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警惕信息网络技术对人的负面影响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10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xi Teacher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0Ct.,2002 0ct.29 No.4 第29卷第4期 警惕 信息 网络技术对人的负面影响 赵春曼 (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山西临汾041004) 摘 要:作为科技发展阶段性标志的信息网络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同时,对人 类也产生着不同形式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生理、心智、情志、道德、行为等方面。充分认识 信息网络技术的负面影响,才是对人类社会完整理性的把握和对科技未来的发展最恰当的选择。 关键词:科学技术;信息网络技术;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57(2002)04—0137—04 在当今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中,信息网络对人类及社会造成的影响超过了科技史上任何 一次大的变革。信息网络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文明,更是一种生存方式。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在 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诸如网上聊天、网上娱乐、电子信函、网上购物、网络远程教育、虚拟图书馆、网络会议、 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科学研究、企业生产管理、航天发射、战争指挥等,未来人的生存和发展再也无 法离开网络。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前瞻及最具时代性的标志,在人类不断改进和发展其技术的同时,也产生 了与人类对立的一面,这便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负面效应。 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科技的负面效应,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真真切切地摆在人类自身的面前,人 类发明的抗生素能横扫一切疾病,却给人类带来肿瘤;原子能可提供无限的能源,后人却要花一切代价来控制 其放射性物质;医学与营养使婴儿和老人健康,却造成了人口爆炸;人们使用农药、化肥使粮食增产,结果却使 人慢性中毒而深受其害;就是今天的基因技术与克隆技术也未尝不是如此,利用基因技术可以开发出优秀的 物种或食品,但人们成熟运用克隆技术,用人类最优秀的基因克隆成当代社会的超强人,在未来的社会中,具 有优秀基因的人与基因有缺陷的人,会不会构成比现代社会中的种族歧视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还不得知。 今天,使用网络成为当代最具时尚的追求,人们更加看重信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成 熟,人们制造、获取、传播信息更加得心应手,信息和网络成为人们生存、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既从 中得到了益处,但同时又不能不正视和警惕它给人类及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具体来讲,信息网络技术对人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未来社会在更加依赖信息网络时,由基本设施发出的电磁辐射,可能导致人类的某些生理疾患。 今天,人们在更加依赖信息的同时,也就更加离不开网络,确切地说,也就是更加离不开构建信息网络的 基本设施:电脑、电视、电话、手机、BP机、无线电波、雷达、无线发射台、微波通讯塔、网络光纤传输线路、卫星 收稿日期:2002—07—20 作者简介:赵春曼(1957一),男,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定位通讯系统等,然而这些设施发出的电磁辐射却给人类带来不小的、或者目前尚难以预测的生理危害 目 前,全世界拥有几万个电视台、雷达站,几十万个微波通讯塔。已有187个国家和地区连入Internet,全球 Internet用户达1.67亿。大约有3亿台电脑和8亿部手机以及地下铺设的几百万公里的电缆、光缆。人类目 前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被电磁辐射所笼罩的环境中 人类无论何时何地,已经无法逃离电磁射线,当它的强度 超过极限值时,将引起不孕、精神错乱、眼内障和癌症等病变。据2001年2月13日《科技文摘报》介绍,德国的 Essen大学的几位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常使用手机的人,患上眼癌的可能性是较少打移动电话的人 的3倍。 2.沉溺网络,限制和改变了人类的传统交往方式和情感方式,从而导致人的一些心理障碍。 信息网络技术给人提供了与物理社会相对应的、以数字化数据构成的、由能满足人们生活、兴趣、关系、幻 想和交易等需要的虚拟社会,它是由电脑和网络共同兴起的人类交流信息、体验情感的虚拟时空、虚拟世界、 电子空间、缩微世界、克隆社会、塞博空间、网络空间等多种称谓的一个人类活动的新领域。网络空间与物理 空间是当前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同时面对的两个迥异的生存空间,这就要求生存在现实中的人要保 持健全的人格和正当的心理状态,必须处理好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然而,网络形成的虚拟空间是一 个无底洞,你永远无法穷尽它,徜徉其中会让人有眼花缭乱之感,更加令人害怕的是,你根本无法触摸到它的 底部,人类除了眼睛,所有的感官都受到了限制,然而你却无法抗拒自己深入它的欲望,会深深陷入其中而难 以自拔,长期以往会造成心理畸型,诸如孤独、网癖、盲恋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越是痴迷于“时空为零”的虚拟世 界,个人的心理发育就越加封闭。 在这个电子空间里,人是以“符号”身份进行交往的,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符号与符号的关系,这种交往方 式失去了在面对面直接交往中所普遍运用的手势、表情、眼神等体态语言,从而阻碍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及 精神的交流,造成了“交往异化”。主体在这个空间里抽象得消解了人的个性、特征、追求和多样性,最终导致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感的淡薄。这些问题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所带来的后果是使每个人在获得更 多的独立存在的同时,淡化了对社会群体越来越多的依赖性需求。尽管每天都生活在人群中,却无时无刻不 感到孤独和冷漠;虽然人与人的距离不再遥远,每个面孔熟悉得再不能熟悉,但心灵却陌生得再不能陌生了。 有一项研究报告称,上网时间过多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人际关系也越来越淡漠,社会互动能力 逐渐退化,上网非但无法让人和人更接近,反而疏远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精神病专家托尼诺・坎泰尔米也指出,长期在网上冲浪会渐渐失去自我,改变个性,会让上网者不知不觉 地陷入无法自制的境地,这种传播体系强调的是高速、海量、生动与精确,最缺少现实生活中的人情昧,当人们 沉迷于网络时,基本感情判断淡化,人性的东西会减少,人的所有精神感情底蕴丧失殆尽。现在人们已经看到 网络对人的,特别是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之大,难怪人们对于网络上出现的不健康的信息称之为“电子海洛因”, 以致在许多中小学校禁止学生到网吧上网。有人对大学生作了一次上网调查,结果发现,许多学生患有“网络 上瘾症末期”。经常上网的人,面对网络可以与其中的陌生伙伴侃侃而谈,但当真正见到其人时,却不知所措, 已经习惯于通过网络交往而回避直接接触,恐惧直接接触成为一种越来越深刻的习惯心理。所以,网络给人 与人之间的交往找到了一条间接化的途径,这既放大了许多人的精神交往世界,又可能限制一些人的物理接 触空间,导致个人心灵更加封闭和个性的改变。 网络世界尽管相应的技术很成熟,足以使其成为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虚拟现实,但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 即时、即点的动态描摹和瞬时写真,是一种比较“理想”状态下的现实,不过是一种合目的性的人工合成和抽象 变形,与活生生的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还有相当的距离。如果长期生活在这样的一个虚拟现象中,会引发人 对虚拟现实的沉迷、陶醉,甚至逃避真实的现实世界,无法从中获得真实世界的实践经验。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己无从谈起,辩证唯物论关于“实践——认识一再实践一一再认识”的认识论原则在虚拟社会中无法循环下 去,人完全笼罩在一片“空、轻、快”的感觉之中。在这种“空、轻、快”的世界里,人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把握事 物的能力——即人的认知结构就会被虚拟现实所同化。当人类回到现实世界中时,他就会带着在虚拟世界里 形成的认知结构,来对付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带着这种理想化的认知结构在活生生、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 ]3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去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处理问题。 3.长期沉醉网络营造的虚拟世界,会使人沦为网络的支配者,最终会抑制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 主体性是指作为生物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人,具有自主的意识、自由的意向、生命的智慧,能按照自己的 意志去实现或达到自身所要达到的目的,能充分适应社会与环境的一切关系这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 表现。网络是一种工具效益性的传播媒体,人们一旦上网就会被预先设计好的网路和框架结构制约,被带进 奇妙的塞博空间,沉醉其中乐此不疲,甚至忘了初衷,遵沿着网络的理路循行,久而久之,就会丧失人的自主、 自由的意识,淡忘了自己的意志和目的以及与周围的一切关系,使得人的判断思考力被钝固了,人对智慧的追 求淹没了,人对生命的深度体验削平了,人的主体性受到了抑制和钝化。另外,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把人的选 择充分简化,越来越多的工作转化为一项单一的操作.人的丰富生活被计算机中人为的符号象征的世界所制 约、消融,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交际通协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自由意志毅力、发明创造能力、实 践操作能力等都可能退化,甚至丧失,因此,能够表现出人的主体性的多项指标完全被替代。据2002年8月5 日《山东科技报》报载:“电脑网络影响人的语言能力。”2002年8月9日《科技文摘报》转载:有的人长期从事 电脑网络活动,致使其患上了“电脑失写症”。 长期沉醉网络世界,只知双手不停地敲击键盘.整日在四堵不透风的墙内,不见日月,不经风雨,冷暖不 分,食不甘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网上事,灵敏的手指换来了心理和个性的死寂,不能与周围的环境发 生谐美的关系,人心田中的滋滋微波不再荡漾,胸中不再会有激情的汹涌澎湃,人成了一个赋有生命的机械装 置,人的主体性便也就消失了。 4.网络的开放性,致使网络中垃圾信息增多,网络效率降低,引发了人的道德和行为失范。 如果说网络在放大了人类交往的时空,同时也放大了人类在道德行为上的最恶劣的倾向,人类的弱点在 网络上暴露无遗。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所发出的网络信息的个性化和快速性,且以纯个人的方式处理、交流信 息,以及由于网络的间接性,人类可以以假姓名、假性别、假单位、假情感、假婚情等假信息的“隐身功能”出现, 而使活生生的自然人与事隔断联系,导致不正常的支配力量。网络的间接性、互动性可导致双方互骗而在不 断提高骗术的技巧。没有责任、贪婪、好色、欺骗、损人是人类道德行为中最为薄弱的部分,尤其在人类的差质 分子的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网络信息的直接性,既可能为我们打开直通世界各国信息资源库的大部,也可 能为少数好色之徒和牟取暴利的奸商通过网页传播淫秽、暴力、诱惑和欺骗的图文提供方便。 信息网络在为人类社会的世界交往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为垃圾信息——黄色信息、假信息、 无聊信息和恶意的政治文化信息的横溢提供了温床。如果说现代工业文明带来全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问 题,那么当代的网络文明也产生着无数的信息垃圾。而且正日益演化成信息的污染。由于在线交往、个人团体 主页、电子公告板,一对多电子函件等各种网络应用功能的出现,人们的网络行为的波及空间和持续的时段, 已远远超出个人通讯所为,这就难免不造成人们网络行为自由度与其所负的社会责任度的不协调或难以制 约的局面。正是基于网络的开放性,任何一个拥有一台终端电脑的用户,即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制造 者,在这样一种缺乏筛选机制传播信息的网络中。难免一些怀有各种不同目的、受各种不同利益驱动、怀着各 自不同心态的网络用户,会在网上干出一些不利于网络正常运行的事来,或者是有悖于正常道德行为的做法 来,难免会产生一些虚伪的、无用的、无聊的、有害的信息,如果这些信息在整个网络中所占比例过大,形成网 络中信息的污染和大量的垃圾信息,不仅浪费了人的注意力资源.而且拥塞网络通道。阻碍人们使用网络的效 率,使人们本想通过网络而快速获得信息而被异化到其相反的一面。 5.网络开辟了人类生活的一个新世界,同时也诱发了新领域的犯罪行为。 网络是传播的一场革命,一场能推动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革命,它以神奇的力量把人类带人一个崭新的 世界,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消费、交往影响之大,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推动之巨无以伦比。它在以一种 新的方式带给人类福祉的同时。也诱发人类在新的领域内的犯罪行为 ≮中国青年报))2001年6月6日载:“广 州连破网络犯罪大案・警报!互联网成作案新通道。”随着因特网在全球的迅速普及,计算机犯罪活动也日益 猖獗,以至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而且呈现专业化的趋势。这不仅给计算机公司、政府部门和机构造成巨大的 ]3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网络已成为人类犯罪的主要工具,犯罪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 目前在网络上实施的不法犯罪行为有:黑客攻击、袭击网站、在线传播计算机病毒、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金融 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秘密、电子讹诈、网上走私、网上非法交易、电子色情服务、虚假广告、网上洗 钱、网上诈骗、网上损誉、在线侮辱、毁谤、网上侵犯商业秘密、网上侵权、网上刺探等。以前在物理社会中的犯 罪行为,现已逐步转移到网上进行,以致增加犯罪的隐密性,致使侦探、侦破和打击的方法、手段及技术上的难 度增加。如何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确保信息社会安全与正常秩序,已成为摆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面前的 一个重要问题。 以上是对信息网络技术对人类及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一种理性的分析,目的是对信息网络技术的二重 性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同其他的科学技术一样,信息网络技术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我们不能只陶醉在 对它的一片赞美声中,应及时看到它对人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的负面影响,同时采取种种有效的防治措施,以 便使人类能更好地把握和运用最具现代科技特征的信息网络技术,更好地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服务。 参考文献: [1]夏禹龙.科学学基础E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E2]葛伟民.互联网是过眼烟云EJ].网络与信息,2001,t1). [3]周宏仁.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的黎明[J].网络与信息,2001,(2). [4]支林飞.计算机犯罪信息社会的紧追战EJ].嘹望,2001,(14). [5]吴志坚.虚拟现实:网络时代的技术福音?E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4). [6]李荫榕.社会信息化对人的主体性的二重效应[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2). [7]李春霞.网络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2). [8]杜楚源.虚拟现实:新的实践领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1). [9]胨志霞.网络人际交往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1). [1O]胡钰.互联网对青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J].青年研究,2001,(3). [11]陈超南.论网络传播中的双重效应[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1). [12]付立宏.信息资源网络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4) [13]付立宏.信息资源网络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 The Negative Infl uences of the 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al Network ZHA0 Chun—min (Library of Shanxi Teachers’University,Linfen,Shanxi 041004,China) Abstract:The information network is a symbol of a stage of the technology and science.While it pushe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nkind and the society,also gives various negative influences upon humanity,that reflected on the physiology,mentality,spirits,morality and behaviour etc.It is the best choice to recognize the negative influences when we seize the developing opportunity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future technology and science. Key words:technology and science;information and network technology;negative influenc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