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干预机制研究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第21卷第1期 2015年2月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Vo1.21.No.1 0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0LOGY Feb..2015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干预机制研究 柏铁山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通过新媒体渠道向校园渗透,高校网络舆论环境进一步社会化,给高校网络舆情 管控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学生思政政治工作者,要想引导舆论、预防校园危机事 件,就必须全面了解高校网络舆情干预机制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特征,摸清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建立科学 合理的网络舆情干预机制,从而促进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干预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2095—7394(2015)01—0072—05 近年来,3G、4G移动网络技术、智能手机的普 切分析和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动态,并积极合理引导, 及,使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的新宠,并以不可抗拒的 对建设和谐与稳定的校园环境,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力量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之中,让社会舆论迅速 与融合,呵护大学生健康成长等,大有裨益。 向校园渗透,使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和社会舆论环 境的界限逐渐模糊。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人生观、 (一)维护高校校园稳定和谐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 世界观、价值观等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给高校网络 活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如不能正确引导,小则会 舆情管控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 引起恐慌、骚动,大则会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对社 挑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 会的和谐稳定构成威胁。高校也同样如此。众所 由、交流频繁。高校是新媒体“粉丝”的集中营,各 制定科学的网络舆情干预机制,引导大学生利用 周知,高校人才密集、知识爆炸、思想多元、言论自 新媒体,而不是被新媒体所利用。 种社会矛盾、社会影响,高校师生都能利用新媒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干 预机制的研究意义 一体,让其第一时间在高校扩散,各种社会问题也可 在高校碰擦出火花。大学生因生活学习环境单 、纯、自身经验不足、阅历浅等因素,容易受到极端 言论的影响,或者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人云亦云; 高校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 在网络上散布消极言论和不良思想倾向的舆论,动 高校学生通过互联网传播公众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现 摇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甚至影响到社 象、问题时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观 会的稳定和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忽 点、意见、态度和情绪等。_】 高校网络舆情不但具备 视了网络的力量,忽略了网络舆情,将会让高校走入 一般网络舆情的规律,还因其发源于知识性和开放 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干预机 性较强、人群聚集性较密的高校,又有其独特性。密 制,不仅能引起各高校对网络舆情干预的重视,加强 收稿日期:2014-05-21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2013~R一27047) 作者简介:柏铁山(1977一),男,江苏阜宁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 第1期 柏铁山: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干预机制研究 73 是社会网络舆情的缩影。而随着社会发展,高 各高校的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干预,还能为高校正 形式,面引导网络舆情、及时止息不良思想、言论等提供经 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关于高校舆 验教训,从而达到及时化解矛盾,促进高校乃至整个 论问题在社会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社会对高校的 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仅2010年,高校就有河北大学 “李刚门”、全国高考、校园惨案频发3个热点问题 被列入年度前10个舆论热点问题中。其中,网络上 对河北大学“李刚门”事件格外关注,成为社会舆 (二)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水平 网络舆情是一种新的社会思想文化载体。 积极的网络舆情可以鼓舞人心,消极的网络舆情 长久性的关注的热点 则会起到煽动、激发矛盾的作用。同理,高校的网 论、网络舆情全国性、广泛性、络舆情,若能积极引导、及时干预,发布弘扬社会 正能量的言论、评价等,则能鼓舞和启迪广大师 生、网民;若不及时干预,让投机分子见缝插针、散 布负能量的言论、评价等,小则影响高校的稳定和 谐,大则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高 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研究出科学、合理的 网络舆情干预机制,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水平,完善 高校制度建设,促进高校内涵建设。例如,高校学 生思政工作者可利用新媒体提供的平台,诸如人 人网、贴吧、微信、QQ群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教育、安全 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文化、学校精神、榜样文 化、学业引导等在网络舆情时渗透给学生,“春风 化雨、润物细无声”般启迪学生的思想,监管学生 的言论,引导学生的行为,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管理 工作水平,完善高校制度建设。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 主要特征 目前,我们正处于被新媒体包围、轰炸、泛滥的 时代,微博、社交网络、视频分享网站等的不断兴起, “所有人可以对所有人进行传播”。信息承载日趋 海量化,信息传播日趋碎片化,信息交流日趋多向 化,传播环境日趋虚拟化。而高校又是新媒体使用 者的集中营,是大众舆论的集散地。高校学生思政 政治工作者只有充分了解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 的特征,才能有效避免各种不良网络舆情引发的破 坏性事件,从而保证高校的和谐稳定。 (一)高校网络舆情关注度更高 高校从来就不是世外桃源。社会上各种对社 会问题、热点话题的观点、态度、情绪等,在高校也都 会流行。高校网络舆情是社会网络舆情的一种表现 问题。 影响力之大、关注度之高可见一斑。 (二)高校网络舆情发酵更迅速 新媒体的发展使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个 体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成主动的信息源。网络 舆情因此也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束缚,每个个体都变 成了掌握发言权的人。高校是各类信息、各种舆论 的集散地,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通过QQ群、 微博、BBS、博客、飞信、社交网络等新媒体发表对社 会热点事件的看法,分享和评论身边的人和事,表达 自己的利益诉求。这些表达通过新媒体会瞬间迅速 传播出去,引来众多同学跟帖、评论和转发,缩短了 人与人之间信息传播的距离,加快了网络舆情的发 酵速度,最终形成舆论漩涡。如2012年北京大学 “邹恒甫事件”,8月21日邹恒甫在微博上发表实名 举报信息,至8月22日就已传遍网络,形成舆论事 件。 可见,高校信息传播速度之快,高校突发性事 件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传遍了全国。 (三)高校网络舆情内容更复杂 新媒体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 讯,让大学生开阔了视野,了解了现实社会;新媒 体还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传播信息的平台,使每 个人具有平等传播信息的权力,满足了“90后”大 学生张扬个性、独立思考的需求。但与此同时,在 新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接收者的身份 信息模糊,传播的信息往往附带着编辑者的个人 情感、价值判断,这极易导致一些负面的、虚假的 信息广泛传播,让广大大学生所接收、认可,腐蚀 了大学生的头脑,甚至引起校园骚动。 当前,“9O后”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心智还不 太成熟,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因 此,他们叉寸网络信息的甄别大多出于感性认识。 面对海量信息,大学生们一般很难鉴别真伪,更难 以找到信息源头,从而使高校网络舆情内容更加 复杂化,也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督和取证提出了 7二 4 一一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第21卷 新的挑战。 (四)高校网络舆情应对乏力 且大多数学生还极易相信网络上的舆论消息,对 社会产生消极的心态。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 据有关调查表明,当前高校对网络信息监控 成功应对高校网络舆情,维护高校的和谐与稳定 缺乏明确的规则及监督、干预机制,导致高校网络 呢?笔者认为,高校必须主动应对、高效引导,建 舆论混乱,大学生无所适从。高校网络舆情应对 立并完善全方位的高校网络舆情快速干预机制, 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改变教育理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 1.管理意识不到位 体,全方位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转变网络舆情管理理念。占领与利用新 部分高校对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管控重要性 认识不到位,没有将其纳入常规管理工作中,人、 财、物投入不足。 2.管理机制不完善 对网络舆情的管控还缺乏完整有效的机制。 对传播消极或者错误言论的责任人没有一以贯之 的处罚措施。部分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网络舆情 的管理队伍。 3.管理队伍不专业 舆论舆情分析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系统的工 作,要求从事舆情管控的人员具备相当的定量与 定性分析方法。而在很多高校,舆情管控工作一 般由宣传部、网络中心、学工部、保卫处负责,这些 部门的人员很多都是兼职的非专业人士,有时还 会存在责任分工不明确、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 4.管理方法不科学 有些高校重视“后发制人”式的被动管理,而 忽视“先发制人”式的主动防控;有些高校因噎废 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强行关闭 学生自由交流的平台;有些学校则采用盯防战术, 广泛发动学生干部,利用人盯人的方式来监管学 生思想动态。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 干预机制 高校网络舆情在高校范围内形成、演变和扩 散,并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众 意见和态度,成为大学生对热点、焦点问题发表的 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或言论,成为高校民意的 集中体现。当前,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追捧和依赖 程度甚高,许多大学生从不看报、看电视新闻,但 却天天上网看新闻、上贴吧了解社会。大学生们 社会信息的获取,大多数是来源于网络等新媒体, 媒体阵地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陈昌凤教授指出“不 能简单的用封和堵的办法去处置网络舆论,现在 一个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屏蔽,打开电脑经常看 到‘此话题评论已关’,这是一个既不聪明也不可 行的办法,完全属‘掩耳盗铃’的做法。”l5 换句话 说,在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我们更加需要“柔性” 的疏通和引导,要主动占领和利用新媒体阵地,而 非依靠技术手段的强制“封堵”。 现代大学生通过微信、微博、QQ和视频分享 网站等新媒体来了解社会、结交朋友、交流思想、 发泄情感、表达利益诉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 作者要时刻关注这些新媒体所提供的平台,转变 舆情管理理念,在掌握学生心理、生理、学业成长 过程与特点的基础上,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和方法悄悄地观察和接近他们,用实践体验法、陶 冶教育法和自我教育法适时开展渗透式教育,让 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主流价值导向。l6 利用 新媒体,主动占领他们的思想阵地、娱乐阵地和情 感阵地。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引导他 们,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的模糊问题,有效遏制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有效防 止负面和错误言论蔓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 功能和个体价值功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使新媒 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二)建立网络舆情处置机构,完善网络舆情 处置机制 要想科学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和 演化规律,并对其进行高效的研判和引导,就必须 健全高校各项管理机制。 1.建立网络舆情处置机构 目前许多高校的网络舆情处置由宣传部、学 工部、保卫处、校团委等分头负责,人员分散,责任 主体不明确,专业化程度和信息共享程度低。 第1期 , 柏铁山: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干预机制 究—— 笔者认为,可以由某个部门牵头,成立一个专门机 对一些较为专业领域或者特定领域的热点问题, 构,配备具备专业技能的网络评论员、网络信息 校方还可以邀请该领域的权威人士发表评论,正  员、网络监管员等,专门从事网络舆情研究、监控 确引导舆论。和管理工作。 2.建立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机制 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指的是从舆情危机征兆的 出现,网络监管员等相关人员为防止破坏性影响、 破坏性行为的发生而采取的有效防控行为。建立 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机制,应首先明确危机研判标 准和不同等级的预警方案;其次,要密切注意舆情 危机的发展动态,做好危机处置的准备,明确责任 人和处置步骤;最后,要有向上级部门反馈信息的 渠道,明确上报的标准、程序、时间等。 3.建立网络舆情危机处置机制。网络监管员 要根据预警方案,将危机定性。舆情危机产生后, 舆情处置小组要深入剖析舆情危机产生的原因、 发展态势,找到解决危机的初步工作思路。要根 据舆情危机的级别,启动相应的预警方案,各司其 职,完成处置。要及时跟踪舆情处置后的网络动 态,通过各种校园媒体或新闻发布会等向学生和 社会反馈处置进展。 (三)培养校园网络舆论领袖,引导网络舆情 发展方向 所谓“舆论领袖”就是经常在网上发表个人意 见和评论,并能引起大家共鸣的人。这些“舆论领 袖”往往是一些网络上的强势话语者、活跃分子,如 博客的博主、论坛的版主、贴吧的吧主、QQ群主。 他们经常能够引导网络民意走向,尤其是在真假信 息充斥网络或者信息残缺不全的时候,“舆论领袖” 能发挥巨大作用,甚至能够改变普通大众的观点和 态度。 1 因此,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校园“舆论领 袖”,对构建和谐的高校网络舆论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网络监管员可以在高校中挑选成熟理 性、德行兼备、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的学生干部、 党员、青年骨干教师等来当校园“舆论领袖”,在大 家所熟悉的校园网络上,逐渐培养他们的人气。 如可以通过加置精华贴、置顶帖、转载优秀博文等 方式鼓励他们发言,突出他们的见解,培养他们的 人气,从而促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校园“舆论领袖”, 正确引导校园舆论导向。此外,校园“舆论领袖” 还必须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当前舆论,并能用大家 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观点,引导舆论走向。而 (四)尊重和维护学生主体权利,疏通学生利 益表达渠道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虽然网络舆情发展给 高校的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但高校学生思想政 治工作者,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利益,给学生足够 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保 护权益、言论自由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高校管 理体制中,学生处在管理末端,始终被当作管理对 象,话语权往往被校方控制,正常的利益表达渠道 不畅通,学生的权益得不到保障。_l 在这种情形 下,学生就特别喜欢通过网络来发泄对校方的不 满情绪,一个小事情就会勾起积压的怨气,引发网 络舆情危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待网络 舆情危机事件,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删帖”、“屏 蔽言论”,则极易导致局部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 复杂化、个体问题公众化、普通问题政治化。 学生在网络上发泄情绪、申诉、讨要公平,大 多数是高校长期采取“塞堵”政策导致的恶果。要 想有效的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和管理,就必须畅 通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如可让担任“舆论领 袖”的团学干部与学生平等、宽容、理性的沟通、交 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学生组织来表达自身利益 诉求,让学生对学校各种管理制度提出意见和建 议。还可以让担任“舆论领袖”的团学干部利用新 媒体,深入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倾听他们 的声音。 当遇到一些不满情绪时,要及早进 行沟通和疏导。而对于学生意见大、争论激烈的 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学校,让学校的网络监管员、 学生管理者等专业人士负责解决。此外,学校各 部门还要深化责任意识,明确界定工作方案、工作 职责,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五)净化校园文化环境。打造新媒体下和谐 校园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 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 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 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_6 校园文化 能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学分 等。校园网络监管员可利用手机校报等新媒体来 76 江苏理212学院学报 第21卷 传播正能量、净化校园文化环境。高校校报是高 [3]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 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思想交流的平台,是构 报告[EB/OL].http ̄//www。people.COIII.cn/GB/ 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高校校报在校园内代表 209043/2101 10/l374O882.htm1. 了权威声音。只要校报文章内容能够贴近学生, [4]赵婀娜.走进北大看“邹恒甫微博事件”[EB/OL]. 那么校报就能够在学生中充当“舆论领袖”。而手 [2012—09—01].http://society.people.com.cn/n/ 2012/0901/c10o8.一18893936.htm1. 机校报是高校校报和新媒体结合的产物,是利用 [5]陈昌凤.研究舆论机制设置正确议题[J].新闻与写作, 当代大学生喜爱新媒体的心理,对其进行思想政 2008(12):34—35. 治教育,引领良好校风、学风的利器。校园网络监 [6]史洁.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 管员还可利用专业软件,对网站信息进行过滤监 2005(5):84—85. 控,从源头上清理、规避或直接切断不良信息,从 [7]文君.我国大学文化的使命、现状及出路[J].北京教 而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但是对不良信息鉴别务必 育:高教版。2011(6):4—6. 准确、合理,防止对信息被过分截留,变成“塞堵” [8]李菲.和谐社会构建与网络舆情引导[J].理论导刊, 政策,引起学生的反感。 2009(7):52—54. 总之,新媒体的发展让当今高校的舆论多元 [9]李新萌.浅析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成因与引导[J].福 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6):86—87. 且复杂,要想引导舆论,掌握话语主动权,占领新 [10]童淑娟.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影响力探讨[J].中国高等 媒体这一新兴的阵地,就必须用学生乐于接受的 教育,2011(9):56—57. 方式对其进行渗透,而不能生硬阻止学生的思想 [11]耿彦君.秦双锁,曹一伟.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 和言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在提高自身 影响因素及引导策略[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 素质的同时,认真研究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版,2010(12):109—112. 制定科学的网络舆情干预机制,并利用新媒体,正 [12]汤力峰.王学川.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 确引导各种舆论,促进高校的和谐稳定。 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2(3):10—14. [13]吴勇.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广西 社会科学,2011(8):151—153. 参考文献: [14]王悠.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网络助推模型[J].连云港职 [1]周强.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应对策略[J]. 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42—47.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185—188. [15]封红旗,王娟琳,刘育猛.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控预警机 [2]张丽红.试论网络舆情传播对文化的影响[J].前沿, 制的构建[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008(4):167—170. 28—30. Intervention Mechanism Research of Public Opinion on Universities Internet in the New Media Era I Tie—shan (Changzhou Institute ofLight Industry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Abstract:In the new media era,social opinions permeate campus life through mew media.And further sociali— zation of public opinion on campus internet threw out a new challenge to the supervision of universities net— work public opinion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to guide public opinion,to prevent campus crisis,we must fully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universit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tervention mechanism,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ity network public opinion,clear development regular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to establish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echanism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tervention,SO as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universiites;public opinion on internet;prevention;new media 责任编辑徐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