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设计 搜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 1
3.把这些词语放入语句中,你会读吗?(指名一组开火车朗读) (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3)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4)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6)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再看看这些语句,你有什么发现 ?(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 4.再把语句带到文章中去看一看,哪些小节分别写了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景象?在作者的描写中,一定有让你印象深刻的画面,你能不能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分小节朗读) 5.那么第一小节又写了什么呢?课一开始,我们就已读过,现在我们再读读、品品,你觉得这样开头,好在哪里?生自读 交流 指导朗读 预设: 言简意赅,点明中心“天下奇观”,引出下文。 寥寥数语,却深入人心,让人能记住。 虽然简短,惜字如金,读来却感觉有力。 小结:今后我们再写景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干净有力的开篇。齐读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二小节 伙伴学习: 1.合作研学释疑探学: 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潮来之前,江面是什么样的?潮来之前,江面是什么特点?除了写潮来前江面的平静,还写了些什么? 2.集体展学自我评学: (1)写了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这其实在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读一读书后的小资料思考 师介绍特殊的地理位置。 (3)正因为是站在海塘大堤上观看,所以整个江面一览无余,不仅如此远处的景物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也尽收眼底 (4)短短的一小节,却包含了那么多信息,我们也感受到了潮来前江水的平静,引读,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海塘大堤,宽阔的——那么潮来时,潮退后又是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观 潮 潮来前 天下奇观 潮来时 潮退后
2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教学目标 3.通过观潮人的描写学习,体会侧面描写的好处,尝试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理解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境,体会他的雄伟壮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事物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 PPT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学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回答,PPT出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齐读这句话。 “句子虽然简短,却干净有力,直奔主题。” 4. 个人预学质疑问学:这节课你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终于盼来了江潮。刚刚还很平静的江面会变成什么样呢?请大家读读三、四自然段。朗读之前,老师要提醒同学们关注文章中的小泡泡。谁来读读泡泡中的提示语?”指名读。(读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潮水来时的样子,听到了潮水奔腾的声音。) “关注哪两点?”(样子和声音) “那就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自由朗读三、四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2.“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教师相机点评。“第4自然段,谁来读?”指名读,教师相机点评。 3.“读完了三、四自然段,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潮来之时,潮形雄伟壮观,潮声轰鸣……) 4.“作者是怎样把这滚滚而来的潮水写得如此奇特雄伟的呢? 伙伴学习: (1)合作研学释疑探学:小组合作把这张表格填完。 时间、地点 午后一点左右 远处 再近些 响声越来越大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潮声的变化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潮形的变化 (2)集体展学自我评学:“通过表格的填写,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预设一:表格帮我们梳理了要点,按照一定顺序帮我们梳理了主要内容。 预设二:纵向看表格,可以看出潮水的变化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5.随着时间的推移,潮水的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先是一条白线,接着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最后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6.“横贯江面的横贯是什么意思?”(横向贯穿) “第二自然段有个词形容江水,叫横卧。横贯和横卧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
3
理解的?”学生说。(横卧是静态的,江面宽大,显得平静;横贯是动态的,横贯、贯穿,什么才能穿进针?细长的线,接到了水天相接的地方。)。 PPT出示这两句话,引导学生对比。 7.“这样壮观的景象,难怪文章第一段说——”PPT出示:钱塘江大潮,自古 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学生齐读。 8.“我们能不能把这吞天沃日的壮观景象深深地印在脑海里?”PPT出示背诵提示,学生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潮来前,江面平静;潮来时,江面有吞天沃日之势;那么潮过后,是不是又立刻恢复平静了呢?”指名读第5自然段。 2.有哪些词你认为用得很妙? 3.通过余波的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到潮头到来时的气势之大。接下来的两句话还从哪里可以读出潮来之时的气势汹涌澎湃呢?” 引导学生读: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指导学生朗读,关注“好久、才、已经、两丈来高”等词。 3.难怪作者写到—— PPT出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四、学习侧面描写——观潮人 1.“作为天下奇观,作者必然要去观看。作者观到的仅仅是潮吗?还观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①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②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③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④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⑤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2.“作为一篇写景文章,只写景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写人呢?”学生说。 3.观看可是有任务的哦,你能不能把你看到的场面用一句话写下来?”学生观看视频,写句子,交流。 五、小结 1.“谁来说说写景文章,我们可以怎么读?”引导学生小结。(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了这篇文章,想一想,我们以后自己怎么写写景文?”引导学生小结。(1.用上修辞手法;2.侧面描写) 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 平静 天下奇观 潮来时 汹涌澎湃 潮过后 余波未平
4
课题 教材 2 走月亮 总第3-4教时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所见和所感;全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情感深沉,充满了诗情画意。课文插图优美,一轮明月挂在夜空,远处的山峦,分析 镶上了一条银边。插图与文本相呼应,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学情 分析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 目标 2.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能够结合具体语句,想象画面,感受“我”和阿妈在月下的所见、所闻、所想。 3.学习模仿第6自然段的写法,尝试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可玩第4自然段。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时间 两课时 预习设计 搜集和作者相关的资料和作品。 教学过程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 2. 整体感知课文,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我”和阿妈走月亮的路线。 教学目标 3. 品读“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所见所想,想象画面,体会关键词的表达。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景象,初步感受“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脉络,初步感受文中中呈现的不同环境下走月亮的画面,激起学生读的欲望。 教学难点 PPT 教学准备 一、谈话导入: 1.(月亮图)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它是那样明亮,那样柔和,古往今来,这一轮明月让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沉醉,为之赞叹; 李白吟诵到——《古朗月行》 苏轼这样吟诵——《水调歌头》 2.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和月亮有关的现代抒情散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走月亮(板书课题) 3.个人预学质疑问学:课前,我相信你们一定读了这篇课文,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老师考考你,生字连词你会不会读—— (一)扫清字词障碍 第一组:鹅卵石 风俗 庄稼 葡萄 稻穗 鹅卵石:借助图片看看鹅卵石(鹅卵石和鹅蛋对比)像鹅蛋一样的石头(联
能够结合课文中关键词语或句子,想象画面。 学习模仿第6自然段的写法,尝试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5
系生活实际) 风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1.借助无声地老师—查字典;2.文中的风俗是指什么?3. 生活中的风俗有哪些? 第二组:短语 鱼儿跃出水面 稻穗低垂着头 月光镀亮的银毯 闪闪烁烁的小星星 要求:读准短语,注意带拼音的字 读美短语,读出画面感 (二)整体感知,理解“走月亮”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边读边思考:什么是“走月亮”? 预设:我和阿妈手拉手在月光下散步(还可以怎么说?表扬学生) 2.你从哪里知道的? 预设①:我从书上的第三小节中的这句话知道的(你可真会读书,观察的真仔细啊!) 预设②:书上说的 ——书上哪里告诉你的?——哪句话告诉你的?(追问) 师:你能把这段文字找出来读一读 (ppt出示)——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3.看——我和阿妈身着盛装,在月光下走着走着……这就是——“我和阿妈走月亮” 三、精读课文 (一)1、2自然段 师:同学们快看,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孩子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我们一起去走月亮啦! 1.PPT出示四幅图(洱海、点苍山、大青树、大道和小路) 师引读—— ①月盘是那样明亮,照亮了——- ②月光柔和,银辉洒向大地,照亮了——也照亮了—— -整合一段话,点红两个“那样”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仓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这样的月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我觉得今天的月色特别好,月亮特别美; 4.是啊,孩子们,月光如水,它静静地洒在湖面上,波光闪烁,它美的就像一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咱们再来一起读一读! (二)伙伴学习:来到小溪边 1.伙伴学习: (1) 合作研学释疑探学: 阿妈牵着“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自由朗读第四小节 ,小组自学。 读:读文字 圈:关键词 想:想画面 说:说感受 互学
6
听:会倾听 说:会分享 汇报形式:读了“_______”这句话,我的头脑中浮现了________的画面…… (2) 集体展学自我评学: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预设①生:我觉得这一句很好,让我觉得好像闻到了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师质疑追问:对,你刚才说了一个词叫“闻”,你看文章中却用“流”,老师觉得这个词用错了,山草和野花的香味应该是闻着的,月光应该是笼罩在溪水上的,怎么会“流着”这样的香味呢?你能不能从这段文字中找到答案呢? 预设②生: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师:所以溪水中就流着这样的香味啊! (PPT出示这句话)让我们把这幅美景留在我们心间(请读)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预设生①:小水塘就像一个个明亮的大眼睛; 生②:像一面面闪亮的小镜子,好漂亮啊; 师: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它很关键,换一换味道就不一样了,来,我们试着换一换——(PPT出示)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____着一个月亮! 预设:藏着...... (PPT还原)再来读读原句是怎么说的? 这个字用的好吗?用的妙吗?你读出了什么?(指生说) 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预设:我仿佛看见了阿妈在洗衣服,我在用树叶做的小船运花瓣呢! 师:仅此而已吗?(关注省略号)我还可能做些什么呢? 师:如此柔和、温馨的月光下,让我想到了自己快乐的回忆…… 你能读出这份快乐与美好吗? 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师:有没有同学从这句话中读出画面? 预设:因为那里充满了快乐、幸福的回忆 师:是啊,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小溪边,一切都是那么静谧与美好(请读) 过渡语:月盘明亮,月光如水,它给夜晚带来一丝光亮,一丝温暖;月亮更是温馨的,它陪伴了我和阿妈的幸福时光,陪伴了我的童年时光;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夜晚,怎能不牢牢记在心间?孩子们咱们试着背一背好吗? 2.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配乐朗诵,渲染气氛) (1)PPT出示第四自然段,隐去关键词,训练背诵 (2)借助图片,描述画面,练习背诵 3.小作者和阿妈伴着柔和的月光漫步在小路上,看到了美丽的景色,听到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闻到了花香,更因为这些而想到了和阿妈在一起的幸福和快乐,我和阿妈还去了哪些地方?又有怎样的收获和感受?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继续走月亮!
7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走月亮 读文字 想画面 奇妙 说感受 第二课时 1. 重点品读课文6-9自然段,想象月下美丽的景色,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目标 2. 领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反复出现所起到的表达情意的作用。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第6自然段的奇妙月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浓浓的亲情,学会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准备 PPT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徜徉在美妙的文字中,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走月亮。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细细的溪水·······(生背诵) 师小结:月光映衬下的小溪荡着亲情,荡着童年的快乐和幸福,让我们不由得赞叹“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板书:奇妙) 3. 个人预学质疑问学:课文中还介绍了哪些奇妙的事情呢? 二、想象画面,领略月夜奇妙美景 请同学们默读第6自然段,划出令你印象奇妙的句子。 伙伴学习 1.合作研学释疑探学: 划句子:令你印象奇妙的句子。 想画面:读了这句话,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奇妙画面? 生默读划句子、像画面。 互学交流,把你划得句子读给同桌听一听,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同桌可以补充。 2.集体展学自我评学: 预设1:出示果园片段 (1)读句子: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水果挂满枝头。(果香四溢图) (2)生说画面:我仿佛看到了果园里到处都是果子,有雪梨、火把梨、紫葡萄。仿佛闻到果香四溢,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师:一读出水果品种多。想看看吗?(出示水果图片)
8
师:水果不仅品种多而且成熟后的色彩丰富。作者是用什么句式表达的? 生:作者用“是...是...还是...都有。”自问自答这样的句式,向我们展现了果园的丰收之美。 (3)谈感受:师:这阵阵甜香还可能会是( )是( )还是( )? (4)生说:这么多的果子还可能是(苹果),是(香蕉),还是(菠萝),(都有)。又或者是(菠萝蜜),是(芒果),还是(西瓜),(都有)。 生自由说 (5)指导朗读:师:原来记录下大自然中闻到的味道(板书“闻”),可以让我们看到丰富的画面。 预设2:出示庄稼地和菜地的描写片段 (1)读句子: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收了豆,载上水稻。(沟水汩汩图) (2)生说画面:我仿佛听到了沟水咕噜咕噜地流淌着。 师:1听声音,这就是沟水的汩汩声。再仔细听,你还能听出沟水的心情呢?2次播放沟水汩汩声。 生:沟水流的很欢快 师:你们不仅听到了沟水的声音,还能感受到它的心情。文中哪个词语告诉你沟水很欢快? 生:很满意地响着。 师追问:沟水怎么会满意呢? 生:它灌溉了稻田,稻田丰收给人们美好的生活,它做出贡献,很满意。 师小结:眼前的画面很美,心中想起的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充满快乐 (板书想)你能读出那份童年的快乐吗? (2)男生读(听到、看到的)女生分角色读(想到的) 师:收了豆,载上水稻,稻谷就要成熟了,请生读: (1)生读句子: ※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稻田银毯图、稻谷成熟图) (2)生说画面:扣住关键词,从“低垂着头”我仿佛看到了稻穗鼓鼓的,好像弯腰一样,沉甸甸地等着收割呢。 生2:稻田真美,像是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教师指导:这句中有个词语用得非常精妙,(生说镀亮)出示一件镀银的圆盘理解“镀亮”(镀亮本来是指把金属打磨得发亮) 师:这里如果换成贴、映好不好? 生:不好,没有镀字更能体现出月光的皎洁 师:是的,成熟的稻田应该是金黄色的(出示白天金黄的稻田),为什么稻田会像镀过的银毯呢? 生:月光是皎洁的,这是月光照耀下的效果,皎洁的月光居然让夜晚的稻田变成了银毯,真奇妙啊! (3)看到如银毯般的稻田,作者又联想到了什么? (4)谁能读出这份激动与期待?指导朗读,请2生读 师过渡:果园丰收图、稻田银毯图,一幅幅画面真是奇妙,不可思议,还有哪些让你感到奇妙的地方? 预设3:出示村道片段
9
(1)生读句子: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奇妙声音图) (2)生说画面:我仿佛听到了虫儿在唧唧地叫着;鸟儿扑棱着飞过树林,小鱼儿啪嗒跃起,又掉落在水中。 师:是啊,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走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我们才能听到这么多奇妙的声音。 (5)师指导朗读:谁能读读这些奇妙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月夜的静谧? 指导学生朗读后齐读。 师小结:只要记录下听到的声音(板书“听”),就能让我们读着文字看到画面。 师总结该段,全班齐读“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三、关注标点,体会母子情深。 (1)师过渡:同学们,在每一个月光流溢的秋夜,我和阿妈曾有多少次像这样在村头走月亮啊?读第8自然段。 师:此刻,你感受到什么? 师:是啊!看着漫天的星月,慢慢淡去,逐渐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情景。 四、指导练说,抒发月下真情感 1.师:你是否也曾和谁走过月亮?你还记得当时月下的某个情景吗? 选择其中一点来说一说。 五、补充资料,升华母子间情感 1.体会最美散文 师过渡:同学们,这篇文章读起来字字都很美,曾经被评为“全球经典美文之一”。你能将文中最经典优美的镜头抄写下来吗?(出示抄写要求) 生自由写,后读文章经典优美生动的句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师相机点评。 2.体会反复句式 然而,当有记者采访吴然,问他当初是怎么写出这篇美文的? 他是这样回答的,“我只是随手记下了小时候与阿妈月下散步的情景”。(生齐读) 师:孩子们,真的只是随手记的吗? 生畅所欲言 师总结: 这句话在文中一咏三叹,奇妙的夜晚不仅仅在于景色之美,更在于看到温馨的夜晚美景,想起来的那些幸福画面,心中涌动起来的款款深情。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2 走月亮 奇妙 快乐 幸福
10
课题 教材 3 现代诗二首 总第5教时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两首诗分别是刘大白的《晚秋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这两首诗皆有丰富的画面感,且诗意盎然,趣味盎然。在景物的选择上,两首诗选择的皆是日常分析 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但在两位诗人奇妙的想象之下,日常的景物便有了别样的韵味。 学情 分析 1.学习用“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的方法学习两首现代诗。第一首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教学 第二首自学。 目标 2.尝试结合诗中的关键字词或特殊表达感悟诗人巧妙的构思。 3.在诵读感悟中,感受现代诗的音乐美、结构美、情感美。 教学 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出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重点 教学 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明确生活中的事物皆可以入诗,对生活的事物充满浓浓的情意。 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PPT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导语,通过导语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谁来给我们读读。(学生个别读) 2.个人预学质疑问学:这段导语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书: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 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读,指名朗读)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 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 教学提示: ①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
预习设计 了解诗人 11
鸟儿。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 1.有人说,一首好诗一定有诗人巧妙的构思,从古至今,诗都很强调构思,这首诗中你发现诗人的巧思了吗? 教学提示: ①感悟“驮”字的巧思。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这本来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可是作者却说它是驮着斜阳回去,把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诗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夕阳洒在江面上,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这一切似乎是鸟儿带来的。 ③感受“妆成红颜”的巧思。这白头苍苍的芦苇,因为这夕阳的映照,似乎被打扮成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多么奇妙的巧思呀。 2.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充满诗意的画面中。(配乐学生朗读) 3.让我们轻轻闭上双眼,夕阳西下,倦鸟归林,江水瑟瑟……让我们想象这样的画面听同学读,让我们一起背一背,把这样的画面印在脑中,记在心里。配乐背诵全诗。 二、自学第二首诗歌。 伙伴学习: 1.合作研学释疑探学: ①请用“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悟巧思”四个方法自学《花牛歌》,在学习单上完成自评。 ②同桌合作,交流自学情况并相互评价。 2.集体展学自我评学: ①说景物。结合画面理解“剪秋萝”。辨别“小尾巴”是不是景物。 ②想画面。结合语句想象花牛的自由自在,悠闲自乐。 ③悟巧思。感受诗歌反复的手法。根据学生的读悟情况,机动引导学生感受“霸占”“偷渡”中巧妙的构思。 2.配乐朗读、背诵诗歌。 四、小结。 1.当我们再读到现代诗的时候,可以用“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悟巧思”的方法自己尝试学一学。 2.推荐阅读:《蝴蝶·豌豆花》。 板书设计: 3 现代诗二首 熟悉的景物 奇妙的想象 诗意的语言
12
课题 教材 4 繁星 总第6教时 本课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在1927年1月赴法国留学途中在船山所作的一篇优美抒情散文,选入教材有所改动。作者描写了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到不同的星天,表达了作分析 者爱星空、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教学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3. 联系生活表达在星空下自己的感受。 能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能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PPT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教学目标 3. 联系生活表达在星空下自己的感受。 能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PPT 一、谈话导入: 1.读题《繁星》,让学生说课题中的“繁”是什么意思?(众多)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
预习设计 熟读课文 13
还有哪些?(星罗棋布 星群密布) 2.简介巴金 这篇散文是巴金爷爷写的。知道巴金是谁吗? 3.个人预学质疑问学: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正确流利朗读 这里的正确、流利朗读,要求的是完整地朗读课文,训练的是学生扎扎实实地朗读能力。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第3自然段。 2.梳理文脉 (1)出示自主
14
学习要求: 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几次写繁星?分别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圈画出相应的词语。 (2)交流反馈,并相机板书: 从前 家乡的庭院 三年前 南京的菜园 如今 海上 舱面 三、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伙伴学习: 1. 合作研学释疑探学:作者三次写繁星,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观看到的繁星画面有
15
什么不同? 2. 小组合作完成一张表格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集体展学自我评学: (1)学生交流答案 (2)引导学生质疑:同样是繁星满天,南京的星天怎么会让作者感到光明无处不在? 4.第三幅画面最为丰富,这幅繁星图是变化的,里面藏着几幅小画面。让学生再次自主学习。 (1)在大海上、躺在舱
16
面上,作者观看到的繁星画面是丰富的、变化的,作者写了哪几个画面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自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并展开想象。 (2)交流最喜欢的画面,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相机点拨。 预设1: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
17
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名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仰望的画面中的关键词: “ 这样低 ” “摇摇欲坠” 等词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感受,想象“半明半昧”的星星忽明忽暗、闪闪烁烁、若隐若现的样子。 预设2: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
18
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中的比喻想象“我”的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
19
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就像“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排比句中是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海上的夜是多么柔美、静谧和奇妙。 预设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
20
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和天上的星星是认识的熟悉的,这些星星都有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它们走近“我”,同“我”交谈。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想象说一说。) 4.引读课文,整合画面,配乐朗读。 老师提问:为什么远赴法国留学,离开故土越来越远,却像个小孩子又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引导学生课文前两段理解:虽然
21
赴法留学,离故土越来越远,但是这星星还是那样的星星,星夜还是和儿时的星夜一样璀璨一样美丽。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对祖国的爱对故乡的爱溢于言表。) 四、迁移阅读,延伸课外。 出示孩子在星空下的各种图,你也看过夜晚的繁星吧,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2
4 繁星 微小 无处不在······ 课题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总第7教时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们与环境”,在单元的课文学习中,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与大教材 自然进行了一次次亲密的接触。在此基础上,围绕“我们与环境”展开交流,可以激发学生分析 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愿望。 学情 分析 1.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 正确与人沟通,教学 目标 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 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 3.讨论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小建议,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落实到行动中。 教学 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重点 教学 能够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有关。 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PPT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 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 身边做起,从我教学目标 做起,做环保卫士。 3.讨论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小建议,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落实到行动中。
23
预习设计 学生去了解我们身边正存在的环境问题 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教学重点 能够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有关。 教学难点 PPT 教学准备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 亲密接触,这些都让我们心旷神怡。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 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校园里竖起一棵奇怪的“大树” 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 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挺茁壮。 这株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整个树干使用的一次 性筷子就达十万支,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 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他同时谈及 一株生长了 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 6000—8000双,他们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但耗费了十 万双筷子。他们希望能够警醒大家最终告别一次性筷子。 2.个人预学质疑问学:同学们,听完这则新闻,能否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想法? 3.我们与环境密不可分。(教师板书:我们与环境) 二、初设情境,共同探讨 1.说一说。 a.情境一:你和同学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 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 b.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 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去劝阻他? 师:谁来说一说。 2.伙伴学习: (1)合作研学释疑探学: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小组内交流。 (2)集体展学自我评学: 学生到黑板上张贴搜集到的环境问题。 对学生提到的是否是环境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判断。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三、动手实践,从我做起。 1.师引入:爱护环境不仅要认识到,更要会动手做。 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制作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呢? 2.学生合作交流评选出“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预设: 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1) 看见垃圾,主动捡起丢在垃圾桶内,不乱扔垃圾。 (2) 要珍惜水资源。可以将淘米水、洗菜水、洗衣服 水用来浇灌树木。洗完手后一定要把水龙头拧紧。 (3) 如果教室里没有人在或只有几个人的话,要把电 灯关上。 (4) 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 不烧散煤,拒绝食
24
用野生动物。 (5) 随身携带环保袋,多使用筷子。因为一个塑料袋 要200年来解化,少使用一次性碗筷。 (6)在学校的路边及其他地方多设置一些造型各异的垃圾桶,最好是分类垃圾桶。因为我发现垃圾桶可分为“回 收”和“不回收”两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 约能源,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的观念,只有 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更加整洁。 (7) 要多植树造林,不砍伐树木。不践踏草坪。 (8)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 (9) 少开车,多骑车。 (10) 爱护环境。家中的死鸡死鸭可以密封,然后拿到 垃圾场,让清洁工人处理掉。千万不能丢到河中,因为这 样会污染河水。 四、全班汇报,点评鼓励 1.在小组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各小组将意见综合起来, 由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组内同学做补充。 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点等方式灵活运用。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都会对环境造成破 坏。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 结束地球的生命。地球是你的,也是我的,让我们从现在 开始,拉起我们的手,张开我们的口,检点自己,劝诫他 人,共同捍卫我们的家园。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听 仔细判断 说 围绕话题
课题 教材 习作1 总第8-9教时 本次习作的主题与本单元的主题一脉相承。教材开篇就以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营造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接着,教材安排学生分享交流,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好地方,分析 这一交流活动的设置,充分关照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25
学情 分析 1.选取自己喜欢的地点分享给大家,列出推荐理由。 教学 2.强调分享的原因,引发听众共情,激发向往之情。 目标 3.能用普通话交谈,能认真倾听。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 能够清楚明白地把这个地方的特点介绍给他人,体现其吸引人之处,注意语 言的连贯性重点 和条理性。 教学 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PPT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能够借助思路图,具体介绍好地方的情况。 教学目标 2. 抓住这个好地方的特点,列出推荐理由,尝试写作。 选取自己喜欢的好地方分享给大家,并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能够引起同学们对这个地方的教学重点 向往之情。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PPT 教学准备 一、谈话导入: 1.现在的社会交通便利,我们出行非常方便,那你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的地方?比如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树林是我们的快乐天堂……2.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听了那位同学的介绍,你想去吗?说出理由。 3.个人预学质疑问学:在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发现,那些让人向往的好地方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明确目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2页,读一读,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 2.在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发现,那些让人特别向往的好地方有这些特点: 有好看的风景, 有美味的食物, 有好玩的设施, ······ 3. 同学们,你们就是抓住了这些地方的特色,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如果你能够像这样把你推荐的好地方的特别之处写清楚,相信大家一定会被你吸引。 4. 伙伴学习 (1)合作研学释疑探学:如果是你,你会从哪些方面介绍你喜欢的好地方呢? (2)请小组合作完成思路图:
26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预习设计 学生搜集并了解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 我推荐的地方: 他在哪里: 推荐理由 1、 2、 3、 (3)集体展学自我评学:小组交流。引导学生选择两三个不同的角度来介绍。 5.学习范文。 瞧,这位小朋友写到的草原。 这里有一个古老的风俗,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赛马 活动。每到这个时候,成千上万的人都来观看。草原 上热闹非凡,上百名哈萨克族小骑手,把自己的马打 扮得英俊漂亮。马尾编成小辫,马身上还披上了美丽 的绸带,好像要鼓励马儿争气似的。发令枪一响,十 几匹骏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而去,骑手们你追我 赶,毫不示弱。长达一公里的跑道上尘土飞扬,人喊 马嘶。经过激烈的角逐,冠军产生了。人们簇拥着他, 给他戴上大红花,给马配上华丽的马鞍,对他表示衷 心的祝贺。这时,人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1)学生默读。 (2)这个片段中,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他又是怎样介绍的呢? 三、动笔练习。 1.下面,请大家按照刚才的习作要求:写一处你去过或想去的地方,把这个地方的景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写具体。比一比,谁写的地方最吸引人。 2.教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1. 能根据习作要求评价表自评和互评,尝试把推荐理由写充分。 教学目标 2. 能够在同伴的建议下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 根据习作要求评价表自评和互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够在同伴的建议下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学生习作
27
一、参照要求,学生评价 1.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习作。接下来,请同学们参照要求,学生评价下来,请同学们对照星级评价表,自读习作,为自己打星。再读给同桌,请同学打星。 要求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地点很清楚 ★ ★ 理由很充分 语言很通顺 ★★ ★★ ★ ★ 标点使用正确 ★ ★ 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或者同桌习作中,哪里写得最吸引你?跟同学们交流。(学生交流) 3. 教师预设:重点指导学生如果介绍景色美,要有画面感,可以适当用上修辞手法。有时为了介绍的需要,可以适当举个例子说明。 4. 请结合刚刚我们交流时提出的建议,再次进行同桌互评,为同桌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二、修改习作,完成誊写 1. 根据同桌给你提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想法,试着修改习作。修改时,别忘记再看看自己的题目是否恰当,习作结构是否完整。(学生修改) 2. 习作修改好了,请同学们工整地誊写在作文本上。 三、布置作业学生修改并誊写习作。 课题 教材 语文园地 总第10教时 本单元紧紧扣住了单元学习的要素编排了四个板块内容,主要目标指向让学生在充分的分析 语言实践中巩固边读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 学情 分析 1.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 2.学会带有声音的四字词语的运用,以及时间词语的运用。 目标 3.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欣赏、积累古诗中写景的名句。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1.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2.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3.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词语的运用;积累古诗。 PPT 28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设计 搜集王维的资料 1.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第一课时 2.学会带有声音的四字词语的运用,以及时间词语的运用。 教学目标 3.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4.欣赏、积累古诗中写景的名句。 词语的运用;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2.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3.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交流不会的问题。 PPT 教学准备 一、谈话导入: 个人预学质疑问学: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这些课文是 自然景观。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自然景观的呢?今天我们 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语文园地) 二、学用结合 板块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名胜古迹和名山秀水, 在电视、书本上也观赏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山水水,你们 游览或见过的自然景观应该怎样向大家介绍呢?(板书: 写想象画面) 2.课文《观潮》一文中第4自然段:“那条白线很快 地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 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大潮由远及近时的样子和声音穿 插描述,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 师:作者是怎样描写想象画面的?(板书:看到) 课文《走月亮》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的鸣叫声 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想象画面的?(板书:听到) 4.读了文章,你还能“闻”到什么?(板书:闻到)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出示词语。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1)读一读,理解词语含义:自己自由读一读,做到 (2)想一想: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3)说一说:先小组内各交流,再选小组代表说一说。 出示词语。 (4) 说一说每组加点词语的意思。 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对比不同。第一组中的词语表示 时间短。第二组中词语的意思表示时间比第一组长一些。 (5) 拓展运用 板块三:书写提示 1.看提示: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29
(板书:书写提示:保持平衡保持距离) 2.写一写 板块四:日积月累 学习《鹿柴》这首诗。(板书:鹿柴) 鹿 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 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 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 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3.伙伴学习: (1)合作研学释疑探学:说说诗句的意思。小组内学习。 (2)集体展学自我评学: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 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 苔上。 4.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5.学生读读背背。 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三、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会了怎样描写想象画面,学会了运用表 示时间的词语,学会了怎样在横格中书写规范规则,同学 们都表现得很棒,希望下节课继续努力,还学习了一首古 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 题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