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安达市高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理科语文试卷D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4 分) 一位六十多岁的著名学者在博客中宣称,计划在五至八年内完成36 卷的《中华史》系列丛书,他这种“①

2.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小题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小题2】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小题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小题4】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小题5】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

3.补同下列名往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小题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小题2】马作的卢飞快,。了动怒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五·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小题3】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4】斯是陋室,。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

1.阅读《日成一事,方可有为》,完成小题。(共10分) 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王开林

①一位熟识的读者告诉我:几年前,他曾在精神方面出现了危机的前兆——空虚和迷茫。于是他主动应对,阅读了一些书。忽然悟到,大家人云亦云,反复强调“有志者事竟成”,那个“事”通常都指大事,然而天下大事太少,小事如麻,倘若我们一味地想做大事,别说良机有限,贵人难遇,就老实地掂量自己的才智吧,也未必够用。悟到这一层,他当机立断,确定了一条崭新的座右铭——“日成一事”。这个“事”只限于小事和微事,但必须做得有条不紊,有始有终。一段时间后,他走出困境,取得了突出的业绩,成为同行中的领军人物。可见,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②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把细节顾全。读一本书,就把这本书读明白,不“杀书头”(国学家黄侃的说法,只读个开头,就将书撂下抛弃)。写一封信,就把这封信写周详,慎勿差池。见一个人,就把这个人见清楚,莫留疑惑。植一棵树就把这棵树植成活,勿使枯萎。诸如此类。日成一事,既是一个原始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久而久之,不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至少也能集腋成裘。

③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曾国藩有一副名联,可谓快人“慢语”:“好人半自苦中来,莫贪便宜;世事皆因忙里错,且更从容。”我说曾国藩是“快人”,其意并不难解,他是近代公认的立德、立功、立言的头号典型人物,大家都认定他是快刀斩乱麻的顶尖高手。殊不知,他经常劝人要慢工出细活,天下事非从容而莫办。无独有偶,民国元勋黄兴也是“快人”,半生戎马倥偬,但他好整以暇,最爱对人说的四个字是“慢慢细细”(长沙方言,意为做事不求快而求精)。大德高人,我们学不来,但其言之要义值得留心,无论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单纯地追求快速都不行,急就章靠谱的总是太少,精心之作则须仔细打磨。

④也许有人会犯嘀咕:日成一事,这是否要求太高而又逼迫太紧?首先,日成一事,是专指小事;其次,日成一事,是专重细节;此外,日成一事,是要快人减速;还有,日成一事,是要懒人提劲。虽是小事和细节,你若日日慎意而为,精心而为,你将具备过人之处。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小题2】选文开头从一位读者的经历写起,有何用意?(3分) 答:

【小题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选文论据的是哪一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A.马南邨《燕山夜话》:“任何重大原则的分野①,常常是隐伏在不被注意的细微末节 之间,有识者不可不察!”(注释:①分野:常指政治、思想的分歧)B.梁实秋《书》:“挤在书肆里读书,应该像牛吃嫩草,不慌不忙的„„”C.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D.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答:

2.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题。

①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联 A__________,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ɡ),后历经北宋、明、清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对联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言简意赅__________,意蕴丰富,雅俗共赏。它营造出来的诗化的氛围像阳光一样,照进每一个国人的日常生活。在一些古镇,我们看到的民间对联,虽然在格律上不那么讲究,但切合百姓实际,与古镇的环境 B__________, C。比如一个作坊的对联“打金打银打世界染山染水染江山”,看了就不由得喜欢,喜欢里面透着的那种粗犷和豪气。 ②古往今来,对联一直被誉为“诗中之诗”,蕴含其中的修辞魅力令人称奇。不少妙联的创意都直接与汉字有关,或利用字形,或利用字音,或借助字义,巧妙构思,形成佳对。我们把这种艺术手法称为“汉字修辞”。其中有这样几种:一、析字,分为拆字和合字两种。如拆字联“闲看门中木思间心上田”,上联拆首字“闲”为“门中木”,下联也对应地拆首字“思”为“心上田”。又如合字联“少水沙即现是土堤方成”,上联合“少水”为“沙”,下联也对应地合“是土”为“堤”。二、嵌字,即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巧妙嵌入有特定意义的汉字、历史典籍或人名掌故等。三、异字同音,即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一对联中。四、回文,既可以顺读,又可以倒读。这些“汉字修辞”的运用使对联具有组合精巧、构思奇特、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

③其他修辞手法的魅力也令人拍案叫绝。如以下几联:【甲】郑板桥故居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乙】固原六盘山联“峰高华岳三千丈险据秦关百二重”;【丙】桂林阳朔联“水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丁】明代学者胡居仁自勉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都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拓展了对联的审美空间,增强了对联的审美情趣。

【链接材料(异字同音联的故事)】 一天,苏轼带着小他两岁的弟弟苏辙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听说有“神童”之称的苏轼来了,便想当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 A?”老道连连称妙。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苏轼问:“怎么改?”苏辙便念道:“ B?”苏轼和老道听了齐声叫好。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

【小题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zǎi ɡāi fēn kuànɡ B.zài hé fèn ɡuǎnɡC.zǎi hé fèn kuànɡD.zài ɡāi fēn ɡuǎnɡ【小题2】阅读第①段,根据语意,在横线A、B、C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家喻户晓相得益彰显然比某些文人某些不接地气的创作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B.家喻户晓相辅相成显然比某些文人创作的某些不接地气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C.源远流长相得益彰显然比某些文人创作的某些不接地气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D.源远流长相辅相成显然比某些文人某些不接地气的创作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小题3】根据第②段的内容,对下列对联中“汉字修辞”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分析:上联拆“冻、洒”二字,下联拆“切、分”二字,在拆字的同时,又巧妙营造出“冻雨洒窗”“切瓜分客”两个情境,实属难得。B.妙人儿倪家少女大言者诸葛一人 分析:综合运用了拆字与合字的方法,上联将 “妙”字拆为“少”“女”,下联合“言”“者”为“诸”,一拆一合,相互映照,别具情趣。C.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分析:这是一副典型的回文联。“天然居”是北京的一家酒楼,“云隐寺”位于杭州。上联与下联都可顺读、倒读成文,并兼顾对仗,堪称佳作。D.素园陈瘦竹老舍谢冰心分析:这是老舍先生精撰的一副名联。素园指韦漱园,近代著名翻译家;陈瘦竹是小说家和戏剧理论家。联中“陈”、“谢”既是姓氏,又可作动词:“陈”为陈设,“谢”为致谢。该联构思精巧,既有嵌名之趣,又不失双关之妙。

【小题4】阅读第③段,对其中四副对联的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联赋予春风、夜雨以人的行为,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轻柔、温暖、悦耳,春雨的细密、迅疾、清凉。B.【乙】联用“三千丈”、“百二重”的夸张表述,突出了六盘山山峰的高峻和形势的险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C.【丙】联把宛转回环、清澈碧绿的江流比作“青罗带”,把平地崛起、如莲似笋的山峰比作“碧玉簪”,形象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特色。D.【丁】联上联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如果有恒心,不必每天起早贪黑;下联说一时勤奋、一时懒散是最不好的,从正反两方面突显了治学要持之以恒。【小题5】阅读链接材料,根据故事情节和对联的知识,在横线A、B处依次填入合适的下联,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何花能如荷花雅何叶能如荷叶圆B.何叶能如荷叶圆何花能如荷花雅 C.何水能如河水清何叶能如荷叶圆D.何叶能如荷叶圆何水能如河水清

【小题6】校本课程《走近楹联》开设后,同学们读联、背联、赏联,尽情感受楹联文化的魅力,享受学习楹联文化的快乐。在一次“走出校园,广阔天地学楹联”的活动中,老师请同学们用一副对联说说学习楹联的收获或体会,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A.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B.书香校园厚学养楹联文化润心田C.行尽百川才晓江河之美读破千联方知语言之奇D.人间百益,不及读书半分妙尘世千好,未如品联一段香

1.文言文阅读(共16分) 柳宗元传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①,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②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③,地又荒疠④,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⑤,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⑥,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

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选自《新唐书·柳宗元传》,有删节)

【注释】①博学宏辞科: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的一种。②内禁:皇宫。③窜斥:贬逐。④荒疠(lì):指南蛮瘴疠之地。⑤堙(yīn)厄感郁:遭遇困境,感伤抑郁。⑥大人:指母亲大人。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画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二人者奇其才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B.吾不忍其穷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C.无辞以白其大人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D.走数千里从宗元游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柳人以男女质钱A.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B.屠惧,投以骨(《狼》)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每题3分,共6分)

(1)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2)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小题4】文中柳宗元在柳州为民办了哪件实事?(2分)结合本文及课文中学过的《小石潭记》,说说柳宗元是怎样对待命运的坎坷的。(4分)

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13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 (3)不可亵玩焉()(4)余忆年少时()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小题3】请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湖 中 荷 花 尽 作 飘 摇 之 态

【小题4】文中画线句子“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2分) 【小题5】甲乙两文有何不同?请从内容上加以分析。(3分)

1.古诗词鉴赏(3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题1】本诗中间两联写诗人出蜀漫游途中的风景,景象雄浑壮阔;尾联则用拟人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的依恋之情,情感真挚动人。(1分) 【小题2】欣赏诗歌需要“置身诗境”,进行丰富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请依此描绘出“山随平野尽”这句诗的景象。(2分)

2.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绩①

北场②芸藿③罢, 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 更值夜萤飞。

①王绩,隋末唐初诗人,中年后,过归隐生活。②北场和第二句的东皋,泛说屋北的场圃,家东的田野③芸(通“耘”)藿,就是锄豆,它和“刈黍”一样,都是秋天的农事活动。 【小题1】诗人秋夜喜遇王处士,但全诗没有一笔正写“喜”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之“喜”?(2分)

【小题2】尾句中“更”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共5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小题1】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是从()出发,沿着()行进,路过(),到()去。(2分) 【小题2】“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什么?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3分)

4.古诗赏析(3分) 望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①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曾〕通“层”。

(1)全诗是围绕着“”字来写的。(1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诗人什么决心?(2分)

1.写作能力考查 (40分) 题目:渴望得到__________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把它写出来吧。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