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项代大学功簇昀再认识 陈 嘉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650031)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大学在知识观念、科学研究观念和服务于 社会的观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现代大学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具备新的教育发展观念,才能使大学具备 强劲的动力,也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负社会的期望。 关键词:大学发展;知识观;科学研究观;社会服务观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609(2006)04—0006—03 关于大学,普西在《学者的时代》一书中曾作过 荒唐的问题,没有谁会怀疑大学是一个学习各种知 精辟的论述:“每一个较大规模的现代社会,无论它 识的地方。自19世纪德国的洪堡创立柏林大学,奠 的政治、经济或宗教制度是什么类型的,都需要建立 定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的原则以来,它已 一个机构来传递社会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 经成为全世界大学恪守的最基本的价值准则。但是 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换而言之,凡是需要人们进 在浩如烟海的知识面前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合 行理智分析、鉴别、阐述或关注的地方,那里就会有 理的知识框架,奠定一个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 大学。”大学的诞生无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大 基础,这实际是衡量一所大学把学生的知识观体现 学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中心,传播人类的先进文化 在如何通过知识的学习,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 和道义理想是它的使命所在。在大学发展演变的过 目标的尺度。蔡元培先生北京大学上任伊始,就发 程中,其功能也逐渐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到进行科学 表了一篇掷地有声,至今仍振聋发聩的演讲,其核心 研究,再到服务于社会,这已成为现代大学的广泛共 就是大学如何面对学术的问题。“大学是研究高深 识。今天,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 学问的地方,学生进入大学不应抱科举时代思想,以 进一步体现和人们对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的深切渴 大学为取得官吏之机关。应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责, 望,大学的地位已远非往昔可比,成为了现代社会不 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必须抱定以求学而 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那么大学还要往哪里走呢?这 来之正大宗旨,才能步人正轨。”19世纪英国的红衣 个问题从大学诞生之日起就是无数大学人苦苦思索 主教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也深刻地阐述到: 和追问的。雅典的一座神庙刻着一句古希腊人留下 “大学是一个推动探索,使各种发现得到不断完善和 的箴言“认识你自己”。那么今天的大学又该如何剖 证实的地方,是使轻率鲁莽也变得无伤大雅,使错误 析自己呢?在观念决定行动效果的时代,反思大学 通过思想与思想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碰撞暴露 的知识观、科学研究观和服务于社会的宗旨,对于大 于众的地方。” 学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天的大学在知识学习的目的上,尤其是知识 一大学缺什么样的知识观 观念上多了一份功利主义的色彩,而少了一些探究 、知识的哲学价值的精神追求。现代大学可以开出上 大学缺什么样的知识观,这看上去仿佛是一个 万门的课程,专业划分精细,学科交叉密集,大量的 作者简介:陈嘉(1967一),男(满族),四川渠县人,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从事汉语言文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 ・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新知识、新学科不断诞生,使学生有目不暇接的感 觉。但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也没有 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社会和经济的 各个方面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某种意义上,大学 必要使每一个学生把整个专业的课程都系统、深入 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 现代大学的知识观应该不仅是讲究单纯的知识传 授,而是要让学生明白如何对待知识、运用知识和创 造知识远比单纯的掌握知识更有意义。现在不少学 要提供的社会服务,不是和其他机构提供的社会服 务处在同一水平上,而是通过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 方面的成果,为社会提供服务。据资料统计,美国公 司1997年在大学投入的资金达到17亿美元,是20 年前的7倍,而大学对公司的回报绝不仅仅是投桃 报李。同样是在1997年,大学发明的专利就给投资 生把对知识的掌握仅仅视为将来工作的阶梯,而忽 视知识在人的一生中的发展价值,尤其是精神价值 公司带来了30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国的大学也通 的作用。在工具主义和科学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 大学的知识已经有物化和技术化的倾向,这种倾向 使得学生对实用学科顶礼膜拜,对人文学科避而远 之,人文精神也就自我放逐。此外大学在知识的选 择上还是以单一化、线性化的形式出现,知识的呈现 主体主要还是以课程和课堂教学的形式来体现。在 学科、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上过分紧跟市场经济,趋 同性较强,只顾学生眼前利益,而不太注重根据学校 办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决定教学走向。这些 弊端反映了大学在面临知识的选择时采取的过分实 用主义的知识观念,迫使大学成为了追逐社会潮流 的风向标,而缺乏自己独特的精神追求。不可否认, 知识是所有创造的基础,大学并不能预言哪一类型 的知识会对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可以肯定的 说,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对大学的未来是很重要 的。可如果大学把知识观的价值取向定位为“像填 鸭般的用那些诸如形而下之‘器’的东西塞满学生的 头脑,而对本真存在之‘道’却一再失落而不顾,这无 疑阻挡了学生通向自由精神之通衢。”那么这样的知 识观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是值得怀疑的。 另外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接受知识教育的过 程就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因此现行的知识观念 引起关注的问题是:“知识是社会角色的先决条件, 由于来自不同的知识领域,人们往往依据知识的属 类不同,而自发形成特定的圈子。因而,其思维方 式、心理、情感归属和信仰也就不同。”这种因为知识 归属不同进而导致人文和科技两大领域的人们思维 方式、心理习惯、语言表述以及行为方式上差异的现 象,就是所谓大学中两种文化的对立。这种文化的 “对立”使得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知识结构体系不 够完善,缺乏一种对社会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向 度。因此,进一步说,大学知识观的正确选择有助于 消除这种文化的对立和隔阂,使学生有信心、有能力 真正地融人社会。 二、大学缺什么样的科学研究观 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的一个重要使命,大学已 过科学研究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国家的经济、文化发 展当中,并且拥有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对国家科技 创新体制,大学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科学研究对于大学是重要的,而以一种什 么样的科学研究观来统领科学研究更重要。现代大 学越来越重视科学研究,这本来是好事,但都把目光 盯在应用研究上,而对基础研究,不管是自然科学还 是人文科学都缺乏一种长远的眼光和思考,更缺乏 一种制度性的保障措施。而相反,制约应用研究水 平提高的瓶颈却又恰恰是基础研究的薄弱,成为了 一种恶性循环,也是导致大学的科技竞争力不能完 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另外在市场经济 的诱惑和压力下,相当程度的科研工作一开始就是 通过“市场需求的商品”这个棱镜来确定,科研成果 往往被打上了鲜明的市场经济烙印,而不被看作是 扩张科学界限的研究活动。 此外中国大学的科学研究由于学科长期的f-jp 之见和小农经济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科研活动常 常以一种家庭作坊式科研的形式出现。既不注重研 究中各类学科的交叉整合和合作探究,又不太重视 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使得科研成果缺乏理 论前沿深度,也缺乏实践操作广度。斯坦福大学承 担的马丁・路德・金书信文件集项目,是一个大型的 也可能是比较典型的合作研究项目。这个项目由克 莱・卡森教授领导,由一个科研小组共同进行研究, 该小组包括16位高级学者,其中有许多人是访问教 授,还有48名研究生、106名本科生参与项目研究, 其中一人在研究工作基础上,完成了两本著作,课题 研究的时间历时10年。对比之下,令人汗颜,10年 时间,170人的庞大研究队伍,合作完成项目,这在 中国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中绝对是罕见的,因为我 们的科学研究观念太缺乏合作探究的精神,更缺乏 “板凳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科学求实态 度。所以如果我们的大学不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 不培养对待科学研究应该具有的求实态度,尤其是 对科学研究中良好文化“生态环境”的营造和维护。 那么我们的大学科学研究是很难有所作为,或者是 ・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很难大有作为的。 三、大学缺什么样的社会服务观 确的意见得到放大而占据舆论市场。实际上,当社 会只有一种声音的时候,本身就孕育着片面、偏激和 独断的危险。比如“教育产业化”这个相当时髦的高 等教育主流话题,实际把中国大学自主性、独立性很 脆弱,而盲目性、非理性很强大的特点显露无遗。一 大学走出象牙塔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大学越来越 多的参与社会和经济的各种活动,并且通过自身的 努力影响社会的发展。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近现代以 来,经济学家研究发现,各国经济增长的总量中,总 方面大学需要靠钱来维持所谓跨越式的发展,另一 方面又靠杀鸡取卵的方式对教育资源进行一种掠夺 式的开采,一味地把大学推向社会,过分强调大学的 是有一部分不能被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增量所解 释,他们把这些不能被解释的经济增长部分叫做“索 服务功能,忽视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忽视高等 罗残数”(根据经济学家Robert.M.Solow的名字命 名)。这种“索罗残数”的最重要的部分可以归功于 教育的作用。世界银行1998年在《知识与发展》报 告中指出:美国1929--1982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的增长中,25%可以由受教育年限的增长率解释。 与知识相关的三个因素是:教育、贸易开放程度及通 信基础设施的供应状况。同时确认,不向创新和知 识开放的教育将不会带来经济的增长。知识经济时 代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今天需要甚至渴求知识的人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为了生存并产生影响,大学 的组织和职能都必须适应周围人们的需要。它必须 像社会秩序本身一样充满活力和弹性。大学作为知 识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是摆脱不了服务职能 的。”而在某种程度上,生活在贫困阴影中的人们是 因为他们触摸不到左右命运的开关,这一开关就是 教育。由此可见,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今天的社 会和经济的发展中扮演了一个多么重要的服务 角色! 但是,大学在服务于社会的同时很可能意味着 自身独立地位的丧失,大学沦落为社会的附庸。布 鲁贝克在其经典著作《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言简意 赅地阐述到:“由于大学已成为知识工厂和现代社会 的思想库,大学就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大学已失去 了它的清廉,失去了对自身命运的控制。”由于大学 要得到政府的最重要的财政支持和帮助,所以大学 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政府,甚至对政府言听计从。 由于制度的缺陷,许多应该由大学自主的事情却由 政府操办或包办。大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政 府行为,而政府的不恰当干预常会使高等教育学术 边缘化,而扩大了学术腐败的可能性,这直接阻碍了 大学的正常健康发展。 反思最近十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一些所谓的 高等教育主流话题在论及大学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时,往往形成了一种传播学中所说的“沉默的螺旋” 现象。即当一种舆论形成以后,由于多数人的意见 占了上风,少数人就会陷入心理萎缩而沉默,使不正 ・8・ 教育安身立命的基础——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样做 的直接后果是动摇了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基础,把教 育的公平、公正完全置于脑后,这样的服务观验证了 “服从于政治压力或短期政治行为,不可能创建出为 长期的公共利益服务的高等教育系统。”所以在我们 强调大学服务于社会的时候,必须警惕大学成为社 会的传声筒而失去灵魂。 总之,对大学功能的分析探讨可以看出,社会和 大学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大学的问题必然折射出社 会的问题,反之亦然。大学发展是一个艰难的、漫长 的过程,任何以为大学的发展会风调雨顺的想法都 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是幼稚的。大学的发展本身又 是一个不断丰富自身内涵、不断调整自己适应社会 能力的过程。如果要说大学还具有一个功能的话, 那么这个功能就是“具有一种强烈而严肃的使命,这 就是思考。大学是独立思想的中心”,“也是一个批 判的中心。”大学不是完美的,但不能缺了责任和良 心。缺乏独立精神的大学是可怕的,而缺乏自省意 识和批判精神的大学就只能是徒有其表。在一个相 对宽松的社会环境里,中国大学应该让自己严肃起 来,否则居安思危就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纽曼.大学理想[M].徐辉,顾建新,何曙荣 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译.浙 江教育出版社,2001.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 育:危机与出路[M].蒋凯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4]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教育 科学出版社,2004. [5]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 教育研究,2002,(10). [6]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 [J].比较教育研究,2003,(4). (责任编辑:王舒;责任校对:王少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