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
摘要 安全生产是企业应当遵循的原则,但现实工作中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漏洞,进一步规范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安全管理工作规范的必要性,然后系统论述规范的举措,并提出安全管理工作规范的保障条件。 关键词 生产;安全;管理;规范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9-0069-02 0引言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每个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伴随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安全管理的规范性也应当上升到新的高度。安全管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含多方面的管理内容,运用良性循环的管理举措将为企业带来长远的效益。 1 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规范的必要性
在从事生产的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都具备了基本的安全管理条件,由相关的管理人员从事专门的安全工作。但是近年来企业内部的生产安全问题仍然频频发生,提高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应受到充分的重视。一方面,从企业内部来看,生产环节出现安全问题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损失,或是员工出现工伤,或是企业财产受损,而且安全事故的损伤程度与经营风险有着直接的关联,如果安全隐患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企业经营也势必会面临风险的威
胁,产生各种不稳定的因素。立足长远发展的角度,规范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另一方面,生产过程又是一个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企业从事生产的同时会对外部环境造成影响,安全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更要重视对公共环境的保障。有很多企业的生产作业涉及户外,如垃圾处理、建筑工程,缺乏内外安全的综合管理,一些隐性的环境问题就此引发,经过一段时间的蔓延,将会给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因此,规范生产安全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体现。 2 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规范的举措
在认识规范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必要性的基础上,科学的发展举措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企业应当在今后的管理中加强基层生产防护,引入先进的管理流程,应用保险分散风险,并推进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2.1安全管理工作的防护规范
基层生产过程的安全防护是安全管理规范的首要任务。基层员工处于一线生产的位置,企业既要对员工的安全操作给予更多的关心,又要认真关注对外部环境的安全防护,全面配备安全管理的软件和硬件。对员工的安全防护,企业要注重工作服、绝缘鞋、防护鞋、口罩、面罩、手套、对讲、操作工具等工作条件的完善;对外部环境的安全防护,企业要注重大气、水流、土壤以及噪声污染的防治。同时,生产章程中还应明确规定员工服装和工具配备的标准、
外部环境的维护标准。
2.2安全管理工作的流程规范
对流程的规范主要侧重于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出发,重新研究生产过程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安全问题之间的彼此联系,然后改进安全管理流程,使人力、物力、财力达到最优化的匹配。有的企业认为生产安全问题很少发生,所以就一些安全管理环节可能会忽视投入的重要性,这就涉及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的权衡。从短期来看,企业可能节约了部分运营成本,而一旦发生安全问题,不仅此次的问题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对社会环境的污染更会产生长期的影响,未来改进安全管理时也同样要继续投入。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要在深入分析内外部环境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从基层开始,向上层层设置安全管理环节,环环紧扣,填补安全管理漏洞,不留隐患。
2.3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险规范
生产安全问题的发生是一个富有概率性的问题,在一些企业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在有的企业不发生,不等于所有的企业都不发生。对于概率性安全问题的管理离不开保险的保障,保险是分散风险、杜绝安全隐患、提供损失赔付的有效措施。当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不断规范时,并不等价于安全风险为零,在此情况下,拥有保险保障,有助于为企业分散风险,即使发生安全问题,保险公司也可以提供相应的赔偿。例如,企业生产过程意外发生火灾,如
果只是意外问题,而不是因为人为管理的疏忽,缺少了保险保障,企业将承受非常可观的损失,健全的保险将为企业弥补损失。而有的企业希望投保,却遭到保险公司拒绝,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身安全管理不够规范。此时,保险公司凭借专业管理的优势,可以为企业提出有针对性的规范建议,当企业日益完善生产安全管理后,仍可与保险公司建立合作。企业投保保险时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则,为员工缴纳各种保险,并衡量企业财产规模,投保企业财产保险。 2.4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规范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不是一种被动等待,等待问题发生再进行处理,而是要主动关注风险的变动,分析风险变化的规律,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采用积极的措施抑制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信息化管理成为生产安全监督的保证。除安全管理人员的流动监督外,运用信息化管理可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对重要的安全指标进行测量,一旦进入高风险指标范畴,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及时预警,并协助管理人员采取治理措施。例如,垃圾处理工作的户外生产作业可能因为垃圾类型的不同,在焚烧、深埋的过程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在信息化管理的支持下,应用软硬件相结合的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大气污染的治理速度,尽可能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而且信息化管理的生产过程录像也有助于企业时刻研究内外部的安全问题,持续改进管理工作。
3 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规范的保障条件
安全管理工作的举措从制定到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获得企业领导的支持和推动下,只有各级员工密切配合,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得到改善。因此,生产安全管理规范的保障条件必不可少。企业应建立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评估制度,并通过责任人机制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效落实管理工作的改进。 3.1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评估制度
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当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即不断改进原有的管理举措,提升管理水平,所以对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性的评估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当企业重新设计管理流程,加强保险意识,实施信息化建设后,领导者、管理者和员工代表应定期对现有的安全管理工作加以评估,从员工工伤的数量、企业生产损失、财产损失、安全防范效率、应急管理速度、投入和产出之比等指标分析评价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依据评估结果,从微观层面深入研究更利于降低生产安全风险的管理方法,并加以应用。为此,企业领导者应确立安全管理质量评估制度,组织创建专项评估小组,以月度、季度、年度等作为评估周期,鼓励员工努力配合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企业内部严谨的生产和管理作风,切实为内部安全和外部环境的维护做出贡献。
3.2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人机制
从基层生产环节的安全管理、流程重塑,到企业投保、安全监督,不同的环节都应具备相应的责任人,即使发生问题,也能追根
溯源。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做到各司其职,以严格的责任人机制进行保障,才能严肃纪律,促进企业上下共同关注和配合安全管理。企业领导者应明确责任人机制的地位,并有效贯彻责任人机制,对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委派固定的责任人,将责任人的职责加以公示,使各个生产和管理部门都能认识到具体的安全管理内容与配合方向。责任人机制是奖励和处罚相并行的管理机制,所以企业可增加相应的绩效评估,从各环节责任人落实安全管理改革的速度、各个周期安全管理质量评估的结果、责任人履行职责的情况、问题的发生率、生产安全创新建议等方面对工作成果给予评定,以激励的方式促进安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3.3安全管理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
上述生产安全管理的改进举措既涵盖技术层面的规范,也涵盖思想层面的规范。技术层面侧重从生产安全的软硬件条件进行改进,而思想层面则与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责任心、自身素质息息相关。生产安全管理最终要靠员工来实现,人才队伍建设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企业应当积极引入安全管理的专业人才参与到改革工作中来,使生产安全管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服务于企业整体的运营和发展。专业的安全管理人才可以承担技术鉴定、流程再造、员工培训、管理研究的多重职能。首先,企业现有的生产安全管理软硬件配备是否合理,经过一段时间是否有防护硬件需要升级,专业人才可深入实施技术鉴定,并给予指导;
其次,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现有的安全管理流程是否出现管理漏洞,专业人才可及时对流程进行规范或再造;再次,企业内部从事生产和安全管理的员工需要具备怎样的技术技能、专业素养,如何应用安全的生产和管理方法,专业人才可深入一线完成培训工作,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最后,安全管理的举措是否需要改进,如信息化监督管理水平、新型管理方法的引进,都需要专业人才时刻研发,与时俱进。因此,企业应尽快构建生产安全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塑造崭新的管理风貌。 4结论
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既是必要的,更是迫切的。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保持敏锐的安全意识,应用先进的管理举措,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将会呈现更加喜人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苏宏杰,刘加保.从安全生产指标体系透视企业安全管理重点[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2).
[2]赵宏展,徐向东,于广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功能实现——生产安全问题确认和求解的视角[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