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纲要》复习提纲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第一章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p.10-18

基本思路:鸦片战争引起中国社会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是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前主要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则转变

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是革命任务,鸦片战争前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势力,鸦片战后则是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 由传统农民战争转变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2、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pp.20-30 基本思路(要求宏观把握):

政治:控制中国内政、外交(如赫德对中国海关的控制);操纵晚清政府,镇压中国人

民的

反抗(如天津教案);在中国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如慈禧、袁世凯等) 经济:控制通商口岸(如江海关);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海

关税 则》);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如通商口岸广设洋行);操纵中国经济命脉(如财政、铁

路、 金融);

军事:发动侵略,屠杀中国人民(如旅顺大屠杀);侵占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如沙俄侵占150万平方公里土地);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如圆明园的破坏); 文化:名为传教,实为侵略(如传教士郭士立);制造侵华舆论(如“黄祸论”)。 3、从中国内部因素来看,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pp.35-38 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朽性;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又是更主要的原因。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取得反侵略斗争根本性的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4、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意识是如何觉醒的,有何表现?pp.38-40

早期维新派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

代表人物:林则徐:《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

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代表人物:康有为、严复《天演论》 孙中山:1984.11创立兴中会

5、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和社会性质是什么? 答:(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

6、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原因是什么? 答:(1)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包括封建统治者的闭关自守,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 (2)是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掠夺。

第二章

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pp.42-43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1

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意义。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是不切实际的。 《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符合中国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并未能付诸实践。

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1)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2)具体原因:

①为从根本上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②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克服领导集团自身的腐败和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

③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④在对外问题上,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缺乏理性的认识。

(3)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农民具有革命潜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小农意识,故而无法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3、洋务运动有何历史作用?为何会失败?pp.46-49 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开办了新式学堂,是中国控教育的开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失败原因:

1、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企图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能

①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②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3、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4 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

地主阶级洋务派所倡导的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道路。 4、什么是“百日维新”?目的是什么?为何会失败?又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教训?pp.50-56

定义: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是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但变法只持续了103天,因此叫“百日维新”。其内容包括政、经、军、文。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不彻底的改良运动。

目的: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解决民族危机,救亡图存。

历史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

2

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会,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

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

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教训: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守旧势力的反对。局限性表现在: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再次,惧怕人民群众。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能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1、如何评价清末“新政”改革?(包括目的、内容和影响)P.58

主要内容:①筹饷练兵。②振兴商务,奖励实业。③废科举,育才兴学。④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影响: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2、什么是“三民主义”?怎样评价“三民主义”? p.61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 缺点::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对帝国主义的本质人认识不清,害怕帝国主义的干涉;没有明确把汉族的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这些人从内部或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民权主义忽略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真正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力 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土地要求

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3、怎样理解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pp.64-66 基本思路: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三民主义”的纲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它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基本思路:

成功之处: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践了民主共和的方案,并使民主共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

不足之处: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质的改变;民主共和的方案未能贯彻下去;社会生活仍呈现出萧条、惨淡的景象。 失败的原因及教训:pp.72-74

从根本上说,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

3

行不通的。从主观上说: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尽管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民主共和的思想从此流传广远,人们对革命的追求也绵延不绝。

第四章

1、什么是“三座大山”?“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指的是什么? p.82、p.91 三座大山: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三种政治力量: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2、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何变化?p.98、p.108

前期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2、3、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的先进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 ⑴具有特定国际环境的双向作用:

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的怀疑、抛弃:

“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 ②更直接作用的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成果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A)十月革命启示人们: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革命走向胜利。 B)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C)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与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社会主义。 ⑵同时,又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诉求:

①从内部来看,封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已成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

②从外部来看,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鲸吞蚕食,使救亡图存成为中国振兴、自强的先决条件。

(3)这还是斗争实践和思想启蒙的结果:

①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②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4、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达成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条件 (1)必要条件

①共产党:“七”惨案的教训

②国民党:孙中山总结第二次护法运动的教训 (2)可能条件

①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建立了根据地孙中山欢迎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过程 (1)制定方针——中共“三大” (2)实现合作——国民党“一大” (3)军事准备——黄埔军校的建立

4

5、为什么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国民大革命?pp.119

1、大革命是在由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 2、大革命中以前国共合作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

3、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4、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而共产党不仅帮助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在战斗中更是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5、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pp.120-122

基本思路:历史意义: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第二,它扩大了中共在中国人民中的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历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共产党人正是从这次革命中汲取教训,懂得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阶段准备了条件。 失败原因:客观、主观 p.121

从客观上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汪精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从主观上讲,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机关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第五章

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哪些理论探索?pp.129-130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中明确提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还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924年4月,毛泽东阐述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1930年1月,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中共采取了哪些土地政策?有何依据和特点?pp.130-131

基本思路:土地政策:1928年12月,毛泽东制定《井冈山土地法》,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制定《兴国土地法》,第二个土地法;1931年2月,在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毛泽东制定了土地革命时期总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案: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在原有耕地的基础上按人口平分土地,并坚持抽多不少、抽肥补瘦的原则;

依据和特点:土地革命时期,阶级矛盾居首要地位,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是革命斗争的主要对象,因此中共需要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但作为国民党统治基础的地主阶级,中共坚持坚决消灭的方针

3、20世纪20、30年代,中共领导人犯了哪些“左”倾错误?为什么会犯这些错误?

pp.133-135 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2)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3)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5

(4)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4、遵义会议做出了哪些重要的决策?有何历史意义? p.136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六章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p.147

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2、毛泽东将中国抗日战争划分为哪几个阶段?他的依据是什么?p.152

发展进程: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3、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政治、军事地位及作用?pp.149-151

基本思路:在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在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解放区战场即成为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抗战反攻阶段,国民党爱国官兵仍在继续抗战。但总的来说,由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力的下降,及蒋介石消极抗战的方针,在军事上国民党出现了又一次大溃退,并勾结美国主义抢夺抗战果实。

4、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及基本经验是什么?pp.164-167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

意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一, 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二,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三,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 第四,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

巨大影响。

原因: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第三,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

3、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答: 1、中国人民的对日抵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战场。

2、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打败日本法西斯是决定性力量。

6

3、中国人民为打败日本法西斯付出了最大的牺牲。

4、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抗战打乱了日本“南进”、“北进”计划,使日、德、意在东西方配合作战,共同瓜分世界的战略图谋破产,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七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有何新变化?它对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有何影响?pp.169-170 基本思路:

(1)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一是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二是打破了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国际格局。

(2)国际新格局对战后中国的影响: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为此美国制定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这一政策包括两个方面:当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美国力促国共和谈,以期中共向国民党投降,使美国不战而控制整个中国;当和谈破裂时,美国帮助蒋介石与中共决战,以期打败中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无论美国采取何种手段扶蒋,中共和中国人民都面临两种命运和两个前途的严峻考验。 2、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尽力争取国内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3、什么是“第三条道路”?(p.183)解放战争后,民主党派为什么会抛弃“第三条道

路”?pp.184-185(基本思路:国民党的迫害;中共的争取;无独立武装)

第三条道路:指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一部分人幻想在国民党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

和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之外,走和平的改良道路。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共

和国

的方案,走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解放战争后,在蒋介石的迫害和破坏下,民盟在蒋介石的统治下进行任何幻想也破灭,于是民盟指出独立的中间路线不符合中国的现实环境,是行不通的,宣告站在人民的、民主的、革命的立场,标志着民盟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随后其他民主党派也明确表示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所以解放战争后期民主党派丢掉“第三条道路”的幻想,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pp.190-193

1、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胜利,是有了中国工人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作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所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基本经验: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5、什么是《五四指示》?

答: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该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五四指示》揭开了解放区土地立法的序幕,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在此之后,通过开展清算斗争等,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即有2/3的地区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补充部分条约时间、国家与割让地方

1842 英国 《南京条约》 香港岛

7

1844 法国 《黄埔条约》 1844 美国 《望夏条约》 1860 英国 《北京条约》

1849 葡萄牙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澳门 1858 俄美英法《天津条约》

1858 俄国 《瑷珲条约》 黑龙江以北 1860 俄国 《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 1864 俄国 《勘分西北界约记》 西北 1881 俄国 《改订伊犁条约》 西北 1895 日本 《马关条约》 台湾 1901 八国

《辛丑条约》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