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我省实施新课程后的第三次高考,高考语文试题严格遵循省发布的《考试说明》,体现了基础性、人文性、工具性、综合性等特点,要求考生必须具备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健康的审美情趣等,凸显能力立意,强化语言运用能力考查,关注了现实生活。试卷结构、题量和分值配比与去年基本相同。试题稳中有变、变中出新,有浓浓的人文和时代气息,也透出了浓浓的安徽地域特色。
从试卷的结构来看,2011年语文试题几乎没有变化
记者:汤老师,先给我们分析一下2010和2011年的题型吧? 汤文生:好的。2011年语文分两卷共21题,Ⅰ卷为阅读题,Ⅱ卷为表达题,题型稳定。考查知识点平稳,与2010年相比又略有变化。
略有变化部分是2010年考查字形,2011年考查了字音;文言文阅读2010年考查了信息筛选,2011年考查了虚词;语言表达部分2010年考查了语句连贯和图文转换,2011年考查了压缩语段和表达得体,有一点考点轮换的感觉,也突出了能力考查多元化;2010年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2011年采用了命题作文的方式,降低了审题难度。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有章可循考生要注意答题技巧
记者: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每个题型都有考查重点,考生如何作答?
汤文生:论述类文本阅读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选材上,侧重于文学艺术、历史和文化教育等社会学科领域,2010年选取了张世英《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的部分文段。2011年选取了王福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内容论及艺术创作中的艺术想象,侧重“文中重要概念、词语理解”、“内容理解归纳、分析概括”和“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的考查,题目设置规范合理,考生很容易把握。
文言文阅读注重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和鉴赏评价能力。继2010年之后又一次选择了人物传记——《万贞文先生传》,降低了考生阅读的难度。从考点来看,考查了“豫”“援”“爽”“归”四个实词,不偏不怪,涉及使动用法。考查了“之”“因”“以”“乃”四个虚词和援引的课本中的例句难度不大。第六题考查的是“文意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考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文言文翻译,从2010年的3小题改为2小题,以重点实词和词类活用为考查重点,涉及到意动、使动、名词作状语等语法现象,只是省略内容较多,难度略有增加。
诗歌鉴赏注重考查考生阅读理解、鉴赏评价的能力。选材继承了去年选择名人名篇的命题思路,选取了曾被贬于滁州的欧阳修的《琅琊溪》,诗歌浅显,且有注释,再加上题目设置很直白,因此难度较前两年有所下降。第一问要求考生概括画面,分析情感,侧重于在形象分析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情感。很多考生仅仅从注释中“被贬滁州”就联想到“壮志难酬”、“人生不得意”之类的情感,导致失分。如果考生从整体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分析,再知人论世,联系《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不难分析出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并乐在其中。第二问考查表达技巧,题目很具体,命题方式直白,要求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解 析诗歌,此题的关键是对虚与实的分析及作用的阐述。 名篇名句补写注重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依然采用八选五的形式考查,严格依据考试说明的范围命题,初中、高中必修和选修均有涉及,诗词文赋均有所涉及,考生得分很容易,关键是要准确,不要写错字、漏字,没有什么区分度可言。
文学类文本阅读依旧考小说。与2010年选择中国当代小说不同的是,2011年选择的是一篇外国小说,南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就这篇小说而言
并不难懂,但有的考生可能被形式迷惑,认为是外国小说,又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心理上产生畏惧之感,实际上这篇小说所叙述的故事很“中国化”,叙述的是平凡人的平常事,内容很简单,思路很清晰,人物形象鲜明。主要考查“人物形象”“情节作用”“赏析语言,理解语句含意”“探究分析”,特别考查了“梳理脉络”。考生完全有章可循,按照小说的阅读规律,依据文本解答不是难事。
语言知识运用部分,侧重于常规考查的同时,更加凸显能力。与2010年考查字形不同,2011年第15题考查字音,主要考查了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成语题所考查的四个成语“耳濡目染、休戚与共、运筹帷幄、蔚然成风”都是常见常用的成语,在平时都见到过。第17题考查“语段压缩”能力,考生从“琴声渐起”、“我仿佛……”很容易得出这是琴音引起的遐想。语病题还是和2010年一样,放弃了选择题的考查方式,采用了先辨认出语病后进行修改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能力。仿写句子在仿写内容上没有太多限制,只是要求参考上下文,给了考生很大的自由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锤炼语言。表达得体题给定了一个师生对话的场景,注重语言的表达能力考查,以李老师的话作为限制,使得问话内容很明确,这两道侧重于情境和得体,很容易得分,同时显现出了浓浓的生活味,体现了语文学科基础性、工具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2011年作文题给出一个导向写作要走出功利化和假大空的怪圈 记者:作文分值高,是试卷的“大头”,考生如何迅速切入主题?
汤文生:2011年作文题采用了命题作文的形式考查,降低了审题难度,排除了干扰,一般不会偏题。在内容上选择了“时间”这个古老的话题,在高中语文必修④的“表达交流”中就有“解读时间”的话题,要求学生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在话题探讨中列举了很多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编者就时间编写了“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如果平时写作指导到位的,写好这篇作文应该没有问题。以“时间在流逝”为题的命题作文,入题容易,考生倍感亲切,感觉有话可说,便于考生立意,有利于他们放飞思维,在文体选择上也较自由,无论是议论文、记叙文,还是散文都可以写出好的文章。这类作文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考查意义,易于写作水平高的同学展现才情。对考生的基础能力和发展能力都有一个很好的考查。这也给了中学写作教学一个导向,要走出功利化和假大空的怪圈,要构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充满人文色彩的写作体系,激发学生的表达交流的欲望,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夯实基础、立足课堂、知己知彼还剩两个多月,汤老师给出复习建议 记者:现在距离2012年高考还有两个多月,学生如何备考?
汤文生:首先要夯实基础,做好积累。将《高考语文知识手册》带在身边,化整为零,每天利用零散的时间,坚持识记一些名言名句、字音、字形、成语,这样也可以积水成渊、聚沙成塔。
其次是立足课堂,掌握技巧。最后一阶段的复习,要着重解决难度大、易失分的考点,有一定的针对性,我们一定要和老师的复习步骤保持一致,并做好笔记。高考复习考点多,任务重,记笔记无疑是提高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记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本部分难点(2)典型例题分析(考查点,解决问题的方法,易错点如何延伸和变形)(3)错题分析(为什么错?错在哪?启示和教训)(4)本部分小结(高考命题趋势,考查形式,答题规律等),长期坚持记笔记,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要知己知彼,弥补缺漏。“彼”是指高考考点和历年高考题,“己”就是自己的学习情况,看看自己掌握了哪些,哪些还有缺陷,哪些要重点复习,重点训练。“知己”的方法是研究做过的模拟试题,从中分析归纳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走出答题的误区。一位哲人说过:“令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所以倒出鞋里的沙子,比盲目再做大量新题,可能效果更好一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