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 本文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探讨这些理论对中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指导作用及启示。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回顾 启示

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1、威尔斯(Louis T.Wells,1983)的“小规模技术理论”

1983年,威尔斯在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代表作《第三世界跨国企业》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来源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并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前景。其主要观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来源。威尔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在比本国更不发达的国家进行投资的时候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市场规模比较小,如果本地企业从发达国家进口技术,可能会导致企业规模过大而与当地市场规模不匹配。在产品市场比较小的情况下,使用的技术也应该适合于小规模制造,才能增加利润,而发展中国家掌握的技术就符合这一要求。另外,发展中国家在国外投资的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一方面是本地企业,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本地企业想要模仿投资国的技术,可能要支付比较高昂的成本,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并不愿意将资源浪费在小规模生产和小规模市场上,所以,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者就具备了技术上的优势。

竞争优势还体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因为恶劣的国际收支状况会限制进口而鼓励本国企业制造,因而进一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为了夸大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首先会选择商品出口。在出口受到威胁时才会考虑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通过对外的投资活动保护产品的国外市场、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廉价的原材料。另外,因为投资国与东道国比较接近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环境,使产品和技术更容易被接受与认可。

(3)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前景。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相比,具备的竞争优势比较小,从而容易失败,一旦发展中国家小规模技术优势被取代就很难寻求其他的优势来源。但是,只要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能继续保持比本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优势与经验,这些具备新的竞争优势的企业会不断

涌现,对原有的企业进行替代。另外,只要出口继续受到威胁,通过建立海外子公司使优势内部化也会促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不断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2、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拉奥在《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中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如果不只是简单的模仿技术,而是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对外国技术做出大规模的调整,这种技术地方化的过程可以使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具有竞争优势。他比较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发现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优势来自于:容易本地化的技术和知识;和同类型国家产品市场的相似性;小规模技术效应;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研发的产品与跨国公司的产品的差异化。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通过对外国技术的消化、改进、创新,使其更适应当地生产的需要,在这一创新过程中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竞争优势,促进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3、技术变迁产业升级理论

由坎特威尔(J.A.Cantwell,1991)和托兰惕诺(Paz Estrella E.Tolentino,1993)共同提出的技术变迁产业升级理论,也被称作“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该理论重点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变迁和技术积累进行考察,并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技术能力的积累,向周边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成功的投

资,并最终升级为向发达国家的上行投资。托兰惕诺分析了发展中国家FDI的地理扩散的规律,认为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向临近国家或者文化接近、有联系的国家投资;第二步,开始向非临近的发展中国家投资,投资形式为比较简单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第三步,在最高级的产业阶段,跨国企业将自身优势运用于复杂、高端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开始向距离遥远的国家和发达国家进行投资。

4、小泽辉智的“一体化国际投资发展论”

日本学者小泽辉智(Ozawa)提出了“一体化国际投资发展论”,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讲,发展中国家FDI会经过4个连续的阶段:第一阶段为吸引外国投资阶段;第二阶段为输入FDI到输出FDI的转型阶段;第三阶段为从劳动力导向的FDI向技术导向、贸易支持型FDI过渡;第四阶段是资本密集型输入的FDI和资本导向型输出的FDI交叉发生阶段。

小泽辉智强调发展中国家的FDI结构升级应以增强比较优势为基准、以出口导向战略为条件,把国家的工业化战略与开展对外投资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他把经济发展、比较优势的动态化与对外投资作为相互作用的三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经济发展会改变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推动企业的跨国增长,海外经营也会反过来提升产业竞争力,让相关企业成长为国际领先的优势企业。

5、Uppsala国际化模型是基于约翰逊(Johanson J.)、保罗(Wiedersheim-Paul F.)、(Vahlne J.E.)等人的国际化演进模型

Uppsala国际化模型将国际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依次代表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没有出口;有偶然的出口;通过独立的代表处或代理人有规律地出口;企业在海外建立自己的销售子公司;企业在海外建立生产实体。Uppsala模型对于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而言,其借鉴意义在于该理论强调了对外直接投资之前通过进出口贸易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对企业积累最为关键的海外市场的知识、销售技巧至关重要。

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评述

1、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合理性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从自身角度探寻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原因、发展规律等,对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按照传统的理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企业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上并不具备明显

的优势,因此其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则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视角,客观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具备的竞争优势,拥有的技术和其他要素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没有绝对优势,但是对于一些欠发达国家或者经济发展水平比本国低的国家,这种并不先进的技术却具有绝对优势。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时候,如果选择经济发展水平接近或较低的国家,他的技术相对于大型跨国公司更容易被当地市场接受,遇到的竞争者也会比较少,那么就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对发达国家技术的学习,创新与转化,锻造并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2)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路径。因为发展中国家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拥有的是比较优势,所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步骤和路径也与发达国家不同。美国的跨国公司是在完全拥有垄断优势之后才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而发展中国家是在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之后才开始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还是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投资,因此,发展中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应该紧密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发展状况,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对外投资策略。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竞争优势的增强,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提升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并利用海外投资推动国内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主要路径之一。

(3)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间的关系。传统的国家贸易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之间是一种替代关系:当商品出口遇到困难的时候,企业才会利用内部化的优势降低成本,扩大产品市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则从贸易和投资之间的关系解释了对外直接投资。和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之间形成了一定的互补关系:通过开展对外投资,将本国所具备的技术优势转移到其他国家,并且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可以促进东道国的潜在比较优势的进一步发挥和提升;通过投资扩大比较成本差异,对贸易又形成了新的推进作用。相关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协调贸易与投资,“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2、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不足

(1)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来源论述片面。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都把对于比本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先进的技术作为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这显得比较单一和片面。虽然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并非所有的技术都不具备竞争优势。以目前的发展形势看,有一些发展中国家掌握的核心技术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另外,技术地方化理论把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优势的来源归结于对发达国家的技术的模仿与改进,忽略了发展中国家技术自主创新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2)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区位仅限定在比本国经济水平的低的国家。按照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中国家只可能对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本国的欠发达国家或者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进行投资。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流向发达国家而并非发展中国家,并且,这些企业当中有很多都是中小企业。原认为发展中国家

只有在跨国企业的最高发展阶段才会向发达国家进行投资的理论,就很难全面解释这种现象。

(3)对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很难解释。对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而言,解释中小企业在FDI中获得的高收益始终是一大难点。对现实经济的经验现象与经典的规模经济理论存在矛盾,中小企业的高效率在过去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规模经济既不能解释各类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也不能解释结果。规模经济只能部分解释企业个体层面的扩张,但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长不能被厂商规模经济解释。

三、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1、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必须注重培养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首先,要利用和发挥比较优势,先从具备优势的行业和产业开始发展,在发展中注重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同时把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有效的结合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技术的升级。其次,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产业的发展水平,反过来促进国内比较优势的提升。另外,优势的获得除了企业本身,还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以我国目前的技术,资金和管理水平,大部分企业都不具备对发达国家进行投资的实力。现阶段就应该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对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周边国家和其他欠发达国家展开投资。这种模式风险较小、收益相对较高,为继续扩大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成长打下基础。

3、注意协调对外投资和贸易的关系

对外投资和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是替代而是互补关系,是可以互相促进的。我国当前外贸出口受到国家经济的波动与国内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很多企业面临危机,甚至倒闭。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有效利用相关的理论作为指导,从而促进投资和贸易的共同发展。对于遇到出口问题的企业,除了技术改造和政策扶持,还可以根据其技术与市场状况开展一部分产业转移,通过合理的参与国际分工为本国创造新的国际贸易机会,对外投资,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有效优化与提升,使得外贸中的比较优势就进一步增强。

4、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加快产业升级

我国目前的主导产业是制造业,而我国的制造业主要集中于低技术,低附加值的消费制造业,产业结构比较低。现阶段我国要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要途径就是通过鼓励对外直接投资,将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规模的向周边国家进行转移,一方面缓解在国内遇到的发展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推进国内的产业升级,提升我国的产业优势。

除了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对外投资,技术与资金密集型的企业的对外投资也是必要的。在投资过程中加快对先进技术的学习,消化与吸收的能力,增强我国的竞争优势,进一步的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 郁晓耕、魏浩: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J].经济经纬,2006(5).

[2] 高世楫:技术和组织创新与新经济——从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经济范式看新经济[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3).

[3] Johanson J.,Vahlne J.E.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Firm-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Foreign Commit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Business Studies, 1977,8(2).

[4] 赵优珍: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探讨与经营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