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下 期中测试卷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5.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可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6. 按原文填空。
(1) 青树翠蔓, , 。
(2)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
A.羁绊(bàn) 龟裂(jūn) 猛犸(mǎ) 纠葛(gé) 篆章(zhuàn) .....B.晦暗(huì) 箬篷(nuò) 佁然(yǐ) 家眷(juàn) 陨石(yǔn) .....C.恬静(tián) 翕忽(xī) 潺潺(chán) 俨然(yān) 劫难(jié) .....D.束缚(fú) 糜子(mí) 怠慢(dài) 褪色(tuì) 遗骸(hái) .....
A.迁徙 窈窕 瑕疵 天衣无缝 嘎然而止 B.凋零 溯洄 咀嚼 目空一切 人情世故 C.缄默 寤寐 雾霭 草长鹰飞 叹为观止 D.窥探 辩论 眼眶 阡陌交通 消声匿迹
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 8% 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A.“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B.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
D.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A.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4)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5) 气蒸云梦泽, 。
7. 综合性学习。
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完整的礼仪规范,现在请你完成下面几项任务。 (1) 【宣传礼仪】张林同学准备了三幅书法作品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口号,并想从字体、形态、
意蕴三个角度对它们进行简要说明。请你判断第一幅作品中的“敬”字属于哪种书体,并完成余下的说明内容。
第一幅“敬”字是 ,形态 ,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敬”字当头;第二幅“礼”字是楷书,形态端正挺拔,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以礼相待;第三幅“和”字是行书,形态饱满流畅,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和谐友善。
(2) 【践行礼仪】结合海报《践礼修德 从小做起》的画面,说说你对图中“手心的温暖来自心中
的关怀”这句话的理解。
(3) 【书写礼仪】根据拼音写汉字。
lǐ yí zhōu quán néng xī shì níng rén
8.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诗中的“宦游”“无为”各是什么意思?请任选其中一个解释。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9.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慄②。其隙 ,则施施③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④。党而起,起 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丙】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释】①僇(lù)人:受刑戮的人,罪人。②惴慄:忧惧不安。③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④趣:同“趋”,往,赴。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醉 则 更 相 枕 以 卧 卧 而 梦 意 有 所 极 梦 亦 同 趣。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和“不可久居”中的“可”意思不同。 B.“日光下澈”和“日与其徒上高山”中的“日”意思相同。 C.“乃记之而去”和“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中的“之”意思不同。 D.“觉而起”和“觉闻繁露坠”中的“觉”意思相同。
(3) 根据文意,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隙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b.到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c.觉而起,起 归。
A.也 则 而
B.也 且 乃
C.矣 且 而
D.矣 则 乃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ii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 (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甲】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写潭中游鱼,衬托出环境的幽寂、潭水的清澈。 B.【乙】文中的“施施”“漫漫”等词体现出作者在游览时步履迟缓,疲惫不堪。 C.【丙】诗以质朴的标题点明诗作要表现的内容是在月夜西园中的所见所闻。 D.【乙】文中对动词的选用简约精当,如“上”“入”“穷”“披”“倾”等。
E.【丙】诗描写了诗人夜晚所听到的各种声响,泉响鸟喧,热闹非凡,悦耳动听。
(6) 【甲】【乙】【丙】均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因此所抒发的情感有共通之处。请结合内容
进行分析。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台风的功与过
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对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 7~9 月有 59%~76% 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在我国、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 1/4 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 200 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动,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热带地区的气候会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而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地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2009 年 6 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海浪的剧烈运动、海水的上翻都是由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B.慢地震是一种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来逐渐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有助于减少台风给人C.我国台湾地区免受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是因为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D.台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又能对人类的农业、渔业等方面产生有益(2)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有哪些“功”。
(3) 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4) 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 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扁担的一生 范宇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
流旋转所造成的。 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的影响。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地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 。
④20 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儿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儿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概,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的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 60 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⑪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选自《襄阳晚报》,有删改)
(1) 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第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 ,第③段
应填 。
A 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 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2) 阅读文章第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 5 个字)
上好的木材→ →渐弯的扁担→
(3) 作者提到“扁担”时,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 (4) 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语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2.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题目:开在心中的花朵。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 700 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许多年前,一个 10 多岁的男孩来到杭州一家老字号药房做学徒。临行前,祖母交代了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男孩记住了这句话。
当学徒很辛苦,可得到的报酬却很少。有一天,男孩打扫卫生时捡到了几枚钱币。他很缺钱,但他还是把钱捡起来交给了师傅。这样的事后来还发生过多次,他都如数上交。师傅每次见他来交钱,总是不置可否。
治咳嗽有一味药叫鲜竹沥,需要用火烤毛竹蒸出的水分。这是一件细致活儿,几两鲜竹沥往往需要烤上个把时辰。男孩就老老实实地烤,一点一滴地收集,从来没想过往鲜竹沥中掺点儿水。多年后,他成了某著名药厂的老总,他创出的品牌已热销了 20 多年。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请从“铭记”“考验”“诚信”“坚守”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 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 【答案】A
2. 【答案】B
3. 【答案】D
4. 【答案】B
5. 【答案】C
【解析】要推敲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④句承前解说张元济先生话语的意思,注意“的确”二字;①②两句从个人到国家层面依次展开,具体说明读书的作用;③句总结全段,放最后。
6. 【答案】
(1)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5) 波撼岳阳城
7. 【答案】
(1) 隶书;方扁(宽扁)舒展
(2) 示例:画面中的小女孩双手捧着一碗饭递给长辈,这充分说明只有内心时刻充满爱,才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出对长辈(他人)的关心与爱护。 (3)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
8. 【答案】
(1) 宦游:出外做官。无为:无须,不必。
(2)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相隔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也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9. 【答案】
(1)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 B (3) A
(4) i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ii 自从我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常常忧惧不安。 (5) B;E
(6) 示例:柳宗元被贬永州,心情是孤寂苦闷的,这在【甲】【乙】【丙】中均有所体现。【甲】文
中他极力描写小石浑的幽静,感到“凄神寒骨”,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景物跟心情结合,透露出孤凄悲凉的心境;【乙】文中他常感忧惧不安,想借游山玩水来派遣,但一到游览的地方就喝得大醉,躺下做梦,可见内心深处的郁闷让他根本无意于留恋山水景色;【丙】诗中他在静寂的深夜,开户临园,倚楹至旦,各种事物的细微声响更加衬托出他谪居中孤寂抑郁的情绪。
10. 【答案】
(1) D
(2) ①带来降水。②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③间接节约生活用水、用电,缓解电力紧张程度。④间接节约原煤,用风力发电。⑤有利于鱼群生长。⑥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3) 不能去掉。文中的“主要”是“绝大部分”的意思,表明“水汽绝大部分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如果去掉,则表明“水汽全部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与事实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 打比方。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来比喻“台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台风的形状。
(5) 主旨: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思考:台风有过更有功,提醒我们事物常常有两面性,只有了解相关科学知识,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事物,用辩证、理性的眼光看待事物。
11. 【答案】
(1) B;A
(2) 笔直的扁担;落寞的扁担
(3) 将扁担人格化,叙述亲切自然,蕴含作者对扁担的深厚情感。
(4) 对农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感到无奈,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执着精神深怀敬意。
(5) 扁担是农具,担负着农人家庭生活的重担。扁担是农人的精神脊梁,担负着村庄的历史和期盼。扁担的一生是农人的一生,与农人、村庄的命运始终相连。
12. 【答案】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