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新历史小说探析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2009年6月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nan Voeation ̄College Jun.2009 第3期(总第74期) No.3(Serial No.74) 90年代新历史小说探析 李振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03) 摘要:相比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和九十年代的正“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在写作手法上 表现出了与前二者迥然不同的特占、,它的抒写是反传统的,表现在:民间视角,个人体验的强调;边缘人物,非史资料 的撰写;叙述空缺,再现原则的瓦解。同时,它渗透文中的历史表现出了虚无、非理性的特点。新历史小说因新颖而得 以展露文坛,又以过分标新立异而走向了穷途末路。 关键词:新历史小说;个人体验;边缘人物;叙述空缺 中图分类号:I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70《2009)03—0080—04 新旧世纪交替的特殊时刻,急剧变化的社 不同的人来说绝不会是完全一样的;而且人所共 会现实,多元而呈泛滥的文化现状,迫使90年代 知,每一代人都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写同一个历史 的知识分子睁着迷惘的目光回过头去追寻历史, 事件,并给它一种新的解释。”_2 历史的丰富多彩 企图在对历史的再审视与反省中,总结过去,展望 与神秘不可测,给新历史小说作家们插上了想象 未来。新历史小说在90年代的小说叙事中,无可 的翅膀,让他们在用自己的笔抒写自己心目中的历 争辩地成为了一个文化亮点。几乎风行于90年代 史时,放飞自己的心灵,在囿定的天空中自由地飞 的稍有名气的作家都涉足过历史题材,如格非的 翔,历史也便在这种自由的抒写中,被蒙上了虚无 《迷舟》、《大年》,苏童的《妻妾成群》、《米》,叶 的色彩。 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余华的《鲜血梅花》等。 这些小说虽然名为“历史”,却不同于以再现真实 “借历史的躯壳来复活作家心目中的文化精魂”…。 这“新”阐释中体现出新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 一、自由的、反传统的抒写 相对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小 们近乎偏执地想颠覆渗透于前者中的历史观念。 主观性、循环性、偶然性的历史,他们这种反传统 的抒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宗旨的“历史小说”,而是 说”和90年代的正“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作家 新历史小说旨在追求对历史的全“新”阐释,并在 他们用全新的手法反其道而行之,抒写带有强烈 审美观念。在新历史小说作家们的笔下,历史的 结局只有一个,但过程却是变幻多姿的;封存在 历史中的结论是不可更改的,但历史在导向结果 1、民间视角,个人体验的强调 新历史小说所要表现的是具有“野史”意味 的过程中,却会有着更多的不为人知的原因,这 的历史,是“经过作家们的思想过滤和心灵折射的 J。民间视角便不可避免地成为新历史 原因显然不同于历史课本中昭示天下的记叙。事 历史印象”实上的历史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虚无的,正如 小说作家们首选的叙事视角。格非的《青黄》、《风 卡尔贝克尔所言:“任何一个事件的历史,对两个 琴》,苏童的《妻妾成群》、《米》,叶兆言的《追月 收稿日期:2009—03—21 作者简介:李振 ̄(1973--),女,山东莱芜人,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助教。 ・80・ 楼》,须兰的《宋朝故事》,廉声的《月色狰狞》等, 都是采用的民间视角。他们关心的是历史在演变 史小说中是极具代表性的。 既使是在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中,如《妻妾 过程中对个体生命、对百姓生存的影响。《青黄》 中的九姓渔户“张”习惯了在河上漂流的“妓女” 成群》、《迷舟》、《米》、《宋朝故事》等,也无一例 外地隐含着一个“历史的叙说者”。这个“叙说者” 生活,新社会的到来虽然结束了他们漂泊无依的 追叙往事的语气和目光,传达了“叙说者”个体对 生活,同时也结束了他蓬勃张扬的生命力,使他在 历史的重新观照与铸造。历史的真实与否在这里 新生活中死去。叶兆言没有在《追月楼》中描述火 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以历史的躯壳传达出了 热的抗日场面,娓娓讲述的却是丁家每个人的命 叙述者亦或作者用现代意识对历史的再审视,以 运如何在日军入侵中得以改写:心高气傲、誓守晚 节的丁老太爷在儿孙们的不争气中晚节不保;残 酷的战争却给小文带来了好运,让她在丁家终于 获得了一席之位;伯祺在家境艰难之下不得不重 新工作,甚至为了生存与无赖流氓小文爸爸同桌 喝酒……。 余华说过,外部世界都是不真实的,只有自 我才真实。在新历史小说作家们的心中,“历史是 ‘我’的历史,或者说是‘我’对历史的体验、感觉、 想象” J,历史在新小说作家们眼中是不确定的, 是随意的,是不断更改的。这给他们的小说创作打 上了鲜明的个人色彩,带上了鲜明的个体经验和自 我感知的烙印。即使是在《追月楼》、《妻妾成群》、 《米》、《敌人》等较沉静客观的历史叙说中,我们 也能体味到“非客观反映的那种个体抒写历史的 激情” J。不同于力求隐去自我的传统历史小说, 新历史小说力求从历史中突出自我与个人的存在。 遍读新历史小说,我们能清晰地意识到一个叙说 者的存在。新历史小说在叙述上常常会出现一个 “我”的叙述者形象。“我”在历史与现实中不断 地隐现,沟通着现在与历史的对话,传递着作者对 历史的个人体验。如苏童在《一九三四年的逃亡》 中所说:“有一段时间我的历史书上标满了1934年 这个年份,1934年进发出强壮的紫色光芒圈住我 的思绪。那个不复存在的遥远年代,对于我也是 一棵古树的年轮,我可以端坐其上,重温1934年的 人间沧桑。我端坐其上,首先会看见我的祖母蒋氏 浮出历史……” 这一段话向我们提供了这样一 个信息:“我”下面所讲述的1934不是“历史”上的 1934,而是“我”心目中的1934,是经过“我”的思想 过滤与心灵折射后的1934。类似这种叙述在新历 及从中得到的个人体验。 2、边缘人物,非史资料的撰写 新历史小说是以逆反的姿态走上20世纪文 坛的。对抗于“历史小说”中的官方意识,新历史 小说更喜欢采用民间视角,强调个人体验。对应 于这种强烈的“自我”体验的抒发,新历史小说不 同于以往历史小说,把官方人物或在历史上有所 记录的名人至少是正面人物作为故事的主角,而 是往往把土匪、地主、罪犯、妓女等社会边缘人 物作为自己描写的正面对象;构成小说故事的也 往往不是正史书籍中所提供的材料,而纯粹是一 种个人的自我生活体验。作者打破了传统历史小 说中将人物性格与其社会角色相混同的思维模 式,抛弃了简单地以“好”与“坏”来定义人物的审 美定式,展示了这些边缘人物被历史身份所遮掩 的正常人性,表现出人性的复杂丰富性。廉声《月 色狰狞》中的土匪莫日良凶狠狡猾,仅仅为了获得 美貌的孟嫂,就将孟嫂的丈夫杀掉,而后以善者 的形象帮助其丧葬丈夫,再以恩者形象光明正大 地赢得了孟嫂的身体与感激。但他对自己的弟弟 却护犊般百般保护,不让其受到半点伤害。他杀 人如麻,面对死亡却胆怯如鼠东躲西藏,丧失了所 有男儿气概。美丽善良的孟嫂却迷恋自己小叔子 的风流而背叛了丈夫;因美貌给丈夫惹来杀身之 祸,却又不知情地委身于杀害丈夫的凶手;知道事 情的真相后,想血刃仇家,却又因迷恋对方带给 自己的床第之欢而迟疑不决。每个人物都难以简 单的评述,难以盖棺定论。如果说《妻妾成群》中 的颂莲对梅珊的同情理解表现了一个女学生天 性中的善良的话,她对雁儿残忍的报复则体现了 她性格中狠毒的一面。新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很难 ・81 ・ 简单地定义为“好”或“坏”,我们只能说他(她) 它是以一种新的角度切入历史从而走向另一层面 们是一个个复杂体,而恰恰是这份“复杂”还原了 上的历史真实的。这种历史意识主要表现在它用 历史以真实,道出了人物最真实的人性。但是对人 现代的历史方式艺术地把握着历史,以及渗透于 物丰富性的偏执追求也使某些人物反而成了“扁 字里行间的历史苍凉感。 形 ’。 3、叙述空缺,再现原则的瓦解 当然,新历史小说中也有“英雄”式的人物,如 中国传统历史小说在叙事结构上多采用朝 《迷舟》中的三十二旅旅长萧、《大年》中的私塾先 代更替、顺时发展的时序逻辑,类似于编年体史 生唐济壳等,但他们辉煌的生命却总是萎缩于生 书;采用简练而缺乏想象的文字,对英雄行为进 命中的“性欲”与“本能”:萧本是抱着精忠报国的 行密集、穿插的叙述,结构繁杂散漫,缺少聚焦。 心愿来小同村探查军情的,却意外地死于与杏的 爱欲引起的巧合中;博学开明、与新四军联系甚密 的唐济亮,仅仅因为迷恋丁伯高二姨太玫的姿色, 就违心地怂恿豹子杀死了丁伯高,进而又亲手溺 死了豹子。个体生命在原始欲望的驱动下制造了 一个个偶然事件,也构成了历史本身。 在新历史小说中,历史是偶然的巧合,甚至 是由人的本能欲望写成的,因此新历史小说家们 从不相信史书上所记载的历史,而是喜欢撰写带 有“野史”味的历史,这就使家族衰败的故事成 为新历史小说最青睐的题材。因为这种家族更 替的故事多来自于民间传说,留有更多幻想填补 的空白,更能体现出生命轮回、历史循环的真实 面目。叶兆言的《追月楼》、苏童的《米》、张炜的 《古船》、刘恒的《伏羲伏羲》、莫言的《红高粱》 系列、陈忠实的《白鹿原》等,是这类家族小说中 的代表作。这些小说中所叙述的人或事在历史上 是无从考证的,历史背景与事件完全被虚化了,我 们很难找到某位历史人物的真实踪迹,历史在这 里仅仅是一个道具、一道布景,是作者为抒发个 人体验而铺设的时空场景。莫言笔下反复出现的 “我爷爷”虽是抗Et英雄,但史书上是无可考证 的;《追月楼》中的丁老太爷乃前清翰林,有几个 遗老遗少的朋友,但他仍不是历史考证所能得到 的人物。这些小说所叙说的与其说是历史,不如 说是传说。从这一点来说,新历史小说与我们所 熟悉的“历史小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之 所以被称为“历史小说”,不是因其叙说的是与历 史本相有真切联系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而是 因其在叙说中始终贯注了历史意识与历史精神, -82・ 流行于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也是延续 了这一史传传统。而新历史小说却从这一传统中 突围而出,强调历史的审美性和想象性,打破了 以往历史叙事的时序、因果、整体化结构,采用 了回忆、联想、闪回、蒙太奇、抒情等多样叙述手 段。特别是他们的历史叙说是残缺不全的,他们是 “借某个历史框架甚至是历史虚拟,来诠释变化 无常的历史表象背后的人性法则,来表现生存意 志和情感需求的历史内涵,来升华那种根植于现 实地基上的历史幻想”_7 J。像余华的《鲜血梅花》、 《古典爱情》,根本无“历史”可言,仅仅是以“古 代”作为时间标记,仅是摄取一道历史布景为其自 由的抒写提供一种可能。格非的《风琴》在真切实 在的历史事件后,却突然得出了意外的结局。须兰 的《宋朝故事》采用蒙太奇的手段,将宋朝郡王、 民国书生两个看似不相干的故事互为依存、交叉 闪现。 新历史小说中的“故事”从来不是一个完整 的、合乎逻辑的因果故事,而是由一个个残缺而 很难找出内在互动性的片段组成的传说。如苏童 的《妻妾成群》、《米》虽有较为完整的时间段和 相对集中的故事系统,但其在本质上仍是零星和 残缺的。文瑜的《棋道》写的是陶文对棋道的顿 悟,却穿插了侠客、吹箫人、谦之三组故事。张弛的 《洪武记事》更是将关于明朝的故事肢解成了一 句句话语。这种叙说的空缺表现了新历史小说作 家们面对历史愈深入愈强烈的迷惑之感。他们用 小说揭示历史的缺失,表现自己对历史本体的疑 惑,以及对历史的重构意识。 二、虚无的、非理性的历史 在传统历史小说中,历史往往是不可更改的 新历史小说中是偶然的、非理性的,是由许多不期 客观存在,作者只能从自己的时代出发,对这个客 而至的巧合组成的,却注定要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体存在进行重新观照,挖掘出历史的新含义。而 《迷舟》中的萧本是怀着精忠报国的心愿到小同 新历史小说家们眼中的历史却常常是随意的,是可 村侦探敌情的,却因昔日恋人杏的出现而陷人了狂 以不断更新的过程。正如卡尔所说:“历史是现在 热的爱欲之中;两情相悦的快乐却因杏的丈夫三 与过去的对话,” ’新历史小说作家认为,历史不是 顺的突然归来告终。杏被丈夫阉掉送回娘家,萧去 恒定不变的客体,其形成过程是千变万化的,历史 榆关看望杏却遭到三顺的堵截;意外地从三顺刀 真实只有在心灵与过去的沟通中才能逐渐展现。 不同于传统历史小说的再现历史,在新历史小说 里,历史真相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在历史的叙 说中,传达一种历史意识,一种历史情绪,追寻历史 的本相过程才是历史的真正意义。格非的《青黄》 与余华的《鲜血梅花》就典型地表现了这种历史 观念。 《鲜血梅花》写阮海阔在为父报仇的过程中, 一次次与仇敌及知情者失之交臂,最后终于得知 仇人姓名时,仇人却已被别人杀死,而杀死仇人的 正是当初延误阮海阔报仇之人。这篇小说算不上 是一个真正的历史小说,历史仅仅是可供写作的 一种虚拟空间。但它却道出了某种历史本质:历史 真实在不断的寻找中失去、得到、得到、失去,在这 个循环轮回的过程中,历史本相已退为次要,不断 追寻本相的行为本身体现了历史的真正意义。《青 黄》通过对“青黄”一词的考证折射出了作者对历 史存在的看法,叙说者孜孜追寻的“青黄”的历史 真相,在经过千辛万苦的考证后,先是变成了一条 狗的名字,最后竞演变成了_一种植物的名称。词义 的不断变化表现了历史的不确定性,也表现出了 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念。 在新历史小说作家们看来,历史是非理性的、 是虚无的,似乎被一种神秘力量所主宰。格非《推 背图》中武则天的历史既是个人奋斗的结果,又 是天意使然。而武则天的个人奋斗之源竟然来自 于术士袁天罡以及道姑法明的先见预言。历史在 下逃生的萧却被自己的警卫员误认为通敌而最终 遭到枪杀。在这篇小说中,萧的命运被一次次莫名 地更改,充满非理性的外来异己力量改写了原定 的历史。须兰的《宋朝故事》中,民国书生宋刻意 逃离抗日剧团时,安然返归,却在一次无目的的进 城中,被自己的部队误认为是奸细遭到杀害;导致 血屠徐州城的不是什么军事策略的失误,而仅仅 是因为一个宋朝郡王蒋白城临死前回乡返家的愿 望。 既然历史命运是不可预测的,新历史小说在 对历史的迷惘中,必然地导向了宿命论。《妻妾成 群》中的梅珊无论怎样挣扎反抗,都难逃被投落 废井的命运;《米》中的五龙任是如何耗尽一生地 与城市抗争,也难逃被城市文明吞噬的结局。但这 种宿命感不同于唯心史观的宿命论,它是潜在于 叙述者心理中的一种历史感慨。正是这种悲怆苍 凉的历史命运感,体现出了贯穿新历史小说始终 的那种历史意识,是新历史小说之所以被称为“历 史小说”的真正原因。 参考文献 [1][3117】黄发有.准个体时代的写作【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 [2】卡尔贝・克尔.什么是历史事实?[A】.张文杰等编译.现代西方 历史哲学译文集[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237. 【4][5】[6】王彪选译.新历史小说选[MI.序言【c】.抗州:浙江文艺出 版社.1993. 【s】卡尔.历史是什么【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汝艳红)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