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书笔记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书笔记

今年暑假,有幸读到李跃儿这本书,非常喜欢这本书故事。结合实际,分析现在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儿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家庭的原生态出发,归根结底总结出人内心需要的爱,有爱和博爱。也让我真正理解一定用心去爱孩子,然后有方法的教育。

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感染者,我被书中那纯真的爱融化着。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说的真好,关注孩子们幼小心灵,首先我们大人应该懂得儿童心理学,学会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急功近利,不问孩子的意愿,报很多培训班,冠冕堂皇的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从小扼杀了孩子童真。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我们没有给孩子发表的权力。

我在李亚鹏的北京一家培训机构学习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年龄关注的是他们心灵,认识世界一切美好的东西,说到他女儿的教育,他们每年12节气时会准时到野外观察植物的变化,年年如此,不仅陶冶情操,而且学到春夏秋冬的节气,植物的变化,也养成了孩子坚持良好的品质,这就是情商的培养,在幼小心灵种植下美好的一切。

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

都关注着她的变化,从大小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现在的教学理念也是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老师是主导,孩子是主体,但是很多老师不懂儿童心理学,怕耽误课程,从而忽视这一切。书中也提到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会与人沟通,和教师、同伴之前完全没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么同他说,都无法改善这样的情况。遇到这样孩子,我们该怎么办?首先从家长入手,了解孩子生活的环境,然后在课堂不断地观察他的变化,为他设计课堂,一点一滴改变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和被重视。一个习惯的改变需要21天,需要老师要用无尽的爱来关爱他,下面是书中做法,我们一起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今天我是你的妈妈,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妈妈是怎么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妈妈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因为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近。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样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妈妈买给你好不好啊?“好”让我知道我并不是在做梦,他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妈妈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好的”跟妈妈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面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但是他愿意和我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保护她的心灵,于是每次上课他都故意出现在我面前,有时候给我送点自己心爱的礼物,一直看到我打开为止。其实孩子很容易塑造,只要我们愿意改变。多么可爱的孩子,是那么简单,纯洁,一颗童心被

融化了。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耐心的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有心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聪明的爱。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因为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未来教学路很长,各种各样的孩子多,需要我们慢慢用心去教育,改变,相信我也能不断地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