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例
如今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拓展学科竞赛项目,丰富竞赛形式,扩大参赛规模,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以学科竞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依托,研究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新路径应运而生。通过“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比赛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可以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同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快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的培养,顺应国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构建创新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学科竞赛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核心是把增强国家自主创新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而高校大学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必须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双创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转变传统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理念,促进专业人才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双创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也为高校学生的竞赛成果及创新创业项目与投资机构对接搭建了平台。比赛中大学生的成果获得了投资人的青睐,得到了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实现了成果转化,实现了社会效益与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双赢
二、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应用型人才双创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一) 以学科竞赛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双创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为目标,在人才培养中把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效地融合起来,把学生在比赛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从大一开始增设核心基础课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有机结合,尽早地让学生接触两者,有效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今后的大赛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 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搭建学科竞赛宣传平台,激发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热情,提高双创意识
现如今的教育教学需要学生转变传统学习观念,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自己双创能力的培养。对当代大学生来讲, 必须从只注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学习的观念中转变过来。让学生从课堂走到课外,给学生提供更多接受实践教学的机会。通过教学改革,将 学科竞赛融入到学生课程当中,提倡学生走出去,去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成长,使学生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加强“互联网+”大赛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
要想在大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需要加强与企业合作,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进来,请专家进行技能实践培训,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学习、交流,提高指导教师的竞赛水平;同时,引入企业参与校内竞赛流程的设计,例如,理论知识、实操等环节,切实与企业生产相融合,增加了竞赛知识的实践价值。此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尤为关键,可将平时
三、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拓宽校外实践平台
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在与现有校企合作企业维持长期稳定合作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增加校企合作企业的数量和提升质量,为学生拓宽校外实践平台, 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到企业中进行专业实践、实习,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此外 ,借力校友企业,打造校友平台,通过收集校
友信息,将校友信息资源整合通过与校友及校友企业合作达到共同培育学生,实现学生反哺学校。
四、建立完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竞赛热情
学校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竞赛热情参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热情,此外激励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竞赛探索并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在学校政策的基础上,给予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其他的政策支持及物质奖励。探索并建立创新创业学分制度,设定创新创业课程学分,对成功参加比赛的学生按获奖等级给予学分认定,酌情纳入相关课程考核,并允许与创新创业课程学分置换,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优秀获奖作品选入毕业设计题目来源。教师指导学生获奖情况按照等级折算相应工作量,教师指导学生比赛、项目情况 纳入年终考核。学校应形成二个协同育人机制,1、如合力机制,以往常常出现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热情较高,而教师并不积极或者缺少课题等情况,为此建立完善《学校竞赛奖励办法》 《教师职称评定办法》等系列未见尤为重要2、长效机制,通过与各类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校企协同育人协议,明确双方工作职责,形成“人才共用、责任共担、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校企共赢机制,建立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共同举办各类竞赛,营造竞赛氛围,大力提升教师学生参与竞赛热情。
五、产学研融合, 推进比赛竞赛作品、项目成果转化
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成果转化服务生活,回馈社会产学研融合融入社会发展的战略抓手,是提升学校实力的动力源泉,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产学研融合推动了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科技 创新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为促进产学研融合的“双创型”人 才培养,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导向意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 不断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产学研有效融合机制,推进将学生及教师各项比赛竞赛作 品、科研成果转化,形成社会生产力,达到高校产学研融合的最 终目的, 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学科竞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双创型人才培养,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实现双创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 最终为实现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贡献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