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届青海省海东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2022届青海省海东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学科交叉背景下,生态学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学科领域,并催生了众多新生研究方向。同时,生态学也为技术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当前,按照数字化原则打造的数字经济系统层出不穷,这一技术系统所追求的是一以贯之地执行已设定好的算法程序,以高效率、标准化、不出错为目标。但这种“严丝合缝”所带来的压力,则要求劳动者只能服从算法规划出的“最优方案”,成为工作状况为系统所控制、所挤压的“系统人”。在此背景下,提出并探究技术生态理念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性。

生态讲求互利、开放与多向回馈的循环往复状态。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发挥着不同作用,为生态系统的运行贡献着不同的能量,以维系生态系统的运行。在这种状态下,人是人——技统一体中的重要单元而非为技术所钳制者,是平等对话者而非失语者。因此,人的感受与表达能够被反馈,权益能够被重视。在生态视野下,任何关系体缺失或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的稳定发展,所以基层劳动者是技术生态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角色。动态平衡、互利共生与可持续发展等生态智慧,都是对传统技术系统思维的超越,也是当今人——技统一体所应当追求的理想状态。只有当人与技术诸关系体之间建立起合乎生态伦理的良性秩序时,才能引导科技向善,使劳动者被尊重,在维持技术高效运作的同时打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技术生态要打破的是对立且冰冷的技术系统,要建设的是共赢且有温度的生态,要推动的是“系统人”向“生态人”的跃迁。

近年来,“内卷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科技行业则成为“内卷”的重灾区。当“内卷化”发生时,科技处于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这种增长在短时间内会呈现出繁荣景象,但长远来看后劲不足且十分脆弱。一方面,处于根基位置的基础性研究长期薄弱,难以供应上层技术研发之所需,一旦由于外部原因造成核心技术环节缺失,上层技术就成为被架空的楼阁。另一方面,企业和科研人员过多集中于上层应用技术领域并陷入内耗性竞争,造成了科研结构的不均衡及科研环境的浮躁化。

“虚胖”型增长不利于科技的长远发展,一个健康的科技发展状态应是有韧性且可持续性的,这种可持续性指技术发展自身拥有长足动力,是一种技术产业或制度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技术生态是根基性的问题,是要推动长期以来“漂浮”发展的科技下沉寻找根木。一个良好的生态如同培养皿一样,能够滋养基础性科学研究,从而源源不断地向上层研发输送“营养”,打破依赖外来投食的局面,也能促进内部良性竞争,使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最终实现可持续性的长远发展。打造良性生态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以生态的视角来冷静审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进一步而言,技术生态强调的是要在只争朝夕中仍有“工匠精神”,在突飞猛进中不忘厚积薄发。只有建好生态,科技创新才能有生命力、有厚重感。

种群生态学认为,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分为正向、负向与中性,其中,正向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协作和互利共生。生物共生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现象与自然法则,竞争与协作是“共生体”生存与发展的一体两面。奥德姆认为,自然选择理论强调了竞争、捕食等“负”相互作用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发扬光大,但却忽略了互利的协作同样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物种间的互利与协作不仅对双方有利,同样有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实际上,在生物进化研究领域,除自然选择理论外,还有生物学家提出了“共生起源”理论,强调生态的整体性,透过自然界提醒人们要超越竞争、重新审视合作,彼此依存与互利共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法则。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便是证明,“命运共同体”并没有取消差异与竞争,而是强调以共同利益为底色,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

(摘编自孙恩慧《把握技术生态论的价值意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经济系统将劳动者变为服从算法的“系统人”,我们有必要运用技术生态理念对此加以改变。 B.只有当人与技术诸关系体之间建立起合乎生态伦理的良性秩序时,才能实现技术生态共赢且生态有温度。

C.由于“内卷化”,科技界呈现出增长、繁荣的景象,但长远来看缺少质的发展,增长的后劲不足。 D.技术生态不仅要强调只争朝夕与“工匠精神”,还要注重厚积薄发,唯如此,科技创新才具有生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技术生态论,文章交代背景后提出探究技术生态理念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性的观点。 B.文章把良好的生态喻为“培养皿”,目的是论证基础性科学研究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以一定篇幅剖析了当下技术生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强。

D.文章最后一段从生物学观点出发,提醒人们要重视构建合作、依存、互利、共生的技术生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生态视野下,只有当人与技的关系出现问题时,整个生态才会失去稳定发展,所以基层劳动者在技术生态中至关重要。

B.技术生态解决的是根本性问题,它追求的是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是科技有韧性且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C.自然选择理论关注了竞争等“负”相互作用,过度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忽略了协作的作用,应将其抛弃。

D.我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以共同利益为底色,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这是对“共生起源”理论有力的反驳。 【答案】1.C

2.B 3.B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由于‘内卷化’,科技界呈现出增长、繁荣的景象”错误,以偏概全。文中是指当“内卷化”发生时,科技才会出现此情况,而且“内卷化”不是其原因,而是其特征。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目的是论证基础性科学研究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错误。从原文“一个良好的生态如同培养皿一样,能够滋养基础性科学研究”可知,“培养皿”这一比喻,目的是论证良好生态对基础性科学研究的作用。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只有当人与技的关系出现问题时,整个生态才会失去稳定发展”条件关系错误。文中讲“任何关系体”出现问题,而不仅是人与技的关系,还应包括人与人、技与技等的关系;

C.“应将其抛弃”错误。自然选择理论虽有不足,但有可取之处,不应将其抛弃,表述绝对;

D.“是对‘共生起源’理论有力的反驳”说法错误,原文是“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便是证明,‘命运共同体’并没有取消差异与竞争,而是强调以共同利益为底色,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 故选B。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现了森林资源连续增长,沙化荒漠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积连续减少。一道道“绿色长城”保护家园,一个个绿色传奇世界瞩目,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锲而不舍开展植树造林,让山川绿起来,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美起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实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等活动陆续开展,给大地增添了一抹又一抹绿

色。

一手抓造林,一手促保护。“十三五”期间,全国范围内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所有天然林全部纳入保护范围。全国建立起近700万人参与的管护队伍,运用物联网、远程监控和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大力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

我国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6%,增长到目前的23.04%。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林面积达1.4亿公顷,人工林面积达0.8亿公顷。“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新增森林面积2500平方公里以上。”

(摘编自寇江泽《苍翠绿色扮靓美丽中国》)

材料二:

据市园林绿化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胡俊介绍,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作为一项专门遏制风沙危害的国家级生态工程,于2000年6月份启动,门头沟、房山、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7个区纳入工程范围,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综合施策斗风沙。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一期用12年的时间累计实施造林营林708万亩植树1.5亿株,构建起了北京抵御风沙的第一道防。2013年启二工程截至2020年底,已经完成造林营林187.92万亩。截至目前,两期工程已累计完成896万亩造林营林任务,同时还实现了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748平方公里、人工种草9万亩、生态搬迁14934人。

此外,从2012年开始的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突出利用废弃砂石坑、荒滩荒地造林绿化,在五大风沙危害区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营造具有防风固沙、景观游憩等多功能森林25.3万亩,使五大风沙危害区得到彻底的治理。

(摘编自王斌《京津风沙源治理累计造林896万亩》)

材料三:

全社会造林。赤水被列为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市)以来,坚持把“退耕还林”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群众自发参与,新增林地面积80万亩,森林总面积达到224万亩,人均林地面积7亩,森林覆盖率达82.51%,成为“全国十大竹乡”之一。

全方位育林。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全面加强商品竹林、国储林经营建设,精准有效提升森林质量,累计培育商品竹林110万亩、修复退化林4万亩,现有森林蓄积达521.9万立方米。投资18.5亿元,扎实推进32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

全覆盖护林。探索推广无人机科技巡查、北斗森林防火系统监测,1088名林业管护人员参与,实现人机协同、地空配合,建成林区防火道路2600余公里,构建起了“人防+技防”“天上+地面”立体化管护模式,实现森林管护全覆盖。

赤水市林地建设充分发挥了百万亩森林固土护坡、涵养水源的作用,保证了“十三五”期间全市水土保持率稳定在94%以上,赤水河入境断面流量从90立方米/秒上升至出境断面245立方米/秒,河流省界出水断面水质常年保持Ⅱ类,珍稀鱼类逐年增加,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效持续显现。

(摘编自刘苏颉《贵州“绿状元”!遵义这里森林覆盖率82.51%》)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49年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特别是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截至202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3.04%。

B.2019年,我国的森林面积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实现了接近倍数式增长,达到22044.62万公顷,这与我国的有关方针政策是分不开的。

C.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新增森林面积2500平方公里以上,从2000年到2017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D.沙化荒漠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积的多少与森林资源丰富程度成反比关系,森林资源的增加意味着沙化荒漠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积的减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工作,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工林面积达0.8亿公顷。

B.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一项国家级生态工程,目前已完成了二期工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已经完成造林营林187.92万亩。

C.赤水是我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市),“全国十大竹乡”之一,赤水一手抓造林,一手促保护,实现森林管护全覆盖。

D.植树造林,加快国土绿化,不仅能治沙、防沙,还能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对提升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6.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我国“绿色传奇世界瞩目”的原因。 【答案】4.A

5.B

6.①政府的高度重视。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①全民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①多措并举。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实施。 【解析】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逐年增长”于文无据,材料只是截取的1949年后几个年份的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错误,从增长速度来看,1981年比1949年森林覆盖率多3.4%,1993年比1981年多1.92%,2008年比1993年多6.44%,2020年比2008年多2.68%,并非越来越快。 故选A。 5.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目前已完成了二期工程”错误,原文是“2013年启动的二期工程截至2020年底,已经完成造林营林187.92万亩”,这无法表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已完成了二期工程。 故选B。 6.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由第一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可以看出政府的重视程度,这是第一个原因。

由第一段“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可知,全民参与是第二个原因。 由第二段“锲而不舍开展植树造林,让山川绿起来,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美起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实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等活动陆续开展,给大地增添了一抹又一抹绿色”和第三段“一手抓造林,一手促保护”可知,我国采取多种措施来实施林业生态工程,这是第三个原因。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玻璃城市 喻永军

赵欣已经是第九次坐着吊篮升上去了。吊篮的绳索缓缓地牵动,吊篮离地面越来越高。在高高的楼顶,马子义戴着草绿色的军帽,帽檐从楼顶的墙沿上偶尔露出一角。这是离家乡莴寨一千二百五十公里的一座城市,三面为沙漠所围。赵子扬站在赵欣的身后,脸上毫无表情。赵子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这儿砌了四年瓷砖,原先有个搭档有事回家了,现在的搭档就成了赵欣。活儿很简单,往新楼的墙体上砌瓷片。赵子扬干这活儿很有些名气了,老板开始看过几次,用手一摸就啥话也不说了。“高手。”他心里夸赵子扬。

赵欣、马子义来这里很突然。两个高中生,穿着去年军训时的军装,就站在赵子扬的面前了。 “干啥来呢?”赵子扬看着儿子赵欣。 “打工,二十多天时间闲着呢。”

赵子扬说:“耍两天回去。”口气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第二天,赵子扬六点去工地了。赵欣与马子义进入了戈壁滩,在太阳升起的时候站在了沙漠的边沿。他们无数次在班上讨论过的沙漠,并没有带给他们浪漫的感受。空气中是沙粒游走的细微的声音,脚下是沙海,不远处是金黄的沙丘、沙浪、沙脊,无边无际,这是腾格里沙漠的一角。太阳从沙漠东面照射过来,刺得人睁不开眼睛。他们在心里第一次知道了书本和现实的距离。赵欣脚板有些疼痛,有些失落。马子义笑笑说:“这才是真实的腾格里。”

赵欣说服赵子扬,成了赵子扬的搭档。马子义也没闲着,在楼顶照看配重块。

施工吊篮一米宽三米长,赵欣第一次跨进吊篮的时候,脸色有点儿发黄,手抖个不停。赵欣想站起来,但上升的吊篮摇晃得让人眩晕。吊篮落地,赵欣的脸色才恢复正常。

这个黑瘦的、长脖子的男孩,直到一个星期后才完全弄清楚了搭档的含义,并且将准备工作做得井然有序。两个一大一小的水杯泡上苦丁茶,放在吊篮的顶里边;砂浆桶里和好砂浆,吊篮起升的时候,再加上小半桶水稀释;盛灰浆的瓷盆、灰铲、瓦刀用清水抹洗一遍,摆放在赵子扬顺手的地方。

吊篮大致在八层楼高的地方停下了,赵子扬锁定好了绳索,弯腰拾起了灰铲。赵欣从砂浆桶里舀出半盆砂浆,然后开始用一块湿布抹净瓷片,一片一片过手。赵子扬伸出手,赵欣就递上一片瓷片,一片一片的瓷片被赵子扬贴在了楼体上。只有赵子扬抽烟的间隙,赵欣才能放眼看看四周。无数座这样的高楼遍布在这座城市里,许多栋楼的瓷片都是赵子扬他们贴的。瓷片贴好,再装上各色的玻璃,整幢楼甚至整座城市,就成了一个玻璃城市,高贵,陌生,美丽。赵欣想,父亲这辈子都不可能住进这样的城市了,但自己上大学、找工作,就有可能住进这个玻璃样的城市里。

太阳已经照了几个小时,赵子扬的腰往下塌了一些。

就在这时候,赵欣看见了西边漫天的沙尘卷了过来。他说:“爸,你看西边!”赵子扬回转身,惊得张大了嘴巴,说:“沙尘暴!”他扔下手里的东西,一把将赵欣按在吊篮里坐下,说:“坐好别动。”话音刚

落,风就到了眼前。

吊篮被风吹离了楼体,又被用力地抛开,重重地砸在楼体上,砸出的响声惊天裂地,有撞碎的感觉。新贴的瓷片被砸脱落了一些,“刺啦啦”顺楼体滑了下去,摔碎在地面上。接着又连续撞了七八下。然后,吊篮的失控加剧,撞击之后,被风扭动,斜着一升一落,一翻腾,将瓦刀和灰盆颠簸出去撞在楼体上,落向地面,发出碎裂的声响。风中传来马子义的声音,赵欣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看清,马子义在下边五层的一个窗口露出头,向他们招手,军帽已经被风吹落。赵欣张嘴想喊,风中的沙子吹进嘴里,呛得他直咳嗽。赵欣看见赵子扬管控升降装置的手臂,被绳索牵着在楼体上连续撞击,然后突然软了下来。风力在继续增大,天色更暗了。赵欣在吊篮的摇晃中,慢慢站直身子,伸手抓住了吊篮上的绳索。绳索在风中绷得很紧,他伸出手抓住了赵子扬抓着升降机关的手,那只手垂了下去,血沿着袖管中的手臂流了下来。赵子扬瞪着眼,样子很凶。

吊篮在赵欣的操控下开始慢慢下降。他眼眶开始发热,一边控制着手里的下降按钮,一边用单薄的身子抵紧赵子扬的身子,让他慢慢地坐了下去。到五层窗口,风力已经转弱,马子义伸出一双瘦弱的手,抓紧吊篮的绳索。赵欣固定好吊篮,弯下腰用肩膀顶起赵子扬的屁股,把他从窗口送了进去,接着自己也跟着翻了进去。

几天后,在返回的列车上,马子义和赵欣看见了远方的沙漠的闪光。城市退得很远,马子义说:“腾格里,蒙古语的意思是,白色、长生天、最高的神。”

赵欣听了,不想说话。二人头抵着头趴在窗台上,看着远方出神。不一会儿,火车开始穿越隧道。

(节选自《湖南文学》)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赵子扬在吊篮中工作时“脸上毫无表情”,但一旦危险降临,他首先将赵欣按在吊篮里坐下,表现了赵子扬的舐犊情深。

B.在父亲抽烟的间隙,赵欣放眼欣赏城市,认为父亲这辈子不可能住进城市,而自己可能有机会,表现了他的自信以及对父亲的轻视。

C.小说写“老板开始看过几次,用手一摸就啥话也不说了”,从侧面表现了赵子扬往新楼墙体上砌瓷片的技艺的精湛、高超。

D.小说以“火车开始穿越隧道”结尾,故事戛然而止,但语意双关,既交代旅途实景,又暗示两位年轻人在人生征程中跋涉、成长。

8.小说两次写腾格里沙漠的相关内容,有什么作用? 9.小说以“玻璃城市”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B

8.①真实的腾格里沙漠并没有带给赵欣他们浪漫的感受,让他们第一次知道了书本和现实的距离,为下文写城市建设者生活张本。①再次说起腾格里沙漠时,赵欣“不想说话”,表现了历险后心情的复杂。①前后两次写腾格里沙漠,以表现赵欣他们前后的变化,再现了他们成长的经历,引发读者思考。

9.①玻璃城市高贵、陌生、美丽,是幸福生活的象征,是城市建设者的劳动成果,以“玻璃城市”为题,赞美了城市建设者。①玻璃城市的美丽光鲜与城市建设者的艰辛、劳苦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了小说的主题与情感表达。①“玻璃城市”是赵欣对城市的感受与评价,正是在这座城市的经历让他认识到父辈工作的劳苦与艰辛,获得精神成长,以“玻璃城市”为题体现了人物的成长。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表现了他的自信以及对父亲的轻视”分析错误,这一情节并没有轻视的意思,这是对父亲这样的城市建设者的真实处境的描述。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第一次对腾格里沙漠的描写,“他们无数次在班上讨论过的沙漠,并没有带给他们浪漫的感受。空气中是沙粒游走的细微的声音,脚下是沙海,不远处是金黄的沙丘、沙浪、沙脊,无边无际,这是腾格里沙漠的一角。太阳从沙漠东面照射过来,刺得人睁不开眼睛。他们在心里第一次知道了书本和现实的距离。”真实的腾格里沙漠并没有带给赵欣他们浪漫的感受,表明赵欣他们没有经过生活的实际历练,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幻想。如今真正体会到书本和现实的距离,在后文中,赵欣真正感受到城市建设者生活的艰苦与危险,此处为下文的内容作了铺垫。

小说第二次出现腾格里沙漠是在小说的结尾,“赵欣听了,不想说话。二人头抵着头趴在窗台上,看着远方出神。不一会儿,火车开始穿越隧道”,此时的赵欣经历了在吊篮上的危险历程,在精神上已经得到成长,他看到父亲为了救自己不顾他自己的安危而受伤,所以再次说起腾格里沙漠时,赵欣“不想说话”,表现了历险后心情的复杂。

这两次写腾格里沙漠,是为了表现赵欣他们前后的变化,在经历了真实的城市建造者的生活之后,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更加深刻,所以,这两次描写再现了他们成长的经历,引发读者思考。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小说以“玻璃城市”作为标题,首先,“玻璃城市”给人以光明、干净的感觉,是高贵、陌生、美丽和幸福生

活的象征,这样美好的城市都出自城市建设者之手,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使他们奉献的见证,所以,以“玻璃城市”为题,体现了对城市建设者的赞美。

其次,通过对赵子扬工作生活的描写,写出了城市建设者工作的艰辛和危险,美丽的“玻璃城市”是建立在城市建设者的艰辛工作之上的,这就使玻璃城市的美丽光鲜与城市建设者的艰辛、劳苦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城市建设者的崇高赞美之情,也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玻璃城市”之名出自赵欣之口,“……整幢楼甚至整座城市,就成了一个玻璃城市”,是赵欣对城市的感受与评价,但在城市的光鲜外表之下,是城市建设者们艰苦的劳动和付出,在经过亲身的体验之后,正是在这座城市的经历让赵欣认识到父辈工作的劳苦与艰辛,获得精神成长,所以小说以“玻璃城市”为题体现了人物的成长。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懿宗咸通三年秋七月,徐州军乱,逐节度使温璋。初,王智兴既得徐州,募勇悍之士二千人,号银...

刀、雕旗、门枪、挟马等七军,常以三百余人自卫,露刃坐于两庑夹幕之下,每月一更。其后节度使多儒.臣,其兵浸骄,小不如意,一夫大呼,其众和之,节度使辄自后门逃去。前节度使田牟至,与之杂坐饮酒,把臂拊背,或为之执板唱歌。犒赐之费,日以万计,风雨寒暑,复加劳来。犹时喧哗,邀求不已。牟薨,璋代之。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

无辜乙亥以璋为邠宁节度使,以浙东观察使王式为武宁节度使。诏式帅以赴徐州,骄兵闻之甚惧。八月,式至大彭馆,始出迎谒。式视事三日,飨将士,擐甲执兵,命围骄兵,尽杀之。甲子,敕式身诣京师,其银刀等军逃匿将士,听一月内自首,一切勿问。五年夏五月,敕:“徐州土风雄劲,甲士精强,比因罢节,颇多逃匿。宜令徐泗团练使选募军士三千人赴邕州防戍,待岭外事宁,即与代归。”九年,南诏陷安南,敕徐泗募兵分八百人别戍桂州,初约三年一代。戍桂州者已六年,屡求代还,以军帑空虚,发兵所费..颇多,请更留旧戍卒一年。戍卒闻之,怒,推粮料判官庞勋为主,劫库兵北还,所过剽掠,州县莫能御。朝廷闻之,八月,遣高品张敬思赦其罪,部送归徐州,戍卒乃止剽掠。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庞勋之乱》,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无辜/乙亥/以璋为邠宁节度使

B.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无辜/乙亥/以璋为邠宁节度使

C.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无辜/

乙亥/以璋为邠宁节度使

D.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无辜/乙亥/以璋为邠宁节度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懿宗,唐宣宗李忱的长子,本名温。“宣宗”“懿宗”是他们各自的谥号。

B.庑,通常指古代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屋子。奴隶制时代的庑,是一种防御性的设置。 C.薨,常指古代诸侯或大官的死。古代通常称卿大夫之死为“卒”,称士之死为“不禄”。 D.军帑,文中指军用的库藏。帑,常指收藏钱财的库房,也可以指金帛钱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来担任徐州节度使的多为儒臣文士,士兵们逐渐骄横,这就为后来徐州发生军乱,驱逐节度使温璋埋下了隐患。

B.温璋之前的节度使田牟跟帐下士兵们常常杂坐在一起饮酒,有时还敲着竹板为士兵们唱歌,犒赏士兵们的费用很高。

C.朝廷下令,参与徐州之乱之后逃亡躲藏在外的徐州银刀等七军士兵,听凭一个月之内自首,其他一切都不再追究。

D.庞勋之乱与朝廷爽约有密切的关系,原本约定戍守桂州六年轮换一批,结果因调动军队的费用不足,要他们再留一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式视事三日,飨将士,擐甲执兵,命围骄兵,尽杀之。 (2)徐州土风雄劲,甲士精强,比因罢节,颇多逃匿。 【答案】10.B 11.A 12.D

13.(1)王式处理了三天政务,宴请将士,士兵身披铠甲手执武器,(王式)命令他们将徐州骄兵团团围住,全部斩杀。

(2)徐州地方风俗强健刚劲,士兵精悍强壮,近来因为罢废节度使,不少人逃亡藏匿。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骄兵早就听说温璋性情严厉,心怀畏惧。温璋升帐慰问他们,但骄兵们始终对温璋心怀猜忌,温璋

赐予的酒食都不敢喝一口,一天早上,骄兵们聚集在一起鼓噪着将温璋驱逐出去。朝廷知道温璋没有罪。乙亥(初八日),任命温璋为邠宁节度使。

“性严”是指“璋”的性情严厉,而“惮之”的主语是“骄兵”,两者连在一起则语意不通,故应在“惮之”前断开,排除AC。

“逐之”中的“之”指代的“温璋”,构成动宾结构,句意完整,且“知璋无辜”的主语应是“朝廷”,故应在“朝廷”前断句,排除D。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宣宗’‘懿宗’是他们各自的谥号”说法错误。“宣宗”“懿宗”是他们各自的庙号。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原本约定戍守桂州六年轮换一批”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初约三年一代”可知是三年轮换一批。而从“戍桂州者已六年”可知,是六年了也没有轮换。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视事”,任职;“飨”,宴请,犒劳;“擐甲”,身披铠甲;“执兵”,手执武器。 (2)“土风”,地方风俗;“甲士”,士兵;“比”,近来;“罢节”,罢废节度使。 参考译文:

唐懿宗咸通三年秋七月,徐州发生军乱,驱逐了节度使温璋。起初,王智兴取得徐州后,招募两千勇猛强悍的士兵,号称银刀、雕旗、门枪、挟马等七军,经常带着三百余人自卫,他们露出兵刃坐在州府使院两侧廊屋的夹幕之下,每月轮换一次。此后的节度使大多是儒臣文士,士兵们逐渐骄横,稍有不如意,只要一人振臂一呼,其他士兵就一起响应,节度使就从后门逃走。前节度使田牟到了徐州,跟士兵们不分上下杂坐在一起饮酒,田牟与士兵们手把手轻拍背,有时田牟还为士兵们敲着竹板唱歌。用于犒赏士兵的费用,每天以一万计,遇到风雨或寒暑之日,还要加倍慰劳。即使这样,士兵们仍然时常喧哗闹事,不断提出无理要求。田牟去世后,温璋代任徐州节度使。骄兵早就听说温璋性情严厉,心怀畏惧。温璋升帐慰问他们,但骄兵们始终对温璋心怀猜忌,温璋赐予的酒食都不敢喝一口,一天早上,骄兵们聚集在一起鼓噪着将温璋驱逐出去。朝廷知道温璋没有罪。乙亥(初八日),任命温璋为邠宁节度使,以浙东观察使王

式为武宁节度使。唐懿宗下诏王式率军赶赴徐州,徐州骄兵得知消息,极为恐惧。咸通三年八月,王式到达大彭馆,七军兵将才出来迎接拜见。王式处理了三天政务,宴请将士,士兵身披铠甲手执武器,(王式)命令他们将徐州骄兵团团围住,全部斩杀。甲子日,唐懿宗下诏王式到京师汇报,徐州银刀等逃亡躲藏在外的七军士兵,听凭一个月之内自首,其他一切不再追究。咸通五年夏季五月,颁布敕命:“徐州地方风俗强健刚劲,士兵精悍强壮,近来因为罢废节度使,不少人逃亡藏匿。应当命令徐泗团练使选拔招募三千军士赶赴邕州戍守边境,等到岭外战事宁息下来,就让他们回来。”九年,南诏军攻陷安南,敕令徐泗招募士兵分八百人另往桂州屯戍,起初约定三年轮换一批。戍守桂州的徐泗士兵已戍边六年,屡次请求轮换回乡,因为军府库藏空虚,调动军队的费用太多,让他们再留一年。戍卒们听到这个消息,感到愤怒,推举粮料判官庞勋为主帅,抢劫军用仓库的兵器结队北上回归,他们在所过之地四处劫掠,地方州县抵御不了。朝廷听到这个消息,八月,遣高品宦官张敬思来赦免戍卒们的罪,送他们回归徐州,戍卒们才停止沿途抢劫。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殷协律 白居易

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

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②时最忆君。

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

吴娘③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

[注]①殷协律:诗人的朋友殷尧藩,浙江嘉兴人,曾为协律郎(其职能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官方乐队的指挥),在诗人为官苏杭的五年间,多数时间跟随在诗人身边。②雪月花:泛指自然界中所有美丽的景物。③吴娘:吴二娘,杭州著名歌伎,其曲词中有“暮雨萧萧郎不归”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总写旧事,以“浮云”为喻,聚时情同手足,别后倍觉凄凉,对比鲜明。 B.颔联诗人感叹共同游玩的友人们都已离去,眼前美景自然勾起了对挚友的思念。 C.颈联寓情于事,写诗人与殷协律曾经的美好时光,感情含蓄而又真挚。 D.尾联写吴娘动听的歌声让诗人欣喜万分,与“如听仙乐耳暂明”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这首诗于轻松中寄寓着深情,正如《唐诗别裁》评曰“追忆佳冶,转觉凄凉”。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4.D

15.①首句以“五岁优游”拉开了对美好往事的回忆,颔联由眼前美丽的自然之景忆及高雅的“琴诗酒”,后两联写江南优游之事。诗歌追忆美好的过往,看似轻松愉悦。①但“皆抛我”“更不闻”等又寄寓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此时的孤独之情,让人倍觉凄凉。今昔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对殷协律思念的程度之深。 【解析】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写吴娘动听的歌声让诗人欣喜万分”理解有误。尾联意为“江南吴二娘唱过的曲词‘暮雨萧萧郎不归’虽然时常在我耳边响起,但自从离开江南后就再也没有听到过了”,诗人表达的是遗憾之情。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分析题干“于轻松中寄寓着深情”“追忆佳冶,转觉凄凉”,抓住“轻松”“深情”“追忆”“凄凉”等情感分析即可。

“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这两句是说,回忆起我们曾有五年在一起游玩,那时是多么开心啊,一朝分离,就如那浮云飘散,实难相聚,怎能不令人思念?诗人很重友情,思念之情殷实,友爱之心笃诚。既有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轻松追忆,“一朝消散似浮云”也有对朋友的深情怀念和离散的凄凉感伤。 颔联诗人感叹共同游玩的友人们都已离去,眼前美景自然勾起了对挚友的思念。“皆抛我”“最忆君”在轻松笔调中蕴含了对朋友的无限怀念。

颈联“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这两句写的是追叙江南旧游:听唱黄鸡与白日,曾咏著红骑马人。忆旧游,激起对往日的无限怀思。

尾联“自别江南更不闻”写自从离开江南后就再也没有听到过江南吴二娘唱过的曲词“暮雨萧萧郎不归”了。“更不闻”以轻松的口吻传达出别后的凄凉,今昔对比鲜明,加深了对挚友的思念之情。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古以来,大爱情怀和自我牺牲是中华民族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共有的精神特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两句,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特质。

(2)《阿房宫赋》中,杜牧说“___________” ,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要以先贤为榜样,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答案】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族秦者秦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1)“大爱情怀和自我牺牲”是提示,同时注意“见”“庐”的书写;(2)“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提示,同时注意“族”“鉴”的书写;(3)“表明自己要以先贤为榜样,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是提示,同时注意“伏”“固”的书写。 【点睛】

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七、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比2011年有所下降,很多青少年坦言,课业负担重,没时间是阅读量下降的主因。

让青少年好好读书,需要更多的支持,如好书、新书的推荐,公共读书活动的开展,家庭环境的营造。首先,作家和出版部门要本着为民族为国家负责为原则,被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广大作品要多出快出。可是走进书店,我们发现教辅读物______________,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书籍倍受欢迎,而青少年喜爱的书籍却少之又少。______________,所以这也难怪孩子们不喜欢读书。其次,政府可通过多举办读书比赛,开展书香校园、书香家庭评选等,让读书氛围浓厚起来,从而使青少年______________,氤氲在浓浓的书香中。可是如果时代浮躁、急功近利、“读书无用论”______________,即使强调青少年读书,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让孩子将读书当作一种赏心悦目、美妙的情趣。可是如果家长唯分数马

首是瞻,逼着孩子不停地跋涉在书山题海,奔波于辅导班,孩子如“苦行僧”,哪有时间去读他们喜欢的经典图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或俗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汗牛充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潜移默化 蔚然成风 B.浩如烟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潜移默化 大行其道 C.浩如烟海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耳濡目染 蔚然成风 D.汗牛充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耳濡目染 大行其道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家和出版部门要本着为民族为国家负责为原则,多出快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 B.作家和出版部门要本着为民族为国家负责的原则,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要多出快出。 C.作家和出版部门要本着为民族为国家负责的原则,多出快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 D.作家和出版部门要本着为民族为国家负责为原则,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要多出快出。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另外,家长要淡化对孩子的功利化要求,给孩子减轻成绩压力 B.家长要淡化对孩子的功利化要求,另外,给孩子减轻成绩压力

C.另外,淡化对孩子的功利化要求,给孩子减轻成绩压力,这是对家长的要求 D.淡化对孩子的功利化要求,另外,给孩子减轻成绩压力,这是对家长的要求 【答案】17.D 18.C 19.A 【解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浩如烟海:书如同烟雾密布,如同大海浩瀚。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汗牛充栋”的侧重点为藏书的数量很多。“浩如烟海”的侧重点为典籍、图书等的种类极为丰富。此处强调的是书店里教辅读物很多,选“汗牛充栋”更恰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再有能力的人,做事时如缺少必要的条件,也很难成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前面讲青少年喜爱的书籍少,后面说孩子不喜欢读书,此处宜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

响而发生变化。“潜移默化”修饰的主体大多是物或事,而“耳漏目染”修饰的主体大多是人。此处主语是青少年,应选“耳濡目染”。

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现指新潮事物流行成为一种风尚。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蔚然成风”含褒义。“大行其道”一般为贬义或者中性词。此处应该用贬义词,故选“大行其道”。 故选D。 18.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着……为原则”句式杂糅,可将“为原则”改为“的原则”。

中途易辙,前面叙述对象是“作家和出版部门”,后面换成了“作品”。 只有C修改正确。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

“另外”是承接上文的“首先”“其次”的,所以要放在最前面,排除B、D。

“家长要”与上文的“作家和出版部门要……”“政府可……”句式一致,衔接最恰当,排除C项。 故选A。 八、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惯睡午觉的人,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让自己拥有更高效率、更健康的午睡。午饭后, ① ,要先坐半小时左右,让肠胃充分消化食物。入睡时间建议选择在下午一点到两点半之间,如果到了下午三四点后再午睡,则容易造成晚上失眠,引起生物钟的混乱。“趴着睡”的习惯要改一改。 ② ,部分身体肌肉持续呈紧绷状态。趴着睡时,下肢一直处于下垂位,而脑袋则一直压迫着胳膊,血液回流会受影响,这样毛细血管里的垃圾运不出来,营养运不进去,后果可想而知。午睡的时候, ③ ,能放多平就多平。有床就躺着,没床就仰着,脚下找点东西垫着。

健康成年人午睡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0分钟,以半小时最佳。如果没有时间午睡,打个盹儿就可以了。午睡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睡的时间长了,容易进入深睡眠或快眼动睡眠阶段,如果进入这些阶段并从此阶段醒来的话,很多时候会感觉全身无力、心慌不适。如果本身是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时间过长还可能导致心血管负荷加重,疾病风险增加。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

个字。

21.请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 【答案】20.①不要立刻午睡 ①趴着睡觉 ①尽可能把自己“放平”

21.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身体不适,还可能增加疾病风险。 【解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由“午饭后”可知,后面依然是说人的行为,可以承前省略主语;由后面“要先坐半小时左右”可知,此处是说“不要马上午睡”。

第①处,前面说“‘趴着睡’的习惯要改一改”,后面是解说要改的原因;后面“部分身体肌肉持续呈紧绷状态”解说的是“趴着睡”的状态,据此可以填写“趴着睡觉”。

第①处,由前面“午睡的时候”可知,后面应是说午睡的状态;再根据后面“能放多平就多平”可知,此处应是说“把自己‘放平’”。 21.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以及使用句式的能力。

首先概括第二段的内容,然后分析哪些属于因,哪些属于果,最后使用因果关联词进行连缀。

浏览两段文字可知,这两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午睡”,第一段是说午睡的时间点以及午睡的姿势,第二段是说午睡的时间长短。

第二段前三句是说午睡的时间,由“不超过40分钟,以半小时最佳”“打个盹儿就可以了”“并不是时间越长约好”可知,午睡时间不宜过长;第四和第五句是解说不宜过长的原因,有两个原因,一是过长导致身体不适,二是增加疾病风险。

“午睡时间不宜过长”是结果,“导致身体不适,还可能增加疾病风险”是原因,使用因果关联词连缀即可。 九、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一次全球顶尖科学家大会上,钟南山院士做主题发言并特别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相信青年人会以很多科学家,包括这次参会的科学家为偶像。但是我们成为偶像的目的是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

青年媒体人黄帅说:“在面对偶像人物时,我们不再采取匍匐膜拜的姿态,而是用他们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

《人民日报》曾对偶像这样解读:他应该不只是满足你片刻审美的愉悦,还应看他能不能寄托你对美

好的追求,拥有激发你见贤思齐的精神力量。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时代偶像展华光,理性追求共成长

纵观古今,历史上有雷锋、黄继光、焦裕禄等英雄模范,我们追而学之;光鲜亮丽的影视明星,我们追而求之;而今的抗疫中医护人员舍生忘死保国守家,我们追而赞之。同学们,追求偶像本无错,但关键在于我们该追什么样的偶像?怎样去追?吾辈应以理性头脑辨别偶像之高下,追寻真正的时代偶像。

时代偶像展华光,偶像应传播正能量,树立好榜样。

偶像是时代的风向标,是时代精神文明的缩影,更是我们追随的身影。但反观当下,多少“流量主播”“人气明星”以自身的人气向粉丝宣传甚至传播一些负能量的事物。这不仅没有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也会带坏很多未成年人。可见,偶像应发挥传播正能量的作用,以自身为模范影响教育他人。如不分昼夜挖掘油田,献身祖国发展事业的王进喜;舍生忘死,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感动中国人物中平凡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每一位英雄,他们都是真正的时代偶像,是中国的“领头羊”。因此,时代偶像应以榜样之态,引领社会。

时代偶像展华光,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追随偶像。

近年来,未成年的学生为“打赏”自己喜欢的主播花光家中全部积蓄的新闻,可谓层出不穷。究其根本,是他们没有用理性的思维去追寻偶像。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社会,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去追随偶像的脚步,发现其优点,学习其长处,发扬其精神。如我们尊敬钟南山院士,就应学习他投身医疗事业,不辞辛劳的精神,而不是因他的儿子有一块名牌腰带就讽刺他奢侈浪费。亦如在证实李文亮医生所说为实时,我们应以挽惜、惭愧之意对逝者表达敬意,而非对之前诋毁他的人群起而攻之。凡此种种,皆是我们正确、理性对待偶像的态度。健康社会,理性对待偶像不可少。

时代偶像展华光,国家应礼赞偶像,使良好精神在社会蔚然成风。

正如某省为迎接支援武汉的抗疫战士,以“水门”之礼赞赏他们;亦如*主席亲自为钟南山院士颁发荣誉勋章,国家应给予时代偶像充分赞赏,在全社会形成学习英雄献身祖国、报效中华精神之氛围。吾辈青年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以吾辈青年之力量,助力中华复兴,助力中华腾飞!

时代偶像是社会精神之向导,亦是我们追随之身影,吾辈应以理性之态度,跟随时代之楷模偶像,续写中华民族之精神,鼎助中国之腾飞!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关注如何正确理解偶像和对待偶像的问题。第一段引述钟南山院士的讲话,告诉青年,科学家成为偶像的目的是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第二段引述青年媒体人黄帅的说法,指出在面对偶像人物时,我们不应匍匐膜拜,而应用他们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第三段阐述《人民日报》对偶像的解读,偶像要能寄托人们对美好的追求,拥有激发人们见贤思齐的精神力量。

材料引导广大青年正确认识偶像的意义,正确对待偶像。对偶像不盲从,不匍匐膜拜,而是用偶像的事迹和精神引导日常生活,激励自己前进,不断追求美好。写作任务是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体现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的作文必须写出自己对如何理解偶像和对待偶像的正确认识,体现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若我们在写作中对如何理解偶像和对待偶像的认识不准确的,则不能成为一篇合格文章。 立意:

1.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2.正确理解和对待偶像。 3.对偶像不能盲从。 4.用偶像的精神激励自己。 5.理性追“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