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咨询师
目录
CONTENTS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课程
第一章 恋爱择偶咨询
第1节 初婚择偶咨询
学习单元1 运用访谈方法分析求助者的性格特征、择偶倾向
学习单元2 对求助者择偶心理进行测评
学习单元3 提供择偶方面的法律建议
第2节 恋爱咨询
学习单元1 对求助者恋爱状况进行分析评估
学习单元2 对求助者进行恋爱中沟通技巧的辅导
学习单元3 提供处理恋爱中问题的伦理建议
学习单元4 提供解决同居问题的法律建议
学习单元5 提供处理恋爱期间级婚前性接触的建议
第3节 婚前咨询
学习单元1 为求助者进行婚前评估与辅导
学习单元2 婚姻价值观辅导
学习单元3 对求助者进行生育计划的婚前辅导
学习单元4 婚后理财咨询
学习单元5 结婚程序的法律咨询
第二章 夫妻关系咨询
第1 节 新婚磨合期辅导
学习单元1 提供建立恰当夫妻关系模式的建议
学习单元2 提供解决新婚磨合期问题的建议
学习单元3 提供解决新婚期间性困惑的建议
第2节 夫妻关系调适
学习单元1 对求助者夫妻关系状况进行评估
学习单元2 家庭系统、家庭规划与夫妻沟通技巧辅导
第三章 亲子关系咨询
第1节 家长教育咨询
学习单元1 了解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学习单元2 为求助者提供提高家长素质的途径和手段
学习单元3 父母子女权利义务的法律咨询
第2节 亲子沟通咨询
学习单元1 对求助者亲子关系状况进行测评
学习单元2 亲子沟通技巧的辅导
学习单元3 儿童青少年行为矫正
第四章 其他家庭成员关系咨询
第1节 兄弟姐妹关系咨询
学习单元1 兄弟姐妹关系的法律咨询
学习单元2 兄弟姐妹间关系问题的辅导
第2节 祖孙关系咨询
学习单元1 提供解决主干家庭矛盾的建议
学习单元2 提供有关祖孙关系的法律咨询
学习单元3 提供解决隔代家庭问题的建议
第3节 姻亲关系咨询
学习单元1 提供处理婆媳、翁婿关系的法律咨询
学习单元2提供解决婆媳、翁婿问题的建议
学习单元3提供处理妯娌、姑嫂和连襟关系的建议
第一章 恋爱择偶咨询
择偶是缔结婚姻、建立家庭的前提,是人生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婚姻质量、恋爱关系发展及双方一生的幸福。
事实上,从择偶到恋爱直至结婚,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处于“蒙昧”状态,婚后种种复
杂的矛盾和问题或许在婚前就已经存在,或者被恋爱的激情所掩盖。其实结婚不过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婚后双方的关系、心理、生活状态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调整不好或者适应不良,婚姻就会出现问题。
婚后生活的和谐,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婚前双方是否有充分的思想、心理、知识、能力和物质等各方面的准备。为保证婚后的幸福,男女双方在婚前就需要方方面面的学习和提高。因此,婚姻家庭咨询师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醒人们提前防范在婚姻中可能发生的矛盾和问题,在择偶、恋爱和婚前就对男女双方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辅导,引导人们理智而充满信心地走进婚姻;婚姻家庭咨询师的目标之二,是帮助求助者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未婚男女在择偶、恋爱或婚前准备阶段出现了障碍、矛盾、纠纷和困难时,婚姻家庭咨询师应该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问题的症结,为其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建议,提高他们相互了解、沟通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节 初婚择偶咨询
择偶分初婚择偶和再婚择偶。初婚择偶和再婚择偶在择偶标准、择偶倾向和心理预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不相同,初婚择偶面临的问题相对来说要单纯一些。
择偶虽然是一种个体行为,但也是一种社会想象,人们无论是在择偶标准、择偶模式,还是在择偶心理方面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反映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特征。因此,择偶一直是家庭社会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初婚择偶和解决择偶问题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可资借鉴,也不是某一学科的内容能够覆盖的。择偶一般是以结婚为最终目的的,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对结婚的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要求,因此,择偶咨询也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
学习单元1 运用访谈方法分析求助者的性格特征、择偶倾向
●学习目标 ○ 熟悉访谈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 能够运用访谈的方法分析求助者的性格特征、择偶倾向等
一、 访谈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1. 访谈的概念
顾名思义,“访谈”就是研究者“寻访”和“访问”被研究者,并与其进行“交谈”和“询问”的一种活动。访谈调查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是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在婚姻家庭咨询中将访谈界定为:婚姻家庭咨询师通过与求助者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了解求助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一种调查方式。
要全面了解人的思想、观点、看法、兴趣爱好、态度形象、喜怒哀乐等,不能完全依赖问卷,还要面对面的交流,获得对人的思想观念和主观感受的感性认识,通过分析其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获得对其性格特征、倾向等的判断。
2. 访谈的特点
(1) 访谈是咨询师与求助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咨询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作用于求助者,而求助者通过回答、身体语言或表情反作用于咨询师。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要努力掌握访谈过程的主动权,积极
地影响求助者,使其尽可能地按照咨询师的计划进行回答。因为访谈的过程是人与人交流的过程,因此,要取得咨询访谈的成功,咨询师必须在与求助者的交往过程中,与他们建立基本的信任,使求助者积极配合,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这就要求咨询师认真做好访谈前的准备工作,熟练掌握访谈的技巧,并能够有效地控制整个访谈的过程。
(2) 访谈是与日常谈话不同的、有特定目标的谈话过程
访谈不同于日常的“聊天,它是一种有特定目的和一定规则的研究性交谈。婚姻家庭咨询中的访谈与日常谈话的主要区别在于:
1) 日常谈话通常没有明显的目的性,在日常谈话中,虽然双方都有一些事情要谈,但一般不会说“让我们来谈一谈某事吧!”而访谈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性,咨询师和求助者双方在访谈前或访谈中都清楚这一目的。
2) 在日常谈话中,通常要避免重复,以免使对方感到自己没有听清楚对方的话,或者使对方感到自己意思表达得不清楚,如很少有人在平时的交谈中说:“请您就刚才谈的内容多说一些好吗?”但是在咨询访谈中,咨询师常常要求求助者这样做,以便澄清事情的细节。
3) 在日常谈话中,交谈的双方可以互相询问对方,内容大多是与工作、生活有关的,如一个人问:“你最近好吗?”对方回答:“我很好!”这是回答者也会很自然地反问“你呢?”而访谈通常是咨询师问,通过对话从求助者那里得到有用的信息。
4) 在日常谈话中,双方的语言轮换是平等的,但是在咨询访谈中则不会,咨询师通常提问的多,而且会挑起新的话题。
5) 在日常谈话中,双方都会使用大量简略的语言,双方都认为对方对一些事情已经有所了解,不必介绍细节。而在访谈中,咨询师通常要求对方补充细节的内容,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越具体越明确越好。
6) 日常谈话中,双方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沉默。而在访谈中咨询师要容忍沉默,但是通常不应使沉默的时间过长,而应尽量引发求助者主动谈话。
由此可见,咨询访谈具有一定的目的和形式,交谈双方的地位和权力是不同的。咨询师控制着谈话的方式、内容及时间。
3.访谈的类型
访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
(1) 按咨询方式划分
1) 直接访谈。即面对面访谈,咨询师和求助者直接发生相互的影响和作用。咨询师可以广泛深入地了解求助者的思想、情感、态度及其他问题,并在访谈中观察求助者的非语言行为,加深对谈话内容的理解,从而判断访谈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间接访谈。主要指电话访谈,比较适合内容少而简单的问题。间接访谈收集资料时间快、保密性强,但是不能观察到求助者的其他非言语特征。间接访谈主要用于预约求助者。
(2) 按访谈对象划分
1) 个人访谈。也称个案访谈,是对每一个求助者进行单独访谈。这样有助于问题的展开讨论和双方的沟通,便于咨询师观察到非语言层面的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咨询时常用个人访谈的形式与求助者进行交谈咨询。
2) 集体访谈。也称团体访谈,是指一名或者多名咨询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求助者进行访谈。在婚姻家庭咨询中,常见的集体访谈是一名咨询师同时与恋爱双方、夫妻双方或一个家庭的成员一起进行访谈。运用集体访谈的形式进行访谈咨询师,咨询师要照顾参加访谈的所有人员,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求助者。在访谈中,还要掌握访谈的技巧。
二、 对求助者的访谈
1. 了解求助者的需求
咨询师首先要了解求助者的需求是什么,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只有了解了求助者的真正目的和原因,才能做好有效的咨询。
要了解求助者的需求,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咨询前的访谈,应用各种访谈技巧使求助者与咨询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更能开诚布公地谈论自己的事情。其次,咨询师要引导求助者说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在诸多信息中判断哪些是求助者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通过总结,确定求助者的需求,确定咨询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要应用到各种技巧,如倾听、专注、追问、澄清、面质、回应、同感及其他非语言技巧,促成求助者展现真实需求。
2. 了解求助者的性格特征、择偶倾向
咨询师在了解求助者需求的同时,还要通过访谈判定求助者的性格特征及择偶倾向,这两个方面是进行后续咨询的关键。
了解求助者的性格特征,可以通过提问家庭关系、交往模式、处事方式及自己如何认定自己的性格特征等来进行。而了解求助者的择偶倾向,可以通过询问择偶标准、自身或外在的影响因素及自己对择偶标准的分析等方面进行,并注意澄清这些描述。
在咨询访谈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求助者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或择偶倾向:
(1)“请先谈谈自己的经历、家庭背景及恋爱的经过。”
(2)“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你希望什么样的恋爱和婚姻?”
(4)“你希望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3.帮助求助者分析、总结性格特征、择偶倾向
在倾听完求助者对于自身性格特征、择偶倾向的描述后,要帮助其进行分析,使其从积极的方面重新看待这些问题。一般而言,人的性格特征大体可概括为:
第一, 对现实和对自己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他人、集体和社会,对劳动和工作及对自己的特征。如忠实、坦率、勤劳、谦逊、自私、狡诈、自信或自满、自豪或自卑等。
第二, 性格的意志特征。包括对行为目标的明确程度、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以及在紧急或困难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意志特征等,如目的性、纪律性、主动性及镇定、果断、勇敢等。
第三, 性格的情绪特征。包括情绪对人的行为的感染程度和支配程度,以及情绪手一直控制的程度,如有的人热情,有的人冷漠等;也包括情绪的稳定性、持久性等方面的性格特征,如情绪的稳定或起伏波动等;还包括主导心境方面的性格特征,如有的人经常精神饱满、欢乐愉快、乐观,有的人抑郁消沉、多愁善感等。
第四, 性格的理智特征。包括表现在感知方面的特征,如倾向于采用整体或分析的观察方式,感知的速度和精确性等;表现在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如思维的敏感性、独创性、深刻性和逻辑性等。
人们在择偶时,通常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趋同倾向,即选择与自己的性格、爱好等趋同的人为对象;另一种是互补倾向,即选择与自己的性格、爱好等不同的人为对象,使双方能够互补。
4.根据求助者的性格特征、择偶倾向提供建议
咨询师通过对求助者性格特征、择偶倾向的利弊分析,向其展现其性格特征、择偶倾向中积极的、矛盾的地方,并和求助者共同讨论出几种可以选择的解决方案。咨询师应避免使用“你应该……”等语言,要相信求助者自身有能力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与其共同探讨可行的方案,并分析每个方案的利与弊,让求助者自行选择他所能接受的方案。
5.结束访谈
访谈结束时,咨询师恰当的总结是必要的。总结是把求助者提供的诸多信息进行连缀并简要地复述,让求助者再次认识问题所在,要肯定求助者在访谈中取得的新的认识,对其选择的改变方向加以肯定,鼓励其按照以确定的方向努力。如果需要还要约定下一次的咨询时间。
结束语要避免重复和拖沓,尽量简明扼要。同时要询问求助者是否还有其他的想法,并对其表示感谢。
6.工作记录
在整个访谈期间,要做好工作记录。工作记录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笔录,一种是录音记录。一般的求助者可能不愿意接受录音记录,因此需要进行笔录。由于谈话的速度快于笔录的速度,可以在告知求助者的前提下一人咨询,一人记录。工作记录可以帮助咨询师记录访谈过程中的关键细节,以便于对求助者进行全面分析。
做好工作记录要做到:尽可能详细地记录求助者的所有回答,要围绕访谈的提纲进行询问,当求助者离题时可以停止记录,寻找适合的机会礼貌地纠正话题;记录不可以总结、分段或改正其出现的语法问题,对于非语言行为一定要记载;记录者应在求助者看不到的地方,这样可以避免求助者在会谈的过程中试图纠正咨询师的记录;访谈结束后要立即对记录进行整理。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称职的婚姻家庭咨询师,需要从各方面培养自己,从性格、人格上完善自己。除了培养上述能力外,还要注意:懂得基本的咨询礼仪,学习各种婚姻家庭咨询的理论和咨询方法,定期与同行交流,定期接受督导,待人要谦虚,不以专家的身份接待求助者,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些都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与实践中不断努力,不断提高。
还要注意的是,当求助者的问题超出了咨询师的能力范围时,要考虑转介,不能因顾及个人面子而延误咨询的最佳时机。这不仅是对求助者负责,更是对咨询师自己负责。
分析求助者择偶倾向咨询要点 准确、快速地了解求助者的性格特征和择偶倾向是咨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有利于帮助婚姻家庭咨询师开展更加深入的咨询和引导工作,也有利于求助者对自身有更多的了解。 访谈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见“功夫”的技术。咨询师要能够明确访谈的目的和方向,熟悉访谈的流程,熟练掌握和运用访谈中的各项技巧,并根据访谈中所了解的信息给求助者提出一些建议和引导。 【案例1——1】 李女士为何找不到心仪的对象
案例描述:
李女士,26岁,现在还没有找到心仪的结婚对象,父母有些着急,自己也觉得到了结婚年龄,周围的人有的说缘分未到,有的开玩笑说她要求太高了。李女士希望能和咨询师谈谈,看看自己究竟适合找什么样的人作为未来伴侣。
咨询师听完李女士的介绍后,向她简单介绍了访谈中的原则和流程,并说明了向她收集一些他本人的基本信息的必要性,她表示理解和配合。咨询师在询问和沟通中了解到以下信息:李女士是北京人,独生女,自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至今,母亲从事会计工作,父亲从事行政工作。
从简短的沟通中发现,李女士师哥活泼、讨人喜欢的女孩,又有比较强烈的沟通欲望,话语间面部表情比较丰富。据李女士讲,她平时和同事、朋友的关系融洽,是个“开心果”,喜欢唱歌、逛街和看书,自述是个简单、活泼且有时说话不经大脑的女孩。李女士还说她很羡慕父母的感情,甜蜜而温馨,她目前和父母住在一起,家庭关系也很融洽,平时和父母几乎是无话不谈。
咨询师还询问了她与以前男友的交往情况,鼓励她对前男友和他们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她描述的那位男孩的性格,分析了他在当时的一些可能出现的想法和压力,李女士很认真地在听,还表示自己现在也比以前成熟了。
咨询师又询问了李女士对于未来伴侣的其他方面的要求,了解到她对年龄、身高、长相、收入和家庭状况等要求都很实际,没有过分和特殊的要求。
访谈到这里差不多有40分钟的时间,咨询师要求李女士对这次访谈做一个总结,包括她的个性特点、对婚姻的期待及中意男士的特质,并帮她做了两种个性人的相容分析,到访谈结束时,李女士对于自己的婚姻大事变得比较有信心了。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的李女士是普通都市女性,个性活泼,外貌甜美,家庭温馨幸福。因为工作和学习原因,慢慢步入大龄青年的行列,对于婚姻有一定的社会压力,自身也很期待,并充满美好的憧憬。曾经有一段持续3年的恋情,但因大部分是在校园里,因此缺乏与一行深入交往的经验。
本次访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求助者了解其内心最喜欢的异性类型,并且引导求助者对
两种个性特征进行相容分析,预见她在恋爱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同时一对以往的恋爱经验进行客观分析。在访谈的最后告知求助者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方法。
咨询建议
第一步,对求助者和其未来伴侣的个性特征做相容分析。李女士的个性比较活泼、健谈,善于用语言沟通,注重朋友关系,在交往中较主动。工作上是典型的行动派,认定的事情就会着手去做。而她理想伴侣的个性则是比较沉稳,善思考,行动力略弱。这两种个性的人是比较互补的类型,很容易被对方吸引并产生欣赏之情。
但是,这样的两个人相处,有时可能会出现步调不一致的情况,难免发生矛盾,这就需要双方能够找到一个好的沟通和相处的模式,再有可能出现分歧的时候,提前沟通和告知。
另外,在人群中,李女士的形象比较耀眼,是朋友中的焦点,较多参加朋友的聚会。而李女士心目中性格沉稳的“他”则可能没那么多的交际。在咨询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李女士表示,她之前的男朋友有确实曾因为自己有时候和同事唱歌回来很晚生过气。当问到如果今后再出现这类问题他准备怎么做时,她表示,首先要对自己的聚会生活有个安排,如一个月安排一次,并会提前告知自己的伴侣比较详细的情况,希望他理解和放心,同时也会告知同事和朋友,尽可能早些回去。咨询师对这个方法表示赞同。
第二步,在进行以上访谈过程中,李女士一改活泼爱笑的面孔,很认真地思考和沟通。在这里咨询师要帮助李女士预见在未来的交往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咨询师告诉她活泼是个性和优点,如果想避免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了解周围人的需求,如对方的表情、话量的多少和变化、关注的话题、喜欢的交流方式,其实言语并非是两个人沟通和了解的
唯一方式,很多东西都可以给人提供信息,建议她先从周围的朋友做起,练习一下。
第三步,挖掘身边的资源。李女士周围的同事和客户一般年纪都比较大,不大可能有发展的机会,但是亲戚朋友偶尔会介绍相亲,咨询师和她一起讨论了相亲和自然认识交往的不同点及需要注意的方面。咨询师对李女士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她的形象和个性一般都会使她的相亲对象愿意和她联系。
第四步,心态上的准备。其实能够看出李女士的心态是比较平和、积极的,这种良好的心态会帮助她在寻爱道路上更加顺利。
本单元思考题
小颖,女,28岁,独生子女,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未婚,很想在30岁之前结婚。父亲脾气比较暴躁,但关键的时候会支持她、关心她,对她也很宠爱。小颖现在是一家外企的管理经理,工作压力比较大。她个性活泼,健谈,自诉从小就知道要和老师、同学搞好关系。小颖之前谈过两次恋爱,第一个对象比自己大8岁,聪明、帅气,但是两个人交往中经常争吵;后来交往的对象比自己大7岁,条件也很好,但是因工作很忙,两人经常见不着面,给人感觉不踏实,后主动提出分手。请问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求助者,将会如何进行访谈?在访谈中应着重注意哪些问题?
学习单元2 对求助者择偶心理进行测评
●学习目标 ○熟悉择偶的相关心理学理论
○ 掌握择偶标准和择偶模式
○ 了解择偶心理的测量
一、择偶心理知识
1.择偶相关理论
择偶行为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现象,无论是社会学领域还是心理学领域,都对择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学者们试图发现择偶这一古老而神秘的行为中蕴藏的规律。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许多关于择偶的理论,以帮助人们去认识、理解人类的择偶心理与行为。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学者们在个人的心理层面对择偶进行了许多分析和研究,大致分为几类研究视角:精神分析视角,如“父母偶像”理论等;今后心理学视角,如性策略理论、好基因模型等;经济学视角,如“社会交换”理论等;社会心理学视角,如“社会学习理论”、“刺激—价值—角色”理论等。这些理论系统地分析和诠释了人类的择偶心理与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了择偶的一些规律,有助于婚姻家庭咨询师理解择偶,是婚姻家庭咨询师进行择偶心理咨询的基础知识和有效工具。但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理论仍在不断改进与完善中。
(1)“父母偶像”理论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父母偶像”理论,他认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有“俄狄浦斯情结”。
这个理论得到了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的证实,如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的波盖特研究发现,
大多数人容易爱上年幼时和自己亲近的父母一方或代替这种角色的人。
但是对这种理论的置疑声从没有停止过,一般有两种置疑:第一,该理论过分强调了生理和心理因素,过分强调先天的性意识对个性发展的意义,认为在择偶行为中,生理、心理需要的因素大于社会选择的因素;第二,该理论缺乏充分的现实证据,更缺少结合个体差异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
在当今的亲密关系研究领域,实际上也开始了一些针对个体差异探讨“父母偶像”理论的研究,如依恋类型与父母偶像的研究。
在亲密关系交往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依恋类型,大体可以划分为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研究发现,不同依恋类型的理想伴侣存在差异。如对男性的依恋类型研究发现,焦虑型男性的理想伴侣形象更接近其理想母亲的形象,回避型男性的理想伴侣形象更接近其理想自我形象,安全型男性的理想伴侣形象则更为灵活。
(2)“需求互补”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温奇提出了“需求互补”理论,他不否认择偶需要在年龄、种族、这回经济地位、教育层次等方面相互一致,但他更认同从心理需求和个人动机方面考虑互补性的原则。
温奇认为人们在择偶时主要考虑彼此各种需求的相辅相成,如有支配欲的人想找比较顺从的人作为伴侣;想受人照顾的人往往会选择以照顾人为快乐的人作为伴侣。从人们的思辨角度来看,这个结论似乎很合理,并且也能解释亲密关系中恋人间交往、互动、持续的一些现象。
但温奇后来撰写的论文和研究报告试图再次验证这种理论时,其得出的结果并未能支持他自己的理论,因此也引来了很多争议。有学者认为这个理论思考就是错误的,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个理论原则上是正确的,但是没有更多的实证研究等。
虽然“需求互补”理论存在很多争议,但它对婚姻生活包括双方互相吸引、婚姻质量、婚姻冲突等问题还是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因此也可以作为择偶咨询中参考的理论之一。
(3)“刺激—价值—角色”理论
以美国心理学家默斯坦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家对择偶过程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择偶中双方关系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可以分为刺激、价值和角色三个阶段。
1) 刺激阶段。在这一阶段,双方以“刺激”类的信息决定是否建立关系,将感官的信息作为判断依据,如外貌、年龄、种族等特征。
2) 价值阶段。双方比较彼此的基本价值观是否相容,是否有共同语言,是否有相似的信仰等。
3) 角色阶段。此阶段是判断是否深度“兼容”的阶段,双方评价对方是否符合自己
的角色期望,在为人父母、居家生活等各项生活任务方面是否保持一致。
以上三个阶段中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问题,均会导致关系的解体,当然也有很多夫妻在择偶过程中忽视了这些方面的评估和比较,带着问题走入了婚姻,这也为婚姻埋下了隐患。
(4)“进化心理学”理论
近30年来,进化心理学家从进化论角度对人类的在择偶标准、择偶观和择偶行为进行了研究。这种取向的观点认为,人类的择偶标准、择偶观和 择偶行为具有进化基础。
进化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强调,由于进化与遗传的作用,人类具有先天的择偶心理机制。以下介绍亲本投资理论、性策略理论、好基因模型、二元模型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进化心理学理论。
1) 亲本投资理论。此学说被誉为“迄今最有潜力的社会进化论”。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投资”,基本假设是两性繁衍过程中,两性都有最低限度的绝对的投资,就是提供双方的生殖细胞。在人类社会中,成年女性每个月只有一个生殖细胞,而男性不计其数。在投资概念下,人们发现了一个生物事实,即女性投资远远大于男性,这种“投资差异”造成两性行为上的差异。该理论认为,投资多的一方在选择配偶的时候更挑剔;投资少的一方,同行内的竞争会更为激烈。这个理论提供了理解男女择偶行为的新视角,也产生了很多有意思的结论。例如,众多男性在追求同一个女性,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拥有金钱越多、权力越大的男性成功率相对也就越高。
2) 性策略理论。
3) 好基因模型。
4) 二元模型。
5) “社会学习”理论。
6) “社会交换”理论。
7) “择偶坡度”理论。
8) “相似性或一致性”理论。
总之,任何一种择偶理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择偶观念、行为、心理的分析和理解,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从多种理论的角度出发,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
2、择偶标准及变迁
(1)择偶标准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2)择偶标准存在着群体差异
(3)择偶标准存在时代差异
二、择偶心理的测量
择偶偏好的测量&婚恋心理匹配度的测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