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17《自相矛盾》练习 新人教版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17、自相矛盾

【文章主旨】

“自相矛盾”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诉我们言多必失,什么事不要过分夸大其词,实事求是,世上什何事物都是正反两面的,物极必反。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子·说难》

原文 楚人有【鬻】卖盾与矛者, 注释 【鬻(yù)】卖。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 【誉】之曰:\"吾盾【之】【坚】,【誉】赞美。【之】文言助词,他赞美他的盾说:“我的盾很物【莫】能【陷】也。\" 无义。【坚】坚固。【莫】没有不。【陷】攻破。这里是刺透的意思。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利】锋利。 于物无不陷也。\" 紧接着又夸起了他的矛:“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或】有人。【以】用。【应】有人说:“拿你的矛去刺你的回答。【何如】即“如何”怎么样。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弗】不。【应】回答。 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盾,结果会怎样?” 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夫】句首发语词,无实意。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同世而立】同时出现在一起。立:成立。 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作者介绍】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

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矛与盾的故事】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赏析】

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矛盾问题。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拓展阅读】

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晏子春秋》) 【译文】

齐景公喜欢捕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不久,鸟飞走了。齐景公十分生气,召来官吏想

2

杀了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将他的罪状一一列出加以斥责然后杀掉他。”齐景公说:“好。”于是召见烛邹,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景公杀了烛邹。景公说:“别杀,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练习与检测】(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10分) ①誉.之曰( ) ②以.子之矛 ( ) ③或.曰( ) ④何如.. ( ) ⑤夫.不可……( ) ⑥同世而立.

( ) ⑦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 ⑧物莫.能陷也( ) ⑨吾矛之利.( ) ⑩于物无不陷.也( ) 2.翻译。(10分)

(1)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5)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3.判断下了说法的正误。(8分)

3

①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这是一个判断句。( ) 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之\"起了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

③于物无不陷也。→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 ) ④\"物莫能陷也\"和\"陷子之盾\"中的\"陷\"字,均解释为\"刺,刺穿\"。( ) 4.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2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1.①赞美。 ②用。 ③有人。④怎么样。 ⑤句首发语词。 ⑥成立。⑦买。⑧没有不。⑨锋利。⑩攻破。这里是刺透的意思。

2. (1)他赞美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2)有人说:“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

(3)夫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4)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

(5)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3. ①错 ②错 ③对 ④对

4. 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