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第七章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事富有成效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外学者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有关研究 三、教学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教学模式的本质与常用教学方法

2. 技能目标: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运用所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知识设计与组织教学 四、教学内容 一、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它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

国内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可称为“理论说”,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教学理论是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第二种观点可称为“结构说”,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类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第三种观点可称为“程序说”,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第四种观点可称为“方法说”,认为“常规的教学方法俗称小方法,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

鉴于以上对各种教学模式观点的反思,我们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 (二)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是一种设计和实施教学的理论,尽管由于各种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不同,但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操作性 2.整体性 3.简约性 4.开放性 5.针对性

(三)国内教学模式及评价 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它源于赫尔

通过本章的教学,让未来的教师了解教学模式理论与常用教学方法,为他们将来从

巴特及其弟子戚勒提出的“五段教学”,后经过前苏联凯洛夫等人改造并传入我国,我们又对其作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1)理论基础。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有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理论。它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2)教学目标。这一模式主要运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

(3)操作程序。它的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通过教师传授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由感知到理解,达到领会,然后再组织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最后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4)评价。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被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成为我国基本的教学模式,是由于它有下列优点。第一,它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较为迅速有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突出地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经验最经济的模式之一。第二,它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易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学科课程的书本知识的教学,适用于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适用于班级授课制的课程教学。但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多年来受到各方面的批评。然而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指出:接受学习不一定都是机械被动的,关键是教师传授的内容是否具有潜在的言语材料,能否同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教师能否激发学生主动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联系的旧知识来“固定”或“类属”新知识。如果能实现上述两点,则这种模式在掌握知识技能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就无法否定。

2.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属于这一教学模式较多,如卢仲衡提出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模式”;魏书生提出的中学语文教学的“六步教学法”模式;黎世法提出的“六课型单元教学”等。

(1)理论基础。其理论基础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学生心理发展观;“学会学习的学习观”。

(2)教学目标。以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实现以“讲”为主向以“导”为主的转变。 (3)实现条件。第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为主,“导”为主线。也就是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要充分相信学生能自学,积极指导学生自学。第二,教师要设计要求明确的自学提纲,提供必备的参考书、学习辅助工具,如词典、字典等。教师要有一套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该模式要求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故小学低年级较少采用。 (4)操作程序。这一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提出要求——学生自学——讨论、启发——练习运用——评价、小结。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每一个环节。

对该教学模式的评价。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加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好地解决了集体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的问题。采用这一模式,教师虽少讲了,只起点拨、解疑的作用,但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却更高了。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这一点,自学就会导致自流,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就难以体现。

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又称“引导—探究”式,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我国诸如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小学数学引导法、中学引导发现法、中学物理研究教学方法等皆属于此列。

(1)理论依据。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即“情境——问题——假设——解决——验证”五个步骤。

(2)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思维去获得实证的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技巧。 (3)实现条件。①师生处于协作关系,要求学习者能展开积极能动的活动,有时甚至是主角。②教师要用精炼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认识上的困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要解决这一认识上的困难要求,从而能认真思考所要研究的问题。③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材料(如文献资料、仪器等)和场所(如资料室、实验室等)。

(4)操作程序。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5)评价。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使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学生提出假设如何推理、论证等,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探索能力。引导——发现模式也存在有不足,一般适用于数理学科,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储备,才能从强烈的问题意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4.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同时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实验中的“情境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育”、“快乐教学”、“情知教学”等皆属此列。

(1)理论基础。情知教学论、现代心理学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暗示教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通过情感和认知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升华,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科学的知识。

(3)操作程序。包括以下步骤: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实现条件。这一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维持者”。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多种能力,如表演、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要求,提供音乐器材、教具或教学场所,并把他们组织好;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一起进入角色,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达到诱导学生情感和促进学生认知的作用。

(4)实现条件。这一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维持者”。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多种能力,如表演、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要求,提供音乐器材、教具或教学场所,并把他们组织好;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一起进入角色,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达到诱导学生情感和促进学生认知的作用。

(5)评价。采用这一教学模式主要作用在于对学生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通过设计某种与现实生活同类的意境,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怎样对待生活、认识自己和对待他人,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此教学模式也可以用于自然学科的教学,以提高其教学效率。

但一般而言,较适用于思想品德课、外语课、语文课的教学,还可以广泛适用于课外各种文艺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 5.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模式之一,也是教学模式中最基本的模式之一。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多以示范技能为目的的教学。

(1)理论基础。示范模仿是人类经验得以产生和传递的基本模式之一,也是创造活动的基础。一个复杂的行为技能的获得,需要经历三个阶段:认知阶段,即学会行为技能的要求;联系阶段,通过学习使部分技能由不够精确到逐步精确,单个的下属技能逐步结合成总结技能;自主阶段,行为技能的程序步骤已不再需要通过思考完成。

(2)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行为技能,如读、写、算、唱、跳及各种运动和操作技能;在学龄初期或社会化早期,通过示范模仿,使学生掌握社会的道德习惯和行为模式。 (3)操作程序。其操作程序是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前三个阶段是示范模式本身涉及的,而迁移是对模仿的更高要求,是模仿的进一步深化。

(4)评价。该教学模式的运用范围广,很多学科的技能训练都适宜。当代西方国家所采用的模拟教学,是该种模式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的产物,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在该模式中,由于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学生自己练习的结果,因此教师只起组织者的作用。

(四)国外教学模式及评价

二战以来,在其它国家的教育领域里出现了诸多教学模式,现择要介绍几种。 1.程序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分成许多小步子,系统地排列起来,学生对小步子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确认以后再进入下一步学习。

(1)理论基础。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2)教学目标。该模式的目标是教给学习者某种具体的技能、观念或其他内部外部的行为方式,如掌握某些智力技能或行为技能等。

(3)实现条件。采用这一模式,需把教学内容根据学习过程分解许多小步子,并按一定的次序排好。每一个问题都要先作出解释,然后提出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正确的答案。当学生回答问题后,通过出示正确答案,让学生确认自己回答的正误,反应正确后,再进入下一项目的学习。

(4)操作程序。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可用下图表示。 下一步 ↓ ↓ 正答

解释——问题——解答——确认 误答 ↑ ↑ 上一步

(5)评价。程序教学的优点是可以使学习内容化难为易,易于学生掌握,易于巩固;及时反馈、及时强化,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可以根据各人的情况,自定步调,确定学习进度,有利于因材施教。其不足是只能显示教学结果,不能体现教学过程,对教学活动中最复杂的因素——学习者的心理活动无法控制;削弱了教师对学生的随机指导和教师本人人格的影响,也割断了学习者间的相互影响;知识被分成一个个小项目来学习,影响了学习者对知识整体的把握。 2.概念获得教学模式

也称“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像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 (1)理论基础。该模式是以布鲁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为基础的。

(2)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来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掌握探究思维的方法。

(3)实现条件。这一模式原则上是要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因而要精选教材,能从中提炼出最基本的结构,难度要适中。并围绕着学习课题准备好假设、验证用的资料、实验等。第二,教师要以少胜多讲清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去探索;使学生了解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和不同的观点,诱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第三,师生在教学中处于协作关系,使学生能开展积极能动的活动,对所引用的材料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题和学生的情况来决定学习者的主动程度,使他们由半发现至独立发现。

(4)操作程序。该模式的基本程序为:识别概念——形成概念——验证概念——分析思维方法。

(5)评价。概念获得教学模式可引起学生主动探究,使他们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有利于迁移能力的形成并可培养学生创造的态度,从而提高儿童智慧潜能。但该模式所追求的“发现”较为费时,难于全面推广,它对各门学科并非具有同样的价值,它一般较适用于逻辑系统严密的数理学科,而以情感为基础的艺术学科则不太适用,另外它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先行经验的储备,要求学生有相当的思考能力,所以低年级学生和低智商的学生采用后将产生困难。

3.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姆创立的。“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1)理论基础。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方面:“新的学生观”;心理学提出的学生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学习结果的结论;布鲁姆所创立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教学评价理论。 (2)教学目标。在于解决学生学习效率的问题,以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实现条件。第一,师生双方对“掌握学习”都要抱有信心。第二,确定所教学科的内容、目标和测量手段,包括三点:确定学习内容,明确学科学习范围,并概括地加以表述;明确掌握目标,编制教学目标“双向项目表”(横栏表示行为,纵栏表示内容);准备终结性测验,试题要覆盖所有目标。第三,为掌握制订计划。

(4)操作程序。其基本程序为:诊断性评价——团体教学——单元形成性测验——已掌握者进行巩固性、扩展性学习或帮助未掌握者(或未掌握者接受矫正—再次测验,予以认可)——进入下一单元的循环。在一学期结束或几章节全部教材学完后进行总结性测验和评价。 (5)评价。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因材施教,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变学校和班级的组织,在普通的学年制班级里便可实施,因此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反响,其他国家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普及。

掌握学习也有许多问题需研究解决。如教学内容怎样划分单元才更科学、合理;教师上课前的大量准备工作,以及要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势必增加教师的负担;一般来讲,对于“掌握学习”是成绩较差和一般的学生比较适应,优等生则比较不适应,深化学习和扩展学习难以解决好。 4.“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这种教学活动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以此来设计教学行为,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自我的主导意识。

(1)理论基础。这一模式是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其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他的“非指导性咨询”理论是直接的理论来源。

(2)教学目标。针对传统教学只注重人的理智发展,片面地训练人的认识能力,忽视学生的情感培养的缺点,罗杰斯提出教学目标应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把教学作为促进自我实现的工具,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形成人的独立个性,最终目标是培养真正自由独立的、情知合一的“完整的人”。

(3)实现条件。第一,要十分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师生关系上要消除紧张。第二,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的手段(包括教师本人的学识、能力、思考方式等),由学生决定怎样学。因此教师不是以指导者而只是以顾问的形式出现。 (4)操作程序。该模式的基本程序为:创设情境——开放性探索——个人或小组鉴别。 (5)评价。“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所提出的一般教学模式中所忽视的情感作用和价值观以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问题值得肯定。它注重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促进学习者自我完善,但它又过分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必然会削弱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同时它完全放弃课程内容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对教学也是十分有害的。 5.“合作教育”教学模式

这是前苏联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以“合作教育学”为思想基础,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深刻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

(1)理论基础。该模式是以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个性民主化为基础的。

(2)教学目标。该模式的目标是形成儿童良好的个性,使他们的精神力量得到充分发挥。 (3)实现条件。第一,在一切可行的场合下,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使儿童时刻体验到一种受尊重、受信任的情感。儿童应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二,教材的重点要精心编制,如“纲要信号”、“算法口诀”等可见的行为,使学生在通过视、听、动作等多种活动来

牢固地掌握知识。第三,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由教师“教”,学生“学”也要渗透“教”、“自教”、“互教”等因素。最后,用实质性评价代替传统的形式评价,使评价起到鼓励、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尚在发展中,基本程序尚待概括和成型。

(4)评价。由于它强调促进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张师生合作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因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成为一种有影响的教学模式。在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以人际关系为教学目标或手段的教学模式,如小组探究模式、社会探究模式等。 (五)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

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 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

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

二、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关于教学方法的概念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其中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2.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3.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4.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包括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学方法就要包含教法、学法、教与学的方法。为此,教学方法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应为: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二)国内常用的教学方法

人们通过总结和比较筛选,把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十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1.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使用要求有: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注意启发学生,讲究语言艺术。 (2)谈话法又称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包括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使用要求是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要善于提问,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要做好归纳小结。 (3)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使用要求是:得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思考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加强辅导,适当组织学生交流心得。 2.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

法。使用时要求作好演示前的准备,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讲究演示的方法。

(2)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内外一定的场所,直接观察事物及现象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三种。使用要求是事先要作好准备工作,明确学生参观的重点环节,参观过程中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选择,结束后要指导学生作好讨论总结,安排作业。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包括感知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两种。使用要求是:做好实验前的准备,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做法,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作好实验小结。

(2)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使用要求是:作好实习作业的准备,作好实习作业的动员,作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指导,作好实习作业的总结。

(3)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使用时要求提高练习的自觉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严格要求。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使用要求包括: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作好讨论小结。

(2)研究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地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使用时要求正确选定研究课题,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三)国外流行的教学方法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教学方法在当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外创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在这些新的方法中,有三种在国外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们是发现式教学法、范例式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 1.发现式教学法

(1)概念。发现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的原理时,教师只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工作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结构。发现式教学法由四个环节构成。①教师创设问题情境。②学生提出假设或答案。③检验假设。④作出结论。

(3)该方法在数理学科,特别是对其中的概念、理论、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联系的教学中适用。

(4)使用的基本要求。教师在使用该方法时须做到:①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②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③努力创造一个有

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情境。 2.范例教学法

(1)概念。该方法是运用精选的知识经验以及事实范例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一般的、有普遍意义的知识,形成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批判、判断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是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等创立的。范例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精选过的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本因素的典型事例,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知识、观念,而不是要学生复述式地掌握知识。

(2)过程结构。范例教学法由四个阶段构成。①范例地阐明“个”的阶段。②范例地阐明“类”或“属”的阶段。③范例地掌握规律范畴的阶段。④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阶段。

(3)该方法适用于文理学科的教学。

(4)使用要求。教师在作用这一方法时要做到:①帮助学生主动学习。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③努力让学生认识知识内部的逻辑结构,掌握范畴性的知识。④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

3.“掌握学习”教学法

(1)概念。该方法是通过操作教学时间实施“因学施教”、以每个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为标志的、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发展的教学方法。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卡罗尔和布鲁姆 。 (2)基本原理。学习结果的主要变量是学习时间。学习时间分为实际学习时间和必要学习时间。学习程度=ƒ(实际学习时间/必要学习时间)。实际学习时间是完成相对指定的学习任务所安排的教学时间,是由教师决定的。必要学习时间是学生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所必要的学习时间,对学生来说是因人而异的。从教师角度,要尽可能多的帮助给予学生以足够的实际学习时间;从学生角度看,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学生缩短必要的学习时间。学习所花时间是掌握的关键,掌握学习教学法就是要找到为每个学生提供他所需要的学习时间的教学方法。

(3)过程结构。该方法分为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两个阶段进行。

教学准备阶段的过程结构为:①教师首先确定教学内容;②教师把课程分解为一系列单元,并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③在新课程之前,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④编制各单元简短的“形成性测验”试题,⑤编制“终结性测验”试题,覆盖所有单元目标,目的是评价学生是否完成了该学科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实施阶段的教学过程结构为: ①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掌握学习的一般程序,包括:学习→形成性测验→(再学习→形成性测验)……→终结性测验→每个学生都将达到教学目标; ②在新课程之前,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 ③在集体教学中给学生以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④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时,进行一次“形成性测验”,掌握正确率达80%~85%即可通过; ⑤通过者进行加深学习,未通过者进行补救学习,这种补救学习可利用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料(如辅导资料、练习手册、学术游戏等)和矫正手段(如小组学习、个别辅导、重新讲授等); ⑥再进行一次平行性的形成性测验; ⑦进行“终结性测验”,评定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

(4)使用要求。教师在使用该方法时应做到: ①诊断学生要准确无误; ②激发每一个

学生的学习动机; ③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④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和形成自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各适应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有的以获得知识信息为主、有的以获得动作技能为主、有的以巩固运用知识技能为主。我们认为各种教学方法应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应该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1.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 2、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 3.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4.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 5.与教师特点相适应

6.与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相适应 (五)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1)从教学方法研究的重心看,由“要素研究”向“过程研究”发展

(2)从教学方法的外在表现形式看,教学方法向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教学方法体系向复杂化发展

(3)从教学方法的直接价值表现形式看,由一维取向向多维取向发展

(4)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关系上看,由教学方法被动依赖教学手段向二者积极配合发展

五、本章思考题:

1、列举、比较中外常见教学模式

2、举例说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当今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哪些特点? 六、实践活动

自拟教学主题,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方案,体现自己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运用

七、参考文献

1、教学方法与教育观念/张楚廷/课程·教材·教法2005,(7)

2、新教学方式仅仅是新的“形式”?/侯春在等/课程·教材·教法2005,(10) 3、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理论关系的探讨/刘志华等/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 4、教学基本要素及其运行方式构建/董志峰/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7) 八、相关链接 同上

1、http://www.xlfd.com新课程资源网 2、http://www.Fyeedu.net枫叶教育网

3、http://www.cenre.com 中国名师教育网 4、http://www.chinaedu.edu.cn 中国教育信息网 5、http://www.cn94.com 中国教师联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