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概说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2011年7月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iangsu Institute of Education(Social Science) Ju1.,2011 Vo1.27 No.4 第27卷第4期 教育研究方法概说 周 岳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江苏苏州 215104) 【摘要] 研究教育需借助一定的方法。思想方法决定具体方法的选择;具体方法的运用体现一定的思想方 法。教育研究的思想方法源自哲学。研究学校教育,可借鉴实用主义哲学中关于问题研究的实证思想:起源于实践中 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过程显示为“问题与假设——资料与证据——结论与讨论”。具体的研究方法主 要包括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 [关键词] 教育研究; 实证; 思想方法; 具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0—0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696(2011)04—0010—04 科学研究需借助一定的方法。方法有两层含 哲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人类历史发展观:教育是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 义:一指在宏观意义上指导人们研究问题的思想方 法;二指人们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所用的具体方 法。教育研究方法也如此。它既指在宏观意义上指 创造了社会。人作为社会劳动的主体,在生产劳动 中创造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传承文化并运用 导教研人员和中小学教师研究教育的思想方法,也 指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所用的具体方法。二者虽有区 别,但也有内在的联系。宏观的思想方法决定了具 体方法的选择,具体方法的运用体现了宏观的思想 方法。其中思想方法起着决定作用。 一这些文化成果发展自身,以增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 产的主体力量,便产生了教育。学校是教育的主要 场所,也是发展人的主要场所。 2.实用主义哲学提供的教育研究思想方法。 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教育是头等大事,必须有 、教育研究的思想方法 一定数量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家研究教育的相 教育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理论一般源 自哲学,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教育研究也 不例外。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之过程包括对自然的认 识、社会的认识和对于人类自身的认识而形成的理 关理论,参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其所制订 的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既要符合教育的规律,又要符 合相应的国情及其教育现状,并能给具体的教育实 践以正确的导向和坚实的保障。作为基础教育及其 研究体系中的理论工作者,一方面要研究马克思主 义哲学中有关人之发展的大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 研究关于教育实践研究的思想方法。当有关教育的 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确立,后一方面的研究——对于 研究教育实践的思想方法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 论体系,也就是哲学,教育理论是哲学构成中的一个 相关部分。一个较为完备的哲学体系,通常含有对 教育及其研究思想方法的相关论述。有的比较直 接,如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哲学;有的比较间 接,如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教育研究思想方法。 实用主义哲学中对于“问题”研究的方法论思想 值得借鉴。实用主义哲学有以下主要论点:(1)强调 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可以改变的;(2)强 在理解教育的本质以及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学校教育的育人目标等问题上,应秉持马克思主义 [收稿日期]2011—05—04 [作者简介]周 岳(1955一),男,江苏苏州人,江苏省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l0~ 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3) 断”,或者说“实然判断”。如果说哲学研究的典型话 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 果;(4)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动;(5)理论只是对 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是一种工具,是否有价值取决 语方式是“论……的价值”,那么,实证研究的典型话 语方式是“……对……的影响”。它的重点是探察事 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联系。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为社会及人之发展的思 想为教育在应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上明确了方向, 于是否能使行动成功;(6)人对现实的解释,完全取 决于现实对他的利益有什么效果。 作为一个完整的哲学思想,实用主义哲学需要 批判,但其中(2)和(5)所提供的对于“问题”研究的 “实证”思想值得借鉴。以杜威为例,他认为思维的 我们在朝着这个方向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肯定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 研究,如何研究,这就需要方法,首先就是研究问题 自然规律不是形式思维,而是所谓“实验逻辑的反省 思维”。且不谈形式思维与“实验逻辑的反省思维” 究竟哪种思维真正揭示了或者说符合思维的自然规 律,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这么说:在实然的“物理”世界 里或者说社会中,定位于人之实践、定位于人对实证 的不断反省的思维方式更有解决问题的实在价值 (不排斥在实证、反省中运用数学等工具思维)。这 种以实验为逻辑、不断反省实证的思维其实是一个 对问题持续探究的过程。起点是发现问题,而发现 问题的关键在于问题情境,从问题情境中揭示矛盾, 从矛盾中寻找问题,然后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其过 程表现为:(1)疑难或问题的发现;(2)确定疑难的所 在和性质;(3)提出假设,作为可能的解决方案;(4) 演绎假设所适用的事例;(5)假设经试验证实而成为 结论。这个思维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证实的过程。 3.教育“实证”研究的两种思想方法。 承继这种思想,教育研究在哲学研究(主要包括 思辨研究和价值研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种研究 的思想方法——实证研究。尽管这两种研究方法内 含的思想方法基本一致:起源于实践中的“问题”,针 对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过程都显示为“问题与假 设——资料与证据——结论与讨论”,但还是存在一 定的差别:哲学研究以“逻辑思辨”的方式提供“资料 与证据”,强调“逻辑推理”;实证研究以“调查”的方 式提供“资料与证据”,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 权”、“拿证据来”、“说话要有证据”。 哲学研究的使命就是为实证研究提示什么是 “值得”关心的问题、什么是不“值得”关心的问题。 帮助实证研究者和实践者建立“什么事情有价值什 么事情无价值”的是非标准和“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的善恶观念。这些是非标准和善恶观念成为科学研 究者和实践者做事和选择的“方向”。 如果说哲学研究的话语方式是价值判断,或者 说“应然判断”,那实证研究的核心精神是做“事实判 的方法论思想。因此,不管是教研人员走进学校,研 究或帮助中小学教师研究教育,还是中小学教师在 教研人员的帮助下研究教育,都要掌握关于“问题” 研究的“实证”思想方法。 二、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 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含现 场调查研究和历史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 1.调查研究。 (1)现场调查研究。为研究教育而进行调查研 究,首先应调查学校教育的具体情况。学校是社会 教育构成的基本单元。教研人员研究教育,应走进 学校教育现场,通过各种方式(或直接观察,或问卷, 或访谈)记下“观察”思考所得;中小学教师研究教 育,也应该通过以上各种方式记下自身或他人的实 践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积累资料。教研人员“观察” 什么?中小学教师应记些什么?从学校教育的两个 核心问题——培养或发展怎样的人(培养目标),怎 样培养或发展成这样的人(课程)来看,不管是教研 人员,还是中小学教师都应该“观察”学生在怎样的 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应该记下怎样 的课程实施使学生得到了怎样的发展。记下这些 “观察”所得,其实还只是在研究的起始阶段,还未进 入真正的研究范畴。调查以后怎样研究,或者说怎 样在调查中进行研究,下文将有具体论述。 (2)历史调查研究。按前所述,调查研究分历史 调查研究和现场调查研究。如查阅文献资料,所研 究的是自己或他人在以往通过观察、问卷、访谈所得 的情况,属于历史的调查研究,但有一些我们通常所 说的研究方法,如“课例研究”、“案例研究”,其实也 属于历史的调查研究。因为这些课例、案例(包括自 己亲历和他人经历的),只要已成一例,就已成为了 过去,成为了历史。 按理说,调查研究中的“调查”指的是获取信息 资料的方式,课例、案例研究中的“课例”、“案例”指 一1 1— 的是信息资料的内容,那为什么会在调查研究的基 础上引申出了课例研究和案例研究?承前所述,学 课例,也许是个案例。把自己经观察、问卷、访谈所 得的第一手情况,客观地叙述出来,为进一步研究做 准备,那就是所谓的“叙事研究”;如果自己对自己经 观察、问卷、访谈所得或就是自己经历的课例、案例 及其经验进行反思,即通常所说的“自我反思”,也就 是自我的现场调查研究。再说一说“行动研究”。从 广义上讲,以上一切研究都可说是行动研究。而实 证研究中的“行动研究”主要是指整个“证实”(当然 校教育有两个核心问题,如果将研究的方向集中于 “课程”,由此而引申的一系列实证研究那就是课例 研究。课程是什么?课程是指学校中学生所应学习 的学科总和以及对这些内容的安排和进程。课程实 施的基本单位是“课”。因此,研究课程——研究怎 样培养或发展成这样的人,就应该把它落实于对基 本单位——“课”的研究,这就是课例研究。如果将 也有可能是“证伪”)过程中的“实验研究”。由于教 研究的方向着眼于“培养目标”——培养或发展怎样 的人,将对每一个学生或每一“单位”学生的培养或 发展视为一个个个案,那由此而引申的一系列实证 研究就是案例研究。当然,在一定情况下,课例研究 也就是案例研究。学校教育就是由一个个课例和案 例组成。研究学校教育就是要研究一个个课例或案 例,不管这课例或案例已经存在或正在发生。因此, 课例研究、案例研究在本质上也就是调查研究。 2.实验研究。 已经成为过去的每一种教育情况都是当时多种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我们回看研究这类教育情 况时,首先应还原当时的教育情境,分析究竟是因哪 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了这样的教育情况——其 中哪些因素是形成如此教育情况的主要原因,如果 调整包括怎样调整这些因素,情况将会产生怎样的 变化,如果这种变化确是我们所期待的,那如何调整 这些凶素都应该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如果想解决问 题——调整这些因素,就当制定如何调整这些相关 因素的行动方案。所制订的方案是否能解决问题 (我们也只能暂且假定它是可行的),如果可行,又需 考虑该将此方案施行于哪个适用的事例;如果在所 适用的事例中施行了该方案(也就是进行了所谓的 行动研究),也就是进人了实验研究。如经实验,并 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也就完成 了一个实证研究的证实过程。实证研究可以为我们 提供一个个相对可靠的经验模型,如果我们再对这 些经验模型或者说再以这些经验模型去不断的证 实,那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就会越来越丰富并越来越 深刻,其中也包括对教育的认识。 3.其他几种研究方法的归属。 前文分析了历史调查研究及其课例研究和案例 研究。现场调查研究本质上与历史调查研究相同, 只是所研究的对象情境有所不同——自己通过观 察、问卷、访谈来收集资料。其中所观察的也许是个 一1 2~ 育实验不可能做到严格控制和测量,几乎所有的教 育实验研究都只是“准实验”,所以把这种“准实验” 称为“行动研究”。 “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并不是具体的研究方 法。它们只是实证研究的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两 种方式。质的研究以事实、故事的形态收集资料和 分析资料;量的研究以数字(统计、测量)的方式收集 和分析资料。实证研究属下的研究方法都既可显示 为质的研究,也可以显示为量的研究。 而其他所谓人种志研究、现象学研究,在本质上 也属于调查研究,只不过是显示了参与式观察和访 谈的深度。所谓解释学研究,其实主要就是指历史 的调查研究——对历史文本(经典名著)的深度理解 与阐释,尤其重视文本表面背后的“微言大义”。 因此,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从大类上分,只有调 查研究和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往往是实验研究的辅 助方法——先调查哪些因素对某种现象的出现构成 了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然后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去验证这些因果关系。这样看来,研究者在选择具 体的研究方法的时候,完全可以简单而自信地宣布: “我的研究方法是历史的调查研究”、“我的研究方法 是现场的调查研究”,或“我的研究方法是实验研究 (行动研究)”。 一:、;口 仕 五 口 如果把研究做一个大分类,那么,教育研究可以 分为实证研究和哲学研究。中小学教科研在实证研 究和哲学研究两者之间,最好以实证研究为主,以哲 学研究为辅。一旦确认了哪些主题值得研究之后, 最好迅速转向实证研究。 作为中小学教师,最好不写或少写类似“论…… 的价值”或“论……的意义”的文章;研究报告的标题 也尽量避免“应该……”、“必须……”、“大力弘扬 ”……,等等。不是说“论……的价值”或“论……的 意义”的写作和研究没有意义,恰恰相反,价值研究 (哲学研究)是做实证研究的前提,它为实证研究提 供什么值得做什么不值得做的方向。但是由于中小 学教师做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自己的课堂教 学或班级管理的工作实践,所以,适合中小学教师做 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实验研究,而调查研究往往成为 实验研究的辅助方法——先调查哪些因素对学生的 科学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法研究问题,必须正确设 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假说是对于现象进行客观 研究所得出的暂时性结论,是一个未经过证明的结 论。假说是对研究对象之现象的经验性概括和总 结,但还不能说明它是否能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 论。 品德养成、学生成绩或学习兴趣构成了因果关系(或 相关关系),然后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去验证这些因果 关系。 (4)验证。在不同条件和不同时间对假说进行 检验,用事实检验其正确与否。 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宏观的思想方法决定了 中小学教师可以参考的实证研究的步骤: (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 具体方法的选择;具体方法的运用体现了宏观的思 想方法。其中思想方法起决定作用。实证研究其实 是一种思想方法。不管是调查还是实验,不管是观 察、问卷和访谈还是叙事、反思和行动,也不管所得 的或所研究的是课例还是案例,一切具体方法的选 择,都应该统一于关于问题研究的实证思想方法。 (责任编辑陈晓姿) 因素、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 实资料。 (2)设定假设条件。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 的行为是由其特征所决定,试图把所有复杂因素都 包括进去,显然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为此,必须对 某一理论所使用的条件进行设定。当然,假设的条 件有一些是不现实的,但没有假设条件则无法进行 (上接第9页)何谈办学?即使在特殊力量(比如政 就是因为南京的“高考之痛”而纷纷让位于苏北那些 会抓考试的校长吗?教育家办学,就连考试这一关 都过不了! [参考文献] [1¨美]艾伦・布卢姆.美国精神的封闭[M].南京:译 林出版社,2007. 府权力的冲动)的推动下,教育家“被进入”学校,等 待他们的只能是被行政权力改造的命运。因为无论 谁做校长,你都得在既定的权力结构中生存,都得遵 循既定的“游戏规则”,否则等待你的只有是被淘汰 的结局。如果教育家做了校长,按自己的思想来办 学,不顾升学率等变态的教育游戏规则,不要说别 人,家长就会将其轰下台。 教育家对教育的认识起码高于考试,但并不擅 长抓考试,擅长抓考试的肯定不是教育家。现在的 中小学校长的佼佼者,哪个不是抓考试的高手?以 南京为例,前些年对素质教育还有些想法的校长,不 [2][美]弗兰克・H.T.罗德斯.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 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刘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