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品牌新媒体营销案例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品牌新媒体营销案例

案例一

大众点评:霸王黑客病毒视频,当伪科技遇上猎奇心

去年 6 月份,一条病毒视频迅速火遍了各大社交平台,视频中大众点评变身霸王点评,成为吃霸王餐的通行证。视频仅仅是络渠道传播,但在短时间内就收到的巨大的反响,很好地利用了伪科技抓住大众的猎奇心理,在吸引大家注意力的同时也抓住了消费者「占便宜」的心理。

近 7 分钟的视频讲的是一个销声匿迹 2 年多的黑客大神 William Chen 再次出山,并且介绍了一个名叫 APPmixer 的黑客软件 。只要把 2 个或更多 App 拖进这个黑客软件,就能生出一个新的 App ,这让各大 App 开发论坛都炸开了锅。视频中演示了「滴滴打车」和「Uber」合并的「滴滴呜」,可以一键同时呼叫滴滴和 Uber 的司机,直接对比司机的颜值、车值、车技、搭讪度、荷尔蒙等参数;「秀秀不饿」减肥神器合并了「美图秀秀」和「饿了么」,可以将美颜照逆向还原,保证瞬间消解食欲,堪称史上最快解决饥饿问题的新神器在介绍了多个 App 合并的过程之后, APPmixer 将桌面上所有与吃、喝、玩、乐相关的 App 与「大众点评」合体成为张牙舞爪的「霸王点评」,开启「霸王」模式之后就可以吃喝玩乐统统免费了。

案例二

2012年4月,加多宝红动伦敦 精彩之吉活动在广州拉开序幕,加多宝红动伦敦之星评选同期启动。 之后红动伦敦 畅饮加多宝系列活动随即以城市接力的形式,在全国十大

城市依次展开主题活动。无论是社会名流、奥运冠军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将自己对于奥运的祝福写在上面,并将寄语带到伦敦。在伦敦奥运即将开幕之前的7月8日,当一面庄严壮丽的红动大旗在两个巨型加多宝红罐造型的热气球牵动下,于鸟巢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全场人群欢呼雀跃。在红旗的辉映下,现场的每一位国人都突然感觉到,自己和伦敦奥运的距离其实是如此之近。

伦敦时间7月22日上午,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和加多宝集团联合发起的红动伦敦 畅饮加多宝在伦敦新地标伦敦眼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为伦敦奥运祝福的活动。本次活动是更名后的加多宝品牌首次在海外惊艳亮相,这无疑展现了加多宝集团的雄厚实力和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凉茶文化的坚定信心加多宝成功营销案例加多宝成功营销案例。

案例三

淘宝:一次跨界的线上时装周

在年轻人越来越引领时尚、消费趋势的今年,淘宝为扩大在年轻群体尤其 90 后中的声量,让品牌更加年轻化,将上新活动升级为「淘宝新势力周」,在一周内淘宝集结了 10 万家店铺,在发布 60 余万件新品,打造了一场互联网时装周。作为与天猫在品牌价值上有差异化的平台,此次战役以新势力 独立上身为活动 slogan,提出「每个年轻人都该有一张独立的面孔」,以此展现淘宝品牌独立、个性的态度。

案例四

2012 年,加多宝在与广药的商标争夺战中输掉了官司,广药集团收回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的红色罐装及红色瓶装王老吉凉茶的生产经营权,从那以后两家企业的战争便愈演愈

烈。2013年2月4日,加多宝在微博上做出了一组兼具视觉力与传播力的对不起系列图片,这组图片选取了四个哭泣的宝宝,并配以一句话文案诉说自己的弱势,图片表面悲情,实则却如利剑一般,剑剑刺在竞争对手的痛处,给予对手致命的打击。如果用一种武功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杨过在悲情中释放力量的黯然销魂掌。

加多宝的悲情牌一经打出,立刻博取大量网民的同情,其官方微博上的四张图片获得了超过4万的转发量,加多宝也一举将输掉官司的负面新闻扭转为成功的公关营销事件。广药王老吉在这次事件中则像是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被加多宝打得一败涂地。

从加多宝对抗广药的策略来看,其悲情营销的具体表现就是在宣传中通过不断强化对比自己与广药的地位差别(民企与国企)来博得民众对民企的同情,对国企的痛恨。这一招在这个国度真可谓稳、准、狠。

案例五

三改变模式,合生元奶粉推行O2O

在当今这个社会,如果打算干点什么的话,似乎不带上互联网思维,就会马上被时代所抛弃。但对于奶粉这个最早可追溯到一百年前的行业来说,如何既能用互联网最大限度地覆盖最广大的人群,同时又能协调好线上空间与线下实体店的关系呢合生元给出的答案是O2O。

当很多企业还在为自己的O2O 模式迷茫时,一个奶粉企业已经累计了近180 万会员,最震惊的是,他的会员已经贡献了总销售额的84.7%,这个企业是合生元,他们还给自己的会员起了一个品牌名称:妈妈100,而不是简单的某某会员卡。

合生元之所以在5 年之内从0 做到33 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利用O2O 模式建立的独特会员营销体系。也正是这种营销体系,使得企业与终端成为一个蜂群般的超级有机体,数量庞大,但却有序。

其实,合生元的O2O 分配遵循了这样一个逻辑老客老店,新客就近分配消费者购买的最终还是合生元的产品。这个原本只是品牌商希望掌握消费者数据的计划,意外闯入了O2O 核心分配,最终成为一次让人惊叹的营销事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