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实现路径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智库理论 智库时代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实现路径杨 蕊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

摘要:本文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区域性经济发展需要以及专业教育需要,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方略,形成贴合应用型本科实际情况的基地建设方案的理论支撑。在实践中,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成体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规划,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中图分类号:C961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3-0154-002

可以吸纳校友资源。一方面,我们可以对曾经参与到大学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毕业校友进行回访,从而在教学、制度运行等各个方面予以完善。另一方面,邀请已经毕业创业的校友讲授创业心得,以及对配套项目进行跟踪指导,从而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

图1

从整个城市的建设发展角度对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现宏观管理,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高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管理者与执行者。

其次,高校和入驻基地企业间的合作。很多企业与高校都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校可以发挥学校的科研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主动与相同专业需求的企业进行合作。在项目申报过程中,企业可以结合专业所需,向高校提供产品订单方向,供高校参考和选择。同时在后期给予跟踪化的指导,使项目能够结合企业所需进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发明专利。

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围绕“扶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这个中心来运营,其工作的落脚点在于优质项目的培育与孵化,让学生发挥专业所长,学以致用,积极参与到社会与企业实践。

三、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路径选择(一)校内合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应当整合校内各部分资源力量,在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现专业培养与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一体化;师资力量上可以吸纳一部分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专业课教师,由他们开设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更能够加强课程的专业化;实验室设备、场地与硬件资源也能够有效配比统一整合,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项目、微软创新杯等项目,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二)校友支持

机制,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持续发展。

(三)校校联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应打破高校的壁垒,组织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到国家、省市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比赛,密切各高校之间的联系,促进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校企共赢

在基地建设上,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与市场需求相对接。一方面,与企业配套的创新创业项目使专业教学活动在实践范围内的延伸,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加强与企业间的产学研的交流。

(五)校政共建

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相关的政策,简化各项审批手续;同时应搭建高校、企业、银行三者之间的沟通桥梁,鼓励设置高校创新创业基金,对大学生有发展潜力或者是有社会效益的项目给予支持;政府牵头开展区域性的创新创业培训,开展校校之间、校企之间、校政之间的交流、咨询与指导服务。

(六)校所共研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攻克项目科研难关和科研项目申报人才资源匮乏是短板,所以增强学校与各科研所之间的联系,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发展提供有效补充,助推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发展。

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开展由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牵头,各院系学科带头人,创业导师共同管理的组织建设。加强对孵化基地的项目运作管理,合理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促进“万众”的创新用于“大众创业”。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2015年起将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20年将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基本定位(一)实践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是连接高校与社会、企业的实践平台。学校应实施走出去战略,与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一方面,创新创业项目要结合社会与企业需要,为企业的技术研发与突破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组织行业专家、有经验的创业者,企业家以及投资人成为我们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导师,以讲座、跟踪实践等方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服务。

(二)专业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应当是专业实践的有机构成,是专业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创新性与前瞻性的集中体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应当结合学生与教师的所学专业,打造与专业密切集合的创业项目群。如此既可以将学生所学运用到实践,又可以在专业输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

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模式——“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理想的运行模式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孵化高质量项目为核心目标,学校主导、政府支持、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其中高校处于主导地位,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到基地的运营。如图1所示:

首先,在“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中,政府与高校共同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政府·154·

智库时代 活动,对进入基地的项目要严格审定,监管和跟踪化辅导。发挥专业化优势,不断提升基地的实践功能。

(二)制度保障

健全基地管理的相关制度,如对项目申报,应予以逐级申报的形式进行审批;对各级各类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制度;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制度;软硬件设施管理制度等等,规范各项事宜。

(三)师资保障

实现“请进来,走出去”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聘请企业家、创业者兼任指导教师,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高校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也要不断加强国内、国际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更要参与到行业、企业、科研所的创新创业实践。

(四)课程保障

建立分层次创新创业教育:一是面向全体同学的通识课创新创业教育,发挥课程启蒙和引导作用;二是结合各个专业的不同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专业所长开展“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三是针对有明确创业意向的同学,开创定点授课,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的实战技能。

(上接第150页)广大学生服务。

此外,支部在教学楼和公寓楼设置学生党员公开监督栏,将党员的名字、照片、寝室电话一律公开;拟定了党员公开监督细则,从课堂考勤、公寓管理、晨练制度、寝室卫生、作息安排等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小事着手,要求学生党员接受广大学生监督。同时,推出了“党员示范床位”“党员示范寝室”“党员对一多寝室服务”等,努力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以点带面加强寝室规范化管理。

(三)建立良好人才培养环境,培养具备全方位素质的人才

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实现资助与育人双重目的

在毕业生中开展“毕业思源、立业思进”主题教育活动,“阳光助学”基金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把党员教育和回报母校、回报社会结合起来。

学校以建设德育人的根本任务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阳光助学金”为重要载体,使学生党员在小范围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资助学生感受到自尊心。对党组织的关怀和关爱,实现教育过程中物质支持和精神指导的结合,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激发自我。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要实现资金和教育的双重目的。

2.重视党员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奉

五、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功能实现(一)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培养有机结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举措。结合专业培养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可以成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环节依托,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新途径。以创业基地建设推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教育新体系,扩宽专业教育的实践领域,将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点滴之中,在通识课,研讨课以及实践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创新创业基地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创业基地中,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通过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创业投资人士走进校园,以论坛、讲座和沙龙等不同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联合企业项目扩展学生的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在踏入社会后,能献服务意识

社会实践是增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是党员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平台。高校党团共建育人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不但要让学生们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深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刻感受爱国情怀,巩固和加深自己正确的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党员学会从理性客观的层面对实践中所看到的社会现象再认知、再思考,把握正确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而将实践所得理论学习,并上升为个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自觉,将实践成果作为检验育人成效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升华道德情感、磨砺道德品格,在独立思考、创新创业、团结奉献中去认识社会,把个人所学应用于实践,全面提升实践能力。

三、结语

高校在实际党建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过于单一,还不能突破原先的模式,突出活动意义,避免流于形式和程序。再如部分党员和积极分子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在同学中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党员的再教育的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奖惩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党员的监督和引导。还有在党员发展的程序中,还存在很多细节上的问题,如党员发展比例、积极分

智库理论

够将知识和相关技能学以致用。

(三)扶持孵化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项目

鼓励大学生将专业研究的成果和创新项目带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进一步孵化产出,降低运作成本,并通过提供法律、财务以及企业的对接服务整合资源,构建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发展的平台。

【作者简介】杨蕊(1984-),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YB160009),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高教研究一般课题。

【参考文献】

[1]蔡丽容.创新创业大赛对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育作用[J].中国轻工教育2017(1):50-53.

[2]代君,张丽芬.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模式[J].江西社会科学2014(11):248-252.

[3]张承东.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的构建与实施[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109-111.

子比例、研究生党建工作、材料管理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探讨。

未来高校学生党支部将会围绕育人工作展开,本文主要是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学生党支部育人工作的几点路径和模式,该模式贯穿高校育人的全过程,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发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的作用。

【作者简介】鲍旭东(1987-),男,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刘佳.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论纲[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22.

[2]张皓.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J].工作指导,2018(9):17-18.

[3]张正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的有效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4):1-9.

[4]闫军.新形势下发挥高校共青团育人作用的实践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41-242.

[5]刘玮.新时代高校党团共建育人体系的构筑与实践[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8(6):51-56.

[6]郭强,毛维.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育人创新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8):13-15.

·1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