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引导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第5卷第3期 Vol.5 No.3 2014年6月 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June 2014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引导

张玉龙,朱光燕

(滨州医学院医学人文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

[摘要]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典型表现,在社会文化发展繁荣背景下呈现出自发性与建构性、全球化与国家化、生活化与商业化等发展趋势。着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必须科学分析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发展趋势,建立健全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引导机制。夯实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建设的保障基础、明确引导的主体方略、完善引导的客体措施等是架构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引导机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引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3−0049−02

一、当前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基本特征

受当前经济社会享乐主义的影响,大学校园文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流行文化,校化较多的关注大学生直观的物质需求,对于大学生园流行文化渊源于社会流行文化。一般认为,大学崇高的人生理想、个人修养等则视而不见,因此,校园流行文化是指在大学校园大学生这一特定地多了对现实社会的调侃与自娱自乐的娱乐精神,少域、群体中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普遍流行的时了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与人生价值的坚守。校园流行装、产品、话语、生活方式或价值观念的总和。这

文化因为“凤姐”“芙蓉姐姐”等变得世俗甚至庸种文化,符合在校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在大学

俗。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对于校园流行文化的世俗校园内由大学生充当主要参与者和传播者,并被大化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点击率完全取决于学生们普遍喜欢和热烈追随。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其对大众的迎合度,而这种迎合往往是以大众的感或特定时期的学生爱好、行为特征等,它们形式新官愉悦程度为检验标准的。

颖,符合大学生好奇、标新立异的心理特点,涵盖(三)非理性

了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等各个方面,符合大学高校校园流行文化“是幻觉文化的一种,它的生的需求。目前我国大学校园文化有如下基本特征:

非现实性、想象性和做作性反映了人类审美心理中(一)多元化

逃避现实的一面。”这种文化“一旦铺展开来,便大学校园文化渗透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立即获得了它自身的巨大解构力、侵染力和吞噬活、工作、交往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力”[1]。大学校园流行文化流行周期短暂,流行内就内容而言,包括物质生活方面的吃穿住用行,如容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此起彼伏的流行文化中,“似流行饮食、流行服装、流行电子产品等;精神生活乎没有质的规定性,透过这样的文化现象,也难以方面如流行语言、流行歌曲、流行书籍等;就形式找到一种统一的方向和目标”[2]。大学生对于校园而言,大学校园流行文化有对张扬青春的另类独流行文化基本上是“跟着感觉走”的非理性接受与白,有对社会文化的独特阐释,有对网络的E网情传播。

深,更有对明星偶像的疯狂崇拜……大学校园流行二、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

文化反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大学生主体多样化的一切教育的问题其根源在社会。大学校园流行心理需求与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文化的发展从来不是独立的教育事件,它受社会系(二)世俗化

统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要素的影响,会更加关

[收稿日期] 2014-02-10;[修回日期] 2014-03-10

[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大学文化建设的伦理维度研究”(12CZXJ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校园流行文

化趋势及其引领机制研究”(13JD710042)

[作者简介] 张玉龙(1976-),男,山东沾化人,博士,滨州医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医学人文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传统文化,医学伦

理;朱光燕(1978-),女,山东泰安人,硕士,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医学人文研究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50

注未来大学生求新求变等多种心理所产生的多元文化诉求,在社会文化发展繁荣的背景下,大学校园流行文化也会进一步成长,呈现出自身的发展态势。

(一)自发性与建构性的发展趋势

所谓自发性,主要指在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形成与传播过程中,大学生群体的随意参与,自由创造,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成文的约定,更没有精心的组织与严密的机构。这种自发性因为大学生群体的同辈文化效应与从众模仿心理效应而长期存在。如前所述,在流行文化面前,大学生是非理性的,几乎是全盘接受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发展会一直如此。所谓的建构性,就是指大学生对于流行文化的选择、审视、反思与创造将随着主体性的增强和外界的引导而逐渐增强,大学生在随波逐流的同时,将会更加的自觉。这种建构性因青年大学生主体性的彰显而更加的显现。

(二)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文化没有国界,校园流行文化更是如此。“在社会的整个文化系统中,没有哪一种亚文化或群体像青年文化一样,能够对外来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力,能够具备随时进行文化拼接的要素”[3]。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以网络为载体的校园流行文化呈现出全球化与国际化的趋势,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的西方节日的盛行。

(三)生活化与商业化的发展趋势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众流行文化是一种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文化,它不再是和如何工作、如何取得成就相关,而只关心享乐和消费”[4]。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商家经济利益的追逐、媒体肆意的渲染,都加重了校园流行文化的商业气息。校园选秀、校园亚商品等商业行为带来的校园泡沫经济将持续的虚假繁荣。

三、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引导

(一)弘扬主旋律和正确的价值引导,构筑大学生坚强的思想堡垒,夯实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建设的保障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校园流行文化的主要途径,同时校园流行文化也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主要传播载体”[5]。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校园流行文化发展的应然价值取向,规范校园流行文化的发展轨迹,使之符合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

2014年第5卷第3期

同时,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科学的人生发展方向,将崇高的人生理想与人生准则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使流行文化的创造主体大学生构筑起坚强的思想堡垒,在繁杂的流行文化面前保持理性的思考。

(二)提升青年主体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辨别力,明确引导的主体方略

大学生在校园流行文化面前的随波逐流与大学教育中一贯的主体性缺失有密切关系。应试教育对大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压抑,大学生独立人格的不完整,社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都造成了大学生对于校园流行文化的非理性参与。作为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传播者,必须加强大学生青年群体的主体性养成,可通过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提升青年主体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辨别力,从而提升校园流行文化的整体建设水平。

(三)建立健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完善引导的客体措施

引导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发展,离不开大学校园文化的整体发展。一定的校园文化意味着一定的办学传统、办学模式、办学特点与办学风格。在这种传统、模式、特点和风格中渗透着对大学价值的理解与创造,对大学精神的追求与仰望。建立健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必须从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制度文化建设的完善、课堂文化生态的建立、人文课程体系的搭建等方面进行,在科学与人文的比翼双飞中实现大学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滋养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圻.冲突中的交融——论当今中国三种文化形态及其

关系[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20-25. [2] 汪慧.青年文化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31.

[3] 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4.

[4] 郭芙蓉,苏和军.论当代青年流行文化发展趋势及其引

导的主体方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32-35. [5] 刘晴晴.试析当代大学生的校园流行文化及其引导策略

[J].法制与社会,2013(7):227-229.

[编辑:何彩章]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