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纪实文字作品。它讲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许多他无法理解的问题,来到中国一探究竟的经历。作者埃德加·斯诺是一位优秀的新闻记者,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在中国也保持着他的意识。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读后感600字,仅供大家参考!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读后感600字1
你看啊,那个名为毛泽东的人,是这震惊世界的军事战役的领导者,他身后的那一批人啊,周恩来、朱德……哪个不是中国的英雄?世界震惊了,他们不相信中国胜利,这时,一本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书,使他们哑然无语,只剩赞叹。
书里写了什么?一位叫斯诺的“外国”记者,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书中所写震惊了世界,震撼了国人民的内心。
红军万里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它的胜利,是中国的骄傲,红飘带飘向世界。
但胜利是容易的吗?显然不是。我很清晰的记得一个故事,一位叫杨靖宇的将军,日期间牺牲,日本军官命人剖开了他的胃——他们惊到了。有什么呢?是什么让他们这么吃惊?那从杨靖宇胃中取出的东西——草根、树皮、棉絮……人怎么能吃棉絮呢?呵,长征里的那些人,有的饿极了石子都吃,这有什么不能吃的?
还记得那个13岁的女孩小兰,为救人掉了一袋干粮,瞒过所有人,每天只吃野菜,后来身体支持不住了,其他战士发现,纷纷将自己的干粮分她一点……长征是漫长的,路途是艰险的,战争是残酷的,牺牲是残忍的,漫漫长征路里红军战士们的坚持精神和互相的陪伴激励让人感动,落泪。
中国掀起一番爱国潮流,爱国人士在努力,红军战士在战斗,中国革命在进行。终于,中国胜利了。
正如作者所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这颗红星闪耀在中国上空,光辉遍布全中国,世界在瞻仰它。
读完这本书,我默默地看着窗外,高楼林立,回想着校园操场中心上的红旗飘扬,五星闪耀。是啊,我骄傲!我生为中国人!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现在我们的生活比那时幸福太多太多!我们不要辜负那些为国献身、牺牲的红军将领和爱国人士,做到“中华人,必强!”
红色中国崛起,屹立在亚洲,他向世界昭示着“中国必富强,红星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读后感600字2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书名让人感觉有一股十分纯正的中国气息扑面而来,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本书的作者竟是一个外国记者。《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之作,是忠实描写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部著作。1936年6月10日,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考察,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TNA, 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正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形容的那样,“红军在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度的腹地中进行着战斗,九年以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苏区和红军的存在成了一个难解的迷。有太多的疑问在埃德加·斯诺的心头盘旋:“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人?”“他们的领导人是谁?”“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军事和政治前景如何?”……带着这些疑问,埃德加·斯诺踏上了探寻“红色中国”的旅程。
通过在探寻“红色中国”的旅程中所搜集到的大量关于“红色中国”的可信资料,埃德加·斯诺用客观而不乏激情的语言,记录了这一段由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的奇迹,第一次向全国,全世界解释中国的红色革命,介绍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以及根据地的社会制度、生产生活等情况,也让全世界人民了解到红军不可征服的战斗精
神与改变世界的热情和力量。
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出版以来,一共有80多年了,这本书一直被不同时代的读者阅读,它的活力从未减少,这正是纪实文学作品的魅力,也是那段非凡的革命历史的魅力。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同璀璨的“红星”一般,时刻提醒着我们回首历史,并引领着我们脚踏实地,勇敢地走向未来!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读后感600字3
这几天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令我记忆深刻,夏明翰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在监狱中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从生命和鲜血中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后来人。是怎么样的党,多么伟大的党!纵有千万文字的追捧也捧不红这样的党,文字是多么苍白无力,但有林道静、保尔以及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这样血淋淋的人物存在,他们愿意为党的胜利倾注一切.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的屠刀则指向人民,整个中国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迫切的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危局,这个人无疑就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
在我的认知范围中,当时的人民一定都受到了思想的禁锢并且十分保守,甚至可能有些木讷。但是事实却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会进行批评和抱怨,这无疑就是他们言语自由开放最直接的证据。大部分农民团结一致,并且看好苏维埃和红军,以此证明他们思想觉悟是很高的,有共同的追求,有目标,并且坚定不移的支持着自己的信念。对比当今,我们貌似更缺乏精神信念这一块儿,这是我们所欠缺的地方。
红星照耀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红色中国,与我们教科书上所学到的是有许多出入的。相比之而言,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经有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
各种形式的帮助,比如埃德加斯诺。
毛主席曾经说过,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斯诺是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红军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东方的大国有着这样一个政党,这样一只队伍。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不只是向外界介绍了中国的革命情况,它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才有希望,因为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读后感600字4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报道作品,是一部不朽的名著。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作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并着笔写下了它——《红星照耀中国》
在书中,作者斯诺以记者的身份通过“白区”,历尽千难万险进入“红区”开始了他的采访。采访对象许许多多,而对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周恩来和徐特立的采访记录尤为细致。对当地的农民、工人、红军战士,还有“红小鬼”一系列的采访中,通过他们的讲述、行动,以及当时的生活环境,斯诺以一名记者的名义向外界宣传真正的“红军状况”,传达红军的思想,使外界消除对红军的不实之词。并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它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一大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斯诺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友谊。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了。在他眼里,毛泽东便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书中对伟大毛泽东的描写——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而恰恰是这样一位喜欢憨笑的人,解放了新中国,成为一代伟大领袖。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读后感600字5
叶剑英元帅称本书作者为“中国人的美国朋友”,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时,斯诺正在上海,目睹了一九三二年的淞沪战争和一九三三年的热河战争。一九三六年,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之后,他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和毛泽东同志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他经过长途跋涉顺利到了西安。然而,那时正是西安事变爆发前夕。他首先为英美报刊写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由于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作为掩护。
《红星照耀中国》是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献,其中记载了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等国家领导人的真实故事。他即写出了当时红军领导者们的故事,有客观地写出了当时人民对共产党的看法。人民爱红军,因为他们不胡乱杀人,不欺负老百姓,而且纪律严明,作风严谨。他笔下的人物个个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
这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八篇的“彭德怀印象”。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只是八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彭德怀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这个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伟大领导人温和的一面,这种关心下属的作风不仅能够增进上下级之间的感情,而且使整个军队更加团结。
小细节,大温暖。
斯诺是一个美国人,虽然他为了写成这本书所经历的困难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是我知道斯诺有一颗热爱中国的心。他永远都是中国人的好朋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