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的一般结构 一、提出问题——论点
二、分析问题——论证:论据一、论据二、论据三(道理论证、正反事例) 三、解决问题或联系实际 四、得出结论
议论文写作提纲的构思
一、确定题目(论述的问题或论点) 二、确定论点以及怎样引出论点
三、围绕论点确定几个论据(包括道理论据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事实论据)
四、确定论据之间的连接方式(使读者更能清楚地看清文章的论证脉络,条理清楚) 五、确定从哪方面来联系实际或解决问题 六、确定结论,即如何收尾。
作文题
“ 你可能委屈,你可能不服,但是你被淘汰了。”这是央视“挑战主持人”马东送给挑战者下台时的一
句话。面对失败,有人说我还会再来,有人说我能走上这个舞台就是成功。 面对生活,人们有不同的心态。请以“ 生活的态度”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围绕中心论点选取恰当的论证材料 实例一:同学作文节选 论点:生活需要宽容
论据:1、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构件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2、宽容是人与人友好交往的桥梁,是人们心灵沟通的桥梁。 (以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来论证)
3、宽容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具体体现,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以唐太宗容忍魏征的事例来论证)
4、缺少了宽容,人们将在斤斤计较中与人结怨,在睚眦必报中与人结仇,在水火不容中同归于尽。(联
系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来论证) 实例二:同学作文节选 论点:坦然面对生活
论据:1、坦然是一种精神,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以贝多芬挑战命运的事例来论证) 2、坦然是一种勇气,一种坚持到底的勇气。 (以爱迪生坚持不懈的发明创造事例来论证) 3、坦然更是一种自信,一种平淡中的自信。 (以梵高自杀的事例从反面进行论证) 实例三:同学作文节选 论点:爱拚才能赢
论据:1、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一切。 2、我们要勇于想象,敢想敢做。 3、我们要勇于拼搏,不向困难屈服。 语文老师评点:
论据是论述论点的“为什么”,即为什么“爱拚才能赢。”上文的论据重在论述怎样拚搏,应属于解决问
题的论述部分。且论据一、二不太完全符合拚搏的范畴。论据三只是重申了论点。因此三个论据的选
择都不太恰当。 实例四:同学作文删改 论点:爱拚才能赢 论据:
1、只有勇于拚搏,才能激起蕴藏着的巨大的潜力,才能取得胜利。 (奥运中国女排大翻盘的事例)
2、只有勇于拚搏,才能使自己提高到一个较高的精神层面上,才能具有不断进取的顽强意志,才能战胜
一个又一个的对手。 (刘翔不畏强手的事例)
3、如果缩手缩脚,妄自菲薄,轻易言败,那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做命运的奴隶。
(项羽的事例: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怎样使各论据能有条理地串连起来 实例一:同学作文节选
论点:面对生活,我们要多一份勇气。
论据:1、多一份勇气,你将多了一份自信,一份信心。 2、多一份勇气,你将多了一份豪气,一份气势。 3、多一份勇气,你将多了一份动力,一份力量。
思考:这三个论据是通过什么来连接的这种 连接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以首括句的排比句式进行连接。结构显得很工整,论证显得很有气势。 实例二:同学作文节选
论点: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承认失败。
论据:1、首先,只有承认了失败,才能正确认识 成功,追求成功。
2、其次,只有承认了失败,才能追根溯源, 总结教训,获得成功。 3、再次,如果不承认失败,只能是自欺欺人,结果将是一事无成。 思考:这三个论据是通过什么来连接的这种连接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以节首序词的形式进行连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学生优秀习作欣赏
坦然面对生活
有人感喟,生活就像一条崎岖的山路,坑坑洼洼——活着太累! 有人嘘叹,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无滋无味——活着真烦!
其实生活是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一首欢快的诗——活着真好! 做到这一点,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你能坦然地面对生活。 那么,什么是坦然呢
坦然是一种精神,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生活的道路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只要你能在逆境中
奋起,不向困难低头,你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人,他的一生多灾多难:情人抛弃了他,疾病死缠着他,最终甚至于失去了音乐家最宝
贵的听觉。可他却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这种顽强精神的支撑下,他创作出了许多如《命运交响曲》一样的经典乐曲。
坦然是一种勇气,一种坚持到底的勇气。鲁迅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
来迎接悲惨的厄命,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面对失败或挫折,不要灰心,因为上帝在这里关上了门,就会在别处打开了窗。
爱迪生仅为电灯所做的实验就达十二万多次,如果他一遇到失败就缺乏勇气,也许我们人类至今还处
于黑暗之中。
坦然更是一种平淡中的自信。泰戈尔说过:“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是对“坦
然”最好的诠释吗是的,许多事情的结局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而为,但求无愧于心。
梵高是个伟大的天才画家,他的《向日葵》名扬世界,可是他不能坦然地面对生活,错误地选择了死
亡。我们在哀其不幸的同时,也同样怒其不争。
请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
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没有高山的雄伟,可以有平原的辽阔!生活中没有旁观者,只有当事人。 所以,我们只有坦然地面对生活,生活才能给我们以快乐的体验。
常见议论文结构模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对比)式、总分式、综合式等
并列式
大体有两种情况:1、分解论点,分论点平行,构成并列。2、论据并列 例:《说谦虚》 吴晗
引论:总述“谦受益,满招损”
本论:由三个分论组成“并列式”结构 分论一: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分论二:认识并不一帆风顺 分论三:认识永无止境
结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练习: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
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一生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请用并列式结构写一篇议论文。(列结构提纲) 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一、理想是奋斗的起点。 二、理想是奋斗的目标。 三、理想是奋斗的动力。
这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解出来的,又反过来支撑着中心论点,只要依次证明分论点成立,也
就论证了中心论点,这便是并列式(“从横向展开”) 注意: (1)考虑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重在前,无轻重按顺序。 (2)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开头。 (3)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
层进式
设问导思,是一条向纵深拓展的路,其路线为(基本模式):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原因)怎么样(方
法)会怎样(意义、作用、结果) 标题:《要钻牛角尖》
是什么: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 为什么: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 怎么办:“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会怎样: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 也可以简化为问题式的五步法:
提出问题(由材料提出,存在什么问题即是什么) 分析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即为什么)
问题的严重性(危害即怎样,其实属于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联系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解决问题) 说明方法的意义(会怎么样)
层进式结构中各部分顺序的安排要符合逻辑 病例1:
从小要树立远大理想:
第一部分:怎样才能实现远大理想。 第二部分:什么是远大的理想。
第三部分:为什么要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病例2:(材料作文)
材料:石墨在一定条件下(略)可以变成金刚石 拟题:石墨变金刚石的启示
结构:一段:我们要促成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防止向坏的方向转化。 二段:论述事物的变化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三段:论述事物变化的种种可能:小变大,弱变强,软变硬。 调整为:
一段:摆石墨变金刚石的事例,提出“事物是可以变化的”论点 二段:论述事物变化的种种可能:小变大,弱变强,软变硬。
三段:论述事物的变化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四段:指出我们要促成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防止向坏的方向转化。
对照(对比)式 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往往是对一个方面用墨多些,做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却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掌握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从对比中阐明主张,让事物在比较鉴别中得到论证。 《为“班门弄斧”叫好》
①“班门弄斧”通常是贬义的,是“不自量力”的意思,为常人所否定。
②确立观点:敢于在“班门”(权威)弄斧,突破常规思维,不为传统观念束缚,好!
③正面论证:处女作的发表;普通人的发明创造;甚至于科学家的新发现,正是敢于在“班门”弄斧而又
有所突破的结果。
④反面论证:如果人人都不敢在“班门”弄斧,“班门”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班门”终将消失;正如“长
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取消“后浪”,长江就成了一潭死水,最终摆脱不了干涸的命运。人类社会也是一样,没人“班门弄斧”,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⑤总结全文: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敢于向“班门”弄斧应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与日俱新,跟上时代前进
的步伐。
(应试作文)常见的结构: 一、提出论点
二、举例论证;分析说理 三、再举例论证,分析说理 四、重提论点;结论
议论文“六步作文法”
一、由事件、材料入题 50---100字 二、提出论点 50字
三、分析事件材料,初步论证(反—正):100----200字 四、展开论证(反面)
1、摆出观点 50字
2、列举事例2—3个 150字 3、分析总结50字 五、联系论证(正面)
1、提出观点 50字 2、列举例证2—3个 200字 3、分析总结 50字
六、结论(正反) 50—100字 示例: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讲了一个小故事:“我上中学时,有一天校长拿着一张一米见方、角落上面有一个黑点
的白纸走进教室,问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个小黑点!他摇摇头说:难道你们没有一个人看到还有一大片的白纸吗-----那年我七岁,这课让我终生难忘。” 这个文题就应该写成引申性的议论文,因为材料中的人或事无需我们进行评价。它只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
看待问题这个道理。所以作文时就没有必要大谈安南及其老师。
本文的观点可为: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眚岂可掩大德;一丑岂可遮百俊;看问题要全面;要抓主流
-----
论证时可谈怎样看待社会上的黑暗面如腐败等,也可谈怎样对待人才身上的缺点。
回评式定位
这类作文的构思模式为“概括——回评——综合”三步定位。
第一步,概括——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即首先推出可以论述命题的感性材料,并通过分析
提炼与必要的概括,确立自己的认识,表达作文的基本观点。
第二步,回评——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即在表达过基本观点后,再回到第一步定位的感性
材料中,推出对这些材料的条分缕析,从两个或三个不同的角度予以阐释,实际上是通过虚实结合的评说,对作文基本观点所进行的深入证明。
第三步,综合——这是一个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即在回评的基础上,从对感性材料的条分缕析推
出更全面的阐述,达到理论上的深化与升华,提出总体性的认知。 如作文《可钦可敬的精神力量》—— 其第一步定位是:
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西西弗的故事:西西弗受到大神宙斯惩罚,要他每天把一块石头推到山顶,且明确
告诉他成功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将石头推上了山,夜里又会自动滚下来,日复一日,永无休止。然而,西西弗没有被吓倒,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往上推时,一心想的是:既然命运如此,推石头成了我的一切,那就挺身迎接吧!明天滚下来,我后天就继续推,推就是对惩罚者的藐视和反击。 大神本来希望的是折磨他的心灵,使他在不断的失败中走向崩溃和毁灭。但西西弗以不屈的一直顶住
了这近乎残酷的苦难。最后,无奈的大神只得恢复了他的自由。 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是可钦可敬的,也是很值得我们汲取的。 (论述命题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提炼确立认识,表达出基本观点) 其第二步定位是:
那么,从西西弗的故事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样的教益呢
首先,是他的不畏挫折,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西西弗固然知道,“成功是不可能的”,但面对这种
诬枉的艰难,他“没有被吓倒”。因为,既然这种没有结果的结果已经成为自己的“命运”和“一切”,那么就只有“继续”,只有平静地承受。这样,才能少体味一份痛苦,多求得一份心灵的安宁。 其次,是他能够在严酷压力下保持信念,坚信顽强的斗志可以超越漫长的不幸。所以,他“费尽九牛
二虎之力”反复推石头上山时,心中毫无失败感。他深深懂得,只要我敢于“挺身迎接”,百折不回,这本身就构成了“对惩罚者的藐视和反击”。于是,在彼此的较量中他就成了强者,就有了最后取胜的可能。
(对第一步定位中感性材料的条分缕析,进行阐释和虚实结合的评说) 其第三步定位是:
西西弗的精神,无疑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是一种面临强敌、毫不畏惧、决不屈服的决战决
胜精神;推而广之,也可以说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使牺牲也要树起强悍悲壮的生命丰碑的大义凛然的精神。
西西弗的故事,是与我们生活中许多际遇相仿的,而他的这种精神,无疑应该成为世人的一种楷模。
须知,个人能够正式自己的命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能够掌握命运的进程,反击命运的困窘,进而把痛楚的命运升华为成功的使命,就更为不医。然而,人却只有这样,才能替自己的存在谋求一条出路,并进而为人类、为世界的光明和美好略尽绵薄。
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之所在,才是我们最应该具备的可贵的精神力量。 (回评之后的更全面归纳,通过理性深化与升华,总结出总体性认识) 议论文临场应试快速写作模式定位法(三)
对列式定位
这类作文的构思模式为“立论——正述——反述——归纳”四步定位。
第一步,立论——这是一个直接突出抽象认识的过程。即在开篇之初首先推出论述的中心理念,确立
基本观点;也可以借助一些扼要的铺垫内容引出基本观点。
第二步,正述——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即在基本观点确立的前提下,随之推出论述依据。
这些论述依据,应该是从正面证明中心理念的感性材料。
第三步,反述——这是一个由具体到具体的过程。即紧跟着前面论述依据的阐述,立刻推出新的论述
依据。这些论述依据,应该是从反面证明中心理念的感性材料。 第四步,归纳——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即在对正反两方面的感性材料进行了比较论述之后,
推出更深入的权势,从更高的角度和层面做出最后的归结。 如作文《丰碑·泡影》—— 其第一步定位是:
古往今来之成事业者,过人之才固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恐怕还是坚忍不拔的一直和拼
搏苦干的精神。试想想,天下芸芸苍生,智力超群、机敏出众者何止恒河沙数,而真正堪令后人仰之弥高者又有几许
所以,同样是聪明绝世,你坚忍不拔了,你拼搏苦干了,你不怕艰险、不惧磨难、不断勇往直前了,
你就可能在自己生命的旅途中,竖起成功的丰碑。而如果你虚度年华了,你得过且过了,你惰性十足、有始无终、不断开了空头支票了,那么,你生命中的一切,就都可能化为乌有,皆成泡影。 (通过扼要的铺垫内容,首先推出中心理念,确立基本观点) 其第二步定位是:
唐代书法家怀素和尚,生活清苦,无钱买纸,就种了许多芭蕉,每天在蕉业上练笔,从无中断,写秃
了的笔堆在外面,累累如坟堆,谓之“笔冢”。凭着这样的坚忍不拔,终于练就了一手飞动流转、如急风骤雨般的“狂草”。
19世纪的英国画家特纳,为观察暴风雨中恶浪冲击船舷的情景,坚持让水手将67岁的他绑在高高的
桅杆上,冒生命危险颠簸4个多小时。凭着这样的拼搏苦干,绘出名画《暴风雪》。一个当过建筑小工的穷孩子,也成为海洋风景画的大师。 (从正面证明基本观点的感性材料) 其第三步定位是:
相反的是,在19世纪的俄罗斯,曾经有不少“多余的人”。他们出身贵族,受过良好教育,不乏智
慧才能,但却一事无成。作家冈察洛夫、屠格涅夫所塑造的文学形象奥勃洛摩夫、罗亭,就是那些“多余的人”的艺术典型。
奥勃洛摩夫一生都躺在沙发上胡思乱想,计划着经营领地与管理农民的改良方略,梦想成为统帅或者
思想家艺术家。但他连鞋袜都不亲自穿,吃剩的饭菜从不收拾;偶尔翻翻书报,等这一页黄了也不会再动;镜子上灰尘厚得可当记事牌,墨水瓶里能飞出苍蝇。罗亭则善于雄辩,整天高谈阔论真理、人生,改造社会的宏伟理想,“牺牲小我为大我谋福利”,常使听众钦佩不已。他想投身教育,进行农业改革,疏浚一条不能通航的河道,但一遇障碍,就动摇、退却,一切鸿图大计只能以失败告终。 (从反面证明基本观点的感性材料) 其第四步定位是:
“奥勃洛摩夫性格”,在俄语中已成为“惰性和冷漠”的代词。而罗亭,被列宁称为“语言的巨人,
行动的矮子”。他们与怀素和尚、特纳的差异是不啻霄壤之别的。
原因当然不言而喻。
清人袁枚有句名言,“作气须自鼓,争雄必上游”。英国人卡莱尔则这样说,“要迎着晨光实干,不
要对着晚霞幻想”。怀素和尚和特纳他们,以坚定的人格、不倒的信心、非凡的勇毅与付出,接受了挑战,经受了考验,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中写下了强悍的事业篇章。是无畏的意志和豪壮的精神,终于托起了他们成功的丰碑。
对于制造泡影的奥勃洛摩夫、罗亭他们,那就只有“读书人一声长叹了”…… (感性材料对列论述之后,进行的更深入的诠释和更高角度的归结)
对列式定位
这类作文的构思模式为“立论——正述——反述——归纳”四步定位。
第一步,立论——这是一个直接突出抽象认识的过程。即在开篇之初首先推出论述的中心理念,确立
基本观点;也可以借助一些扼要的铺垫内容引出基本观点。
第二步,正述——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即在基本观点确立的前提下,随之推出论述依据。
这些论述依据,应该是从正面证明中心理念的感性材料。
第三步,反述——这是一个由具体到具体的过程。即紧跟着前面论述依据的阐述,立刻推出新的论述
依据。这些论述依据,应该是从反面证明中心理念的感性材料。 第四步,归纳——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即在对正反两方面的感性材料进行了比较论述之后,
推出更深入的权势,从更高的角度和层面做出最后的归结。 如作文《丰碑·泡影》—— 其第一步定位是:
古往今来之成事业者,过人之才固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恐怕还是坚忍不拔的一直和拼
搏苦干的精神。试想想,天下芸芸苍生,智力超群、机敏出众者何止恒河沙数,而真正堪令后人仰之弥高者又有几许
所以,同样是聪明绝世,你坚忍不拔了,你拼搏苦干了,你不怕艰险、不惧磨难、不断勇往直前了,
你就可能在自己生命的旅途中,竖起成功的丰碑。而如果你虚度年华了,你得过且过了,你惰性十足、有始无终、不断开了空头支票了,那么,你生命中的一切,就都可能化为乌有,皆成泡影。 (通过扼要的铺垫内容,首先推出中心理念,确立基本观点) 其第二步定位是:
唐代书法家怀素和尚,生活清苦,无钱买纸,就种了许多芭蕉,每天在蕉业上练笔,从无中断,写秃
了的笔堆在外面,累累如坟堆,谓之“笔冢”。凭着这样的坚忍不拔,终于练就了一手飞动流转、如急风骤雨般的“狂草”。
19世纪的英国画家特纳,为观察暴风雨中恶浪冲击船舷的情景,坚持让水手将67岁的他绑在高高的
桅杆上,冒生命危险颠簸4个多小时。凭着这样的拼搏苦干,绘出名画《暴风雪》。一个当过建筑小工的穷孩子,也成为海洋风景画的大师。 (从正面证明基本观点的感性材料) 其第三步定位是:
相反的是,在19世纪的俄罗斯,曾经有不少“多余的人”。他们出身贵族,受过良好教育,不乏智
慧才能,但却一事无成。作家冈察洛夫、屠格涅夫所塑造的文学形象奥勃洛摩夫、罗亭,就是那些“多余的人”的艺术典型。
奥勃洛摩夫一生都躺在沙发上胡思乱想,计划着经营领地与管理农民的改良方略,梦想成为统帅或者
思想家艺术家。但他连鞋袜都不亲自穿,吃剩的饭菜从不收拾;偶尔翻翻书报,等这一页黄了也不会再动;镜子上灰尘厚得可当记事牌,墨水瓶里能飞出苍蝇。罗亭则善于雄辩,整天高谈阔论真理、人生,改造社会的宏伟理想,“牺牲小我为大我谋福利”,常使听众钦佩不已。他想投身教育,进行农业改革,疏浚一条不能通航的河道,但一遇障碍,就动摇、退却,一切鸿图大计只能以失败告终。 (从反面证明基本观点的感性材料) 其第四步定位是:
“奥勃洛摩夫性格”,在俄语中已成为“惰性和冷漠”的代词。而罗亭,被列宁称为“语言的巨人,
行动的矮子”。他们与怀素和尚、特纳的差异是不啻霄壤之别的。
原因当然不言而喻。
清人袁枚有句名言,“作气须自鼓,争雄必上游”。英国人卡莱尔则这样说,“要迎着晨光实干,不
要对着晚霞幻想”。怀素和尚和特纳他们,以坚定的人格、不倒的信心、非凡的勇毅与付出,接受了挑战,经受了考验,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中写下了强悍的事业篇章。是无畏的意志和豪壮的精神,终于托起了他们成功的丰碑。
对于制造泡影的奥勃洛摩夫、罗亭他们,那就只有“读书人一声长叹了”…… (感性材料对列论述之后,进行的更深入的诠释和更高角度的归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