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老舍对于市民性格的弱点是持批判态度的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老舍对于市民性格的弱点是持批判态度的,但态度比 较

温和。鲁迅对阿Q 、闰土、华老拴等这类人物是“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北京市民

文化赋予老舍的不是敷衍,而是宽容;不是鄙俗,而是朴素;在 “ 哀”的同时,他

对笔下的“ 老中国儿女”的不幸命运与麻木的精神则没有多少 “ 怒” 。对比老舍同

鲁迅、茅盾、叶圣陶等同时代大多数作家对待愚昧、保守文化的愤激态度,就不难

看出市民文化赋予老舍的温和性格。他更多是同情、是理解、是宽容。他自己也承

认, “ 假若我专靠着感情,也许我能写出有相当伟大的悲剧, 可是我做不彻底。 ” “ 我

恨坏人,可是坏人也有好处:我爱好人,可是好人也有缺点。 ” ②{0老 舍:《 我怎样写 < 老张的哲学) 》 ,见 《 老舍论创作》 ,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1 年11月版,

第5 页。}正是老舍这种对

人世所抱的普遍的同情态度,他的小说在对国民性进行批判时,更多的是温和同情

的讽刺而不是尖锐犀利的抨击, 有时甚至拿这些弱点开玩笑, 写出诸如《 开世大吉》 、

《 抱孙》等几乎纯为搞笑的王朔般“ 耍贫嘴”似的作品。不难看出,老舍身上涌动

着一股温和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溪流,这就形成了老舍特有的幽默。他看出人

间的欠缺, 承认人类的缺限, 认为人人都有可笑之处, 他自己也非例外。 对于“ 恶”

他在嘲笑中往往带着宽容, “ 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 ”老舍对 “ 恶”的讽刺中常常

带着真挚的怜悯, 发出的是含泪的笑。 老舍以他温和、 真诚、 义气甚至淘气的性格,

为现代文学贡献了一种独特的幽默艺术。

老舍小说改造国民性

老舍小说对国民性的批判体现了与其作品温柔敦厚的整体格调相协调的特

色。对于传统腐朽文化滋养的国民劣根性,老舍虽深恶痛绝,但他并不因此而陷

入对传统文化及人格的全盘批判。在他那些最具魅力的小说中,老舍总是情感复

杂地表现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人格的割舍不去的依依留恋,并为他们的流失深

表痛挽与失落。老舍对西方文明及其滋养的现代人格也并不一味地表示神往,而

同样本着理性的态度对其加以辨析,去芜存精。或者说,老舍既在现代意识层面

对传统文明及国民性细加审视,又以传统文明及国民性中符合理想的一面对现代

文明及人格进行抉择,并试图以两者的优异素质相揉合而造就一种新的文化及新

的国民品性。因此,老舍的小说中总有一些集优秀的传统素质与现代精神于一体

的闪光形象,赵景纯、马威、李子荣、福海二哥都是这一形象的代表。

同样,老舍对市民性格中的因循守旧、敷衍软弱、妥协的精神弱点的批判态

度也是比较温和的。 鲁迅对阿Q 、闰土、华老栓等这一类人物是“ 哀其不幸,怒其

不争’ , 。一个 “ 哀”字表明鲁迅对于他们人生的不幸是持同情态度的,但一个 “ 怒”

字又表明他对他们身上的愚昧、麻木、落后、保守等国民性弱点则是愤激的。而

老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自然与这个文化有割舍不断的亲情联系,他是在一种逆境中,以平民进取姿态选择着文化的养料。因而北京市民文化赋予老舍的不是

敷衍,而是宽容;不是鄙俗,而是朴素。对比老舍同鲁迅、茅盾、叶圣陶等同时

代作家对待愚昧、保守文化的愤激态度,就不难看出市民文化赋予老舍的温和性

格。在最后的一部作品 《 正红旗下》中,老舍也用充满温情的文字,对本民族京

城旗人中存在的自私、骄横、懦弱、墉懒的品格,进行了含蓄的批评。“ 二百多年

积下的历史尘垢,使一般的旗人既忘记了自谴,也记忘了自 励。我们创造了一种

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生命就这么沉浮在有讲究

的一汪死水里。 , . [ u , ] 他自己也承认,“ 假若我专靠着感情,也能写出相当伟大的悲

“ 五四”虽然提出了“ 平民文学”的著名命题 ( 是与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热潮

相吻合的) , 但从根本上来说,五四文学是启蒙主义的精英文学,它是先觉者的“ 呐

喊” ,为了唤醒 “ 尚在铁屋子里昏睡不醒的民众” ,但不无悲哀的是,民间却拒绝了

精英们的启蒙,随着五四文化陷入低潮,启蒙者们也无不被笼罩在苦闷仿徨的惨淡

情绪之中.老舍的作品显然不能归于这样一种处在知识分子立场的平民文学中来。

在老舍的作品中,随处可见那种直接来自 于民间社会的平民精神,这种平民精神有

一种宽容性和亲和力,它随意自然,纯朴实在,大大咧咧,对谁都一团和气,但骨

子里又有一种自 尊, 刚毅和高傲, 这种精神不仅在老舍笔下许多人物身上都有表现,

而且首先在老舍身上就有着充分的印证,据王蒙先生清楚的记忆:“ 在文革腥风血

雨的大批判会场,老舍批评谁都称对方为您,语调是平缓儒雅的”。(1 。傅光明:《 老舍之死采访实录》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 9 9 9年版,第8 7 页。) 。本文认为,

对于老舍作品中的平民精神,有一个方面是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那就是对人

的看法,在老舍的作品中,对与错,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奸诈是径渭分明的,但是

老舍在对待人的态度上却是比较复杂的, 他在《 我怎样写 ( 老张的哲学) 》 中说, “ 我

恨坏人,可是坏人也有好处,我爱好人,而好人也有缺点” , “ 我只知道‘半恨一半

笑地去看世界”。{。老舍:《 我怎样写 ( 老张的哲学》 》 ,‘ 老舍文集》第1 5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0年版,第1 6 4页。} ,这并不意味着老舍是非含混,而是体现了老舍一种温情和宽厚的民间写作立场,在老舍的笔下,像虎妞这样的从外貌到内心都比较丑陋的人物,尽管她有很多令人厌恶的地方, 但她也有令人理解和同情的地方,老舍在对民间世

界进行揭露和批判的时候, 总是透着一股宽厚和温和。即使嘲讽, 用笔也不失深厚,

如《 正红旗下》 写家宴上的礼让: “酒席虽然简单,入席的礼让却丝毫不打折扣,‘ 请

您上坐,那可不敢当,不敢当! ’‘ 您要不那么坐,别人就没法坐了! ’直到二哥发

出呼吁 ‘ 快坐吧,茶都凉了, ’大家才恭敬不如从命地坐下……”。{老舍《正红旗下》,《老舍文集》第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78页} 。由这段文字可

以看出,他的批判没有鲁迅那样深刻辛辣,没有张天翼那样尖刻锐利,也不同于钱

钟书那种智慧典雅的风情,老舍的批判就是北京人最常见的那种损你一下,不温不

火,虽然是批评了你,但绝对是让你下得了台,心里很有数,但嘴边留点儿情,这

就是一种平民精神的体现,这是老舍对平民精神的一种既是无意识而又自觉的追

求。

平民精神也是一种包含价值因素的情感态度, 其具体化为笔墨间的亲切、 体贴,

作为底子的是作者的人生态度。既如老舍, 在现代作家中,现世的,几乎没有任何

行而上的思考,他没有郁达夫式的逃遁世界倾向,极少浪漫情绪,难有超越追求。

他是个天生的现实主义者,因而其平民精神决不像流行文学那样外在,它不只是一

种文学语言现象,而有着更深层的基础,这不仅是知识分子对于民间大众,而且也

是人之于人的价值观念上的平等感。 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那老舍在 《 老牛破车》

里所自 称的“ 写家” 就有了更丰富的意味, 在老舍本人看来, 写作无非如匠人做工,

艺人做艺,在谋生意义上是平等的,写作在谋衣食之资这一点上也是更平凡的,老

舍出于其与民间社会的生活和精神联系,出于他独特的人生理解、 人生价值估量而

有了这种平等感。 照理说, 对民间草根类人物的描写极易使老舍流于像鸳鸯蝴蝶派之类的通俗作家行列之中,但老舍的小说却获得了独特的文化意义,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

值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识,显然单单一个平民精神是不足以解释的。这还与老舍

所处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他与五四之间形成的距离有关。 众所周知老舍没有参加五四

运动,五四爆发时,他是一名小学教师,是五四的看客,从某种程度说,五四学生

运动的激进行为对他的工作岗位造成了冲击,1 9 2 4 年到英国后, 老舍也未受到西方

激进思潮的影响,英国本来就是一个保守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老舍在伦敦的文

化背景创造了一个文学创作所必需的观照距离,一种从新的角度加以审视的可能,

这样他在对以前的生活进行描述时,英国文化不可避免地成为他小说的参照对象,

正是这种参照系的形成,产生了老舍小说对民族文化的批判性,同时又使其批判性

与鲁迅等五四主流知识分子的批判性区别开来。

照理说, 对民间草根类人物的描写极易使老舍流于像鸳鸯蝴蝶派之类的通俗作

家行列之中,但老舍的小说却获得了独特的文化意义,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

值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识,显然单单一个平民精神是不足以解释的。这还与老舍

所处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他与五四之间形成的距离有关。 众所周知老舍没有参加五四

运动,五四爆发时,他是一名小学教师,是五四的看客,从某种程度说,五四学生

运动的激进行为对他的工作岗位造成了冲击,1 9 2 4 年到英国后, 老舍也未受到西方

激进思潮的影响,英国本来就是一个保守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老舍在伦敦的文

化背景创造了一个文学创作所必需的观照距离,一种从新的角度加以审视的可能,

这样他在对以前的生活进行描述时,英国文化不可避免地成为他小说的参照对象,

正是这种参照系的形成,产生了老舍小说对民族文化的批判性,同时又使其批判性

与鲁迅等五四主流知识分子的批判性区别开来。

致力于描写市民生活关注市民精神世界的老舍,其1 9 2 6 年写作的第一部描写

北京市民生活的白话小说 《 老张的哲学》一诞生就成为了主流文学作家眼中的鸳

蝴一流。主流文坛对其作品的批判最初并非采取公开批斗的方式,而是以冷落和

忽视表现的, 叹二马》 、《 赵子曰》 、《 老张的哲学》等我是读过的,但当时社会上

流行的是另一种倾向,因而没引起我怎样注意,也就是我并未真正读进去,因而

也就还不理解。以后又读了 《 小坡的生日》 、《 离婚》 ,得到较深的印象,但我想得

多的是他总是在追求幽默,而对他的 ‘ 幽默’我理解的也很不深。渐渐地,我把

他和另一派追求幽 默、 闲 适、 空灵的 人混在一起了, 那就更无由 理解他了。 ” ① [ l 6 ]

这一点身在伦敦的老舍本人亦有所察觉 “ 我只知道 《 老张的哲学》在 《 小说月报》

上发表了,和登完之后由文学研究会出单行本。至于它得了什么样的批评,是好

是坏,怎么好和怎么坏,我可是一点不晓得。朋友们来信有时提到它,只是提到

而已,并非批评;就是有批评,也不过三言两语。 ‘ 写信问他们,见到什么批评没

有,有的忘记回答这一点,有的说看到了一眼而未能把所见到的保存起来,更不

要说给我寄来了。我完全是在黑暗中。 ” ② 【 1 7」 但很快老舍就成为不良 创作观念的

典范,面对林语堂弃“ 语丝体”提倡幽默闲适小品文,鲁迅在1 9 3 4年在写给台静

农的信中表现出了对其“ 如此下去,恐将与老舍半农,归于一丘” 3,1 8 〕 的担心;

茅盾也不以为然,他在四十年代中期回忆二十年代末初读 《 赵子曰》时说:“ 那时

候,从热烈斗争中体验过来的作家们笔下的人物和 《 赵子曰》是有不小的距离的。

说起来,那时候我个人也正取材于小市民知识分子而开始写作,可是对于 《 赵子曰 》 作 者对于生 括所 观察的 角凰: 个人 私意 也 不能 尽同” ;4 [1 9 ]到 后来 老舍的 作

品更被定义为思想本质上的反动5 「 2 0 ]

而事实上,虽然没有参加这场激进的新文化运动,甚至对于 “ 五四”运动也

采取了旁观态度的老舍 “ 的确在很多方面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产儿,并一直忠实地

继承发扬它的优良 传统。比如反帝反封建的精神,‘ 感时忧国’的情思,‘ 为人生’

的平明文学宗旨 等。 ” ⑥ 【 2 1〕

1田仲济.回忆老舍同志〔 川 .老舍和朋友们.第3 7 9页.

2老舍,我怎样写( 赵子日) 〔 M 〕 .老舍全集第1 4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9年版,第1 6 7页.

3鲁迅.致台静农[ M 〕.鲁迅全集1 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年版,5 1 7页

④矛盾.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 N ] .载1 9 4 4年4 月1 7日《 新华日报》 .

51 9 3 9年巴人在文中将祥子视为“ 从自 然主义的,现象学的方法来描写人物”的“ 世俗的类型” ,作家对于革命的认识也是“ 世俗的” , “ 这种 ‘ 世俗,的看法,本质上是反动的。 ”《 文学初步》海燕书店1 9 5 0年1 月出版。文革中老舍被扣上了反动作家的帽子— “ 老舍是一个 ‘ 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的老手”《 北京日报》1 9 7 0年1 月2 1日《 揭掉反动作家老舍的伪装》任达文.

6樊骏.认识老舍[ M ].文学评论.1 9 9 6年第5 期.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在失败的屈辱中观照着西方列强的同时也审视着自身,

从军事到政治再到思想,这是1 9世纪中叶到2 0世纪2 0年代中期先进的中国人自

我审视的轨迹。反映在小说之中正如鲁迅所言“ 古之小说,主角是勇将策是,侠

盗赃官,妖怪神仙,佳人才子,后来则有妓女漂客,无赖之流。‘ 五四’以后的短

篇里却大抵是新的智识者等了 场” 叭3 9 ]这些当上了“ 主角”的知识分子们在大声

呻吟着苦闷仿徨的痛苦间隙也发出了农民、妇女孩子的苦痛之哀,而这种哀鸣多-

是鲁迅对于阿Q 式的高高在上的“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揭开赖疮疤的启蒙。

而到了2 0年代后期, 他们的注意力逐渐由 社会文化和人的思想精神的问题转向对

社会政治斗争的关注,这个时期疏离于政治的老舍秉承着五四精神, “ 一半恨一半

笑的看世界” ④ 〔 4 0 ]的双眼,关注着自 始自 终都备受冷落的市民世界的生活和精神

苦难,这 “ 是人类对自己的关心,是人类社会的自 觉,是人类社会经验的记录”

“ 是使读者自己看见,而并不告诉他怎样去看;它从一开首便使人看清其中的人

物,使他币 门 活现于读者的面前,然后一步一步使读者完全认识他们,由认识他们

而同情于他们,由同情于他们而体认人生。 ” ⑤ 「 4 1 ]这是老舍小说创作的目 的,更

是我们打开老舍小说世界的一把钥匙。

二十世纪前半叶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西方科学技术的引入推动中国现代

3.鲁迅.< 总退却> 序〔 M ].鲁迅全集第4 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年版,6 2 1一 一 一6 2 2页.

④老舍.我怎样写< 老张的哲学> 〔 M 〕.老舍全集1 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9年版,1 6 3页

5。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M .老舍全集1 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9年版,2 O 2 页

工业文明的萌生和发展, 新文化运动促进现代中国人思想观念与价值目 标的更新,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加速中国社会的制度变革……这一切新的时代因素合力作用,

极大地改变了古老中国的社会面貌,触及了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及一切阶层,

引起了从中心城市到一切穷乡僻壤社会生活的急剧动荡,对知识分子、资本家、

市民、工人乃至农民阶层的命运、思想、感情和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而处于震

荡中心首当其冲的就是老舍笔下的那些大城市中的小市民。然而在“ 五四”时期,

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受到了偏激的批判, “ 五四”作家们大都从思想启

蒙的角度,表现作为启蒙者的知识分子和主要的启蒙对象农民,从而导致了“ 五

四”后一段时期内,中国都市文学的偏枯。

当然老舍并不是现代文学史上描写市民的唯一作家。与老舍先生同期的,描

写市民生活较具特色的作家中,鲁迅先生是通过对市民“ 愚弱性”的批判,以引

起’‘ 疗救”的注意。叶绍钧只摄取市民一、二行为进行冷静客观的描述,“ 讽它

一下”以针贬时弊,指导人生。张天翼对市民的形象的再现是既批判又讽刺,不

是冷静的谛视,而是鲜明的嘲讽甚而是戏谑。茅盾则侧重于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去

思考,注目于现时代的城市工业文明,尤其注重从民族工业这一侧面来透视都市,

表现以上海为中心的现代都市人生的角逐、浮沉和灵魂折磨,达到对整个中国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深刻剖析的目标。老舍不像“五四”时期那些以启蒙者自 居之中,观察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心理,理解并同情他们的遭遇。弥补了二三

十年代主流文学创作在启蒙和鼓动的时候一直对大众的自觉和自我的觉醒的忽

视。他的笔下这个被忽略的自 觉与觉醒了的市民精神世界异常丰富复杂。笔者按

人物觉醒类型大致分八类,我们将 《 四世同堂》也放在这里一起论述,因为这是

老舍在抗战爆发后,面对国家危亡创作了一系列 “ 杀上前去”的作品之后,对其

早期文学观念的自觉回归已成为一种共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