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商科拔尖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黄春丽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35期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教育背景下,国家促进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主要目标。通过分析当前新商科双创人才的市场需求与供给现状,针对我国高校新商科双创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适应新商科人才培养需求特点的产教融合拔尖双创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结论能为我国高校新商科双创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产教融合;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5.048 1 绪论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提出,“双创”教育引起广泛重视,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新一代产业经济革命正不断向高校教育提出新的挑战。紧紧围绕“双创”教育如何开展等话题,在全国高等院校掀起了一股热潮。商科专业人才正在不断成为创新创业大军的中流力量,对于商科专业来说,如何培养拔尖双创人才,使其在离开高校的同时投身于创业创新的大浪潮中,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是商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关注的重点。
商科人才的“商道”是在创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将产需作为导向,才能让“商道”教学有所依托。培养商科类专业学生,不仅应该在其求学过程中培养其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以应用创新创业素养培养为导向,培养其双创能力,实现进阶化培养新商科人才的需要。在创新创业热潮下,做好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商科专业拔尖双创人才,为社会输送急需的顶尖商科双创人才,既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满足学生创业实践的新需要,同时又有助于商科教学改革的创新。因此,通过产教融合实践平台,进行商科专业拔尖双创人才的培养,构建产教融合的新商科拔尖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创新理念、创业能力与课程教学之间相互作用、整体协同效应,从而解决原有商科双创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缺失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2 新商科概念及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特点
新商科是教育部教职委高教司司长在西交利物浦开会时提到的词。我国的商贸服务业进入消费升级、互联互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共享经濟和商业的3.0时代。商业创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商科创新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新商科,是在现有商科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技能的新融合。“新商科”教育是新商业时代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新商科”人才培养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新商科”人才培养理念体现新的商业思维。商业、技术和人文愈发深层次融合的新商业时代,商业人才需要逐步构建起“计算思维”、“数据思维”、“交互思维”、“哲学思维”、“伦理思维”和“美学思维”,这些思维的交叉融合是商业创新的动力源泉。
第二,“新商科”人才培养理念探索新的商业规律。新的基础设施、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组织、新的价值观正在悄然的以“非中心化”的模式构建起新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新的商业规律。
第三,“新商科”人才培养理念融合新的知识与技能。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技术、智能科学、数据科学等在新商业中的交叉融合应用,以及新的劳动工具使用所产生的新的技术技能积累,需要高校对商科专业大类中绝大多数专业内涵与外延进行再思考。 第四,“新商科”人才培养理念推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3 商科双创人才的市场需求与供给现状调查
课题组对陕西当地企业商科专业双创人才市场需求的特点、需求的数量趋势、双创人才需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的数据调查,并结合全国市场情况,从商科双创人才的需求现状和人才供给现状两个方面展开了调查和实证分析。
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共抽取了陕西百强企业中的20家企业,发放了1000份问卷,收集到有效问卷887份。(2)专门访谈。重点深入了陕西百强企业中的部分企业进行创新创业人才需求及供给情况访谈。(3)文献资料分析。课题组主要研究分析了上海、广东、天津、北京、陕西等地区的双创人才需求和供给状况。 调查结论如下:
第一,应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具有强烈需求。
第二,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制造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调整优化,产业要转型升级,这对人才结构、规格都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支撑。
第三,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双创人才数量难以满足人才市场需要。 4 高校商科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1 高校商科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现状
课题组以陕西民办高校为样本采集的主要对象,实地调查了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欧亚学院、培华学院商科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现状、课程设置状况等方面。并对全国部分高校商科双创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网络调查和文献分析。旨在了解我国高校商科专业目前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开设的配套课程现状,分析目前输出的双创人才与人才市场需求的差距,及对接人才需求进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的困境,在此基础上,确定拔尖双创人才的培养定位和能力结构,并提出商科专业拔尖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调查时间:2019年9月-2019年10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和群体访谈
本次调查在每个学校投放问卷80份,共计投放问卷32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275份,无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85.94%,调查结果如表1。
从实地调查情况来看,陕西四大民办高校的商科专业基本都开设了创新创业类的课程。西安翻译学院商科类专业均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必修32学时)、创新创业类课程(选修32学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西安翻译学院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除了开设上述两门课程之外,还开设了网络创业课程(选修课),努力提升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在强化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将专业课程与创业实战课程相结合,同时部分课程融入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营销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和涉外国际营销能力。西安翻译学院下设创新创业学院,除了对全院各专业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外,还鼓励学生申报入驻创新创业孵化园项目,学校对入驻创新创业孵化园的项目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帮助。西安培华学院在创新创业方面也非常重视。培华学院获得教育部颁发的“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证书。培华学院商科类专业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建立“创业必修课+创业选修课+创业提升课+创业精品课”的创业课程体系,开展实践能力训练和应用知识技能竞赛。在大学二年级,开设创业必修课《创业基础》。《创业基础》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引进了爱课程、超星尔雅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同时邀请行业专家来校为大三、大四学生做创新创业专题讲座。 4.2 存在问题
第一,双创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
虽然我国很多高校商科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开设了创新创业类的课程,但在高校教学中,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实践教学方面的重视度仍然不够,培养出的一些创新创业人才理论知识充足,但实践能力不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二,我国高校商科专业拔尖双创人才培养欠缺。 第三,拔尖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商科专业拔尖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如何紧密结合双创人才市场需求,把握新商科专业教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注重理论性、创新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视角,构建产教融合的新商科拔尖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拔尖新商科人才迫在眉睫。
5 “产教融合”视角下新商科拔尖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 5.1 提升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
高校新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學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5.2 转变教学观念,突出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深入结合
高校新商科专业在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时,应在开展校企合作、强化校企合作制度管理等方面做出努力,构建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动力机制。在双创人才培养中,除了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课内实训外,各新商科专业应与多家企业签订长期校企合作协议,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可以与企业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为企业订单式培养所需创新创业人才。
5.3 改进创新创业课程开发,注重赛教结合,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产教融合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建立由校、行、企组成,专兼职结合的复合型教学团队进行双创课程开发和设计。第一,面向全体新商科专业学生开设双创基础等通识类课程。第二,改造专业核心课,结合不同新商科专业的特点开展双创教育,打造具有专业、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如市场营销专业可以开设金融营销创业课程、移动营销创业课程、医药营销创业课程、房地产营销创业课程等,人才培养突出道技结合。第三,针对学生个性需求开设双创进阶课程,实现个性化发展。第四,搭建双创实践平台,如孵化园区,满足学生实践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重视实践锤炼,强调岗位标准,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5.4 创新创业人才应分层次培养,加大新商科拔尖双创人才的培养力度
由于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基础、实战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建议高校新商科专业在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时进行分层次培养。高校新商科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基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才需求现状,按照项目-模块-实战型模式培养新商科拔尖双创人才,并与企业合作,同时汲取国内外商科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无缝对接打造双创精英。 参考文献
[1]王嘉铭,白逸仙.培养一流人才:以科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高校教育管理,2018,(3).
[2]郑瑞楠.研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J].山东工业技术,2017,(13). [3]詹璐遥.浅谈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