定律。当我们放开木板时,雪橇的动量为
mv0,释放后的木板具
有速度 v2,它由下式决定:
mv0= M v2+m( v0+ v2)
此式表明 v2=0,所以木板保持不动,雪橇以同一速度继续前进。 雪橇达到木板右端的时间为
t
L 0.5
= 5 s
v0
0.1
【题 2】NaCl 的晶体点阵由边长为 5.6 × 10 cm-8
的立方晶胞组成,它是面心立方点阵。
钠原子量约为
23,氯原子量为
35.5 ,
NaCl 密度为 2.22g/cm 3
。试计算氢原子
的质量(如图 4.2 )。
解:我们先求出一个晶胞的
Na 离子
数。在立方晶胞中心有一个离子,在立 5.6 10-8 cm
方晶胞的每一边也有一个离子,但后者 仅有四分之一是属于这个晶胞的。
故钠离子数为:
1
12 4
4
氯离子也是这个数。密度可以表示为晶 图 4.2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0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胞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故若用
m表示氢原子的质量,则密度可表示
为:
= 4 23m 4 35.5m (5.6 10 8 )
3
2.22
解上式可求得氢原子的质量为
m= 1.66 ×
10 -24
g= 1.66 × 10- 27
kg 【题 3】半径 r =10cm 的金属球置于半径 R= 20cm的薄金属空心球内,两球同心。内
靠一根长导线经过外球的开孔接地。 若外球带电量球 Q= 10 C-8 ,求外
球电势(如图 4.3 )。
R 解:这里有两个电容,并联连接。其一由外球和内球组成,另一 由地与外球组成。由电容相加便可算出电势。
r
导体球相对远处地球的电容为
R ,其中 k
k=9×10 9 N m/C 2 2
, R
为导体球半径。在空心球情形,如果内球接地 ①
,电容为:
1 1 Ck ( 1
r
R
) , 图 4.3
a
所以: C 1 Rr
a
k R r
2
两个电容并联总电容为:
C
R 1
Rr
1 R
k
k R r k R r
把 R=0.2m, r = 0.1m, k=9×10 9
N m /C 2
2
代入上式得: C=44.4 ×10 -12
F= 44.4 pF
故外球相对与地球的电势为:
U
Q C
= 225V
(注: ①
Ca 是内外球组成的球形电容器的电容,与内球是否接地无关。 )
【题 4】在半径 r = 2m、孔径 d=0.5m 的凹面镜的焦点位置上,放一块圆形屏幕,使平
行于轴的所有入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都 能达到该圆形屏幕。 试求圆形屏幕的直径。 如P
果在上述条件下圆形屏幕的直径减少到 仅由原来的 1/8 ,问有多少部分的光能达 h
到在同样位置的屏幕上?
解:我们只有采用较精确形式的反射 F
O
定律,通过利用某些数学近似来求解本题。
F 1
按照教科书中通常的理论推导,半径
PO= 离R的中F 处。我们用 R的凹面镜的焦点位于距
h 表示凹面镜孔径之半。在点 P
点的入射光线与半径的夹角为
,反射后
与轴交于 F1 点。 OP F1 是等腰三角形。
图
则: OF R 1
2cos
故实际焦点与理论距离的偏差为
FFR
R
R
1
OF1 OF
2 c o s 2
2
( s e c 1)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1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我们把圆形屏放在点 通常的小角近似, 得: x
F 处,要求出屏幕的最小半径值 F F tan 2 1
2
F F sin 2 1
x。在直角三角形 P F F1 中,应用
2h 2h R
(sec 1) F F h(sec 1) 1
R 2 R
2
对于小角度: cos
1
2
,故 sec
1 cos x
h
3
1
2
将
h R
代入,得焦“斑”的半径为
2R
2
将数值: h= 50/2 = 25cm; R= 200cm,代入
即得: x= 0.195cm= 1.95mm
再看问题的第二部分。如果圆形屏的半径为
x,则入射到凹面镜的光束半径为
h
3
2Rx
2
如果我们用半径 kx 的屏代替半径为 x 的屏,则入射光束的半径为:
hk
3
2R kx
2
2
入射光的量正比于 hk ,因此
h
2 k
( 2R kx)
k
2 2
h 2 3
k
2
本题情形是
1 8
,由此得出,落在圆形屏幕上光的量将是前者的
1 4
【实验题】桌上有三个装在支架上的透镜,一块有几何图形的屏,一支杆和一把卷尺。 仅用所给的工具,以不同的方法测定透镜的焦距。
解答: 有几种可能的方法。在凸透镜情形,我们用目视观查虚像的消失,并测定透镜的 距离。
我们注视着实像, 借助于视差把杆放在实像的位置上, 距。
再看凹透镜情形。 我们把凹透镜与一个强会聚的凸透镜密接在一起, 测量系统的焦距,然后算出凹透的焦距。
并用上述方法之一
测量物距和像距, 从而计算出焦
历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与解答
第 5 届
( 1971 年于保加利亚的索菲亚)
绳子跨过双斜面顶部的滑轮, 【题 1】质量为 m1 和 m2 的物体挂在绳子的两端, 斜面质量为 m,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1
如图 5.1 。
和
2
。整个系
m1
m
精品学习资料
m2
第 12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统初态静止。 求放开后斜面的加速度和物体的加速度。 以忽略。
斜面保持静止的条件是什么?摩擦可
。用 a0 表示物体
解:我们用 a 表示双斜面在惯性参照系中的加速度(正号表示向右的方向) 相对斜面的加速度(正号表示左边物体 矢量 a 和 a0 相加得到(如解 图 5.1 )。用 F 表示绳子中的张力。
对沿斜面方向的分量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1 加速下降的力是 使物体 mm 下降)两个物体在惯性系中的加速度
图 5.1
a1 和 a2 可由
a
a0 a
a
1
m1
m
m2
m1gsin a0- acos
1
- F
a0
a2
在惯性系中,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分量为
1
a
解图 5.1
所以,对此斜面分量,牛顿第二定律为:
m1( a0- acos
同样,对于 m2 有
1)= m1gsin )= F- m2gsin
21
- F
m2( a0- acos
两式相加:( m1cos
212
1+ m2cos )a=( m( m1+ m2)a0-1sin - m2 sin
2)g
( 1)
我们用动量守恒原理来研究斜面的运动。 斜面在惯性系中的速度为
v(向右)。物体相对斜面的速度为
v0 cos
11
v0。故斜面上两物体在惯
和
2
性系中的速度的水平分量(向左)分别为:
利用动量守恒原理: m1( v0 cos -a)= m a
所以 a
- v v0 cos
2
-v
2( -v)+ mv0 cos
对匀加速运动,速度与加速度成正比,因此有:
- v)= m v
1-a)+ m2( a0 cos 1(a0 cos m2
m1 cos
1
m2 cos m2
2
m m1
a0
( 2)
上式给出了有关加速度的信息。 很明显, 只有当两物体都静止,即两个物体平衡时,斜
面才静止,这是动量守恒原理的自然结果。
由方程( 1)和( 2),可得到加速度为:
a0
(m m1
(m 1
m2 )( m1 sin
1
m2 sin
1
2
)
2 2
m )( m ) (m 2 m m12 1 cos
1
m2 cos m2 sin
2
g )
a
(m1 cos (m 1
m2 cos
2
)( m1 sin
1 1
)
2 2
m )( m m1 2 m 2 ) (m 1 cos
即
m cos 2
2 1
g
)
如果 m1sin
1= m2sin
2
m 1 m2
sin sin
则两个加速度均为零。
【题 2】在一个带活塞的圆筒内装配着著名的托里拆利装置。在水银柱上方有氢气,在 圆筒内有空气。 第一步,水银柱高度
0
h1= 70cm,空气压强 pk1= 1.314atm = 133.4kPa = 100cmHg,
h2= 40cm,这时空气压强
T3,此时水银柱的
温度为 0 C= 273K。第二步,向上提升活塞,直至水银柱高度降为
为 pk2 =0.79atm = 80kPa=60cmHg。第三步,保持体积不变,提高温度到
高度为 h3= 50cm。最后, 第四步, 温度为 T4,水银柱的高度为 h4= 45cm,空气压强没有改变。
求出最后一步中氢气的温度和压强。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3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解:我们将空气和氢气的数据列成表。两者温度是相同的。玻璃管的长度用 单起见,我们以装有氢气的管子长度的厘米数来度量氢气的体积。压强全部用 给出(见解图 5.2 第一步至第四步) 。
L 表示。为了简
cmHg为单
L
70cm
40cm 50cm 45cm
次 数 1
2 3 4
氢气压强 氢气体积 空气压强 空气体积 两者温度
ph1 Vh1
100cmHg
ph2 Vh2
60cmHg
ph3 Vh3 pk3
=
=
ph4 Vh4 pk4 Vk4 T4
Vk1
273K
Vk2 Vk3 T3
273K
解图 5.2
从第一步到第二步, 对氢气应用玻意耳定律: ( L- 70)( 100- 70)=( L- 40)( 60-40) 由此式求得玻璃管的长度 =85cm
从第二步到第三步,氢气的状态方程为:
(60 40) 90
273
对空气应用盖吕萨克定律:
( ph3
50) 80 T3
L= 130cm,
Vh1 =60cm, Vh2 = 90cm, Vh3 = 80cm, Vh4
因此,氢气在第一步至第四步中体积分别为:
pk3 T3
60 273
氢气的状态方
从第三步到第四步, 我们只有向上提升活塞, 以便使空气压强保持不变。 程为: ( pk 3 50) 80
T3
( pk 4
45) 85 T4
解以上方程组,得: pk3= pk4= 80cmHg, T3= 364K, T4= 451K, 所以氢气的压强为: ph3= 30cmHg ph4= 35cmHg 算出空气的体积比为:
Vk1 : Vk2 : Vk4 = 6:10:12.4
Pa)
(注: cmHg为实用单位,应转换成国际单位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4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题 3】四个等值电阻 R、四个 C= 1 F 的电容器以及四个电池分别在立方体的各边连
1= 4V,U2= 8V, U3=12V, U4= 16V,它们的内电 接起来,如图 5.3 所示。各电池的电压为 U阻均可忽略。 ( a)求每个电容器的电压和电量, 电量。
解:( a) 将这个网 络展开成 平 面 图 (如解图 5.3.1 )。 由于电流 不能通过 电容器, 所以只在图
A R
C4
D _U4 +
E
R
B R
_U 2 + C3
_U3 +
C
U 1
_
+
C1 F
R
C2
H
C2
A
U2 _
+ B F
R
( b)若 H 点与 B 点短路,求电容器 C2上
的
G
C1
C C3
_
+
G
U1
R
U3 _
+ H D
R
U4
_
+
E
R C4
图 5.3
中 A-B-C-G-H-E-A 回路的导线中有电流。在这个回路中,电压为 因此电流为: I
解图 5.3.1
12V,电阻为 4R。
U 4 U 1
4 R
设 A 点的电势为零, 就能很容易地算出各点的电
0 V
( U4-U1)/4 ( U4-U1)/2
4-U1)/2 ( U+ U1
于是就知道了电阻和电源两端的电压。 势。
A B C G H E D F
C1 C2 C3 C4
C4 各有 0.5 × 10
-6
3 V 6 V 10 V 13 V 16 V
3 - U( U4-U1)/2 + U1+ ( U4- U1)/4 ( U4-U1)/2 + U1+ ( U4- U1)/2
4-U1)/2 ( U4- 1)/4 + U1+ ( UU4-U1)/4 ( U2 - U3+ U1 V 11 V
从每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可以算出其电量如下:
(11- 10)V= 1V, (16- 11)V= 5V, (6- 1) V=5V, (1- 0) V=1V,
2
1× 10 C。 5× 10 -6 C。
-6 5 × 10 C。 -6 1 × 10 C。
-6
我们可以算出各电容器的储能量
CU /2 。电容器 C1 和
-6
C R
B
_
+
G R H R
2 和 C3 各有 12.5 ×J ,电容器 C 10
J 。
U2
_
+
C 2
U 1
( b)H 点与 B 点连接,我们得到两个分电路。如解图 5.3.2 。在下方的分电路中, 电流为 势是 U4=16 V , H点与 B 点的电势是 势为
U 4 2 R
,E 点相对 A 点的电
R A
4 _U
+
U4/ 2= 8 V 。 F 点的电
E
U 4 2
U 2 = 16 V
16 V ,结果 C2 上无电量。
解图 5.3.2
于是,电容器 C2 两极板的电势均为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5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题 4】在直立的平面镜前放置一个半径为 直的方向注视鱼缸。一条小鱼在离镜面最近处以速度
R的球形玻璃鱼缸,缸壁很薄,其中心距
v
v
A
离 镜面 3R,缸中充满水。 远处一观察者通过球心与镜面垂
2v K 1
沿缸壁游动。求观察者看到的鱼的两个像的相对速度。 水的折射率为
n 4 3
。如图 5.4 ( a), 5.4 ( b)
T1 O
B
解:鱼在 1 秒钟内 游过的距离为 v。 我们把这个距离 当作物,而必须求 出两个不同的像。 在计算中, 我们只 考虑近轴光线和 小角度,并将角度 的正弦用角度本身 去近似。
在 T1 点游动的鱼只经过一个折射面就形成一个像,如图
5.4 ( a)所示。从 T1 点以角度
图 5.4 ( b)
T2 v
r
E
F
O
C
D B
K 2
图 5.4 ( a)
r = ∠A T1O发出的光线,
在 向相反方向延长,给出虚像的位置在
从三角形 K1 T 1 A,有:
A 点水中的入射角为 r ,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 n r 。把出射光线
K1,显然∠ K1A T1=n r - r =( n- 1)r
K 1T1 K 1 A
(n 1)r r
n 1
利用通常的近似: K1A≈ K1O+R, 于是
K1AT1≈ K1O- R
K 1O R K 1O R
n 1
所以这个虚像与球心的距离为 水的折射率
n
4 3
n R K O 1
2 n
2,则像是实像。有像距与物距之商
1 = 2R。若折射率大于 ,从而 KO
得到放大率为
K1 O T1O
n 2 n
2。
对水来说,放大率为
以与速度 v 相应的线段为物,它位于在 远的 T2 处形成一个与物同样大小的虚像。
E 处的平面镜前的距离为 T2 离球心的距离为
2R 处,它在镜后 2R
5R。在一般情形下,我们假设
T2O= kR。 T2 处的虚像是我们通过球作为一个透镜观察时的(虚)物。因此,我们只要确定
5.4 ( b)所示。 T2 的实像而无需再去考虑平面镜。如图
我们需要求出以 r 角度从 T2 发出的光线在 C点的入射
角
在三角形 T2OC中,
玻璃中的折射角为:
β ,其中 r =∠ CT2 F。
T O 2
r
CO
kR R
k β = k r
kr n
n
DCO CDO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6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需要算出∠ DOB。 因为:∠ COF= β -r = k r -r = r ( k- 1) 而且∠ COD
与
0
等于 180,因此
即
C 点和 D点的两角之和相加,或与
∠
COF和∠ DOB之和相加,两种情况
都
DOB r ( k 1)
2kr n
DOB r (2k k 1)
n
OK 2 DK 2
2k r ( k 1) n
,
从三角形 DOK2,有
k 2k n
k 1
此外
OK 2 OK 2
R
2 k n
k
k 1
因此像距为: OK 2
nk n( 2k 1) 2k
R
若 k=5, n=
4
3
放大率为
,得 OK 2
10
3 R
OK 2 OT2
n n(2k 1) 2 k
,则放大率为
若 k=5, n=
4 3
2 3
v 向上运动,而鱼的实像
综合以上结果,如鱼以速度 以速度
v 向上运动,则鱼的虚像以速度2
v+
2 3
v 向下运动。两个像的相对速度为2
2 3
v=
8 3
v,
是原有速度的 8 3 倍。
我们还必须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在做此实验时,他将看到什么现象呢?
两个像的速度与鱼的真实速度值,
从水中的标尺上的读数来看,
是一致的, 实际上观察
我们应当在远处
,
到两个反向的速度, 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三倍,
一个像是另一个像的三倍。
从理论上已经知道了像是如何运动的,
但是观察者
看,因为我们要同时看清楚鱼缸后远处的一个像。两个像的距离 8.33R。用肉眼看实像是可
能的,只要我们在比明视距离远得多的地方注视它即可。题目中讲到“在远处的观察者” 是指他观察从两个不同距离的像射来光线的角度变化。只要观察者足够远,尽管有距离差, 但所看到的速度将逐渐增加而接近
8 3
。他当然必须具有关于鱼的实际速度
( v)的一些信息。
两个像的相对速度与物的原始速度之比的普遍公式为: 用一个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缸, 运动的杆代表一条鱼。
2n (k 1)( n 1)
2 n 2k(n 1) n
一面镜子和一支杆, 这个实验很容易做到。 沿玻璃缸壁
【实验题】测量作为电流函数的给定电源的有用功率。确定电源的内阻
Rb 和电动势 U0。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7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画出作为外电阻 R函数的有用功率,总功率以及效
的曲线。
率
解答:端电压为 U
U 0 R R Rb 电流为 I
U 0 U R Rb
R
总功率为 P0= U0I 有用功率为: P=U I 效率为 η =
P P0
利用以上公式,得到要求的六个函数,如解图
5.4 ( a)――( f )所示。
P
P
( a)
( b)
I
R
2
P= U0I - R2
bI
P=
U 0
R ( R
b
R)
2P0
P 0
( c)
( d)
I
R
2 P0= U0I
P0
=
U 0
Rb
R
( e)
( f)
I
R
= 1-
Rb R U I
=
0
Rb
R
测出适当选择的两个值,由以上公式便可求出 Rb 和 U0。这些数据应该是独立于外负载,
所以这样的测量并不可靠,大负载时尤其如此。
历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与解答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8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第6届
( 1972 年于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
【题1】给定三个圆柱,它们的长度、外径和质量均相同。第一个是实心圆柱;第二个是空 心圆筒, 壁有一定厚度; 第三个是同样壁厚的圆筒, 但两端用 薄片封闭, 里面充满一种密度与筒壁相同的液体。 如将它们放 在倾角 α 为的斜面上,如图
6.1 所示,求出并比较这些圆柱
的线加速度。 研究光滑滚动与又滚又滑两种情况。 圆柱与斜面
的摩擦系数为 μ ,液体与筒壁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 解:沿斜面方向作用在圆柱上的力是:
作用于质心重力的分量
mgsin
和作用于接触点的摩擦力
S,如图 6.1 所示。产生的
加速度 a :
ma= mgsin
- S
纯滚动时的角加速度为:
= a
R
转动的运动方程为:
RS a R
I
以上方程组的解为:
a
g sin 1 I mR
2
mgsin I S
mR
2
1 I mR
2
当 S 达到最大可能值 μ mgcos
时,也就到了纯滚动的极限情形,这时:I
2
mgcos
h
mgsin
h
mR
1 I mR
2
即维持纯滚动的极限条件为
2
tan
h
(1
mR I
)
下面我们来研究三个圆柱体的纯滚动情形。
(Ⅰ)实心圆柱的转动惯量为
I
1 mR2 2从(1)式和(2)式分别得到
a
2 g sin 3
,
tan a
h=3 μ 精品学习资料 S
R
mg sin
(1)
(2)
第 19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角加速度为: β =
a R
n 倍。因已知圆柱的质量是相等的,
故可
(Ⅱ) 设空心圆筒壁的密度是实心圆柱密度的 以算出圆筒空腔的半径
r :
R L
2
n L(R 2
r 2 )
即
r
2
R
2
n 1 n
转动惯量为:
I 0.5n LR 2
R 2
0.5n LR 2 r
2
0.5mR
2
2n 1 n
由(1)式和(2)式分别算出:
a 2n 4n 1 g sin ,
tan
4n 1 h
2n 1
角加速度为: β =
a R
(Ⅲ)对充满液体的圆筒,因液体与筒壁之间无摩擦力,故液体不转动。总质量为 m,但转
动惯量只需对圆筒壁计算:
I 0.5n LR 2
R
2
0.5n LR
2
r
2
0.5mR
2
2n 1 n
由(1)式和(2)式分别算出:
a
2n 2
2
2n
2
2n 1
g sin ,
t a n2n
2n 1
h
2 n 1
角加速度为: β =
a R
现在比较三个圆柱体的运动特点: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之比为:
2
1∶
3n
∶
3n
4 n 1 2n 2
2 n 1
极限角正切之比为:
2
1∶
4n 1 ∶
2n
2 n 1
3( 2n 2)
3(2n 1)
如果斜面倾角超过极限角, 则圆柱又滑又滚。 此时三个圆柱体的摩擦力均为 μ mgcos
,故线加速度相同,为:
a= g( sin
- cos )
角加速度由
= R mgcos 给出,但转动惯量在三种情况下各不相同。因此,若圆柱体又 I
滚又滑,则三种情况下的角加速度分别为:
2 cos
1
R
g
精品学习资料 第 20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2 cos
2
R
2 cos
g 2n 1
g 2n 1 n
2
n
3
R
【题2】有两个底面积为 1dm 的圆筒,如图 6.2 所示,左方圆筒装有一种气体,气体的质
0
2
量 4g,体积 22.4L ,压强 1atm,温度 0 C。右方圆筒装有同种气体,气体的质量
0
积 22.4L ,压强 1atm,温度 0 C。左方圆筒筒壁绝热,右方圆筒靠一个大热库维持温度
7.44g ,体
0
0 C。
整个系统在真空中。 放开活塞, 它移动了 5dm后达到平衡并静
收了多少热量?气体等容比热为 止。
0.75cal/g ?K。
试问右方圆筒中的气体吸
00C
图 6.2
解:放开连杆前,右方气体压强为:
7.44/4 = 1.86 ( atm)
在达到平衡时, 左方气体体积为 22.4 + 5=17.4( dm),右方气体体积为 22.4 + 5= 27.4(dm)。 左方气体经绝热过程升高温度到 T,压强为 p。右方气体经等温膨胀到同一压强。等温膨胀 由下式表示:
1.86 × 22.4 =× 27.4
解得:
3
3
p = 1.521 atm
对左方气体应用绝热过程定律,得:
k
1×22.4 = 1.521 × 17.4
k
由此可求得比热之商
k 如下
22.4 k
) ( 17.4
k
1.521
1.2874 = 1.521 k= 1.66
(看来它是一种单原子气体:氦。
)
左方气体的温度可从状态方程算出:
1 22.4 1.521 17.4 273
解得:
T
t = 49.5 C
0
T= 322.5K
在这个过程中,右方气体的温度没有改变,它吸收了
0.75 ×4×49.5 = 148.5 cal
的热量,这些热量表现为气体的内能 (注: 此处是指左方气体的内能。
注
。
所吸收的热量等于它对左方气体
)
把两个半透镜移开一
因为右方气体等温膨胀,
所作的功。左方气体绝热压缩,右方气体对它所作的功等于左方气体内能的增量。 【题3】 将焦距为 f 的一个透镜, 沿其表面的垂直方向切割成两部分。
段小距离 δ ,如果在透镜的一方距离 t > f 处放置一个单
S
d
精品学习资料
h
第 21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色点光源,问在透镜的另一方距离 纹? 解:由两部分透镜所产生的像是相干光源,所以可以发生干涉。设两个点光源的距离为
H处的屏幕上将出现多少干涉条
d,
若光程差等于波长
λ ,则在 h 远处的屏幕上将出现第一个极强,如解图
6.1 所示。即: d
= λ
解图 6.1
由于
是小角,取近似
sin
S h
,各级极强的间距为:
dS
h
,
S
h d
下面计算两个焦点的位置。 一个点光源位于焦距为 f 的透镜前 t 距离处,它产生的实像位于
k tf t
f
,如解图 6.2 所示。
K A
1 d B
D
K2
t
k
h
H
解图 6.2
若切口的宽度为 δ,则两实像点间的距离可从下列比例式中得到:
d
t k t
因此 d
t k t
t
t f
像点 K1 和 K2 是相干光源。它们发射出来的光束的干涉在屏幕上观察到。条纹的间距为
S
h d
,其中 d 为已知。屏幕到像点的距离为:
h H k
H (t
f ) tf t
f
在此实验中,条纹间距为: S
t
H (t f ) tf
干涉条纹出现在 K1 和 K2 发出的两束光交叠处。由相似三角形求得两束光交叠部分的直
径为 D
h t t
D 2
用 S 除 D,得条纹数目为 N
H t S
H (t
f ) tf
如果 f = 10cm, t = 20cm, δ = 0.1cm, λ = 0.5 μ m,H= 50cm,则得 N=46.6 。
当屏幕比 A 点更近时,对 D必须另作计算。如屏幕
在
B点以内,则无干涉条
纹。
精品学习资料 第 22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实验题】给定两个圆柱体,它们的大小、形状、材料均相同,其一是实心体,另一个 内部有一个与圆柱轴平行的圆柱形空腔。 轴与圆柱轴之间的距离。
解答:实心圆柱体的密度可由其质量和体积确定。
其次我们测量有空腔的圆柱体的质量,
这时两轴构成的平
根据两个圆柱体质量之差,算出空腔的体积和直径。为求出两轴的距离,可以用几种方法。 例如, 把圆柱体放在水平面上。 确定使它恢复平衡的力矩最大时的位置, 腔最近或最远的那条母线的转动惯量。
历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与解答
第7届
( 1974 年于波兰的华沙)
【题 1】一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与另一个静止基态的氢原子碰撞。问可能发生非弹性碰 撞的最小速度为多少?如果速度较大而产生光发射, 光的频率与简正频率相差多少?氢原子质量是 2.18 × 10 -18 J。
解: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量为 原子吸收的最小能量为
且在原速度方向可以观察到光。 1.67 ×10
-27
后者两端用薄片封闭。 试确定材料密度, 以及空腔
面是水平面, 由于知道了空腔的大小, 便可算出轴间距离。 另一种方法在于测定圆柱体对空
问这种
kg ,电离能 E= 13.6 eV =
E 1
E1
E
E( 2
1 1
1 1
2
,第一激发态能量为
E 2
18
E
1 2
2
。被氢
E
E2
1 2
2
)
3 4
E 1.163 10
J
则
2
我们必须求出在碰撞中能量损失为以上数据代最小速度。 如果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的,
2
碰撞中能量损失最大, 碰撞后的速度将是
v/2 ,初动能与末动能之差为: mv
2
2
v 2
2m( )
2 2
mv 4
这个值应等于最小的能量子
E
mv 4
因此 v
4 E m
6.26 10m/s
4
非弹性碰撞后,两个原子的速度为
v 2
3.13 104 m/s
对于比光速小很多的速度,
8
-4
-2
本题第二问的解答与多普勒效应有联系。 频率相对变化的极好近似:
4
相对速度之比给出 %
6.26 × 10 ∶ 3× 10 = 2.09 × 10 = 2.09 × 10
y
两束光的频率按此比率稍小于或稍大于简正频率。 【题 2】给定一厚度为 d 的平行平板,其折射率按 下式变化 n( x)
n0 1
x r
O
0
d
度
束光在 O点由空气垂直射入平板,并A 点以角
在
射出,如图 7.1 所示。求 A 点的折射率 nA,并
x
确定 A 点的位置及平板的厚度。 (设 n0= 1.2 , r = 13cm, β 1= 30 ) 射光,可以应用斯奈尔
图 7.1
解:首先考虑光的路线, 如解图 7.1 所示。 对于经过一系列不同折射率的平行平板的透
精品学习资料 第 23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定律:
sin 1 n2 ,
s i n2 n3 sin
2
n1
s i n3
n 2
更简单的形式是:
n1 sin
1
n 2 sin
2
n3 sin
3
这个公式对任意薄层都是成立的。在我们的情形里, 折射率只沿 x 轴变化,即 nx sin
x =常数
在本题中,垂直光束从折射率为
n0 的点入射,即
nx =n0
x
= 90
0
则常数等于 n0,于是在平板内任意一点有
nx sin
x =n
0
nx 与 x 的关系已知,因此沿平板中的光束为:
sin
n0
x
n1
x r x x
r
r
由解图 7.2 表明光束的路径是一个为 XC= r 的圆,从而有: OC x
XC
=sin
x
现在我们已知光的路径, 就有可能找到问题的解答。时,有: n sin sin A
sin( 90
0
A
)
cos
A
因为 n
A sin
A
= n0,故有: sin
n0A
n A
cos
A
1 ( n0 A ) 2
n于是 n sin A
1 ( n0
) 2
nA 因此 n 2
A
n
2 0
sin
在本题情形 n A= 1.3
由 1.3
1.2
1
x 1.3
得出 A点的 x 坐标为 x=1 cm
精品学习资料 n1
n2 n3 n4
解图 7.1
y
X
x
O
x
C
x
解图 7.2
按照折射定律, 当光线在 A 点射出
第 24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光线的轨迹方程为
y 2 +( 1-x) 2= r
2
代入 x= 1 cm,得到平板厚度为 y=d= 5 cm
【题 3】一科学探险队因船只失事流落荒岛。
他们没有能源, 却发现了一种惰性气体源。
这种气体比空气重, 其压强与温度同周围的大气相等。 探险队有两个膜片, 其中一个能渗透
该气体,另一片只能渗透空气。试设计一个做工的热机。
解:我们要用到两个重要的定律。
如果一个容器中装着气体混合物,
则每种气体的分压
强等于这种气体在同样温度下单独占据相同体积时的压强。 压强计在混合气体中读出的是各
分压强之和。如果一膜片对某一气体是可渗透的,则在膜 片两侧该气体的分压强相等。我们设计这样的热机(见解 图 7.3 )对惰性气体能渗透的那张膜片装在管子里,这个 管子把气源与活塞下面的圆筒连通。
对空气能渗透的那张
膜片装在圆筒底部。 在活塞下部总有同样的一个大气压压 强,因而空气对所做的功来说是没有关系的。首先,打开 1
管中的阀门1,导通可渗透气体的膜片。膜片两侧气体的 对气体可渗透
2
对气体可渗透
分压强将相等,于是活塞下部也有这一分压强。结果圆筒 内总压强将达到二个大气压,活塞上升做功。关闭阀门1 气体源
可停止活塞的上升运动,然后打开阀门2,活塞回到初始 位置而不做功。
解图 7.3
如果圆筒导热良好,且过程足够缓慢,则上述过程是等温的,做功等于
RT ln V 2
V1
这个过程不是循环过程,我们也不在乎它的效率。 有两个膜片就可以实现上述过程,只要有一个周围是真空的气体源。
【实验题】 两个同类的半导体二极管和一个欧姆电阻以未知方式联接, 并封闭在一个盒
里。盒子有两个引出线接线柱,不打开盒子 试测量该电阻的欧姆值。
解答: 分别在两个方向测定两个不同电压下 的电流,我们得到下列结果:两个方向都能 观测到电流,但并不相同,且不是电压的线 性函数。根据这些结果,不难画出如解图
7.4 所示的网络。
解图 7.4
其次,画出两个方向的伏安图,找到在两个方向上电流相同的两个电压。电压之差 给出电阻两端的电压,除以电流,得出电阻的欧姆值。
历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与解答
第 8 届
( 1975 年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居斯特罗)
【题 1】一根杆以恒定的角速度
ω 绕竖直轴旋转, 杆与轴的夹角为 ( 900 -
α )。质量为
m动,的质点可以沿杆滑
摩擦系数为 μ 。求转动过程中, 质点保 持在同一高度的条件(如图 8.1 )。
解:我们发现,采用所谓“滑动摩擦角”概念是有用的。如 果滑动摩擦系数等于某一角度的正切值, 就称这个角 ε 为“滑动
摩擦角”(如解图
8.1 所示),即 tan ε= μ
我们必须求出把物体压向平台的合力。如果合力与平面法线 之间的夹角在滑动摩擦角之内,则摩擦力大到足以阻止运动。极
精品学习资料 第 25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限情形是合力与摩擦角的一臂重合。
对于本题, 当我们寻找质点在旋转杆上向上滑动的极限情况 时,合力应位于
(α + ε )角的双臂内(如解图
8.2 所示)。
图 8.1
r
m 2r
mg
解图 8.1
解图 8.2
把质点压在杆上的力是重力 mgmω r 2 = mω L2cos
α 的合力。故质点在向上滑动的极限 情 形 下
, 角 (
α
+与 ε
) 的 正 切
为
2
tan( )
m
2L cos L cos 600
mg
g
同理,质点向下滑动的极限情形可用角
(α + ε )的正切得到。
450 2
于是,如果 300 tan( - ) L cos g
tan( )
150
则质点在旋转杆上处于平衡。
从边界条件可以看出,存在着一个较高位置(
Lf )和一个
0.1 0.2
0.3 m
较低位置( La),质点在这两位置之间的任何地方将处于随遇
解图 8.3
平衡状态。在这两边界之外,质点无法平衡,质点将向上或向下滑动。随遇平衡位置
Lf -La 可由边界条件导出:
L 2 g tan
f La
2
cos
3
(1 tan
2
tan
2
)
解图 8.3 对不同的 α 角,画出质点在杆上哪些部分处于随遇
平衡,(取 ω = 10 s -1
, μ= 0.268 , ε = 15 )。虚线表示无摩擦时质点非稳定平衡位置。0
【题 2】求出厚透镜对两个不同波长有同一焦距的条件,并就不同类型的透镜讨论可行 性。
解答: 我们必须知道厚透镜的性质。 厚透镜
由下述数据表征:球形表面的半径 r 1 和 r 2,厚
度 d 和折射率 n(如解图 8.4 所示)。焦距 f = B F
r1
r 2
由下式给出
B
F
d
A
1 ( n 1)
1
1
n 1 1f r1 rd( ) 2 n r1r2
f
焦距是从主点 B算起的。 B 点离表面的距离解图 8.4
为
BA h
r2 d
n(r1 r2 ) d (n 1)
上述公式对任意厚度的厚透镜都成立,
但只对近轴光线才给出满意的结果,
因为是在一
精品学习资料 第 26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定的近似下得到的。
光被透镜色散。透镜对波长 率的幂次整理焦距公式,得
2
λ a 的折射率是
n a,对波长 λ
b
的折射率是 n b。按折射
f ( r + r -d) n + [2 fd - f ( r 1 + r 2)- r 1r 2 ] n- f d = 0
1
2
这是一个二次方程。给定一个
f 值,应有两个 n 值,因此,我们的问题可望解决。
先后以 n a 和 n b 代入方程,并令其相等:
(na
1 1)( r1
1 r2 r 2
1 na 1
d ) (nb 1)(
r1 na r1r2 d (1
1 na nb
)
1 r2
nb 1
d ) nb r1 r2
结果得出 r 1
如果半径 r 1、r 2 与厚度 d 满足这一条件,则对两个不同的波长, 来说,焦距是相同的。有趣的是折射率的乘积 因为折射率大于1, 于是括号内的数值小于1, 当厚的。
即对两个不同的折射率
n a· n b 在起作用,而不是色散(
说明半径之和小于镜厚。
n b-n a)。
这意味着透镜是相
结果讨论:首先透镜不能是平凸或平凹的,因为这种透镜有无限大的半径。其次, 和 r 2 之一为负的发散透镜是许可的,但不能是双凹透镜。
如果要求的不是 f 而是( f -h)对两个折射率有相同的值 实现这一点也是可能的,但却是一个复杂得多的问题。 【题 3】质量为 m的一簇离子在 面的均匀磁场 B 将这些离子聚焦于 场区的边界。
解:在磁场 B 中,作用于电量为
r 1
(注:即要求消除焦点色差) ,
。垂直纸 P 点以同一速度 v 向不同方向散开 (如图 8.2 )
R 点,距离 PR= 2a,离子的轨道应是对称的。试确定磁
Q、速度为 v 的质点
r 的圆
v
a
P
磁场
上的洛仑兹力为 Q v B。结果使粒子在半径为 轨道上运动,即:
QvB
mv r
2
a
R
图 8.2
y
质量为 m的所有粒子都在半径为
r
mv QB
的相同的圆轨道上运动。离开磁场后,它们将
磁场边界应按所有离子都打在
沿最后的切线方向直线飞行。
同一点 R的要求去寻找。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粒子应从这
些半径为 r 的圆的何处离开, 才能使它们的切线在 R点相交。 这些半径为 r 的圆的圆心都位于 y 轴上(如解图 8.5 所示)
在半径为 r 的圆轨道上运动的粒子,在坐标为( 的 A 点离开磁场,沿切线飞向
r
b
A
x, y)
R。由相似三角形得到:
解
a 图 8.5
R
x
精品学习资料 第 27 页,共 28 页
名师归纳总结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y b x
圆的方程为 x
2
a x y ( y b)
2
r
2
消去( y- b),得到满足条件的 A 点的集合,因此,表示磁场 边界的函数为:
P
(a)
R
y
x(a x) r
2
x
2
这是一个四次函数。只要在第一象限画出这个函数的曲线, 把它对 y 轴反演即可。
表示磁场边界的函数的形式取决于给定的距离 相对大小(见解图
8.6 ( a),(b),( c))。
P
(b)
R
a 和半径 r 的
P
(c)
R
如果半径 r 小于 a(小速度强磁场) ,则磁场边界无限延伸,
。
如果半径 r 等于 a,所有的离子也都能聚焦 有限的范围内。
向任何方向出发的离子也都能聚焦
①
②
。磁场边界在 P 和 R点处垂直出发,处
在
如果半径 r 大于 a,边界更为平坦。 那些出发方向比 P 点切线更陡的离子不能达到 解图 8.6
(注: 原文“向任何方向出的离子都能聚焦”的结论不妥。在
0
大于 90 的离子无法聚焦。
0
②
①
R
点。
在 r = a 时,“所有的离子也都能聚焦”
r <a 时, v 与 x 轴夹角
的结论也不妥。 v 与 x
0.25W,
轴夹角大于 90 的离子也无法聚焦。 )
【实验题】测定有两个接点的某一半导体器件的特性曲线。其最大允许负载为 可供使用的是:对所有量程内阻均已知的两个电表,一个 个固定电阻器。
解答: 通过伏安计测量电压和安培计测量电流所得到的特性曲线, 齐纳( Z e n e r
)二极管。
(注:原文无详细解答,没有给出测量伏安特性的具体线路)
表明该半导体器件是
9V 的电池,一个可调电阻器及一
精品学习资料 第 28 页,共 2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