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蔡江华 邓仕燕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回顾 有偿的技术转让。
(一 ) 垄断优势理论 弗农将时间变量引入直接投资的动态分析中 , 较好地解释了第 垄断优势理论产生于 20世纪 60年代初 , 由海默最早提出 , 后 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期美国企业在西欧和其他国家直接投资特别 经金德尔伯格和凯夫斯发展而形成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 , 由于国 是进攻性直接投资的动机。1974年 , 他又引入国际寡占行为来修正 内和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特点 , 造成了跨国公司具有相应的垄断优 其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将产品周期重新划分为 “以创新为基础的寡 势。这些垄断优势使跨国公司能排斥东道国企业的竞争 , 维持较高 占 ”、“成熟的寡占 ”和 “老化的寡占 ”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中 , 的垄断价格和利润 , 导致不完全竞争 , 这是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 跨国公司根据不同类型的进入壁垒来建立和维持其垄断地位 , 进入 投资的主要原因。该理论提出的 FDI产生机制如下图所示: 壁垒对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三 ) 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 ”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科斯首先提出来的, 英国学 者巴克莱、卡森和加拿大学者拉格曼将其应用到国际直接投资领 域 , 形成市场内部化理论。该理论以市场不完全为假设 , 将科斯的 交易成本学说引入了理论体系 , 认为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制约了企 业的运行效率 , FDI则以企业内部高效的行政结构来代替低效的市 场结构。他们特别强调中间产品问题 , 指出中间产品并不只是半成 品、原材料 , 还包括结合在专利和人力资本中的各种知识。知识是 产生垄断优势的 , 知识产品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研究与开发努力 , 而 且很难定价 , 只有通过内部转移才能有效解决。
垄断优势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寡占市场结构来研究发达
二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0世纪 6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弗农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用于 国家跨国公司海外扩张的动机和决定因素 , 而内部化理论则转向了 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与区位选择。该理论将产品生命周 研究各国企业之间的产品交换形式、企业国际分工与生产的组织形 期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即产品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 式 , 它分析了跨国公司的性质与起源 , 能够解释大部分的国际直接 以解释企业根据生产条件和竞争条件而做出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 投资的动机。内部化理论的优点是既适用于发达国家又适用于发展 他认为 , 在产品的创新阶段 , 企业会在国内生产并向消费水平 中国家 , 但它不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理方向和跨国经营的布 相近的国家出口 ; 在产品的成熟阶段 , 为了避免产品被国外厂商所 局 , 因而经常被区位理论学者所批评。 模仿 , 企业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 首选的仍是那些产业基础相近, (四 ) 比较优势理论
收入水平、需求结构相似的国家。在产品的标准化阶段 , 企业的垄 小岛清认为 , 对外直接投资分为贸易导向型和反贸易导向型两 断优势不复存在。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或是延长技术的生命 , 以获得 种类型。贸易导向型直接投资是从投资国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 尽可能多的利润 , 创新公司会选择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或直接进行 的产业向东道国处于比较优势的产业的投资 , 这种投资将增强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 , 近邻印度的纺织业规模在 今年第一季度的发展势头甚猛。
对此笔者对浙江的纺织企业有一下建 议:
浙江纺织企业首先应该清楚地看到产 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 比如技术创 新和产品开发能力不足 , 出口产品的档次 和附加值不高 , 国际品牌缺少 , 低成本竞 争优势正在弱化 , 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 威胁不断增多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增 长方式的转变 , 努力促进我省纺织业平稳、 较快增长 , 仍是当务之急。
我们浙江纺织业应该大力提升国际竞 争能力。一是从政策上鼓励企业加大研究 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投入力度 , 建 立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 构建企业与科研 院所、高校合作模式, 提升纺织企业核心 竞争力; 二要在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档次、 售后服务和品牌上下功夫 , 学习日本经验 , 加强非价格竞争 , 对产品质量、设计、形 状和品种进行革新 , 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 值提高纺织业总体竞争能力。
在目前纺织品出口还比较混乱 , 纺织
业小企业比重高 , 规模效益不明显, 竞争 无序。出口值在 2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 有 4915家 , 约占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企 业数量的 80%。这些中小企业 , 出口量有 限 , 且纺织品出口以同质化中低档产品为 基础 , 中小企业主大多注重眼前利益 ; 因 其自身实力、品牌效应、营销策略等方面 的缺陷 , 动不动就打价格战 , 为了一己私 利 , 不惜同行残杀 , 相互压价的情况时有 发生 , 结果 , 造成竞争无序的局面, 不仅 牺牲了企业利益 , 行业利益 , 国人同胞的 利益 , 同时给国家的外经贸工作带来极大 的损害。可以预见 , 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 分在今后激烈的国际贸易面临被淘汰 , 笔 者认为 , 为了浙江纺织业的明天 , 适当的 产业调整是必要的。
针对这种混乱的局面 ,笔者建议建立一 个权威的行业协会 ,这个协会必须起到组织 引导作用 ,适时对企业发出风险预警信号 , 让企业快速反应 ,规避风险 ,规范市场经营 秩序 ,设立行业惩罚标准 ,这个协会的角色 , 也可以让政府适当参与扮演 ,利用政府的资 源 ,通过经济杠杆、信息服务、法律体系 ,创
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等与其它经济政策相 融合的方式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 性贸易政策。一是提供信息服务体系。政 府要为企业建立个球性的信息网络 ,了解国 际市场需求特点并宣传和推广本省企业 ,为 企业营造获取各种信息的服务体系。二是 提供人才培养与支持体系。
以产业内升级为主导, 不断提高产品 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产业的升级有两条 路径 : 一是产业间结构的升级, 即不同产 业间的结构转换与升级 , 如由劳动密集型 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换 ; 二是产 业内升级 , 即在同一个产业内部由低技术 层次向高技术层次、由低加工度和低附加 值层次向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层次发展。 根据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基础及外贸 竞争力 , 今后要特别注重其产业内部升级 和要素密集性的逆转 , 不断提高其产品的 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要利用先进技术对纺 织服装产业进行嫁接改造 , 促进其结构调 整和技术提升 , 以达到高加工度制造 1获 取高附加值。
(作者单位 : 浙江财经学院 )
24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