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天佐
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2年第7期
邓天佐
(国家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北京 100862)
摘 要:从国内外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背景出发,探讨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目的与任务,阐释了科技金融内涵及其禀性特征、外延与系统结构,剖析了科技金融发展规律和表现形式,并从操作层面阐述了科技金融工作性质及特点,提出了今后亟待加强的方向性建议。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创新;科技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2.07.001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配合科技拨款制度改革开拓了科技贷款,用于支持中央开发类院所转制,推动科技成果推广、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实施,扶持了一批科技创业企业,由此播撒下科技金融种子。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技创新创业日趋活跃,科技金融萌芽在经历长时期磨砺后,从促进合作走向结合。无论其内涵外延与表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风采远非往日堪比。
科技金融作为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不可或缺的工具,正日渐被社会所重视,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服务建设自主创新国家战略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笔者从国内外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背景出发,探讨剖析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规律、形式、目的与任务、禀性特征、表现形式与工作性质,以期对促进科技金融结合有所裨益。
科技金融结合背景
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加速了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经济获得了长期持续快速发展,创造并积累了令世人羡慕的经济发展速度与财富,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由于经济发展一直未摆脱高耗低效模式,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长期处于低端,资源耗费过度,环境污染严重。企业创新活力不足,产业竞争乏力之弊端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得愈加充分彻底。非均衡发展所带来和积累的社会矛盾日趋扭曲复杂,严重困扰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如救头燃,刻不容缓。尽管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成长空间,我国仍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但能否抓住机遇,实现转型,面临的挑战与压力前所未有。出路在于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
发挥科技支撑引领需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结构调整,核心是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道路。这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对科技提出的要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应是新时期谋划布局实施一切科技战略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切入点是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与创业,提升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拓展成长空间。关键是深化科技体制与管理改革创新,引导鼓励金融创新,将科技资源转化为创新创业动力与能量。科技金融作为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的抓手与资源集聚整合平台,是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不可或缺的工具。
顺应科技创新规律需求
科技体制改革30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宝贵科技资源,虽抚育了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但大多数科技成果无法支撑科技创业。究其根源,一方面由于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政策环境与架构尚未建立,创新不活跃,致使产出可财富化效应的科技资源有限。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活动形式与规律相悖,创新链条不能接续,以论文、报告形式贮藏于图书室与资料馆的科技成果,虽尝试与产业对接,却始终裹足难行。更何况科技投入的资金配置与机制远不能适应创新规律,同时也缺少相应的中介平台服务于科技创新创业,这是导致科技创新不能有效推动创业的根本原因。我国财政资金配置见图1。
据国际科技创新经验,从提出一个创意,开始研发形成产品到投产,资金配比约为
1∶10∶100。目前,我国全社会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聚在创新链条始端,中间环节资源极其匮乏,且资金投入机制与创新规律相悖。现行科技创新体制,犹如行进在泥沼中的车乘,由于前进方向与目标过分发散,多点着力,同时缺少凝聚动力的机制,纵然御者使尽浑身解数,拖曳此车,仍感步履维艰,难尽人意。资金投入是驱动车乘的重要动力,不仅应有牵引力,还需要有驱动力和支撑力,只有动能配比适宜,适时调校前进方向,凝聚目标与能量,科技创新的车乘才有可能获得充沛的动力与能量,驶出泥泞,步入坦途,轻乘行进。
遵循科技创新规律,获得活动成效,须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条件,贯通技术创新链条,完善成熟技术工艺,衔接整合资金链条,构建相应服务体系,形成网络化服务架构,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将科技创新活动转化成科技创业行动。
我国科技创新要素,目前大多散布在点线范畴,未循创新规律贯通链条形成网络(见图
2)。不同的创新要素与系统缺少协同互动,能量便不能被有效激活,形成集聚效应并得到释放。由于技术创新路径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加之资金链条断裂,又缺乏相应的政策环境条件与连接各系统的服务网络与机制,致使科技创新活动很难从实验室延伸到市场,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构建符合科技创新活动规律要求的科技创新体系,接通断裂链条,把互不相连的系统有机地连接贯通,形成系统化网络化服务,将科技创新活力转化为支撑科技创业能量,离开运用科技金融结合机制,则难以实现。
创新实践活跃,中央决策推动
随着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认识的加深,中央与地方创新实践日趋活跃。2009年底,国家科技部会同财税、“一行三会”向国务院提交了《促进科技金融合作 服务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报告,刘延东国务委员对科技、财税、金融部门促进科技金融合作取得的成效充分肯定,同时指出科技金融结合是实践当中的难点,希望进一步创新实践,探索深化合作模式与机制。2010年4月,国家科技部会同财税等七部门召开座谈会,学习传达贯彻刘延东国务委员批示,商讨下一步工作,建立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部际协调工作机制。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科技投入效益,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这是在新的形势下中央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提出的明确要求。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服务于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1年10月20日,国家科技部、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八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了《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 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指导意见》,与此同时,国家科技部会同“一行三会”联合发布确定中关村等16个地区首批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向更广领域、纵深层次展开,标志着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目的与任务
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主要目的是:激活集聚整合科技创新创业要素,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孵化、抚育科技创业企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催生“现代科技服务产业”和先导性产业,提升区域创新活力和能力与产业竞争力,服务于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贯彻落实自主创新国家战略。主要任务有以下三方面。
转化科技第一生产力为现实生产力
将科技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资源配置能力与效益,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的核心任务。在在此过程中,关键在于把科技创新要素激活,并促其集聚整合,使内生的科技创新活力,外化为科技创业行动的动力与能量。科技创业不仅能创造健康而富有活力的经济细胞,也是拓展企业和产业发展空间,提升竞争能力的关键。只有科技创新创业活跃,源源不断地为经济和社会创造并提供大量健康细胞,经济才能充满活力、张力,蓬勃向上,造福民生,福荫社会,并最终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因此,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科技投入效益,提供平台、工具、手段与机制,将科技资源转化成科技创新创业的动力与能量,把科技支撑引领落在实处,是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首要任务。
归结为:科技创新、创业是本,为源头,占先位,居主动;创造、繁衍(分蘖)细胞(胚胎);解决从无种到有种,从无苗到有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金融创新成长和资本增值提供空间
科技创新创业离不开金融的滋养,金融的成长与市场空间的拓展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创业支撑。投资逐利是资本固有的属性。无论是股权投资还是债权融资,所谓天使或魔鬼投资,完全取决于投资人所担当的社会责任,区分出境界高低,决定其投资取向,选择投资行为。不管是天使投资,还是创业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并购投资,公募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或是银行贷款、债券、保险、信托等诸多金融工具,能够满足资本双重属性的,舍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科技服务产业”和先导性产业,实难有更适宜的担当者。科技与金融,二者互为依存,互惠互利,协同创新发展,是其获得持续成长的根本保障。推动科技创新创业,鼓励引导金融与管理改革创新,专注服务于具有成长潜力的科技创业企业,不仅可缓解科技创业企业融资困境,为其成长输入血液,更能为资本增值提供成长空间,为金融持续成长提供根本保障,此是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重要任务。
归结为:金融创新服务,功能重在拓展市场,释放科技创新源头活水,涵养本源;分化、膨胀、滋养细胞(胚胎);解决由幼苗到成苗、苗圃到森林。幼苗得以长成树,全赖活水来浇注。
提升服务企业和培育产业能力
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要将落脚点始终放在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和科技产业发展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是民族进步、产业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创业是富民固本的根基。科技创业是提升企业品质与产业竞争能力和强国的最根本动力。金融是滋养创新的血液,是疏通创新源泉的导流渠,是激活释放创新能量的活水。只有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才能把科技创新创业的潜能与金融的能量最大限度地激发并释放出来,使企业经济社会得到涵养与福荫,实现科学发展。为此,把促进科技金融结合之根,深植于科技创新创业的沃土中,着力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提升孕育培育新兴产业和服务企业与产业的能力,是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根本任务。产业升级与科技金融创新关系见图3。
归结为:促进两个第一结合,实现双轮驱动,相向而行;服务企业,培育孕育催生产业;将支撑引领落在实处,实现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
上述目的与任务,是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须臾不可偏离的大道。需随着创新实践的不断丰富,抓住本质,总结凝练,透过表象,把握方向,因势利导,不被形式所迷惑,舍本逐末,误入歧途。
现代社会产业形态,在由低端向高端递进过程中,初始动力通常源于技术进步与工具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孕育催生出与其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产业形态越高端,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越复杂,对科技进步与金融服务的依赖程度越高。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替代周期缩短,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科技创新的依赖会愈发强烈,对金融的需求亦将更加迫切。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能否成功,归根结底,取决于科技创新创业是否活跃,金融支持是否给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科技服务产业、先导性产业的培育成长能否健康迅疾。
科技与金融,作为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两大第一推动力,如何适应形势要求,突破体制、制度、机制和管理障碍,紧密结合,共同发力,为科技支撑引领提供服务与保障,考验着人们的智慧和勇气。亟需深入探索认识科技金融自身发展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科技金融内涵与禀性特征
科技金融,在服务目标、执行任务过程中,除遵循科技规律和金融行业规则外,充分展现了其独有的特质与内涵。
科技金融内涵
科技金融内涵渗透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现代科技创新体系的诸方面,通常以广视角、全方位展现。首先,科技金融运作空间,受限于政策体系架构;其次,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活跃与集聚程度决定其活动能量;再次,科技金融的运作能力及其服务企业与孕育培育产业的能量与成效,决定其生命力的盛衰。
在现代科技创新体系中,科技金融不仅起着维护创新体系运转的润滑剂作用,同时履行保障创新体系正常运转——动力传输职能。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创业行动,相依相伴,同进退、共荣衰。随着企业与产业服务需求的扩大和增长,科技金融内涵日益丰富,推动科技体制、制度、机制与管理改革创新;引导激励金融与监管更新理念,丰富并创新产品、工具、手段与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促进市场环境条件日臻成熟完善。与此同时,科技金融服务企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催生“现代科技服务产业”与先导性产业的能力亦相应得到增强与提升。由此,科技金融从依附于科技与金融的机体中,逐渐脱胎嬗变,生长并形成自己独有的禀性特征,不断拓展成长空间,丰富发展其内涵。
科技金融禀性特征
科技金融禀性,表现科技创新属性,反映金融运行特点,更具有自身特征,显现二重性,亦非二重性。科技金融,脱胎于科技与金融两大主体,机体的遗传基因,毋庸质疑地左右其禀性形成。科技金融循自身轨迹运行,赋予其禀性基本特性。
若科技创新的遗传基因极度活跃,金融的遗传基因不甚活跃或处于休眠状态,形成的科技金融禀性,虽独立完整,却鲜有健康活泼表现。通常展现先天孕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特性。难以形成凝聚效应,并难以堪当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与产业发展重任。若金融的遗传基因处于极度活跃或亢奋状态,科技创新的遗传基因不活跃甚或休眠,则将形成扭曲的科技金融禀性,表现出科技金融产业虚涨,泡沫过度膨胀,科技创新企业资源储备不足,难以消化科技金融产业泡沫。
科技金融禀性特征,是由政府推动引导及市场机制运作双重作用的结果。若政府推动引导呈强势,压抑或取代了市场机制发挥,将迟滞或抑制科技金融禀性形成。科技金融的活力与作用力,则难以持久。
科技金融的生长环境,对其禀性特征表现,产生不容忽视的作用与影响。当机体的遗传基因占主导、呈强势时,禀性特征显现相对羸弱,反之亦然。生长环境对科技金融的作用愈强烈,禀性特征所显现的区域特色愈鲜明,生长环境影响愈微弱,禀性表现的共性特征越突出。
以要言之,表现科技金融禀性特征的诸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此消彼长。应注重协调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促其健康成长。
科技金融外延与系统结构
科技金融外延
科技金融外延,涉及到政策体系架构、资源集聚、服务能力3个层面,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创新主体、技术创新链条、投融资链条、服务体系五大系统,需要从科技与金融两个方面,及政府、企业与社会三种资源的运作成效等诸多方面加以探究。
第一,科技金融在一定的政策体系框架下运作生发,从营造宏观政策环境,到具体操作落实,在制度设计层面,由中央延伸到地方,形成立体架构。工作体系则从科技主管与金融监管部门拓展到财税、国资、专利等部门,形成扁平结构。操作实施则由政府引导,纵深到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形成多维交叉网络。以上系统聚焦于构筑符合科技创新规律且充满活力与张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环境条件上,以便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调动、集聚、整合、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及其金融系统的创新活力与能量。
第二,在衔接技术创新链条上,则由专注突破关键技术,延伸到完善中间试验,熟化技术与工艺;由专注已取得的创新成果,扩展到产生创新成果的创新主体,注重提高创新成果质量与成效;由侧重激励调动本土创新主体创新创业激情,扩大到引进创业团队,多渠道推动创新创业;由专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拓展到构建成果价值评估体系与市场流转环境,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造、完善、熟化技术创新链条。
第三,在完整投融资链条上,由以科技项目形式推动科技创新转向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利用政府资金、财税、国资政策等综合手段,放大政府资源配置功效。借助银行贷款、债券、保险、信托、租赁等多种金融工具与手段,借力资本市场、社会募集等多种途径,引导衔接种子资金、天使投资、创业风险投资、银行信贷等不同形式的股权投资、债权资金贯通科技投融资链条。推动构建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为科技创新创业、企业成长及其产业培育发展,提供全链条、多形式的资金支持。
第四,功能完备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支撑科技金融运作生长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由科技金融作用而孕育催生的“现代科技服务产业”。借助于科技金融工具与机制,这些载体不仅获得了新的活力与能量,在延伸服务的同时,也提升了集聚整合资源与服务的能力,创造出相应的商业机遇,拓展出“现代科技服务产业”空间。由于科技金融的介入及其机制的运用,其服务范围由初始提供区域公共技术平台及其相关信息咨询服务,拓展到全面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科技创新创业,技术专利与产权价值评估及流转,投融资咨询,政企、政银、银企、资企资本对接,企业管理咨询、诊断、发展战略和产品市场开发,企业改制、上市、并购等全方位服务。服务平台,则由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业园、工程技术中心等载体,拓展渗透到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联盟、科技金融联盟、区域信用体系、科技担保体系、会计师与律师事务所、科技金融人才培训、创新创业智力引进等全方位、多领域、不同环节、不同形式的社会中介服务。
科技金融是庞大繁复的系统工程,犹如构建一座宫殿,目前仅仅完成了规划蓝图,充其量搭建了基本框架,其结构设计与施工,更多尚需地方担当,方能建筑完成风格特色各异,既恢弘壮丽又实用耐用的殿堂。当下不仅需要结合地方环境条件和风俗、人文特色与产业基础,完
善施工组织设计,备足各类建筑装饰材料,精心组织实施,更需要选配适宜的家具,遴选独具地方特色的奇珍异宝而严饰之,如此方能充分展示宫殿的功效与华丽,使其真正成为地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与新地标。
科技金融外延的延伸与拓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科技与金融体制、制度、机制及其管理改革创新。随着前者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化而丰富深广,亦反作用于前者促其改革创新。
科技金融系统结构
科技金融系统,由多要素、多层面、多维度构成,见图4。在不同维度的坐标中,通常显示不同的功能与作用。它既表现正激励,亦体现负反馈;既受制于科技与金融体制、制度、机制及其管理改革创新,又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引导金融创新及其管理改革创新的利器与突破口;既是服务于科技创新创业和企业成长的工具,亦是激活调动集聚整合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平台;是收拾打磨展示科技投入产出的窗口;也是构建现代科技创新体系,服务科技支撑引领,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
与此同时,科技金融还扮演着推进科技企业竞争能力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角色。其不仅打磨砥砺了股权、债权投融资工具,梳理剥离打造出科技金融产业,服务于科技创新创业,还促进了现代服务网络及其平台建设,孕育催生出“现代科技服务产业”,为巨人遨游科技企业蓝海保驾护航。由此,不但使其获得了足够的条件与能量,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支撑和保障。同时,也使其开发出发掘、营造与把握,孕育催生先导性产业的机遇与能力。
科技金融发展规律与表现形式
科技金融,呈现阶梯式发展特征。在不同发展阶段,科技金融表现形式与其所体现的价值有显著差异。大体可区分为4个阶段,即:初始阶段、汇聚能量阶段、确立服务主体阶段、市场价值实现阶段。
初始阶段
科技金融发展的初始阶段主要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营造环境条件为特征。科技金融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之作用,得到科技界与金融界,政府部门与社会及企业的广泛认同。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趋势基本确立,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探索活跃;不同形式的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等活动,喧闹热烈,此起彼伏。此时,科技金融如同扎制的纸人,光鲜亮丽,夺人眼目。犹如在科技金融的框架上,蒙覆一层华丽毛皮,虽有形象却无实质,尚难以致用。
汇聚能量阶段
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作用被广泛认同;以科技金融机制破解企业融资难,成为社会和企业的热切渴望;科技界与金融界探索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创新实践极其踊跃;科技管理部门、金融监管、财税、国资等部门携手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进入到操作实践阶段,政策体系框架基本构建;尝试发挥政府科技投入引导和放大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政府资源配置方式与机制改革创新,各种形式的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纷纷设立;各类社会公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空前活跃;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的产品创新、工具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内容形式日益丰富;科技担保、保险、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工具与服务手段更加完善与配套;政银、政企、银企、资企对接活动,成为常态。以服务于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主的创业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企业,已具备从行业剥离的条件,科技金融产业初现端倪。
科技金融作为激活调动集聚整合科技与金融资源的工具与平台,被广泛接受,政府与企业科技金融结合创新,互动活跃;各种类型与形式的专业化、综合化的科技金融信息技术咨询与投融资服务平台出现,并以强大的生命力,呈现网络化趋势拓展市场空间,功能得到不断完善和配套。这类平台汇聚了大量政策与资金资源,服务企业的能量得以集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其孕育催生企业的意识与潜能被调动开发,且被不断强化,由此催生出“现代科技服务产业”萌芽。
此阶段,犹如在科技金融的皮质层,附着滋生了血肉,不仅具备丰富的表现形式,表情亦动人。此时,其如同由纸人蜕变成蜡人,不仅有形,而且具质,具备了基本的服务企业、孕育催生产业的能量,但尚未获得生命力,还不具有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确立服务主体阶段
科技金融日渐成为推动现代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工具,并被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资源配置效益的有效利器和突破口;政府引导推动科技创新与创业,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化机制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科技创新创业的活力与能力极大提升,有待孵化抚育的科技创业资源供给增多;科技金融服务支撑科技创新创业的能力被充分挖掘与利用,能量获得释放,孵化抚育企业的能力得到深度开发;扭住了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创业和科技企业蓝海市场的牛鼻子,且探索出有效进入市场的路径与形式。
各种形式的股权、债权投融资基金,由初始自发性无意识扩张,以数量取胜,被引导转入专注于科技创新创业,注重质量的发展轨道。天使投资趋于踊跃;创业风险投资趋向成熟,更加注重专业化、精细化增值服务,挖掘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投资,成为业内共识;并购投资与产业投资机会增多,且成为股权投资的重要退出渠道与形式。科技企业成长所展现出的蓬勃生机,及其广袤的科技企业蓝海市场,吸引推动银行创新更趋活跃,由注重产品创新、工具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于科技型企业,开始尝试金融组织创新,探索设立与科技创新创业规律相适应,专注服务于草根创业,以服务成长期、发展期科技企业为特色的区域化、小型化、专业化的科技创业发展银行,及其他形式的银行专营或非银行机构,成为可能与可行;银行开拓科技企业蓝海市场的能力显著增强,个性化服务成为常态,产品日益丰富。资本市场更加注重扶植科技型企业成长,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场外板为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资金与综合服务的功能更趋强大;社会资金投资科技创新企业,更具吸引力,道路通畅,机会增多;区域信用体系、担保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功能愈发强大;风险化解与补偿机制,更趋合理、有效,能力增强;信托、租赁、中小企业集合债、高收益债券等创新产品增多,且易被科技企业所运用。此时,已可以从传统的投融资行业中剥离形成独具特质的科技金融产业。
科技金融服务网络全面覆盖科技创新创业链条,服务体系更趋完善;与其相应的服务平台,功能更趋完备、配套和强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通道,愈加多样化,且便捷高效。由此所孕育催生的“现代科技服务产业”日益成熟壮大。
此阶段,犹如在科技金融的框架中填入骨骼,为血肉与皮毛滋生,提供了机体。自此,科技金融完成由形式创新转入实质服务的华丽转型。亦如同由蜡人嬗变为机器人,不仅表情更加丰富生动,且开发出一定的智力,使其相应获得了开拓科技企业蓝海市场的行动能力。
确立市场价值阶段
科技金融在服务科技创新创业和科技企业时,立足于区域产业基础与科技创新创业资源禀赋,着力在提高科技金融产业与“现代科技服务产业”品质与效益上下工夫,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导向性服务意识愈加鲜明强烈,集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效益凸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得以实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能得到释放;孕育催生先导性产业的独特优势得以挖掘;提升区域创新活力与能力及其产业竞争能力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利用;在深化科技与金融体制、制度、机制及其管理改革创新,建立现代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力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等方面,其不可替代地位被牢固树立,复合价值被高度确认。科技金融阶梯式发展见图5。
至此,科技金融终于为自身捕获并注入了灵魂。在科技企业的蓝海中,它犹如善于发现、选择、营造和捕捉机遇,行动敏捷的巨人,无所而不能往,无往而不利。可以任其尽情采撷科技创新创业花朵,编织产业转型升级花环,扮靓区域经济社会大厦。
科技金融工作性质及其特点
科技金融工作,具有大格局、多层面、广纵深、宽覆盖的特点,涉及到科技、金融、财税、国资、市场等众多条块,覆盖到政策环境营造、资源筹集、运作实施等诸多方面,渗透到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始终和企业成长全过程。其运行规律决定,科技金融是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的活计,是协同创新的事业,是众人划桨开大船,人少力微行不得。视野的宽窄、远近、高低,气度胸怀的广博与狭劣,运作的开放与封闭,操作的沉浮与虚实,都将对科技金融事业的大小与兴衰,产生直接影响。
科技金融工作,从推动改革创新政府资源配置入手,通过深化科技体制、制度、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鼓励引导金融改革创新;搭建服务平台,集聚整合科技与金融政策、资金资源,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最终落脚聚焦于服务科技创新创业和科技企业成长。
在此过程中,客观上看,科技金融将锻造科技金融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催生“现代科技服务产业”和先导性产业。在纷繁交织的环境中,始
终保持不迷茫、不困惑,摆正形式与目的、工具与目标的关系,牢牢抓住主线,突出重点,推进科技金融结合步步深入,须系统了解、认识其工作性质及其特点。兹从下潜、拓展、提升三种角度,探究把握科技与金融规律。
下潜
深入把握科技创新规律。不同的科技创新主体,其创新环境与条件、创新目的与动力、技术创新路径,工艺成熟条件存在极大差异。在贯通技术创新链条,熟化技术、工艺,转化创新要素为创业资源过程中,对科技金融的需求不尽相同。须深入到不同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实践,了解认识特性,把握运用规律;营造与其相适应的政策环境、资金条件、运作机制;有效创造科技创新创业成果;创造有效科技金融需求;提供有效科技金融服务。
系统认识金融创新规律。股权投资与债权投资、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有不同的风险偏好,投资预期回报,投资运作模式,投资工具,退出渠道与形式,以及市场政策环境和条件,监管体系与要求;银行间,有不同的创新工具、产品及商业模式;保险、担保、债券、租赁、信托等金融工具,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专营机构,亦复如是。须置身不同市场环境,了解其创新实践,认识把握金融运作规律与特点,以及产品服务范围及其功能与时效,以便高效对接政府与市场、政策与资金资源;有效服务科技企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科技服务产业”与先导性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科技创新规律见图6。
拓展
拓展科技创新深度与领域。科技创新活动越向市场延伸,环境条件越复杂,不可遇见因素越多,不可控制环节越多。纵向上,由技术、工艺上的创新突破,延伸到中间试验、产品商业化、产业化,及其企业管理等环节,对资金配置与机制的要求,差异甚大。横向上,由技术、资金、人才、服务,拓展到市场等诸多方面,科技、财税、国资、商务等诸要素,汇聚、交织到一起,共同作用于科技创新与创业。客观上要求,由单一科技部门创新拓展到协同相关经济部门创新。创新科技工作,拓展其范围与深度,加强科技与财税、金融、国资、商务等部门合作,促进协同创新,加大科技金融产业与“现代科技服务产业”的培育扶植力度,提升其服务于科技支撑引领的能力,将成为新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管理创新现实而紧迫的任务。科技创新与创新科技关系见图7。
拓展金融创新范围与深度。无论是股权投资,还是债权投资,欲开拓科技企业蓝海市场,均须透过科技企业轻资产特性,了解认识其成长规律,把握产业技术发展态势。推出与科技创业企业成长规律相适应的金融创新产品、工具与商业模式,由习惯于支持成熟期企业,转向关注扶持发展期、成长期企业。通过探索贷投结合、知识产权抵押、合同质押,以及设立区域化、小型化、专业化的科技创业发展银行等多种形式与途径,增强银行服务科技创业企业能力。引导鼓励创业风险投资,由粗放式财务型投资转向专业化、精细化投资增值服务。资本市场应普遍倡导科技创新企业文化,制订相应操作规则,择先择优支持相关企业;中小板、创业板应突出强调支持战略性、先导性和“现代科技服务产业”企业;场外市场应倾力扶植科技初创期、成长期企业,降低门槛,强调成长,淡化当期赢利。
提升
科技金融是全新的事业。要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不迷失方向,始终纲举目张,把握主动,须从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角度入手,站在服务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战略高度,谋划部署科技金融创新战略、体系结构、突破方向、重点任务。须跳出体系,观照体系,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立足现实,图谋长远,找出差距,完善设计;整体布局、协同推进、点上突破、示范带动。在操作方法上,须建立开放平台,通过目标导向,协同创新,集聚整合运用多种资源,服务于科技支撑引领,推动转方式、调结构。要达成此目地,亟需要解放思想,认清使命,树立信心,增强责任,潜心学习,提升能力,勇于探索,奋力开创。须破门户拆藩篱,展手脚创天地。转众识成共愿,协他力克难题。聚微绩成显绩,化独享为分享。科金企齐奋力,迎发展共筑基。共同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工作步步深入。
亟待加强的科技金融工作
科技金融结合试点
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有关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服务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得到社会高度认同和响应。试点申报方案发布后,有30多个地区申请试点。在专家评审基础上,试点部际协调指导小组,确定了16个区域首批开展试点。
试点选择。试点选择主要考量三方面因素,其一,区位优势;其二,现有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基础;其三,由科技与金融及其管理改革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和企业孵化抚育及其产业竞争能力提升可能产生的示范带动作用。
试点可归为五种类型。第一类自主创新示范区,如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此类试点应将科技金融试点作为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全面带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第二类全局性,如天津市、重庆市、江苏省,此类试点应注重整体设计,把握主线,突出重点。第三类产业带,如浙江“杭温湖甬(杭州—
温州—湖州—宁波)”、广东“广佛莞(广州—东莞)”、安徽“合芜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陕西和甘肃“关天(关中—天水)经济区”,此类试点应强调整体设计与协调,突出区域特色。第四类独立城市,如深圳、青岛、大连、绵阳,此类试点应强调资源整合,突出高新区示范带动作用。第五类高新区,如成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此类试点应加强与市、省互动,为试点创造有利的政策与资金环境条件,发挥辐射带动与放大作用,扩大试点成效。
试点需关注的问题。试点申报所反映的共性问题是:试点方案资源堆积多,创新设计少,专注形式多,把握实质少,突出局部多,强调整合少,均有充实完善之必要。首批试点区域,亟需基于现有科技与金融资源条件,针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基础与产业特色,充实调整完善试点方案,突出科技、金融、管理改革创新内容,强化通过改革创新政府资源配置方式与机制,放大政府科技投入功效,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益,大幅度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创业活力与能力,大幅度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能力,达成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之目的。
第一,营造软环境。应以落实国家科技部等八部门《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 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指导意见》,推进试点为契机,进一步营造软环境,出台系统配套,切实可行政策,为试点顺畅进行创造政策环境条件。
第二,汇聚硬实力。应以试点先行先试为契机,创新政府资源配置方式与机制,加大政府对试点的资金支持与整合力度,运用市场机制引导、放大政府投入效应,推动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加大科技企业孵化抚育力度,推动“现代科技服务产业”发展,鼓励引导金融改革创新,促进科技金融产业发展,服务科技企业成长,提升科技产业竞争能力。
第三,突出特色。应结合科技与金融资源条件,针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基础与产业特色,牢牢抓住科技金融服务主体,透过形式,把握实质,明确试点主线与任务,确定阶段目标,有所侧重,突出特色,务求实效,将试点创新方案落在实处。
第四,筑牢基石。其一,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良好基础,应大力推进;其二,完善担保体系,增强科技企业融资担保能力;其三,建立风险化解与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企业、银行风险共担机制;其四,建立孵化抚育科技企业资源储备库,为孕育催生先导性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奠定坚实基础。以上四点是保障科技金融试点顺利进行的基石,务须夯实筑牢。
试点后续工作。第一,适时启动后续试点。在总结首批试点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将适时启动后续试点。拟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地区,应根据试点申报文件要求,参照首批试点地区相关情况,调整充实完善试点方案,在地方先期启动,营造相应的政策与资金环境和条件,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创新实践,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为争取国家试点创造条件。第二,试点方案对接。试点部际协调指导小组,将加强与首批试点地区对接,充分沟通交换意见,聚焦试点方向任务与目标,调整充实方案,使其更加切实可行。第三,试点考评督导。为使试点有始有终,取得实效,将加强对试点地区的检查、考评和督导,主要包括政策环境、资源集聚、服务体系、服务成效等内容。第四,试点深入引导。将针对科技金融创新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研与交流,系统剖析总结试点创新实践经验,廓清科技金融发展方向,不断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向纵深发展。
科技金融人才培养
科技金融工作方向与目标确定后,人才选择与队伍建设是事业成败兴衰的决定性因素。科技金融工作在深化科技与金融体制、制度、机制及其管理改革创新,服务科技支撑引领方面,
不仅十分重要,而且是全新的事业,亦是薄弱环节,极具挑战性,亟待探索与创新。重视并加强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挖掘,不仅非常重要和迫切,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需求广泛、结构多样,体现多角度、多层面特征。亟需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与规划,应充分运用政府引导与市场需求拉动两种机制,组织运作实施。
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大体由把握规律制订规则、组织运作实施规则、参与实践规则、受益规则,四个层级构成。粗略可区分为,科技金融战略性人才、组织运作实施人才、操作实践人才、理论研究人才、工具与机制运用人才,受益于科技金融的各类管理人才。
科技金融战略性人才,侧重于政策环境与条件营造,体系结构与工作机制构建,战略方向、总体目标与任务谋划,协调组织运作实施。
科技金融组织运作实施人才,侧重于协调组织运作实施总体战略,制定分解总体目标与任务方案,制定操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
科技金融操作实施人才,侧重于为提高科技金融有效供给在制度、机制与计划、项目和管理方面创新实践,以及为满足科技金融需求在产品、工具、商业模式和管理与机制方面创新实践。
科技金融理论研究人才,侧重于通过收集、整理、剖析典型案例,梳理、归纳、总结、提炼科技金融创新实践,认识探索规律,为丰富与深化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导引。
科技金融工具与机制运用人才,侧重借助于把握和运用科技金融政策、机制及创新产品、工具与商业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益,使其“所施”更具成效。
受益于科技金融的各类管理人才,侧重于使其了解、熟知科技金融政策、机制及其创新产品、工具与商业模式,为其所用,使“所受”更解燃眉之急。
(责任编辑 王 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