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的负面效应研究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第12卷第2期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ANGHE S&T UNIVERSⅡlY 2010年3月 M8/".2010 V0l_l2 No.2 ·新闻传播与编辑学研究· 网络传播的负面效应研究 尧雪莲,李艳杰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6) 摘 要:网络传播的兴起,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进步,特别是在信息传播方面,它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 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方便。但与此同时,网络传播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如同质化、虚假、色情信息泛滥,“网络依存症”和 网络信息霸权的出现等。这些负面效应是由网络传播的特点所造成的。应从法律、技术、人文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和 消除网络传媒的负面效应,更好地发挥其正面功能,促使网络传播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关键词:网络媒体;网络传播;负面效应;信息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424(2010)02-0110-03 经历了以报刊为主的印刷媒介时代,以广播、电 作出错误的决定。由于网络的传播速度和开放无国 界等特性,使新闻信息瞬问传遍全球成为可能。网络 虚假新闻的危害无论从传播面还是程度上都超过了 视为主的电子媒介时代之后,我们迎来了一个网络媒 体迅猛发展的时代。网络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 又一次革命。与传统的印刷、电子媒体相比,网络具 有无法比拟的大信息量、高传输速度、极强的交叉互 传统媒体。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平民化,虚假新闻 也开始充斥网络,成为网络新闻的一大公害。网上虚 动性和广泛的传播范围等优势。然而,网络就像一把 “双刃剑”,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 的效应,冲击和破坏着已有的传播秩序。伴随汹涌而 来的信息,网络传播的负面效应已经充分显露出来, 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假新闻来源广泛,充斥了网络传播新闻的各个部分, 较之传统新闻,危害性也因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而 大大增加。 网络传播给社会造成的巨大信息污染,究其原因 就在于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的缺失和信息传播自由 、色情、同质化、虚假等信息泛滥 权滥用。在传统媒体中,信息从采集到发布都要经过 一网络中存在的信息污染,主要包括色情、同质化、 虚假等几类信息,这些会对人们的视听产生严重的污 染,或者会严重浪费人们的时间,或者会误导人。 系列的“把关人”进行筛选和控制,这既保证了信息 的真实性,又使得信息的选择符合道德、法律标准。 正是由于这些“把关人”对信息进行了严格的把关,才 能使媒介正常地履行教育社会的功能。但是,网络传 播削弱了“把关人”的作用,一方面为了增加网络媒体 色情信息是当今危害最大的一种信息污染。这 类信息力求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和“庸俗心理”, 极力兜售强奸、卖淫、嫖娼、淫乱等内容,污染社会环 境和受众视听,违反伦理纲常。 的点击率,只要能引起受众注意、抓住受众眼球的信 息,各个网站的“把关人”便会放低标准,为这类信息 放行。在网络传播中,越是淡化“把关人”角色,就越 能达到传播的目的。这样,当“把关人”放低信息进入 标准时,就会有人利用这一点来发布虚假信息,传播 色情。 互联网是一个由无数局域网联结起来的世界性 的、巨大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存储了大量信息。但 是,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同质化的信息太多,人们搜 集信息时就会像大海捞针一样,浪费大量时间,而且 大量的信息给人们带来了心理压力。大量的信息容 易导致人们近视、肥胖、疲劳、精神不振。可见,网络 的便利和海量信息会催生大量“电子病人”。 失实信息也是一种污染。失实信息具有某种欺 骗性和误导性,容易使受众信以为真,判断失误,进而 收稿日期:2009—11一O3 另外,由于网络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身份不 明确,人们在瞬间就能进行角色转换,每个人既是传 播者又是受传者。在信息面前,人们变得主动,只要 一台电脑就可以获取和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的这种 开放性和便捷性为大众发布及接受信息提供了极大 作者简介:尧雪莲(1978一),女,河南郑州人,硕士,教师;李艳杰(1979一),女,河南新蔡人,硕士,教师。 尧雪莲,李艳杰:网络传播的负面效应研究 的自由,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网上发布各种各样的 信息。加上网络传播的隐匿性,这也给造假者和谣言 说,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 实环境的趋势。由此可见,网络具有着明显的麻醉作 用。而网络对社会的这种负面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 与网络传播的特点和它制造的“拟态环境”分不开的。 三、网络信息霸权出现 的传播者提供了绝好的舞台。在缺乏有效管制的网 络世界里,个人无须任何社会责任,大量不真实的信 息充斥网上,严重影响了网络媒体的可信度。有调查 表明,在所有媒体中,受众对网络媒体信息的信任度 最低。 网络传播媒介的特点之一就是实现了真正意义 上的信息交流传播全球化。互联网使全球相连,形成 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传播系统。但是,在网络传播带 来信息交流全球化欣欣向荣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 二、“网络依存症”——网络传播的麻醉作用 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甚至在发展中国家, 接触大众传媒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不少传播 学者认为,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以及它所形 成的媒介环境本身,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 和人格。 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媒介,从20世纪80年代末 发展到今天,网络已经不再高高在上,它渐渐成为一 种极为大众化的生活方式。个人计算机渐成为“家 电”而不是“奢侈品”、“高科技产品”,更广阔的群体 熟悉起网络来。据第21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截 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 人,宽带网民数1.63亿人,手机网民数达到5040万 人。 人们对网络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逐渐关系到生活 的方方面面。足不出户便可以完成吃、穿、住、用、行, 了解天下事。大众传播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 既为我们提供关于生活的有用信息,帮助我们安排日 常生活,也为我们提供文化享受,提供娱乐。但是,它 的消极影响也让我们无法回避:越来越多年龄层次的 人,每天在接触网络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上网 看电视剧、电影上瘾。很多青少年更是痴迷于网络游 戏,而且这些人的价值和行为选择必须从网络媒介中 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 实的社会互动,具有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这是 网络时代“媒介依存症”这种社会病理现象的特点和 表现。 作为一个全新的世界,网络空问具有虚拟性、开 放性、自由性、隐蔽性、交互性、平等性等特点。网络 媒介的这些特点为其吸引了广泛的忠诚受众,甚至使 其沉溺其中。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已经逐渐习惯并 依赖媒介带给我们的世界,大众越来越依赖于通过媒 介来了解世界。跟其他传统大众传媒一样,网络这种 新兴的大众传媒也具有形成“拟态环境”(或称为媒 介环境、信息环境)的力量,不仅会制约人的认知和行 为,而且会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 环境产生影响。这样一种机制,使得现实环境不仅越 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也就是 地认识到,互联网上各种信息的传递具有极大的不对 等性。凭借着资金和传播技术优势,发达国家相应地 掌握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也就会相应地扩大了 自己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这就往往会造成全球范 围内的“信息倾斜”,进一步加剧国际信息传播的不平 等状况,甚至直接造成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信 息侵略。这也是一种网络信息霸权。 我们看到,网上信息有90%是英文,这是一种 “新式的殖民主义”,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存在的重要 标志,容忍某~语言吞并其他语言,无异于忍受某一 民族的侵略和压迫 I 。发达国家通过进行大量的网 上信息发布活动,将本国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风 俗习惯灌输到传播技术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不断 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使发展中 国家的传统民族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发达国家文 化的侵害、挑战、支配甚至取代。这种“新式的殖民主 义”将导致全球范围内文化与文明冲突的加剧。显 然,在这一过程中网络传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网络传播的负面效应还远远不止这三方 面。对于网络传播这些负面效应,我们应该正确地看 待,既不能片面地夸大它的危害性,更不能熟视无睹, 并且要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渠道来逐渐弱化它的负面 效应,积极使它发挥出有利于人类的正面作用。 四、应对网络传播负面效应的措施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逐渐减少和消 除网络传播的负面效应。 (一)法律方面 网络传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如果对 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放任自流,那么,后果将不堪设 想。因此,加大立法和管理力度,对利用网络传播虚 假信息者和不良信息给予适当的法律制裁是非常必 要的。 我国政府对网络的规范和管理一直予以重视。 近些年来,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而制定的《互联 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 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1l2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等一系列互联网法规相继出台,保证了网络信息传播 得以正常进行的大环境,但运用到具体操作中仍然存 在很多问题。因此,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修订这些法 律。 (二)技术方面 络传播的文明和健康氛围是能够维护的。在不讲责 任和义务的虚拟世界里,人将无所信任,无所依靠。 “当人的精神一无凭借的时候,生命将失去意义与价 值,随之而来的是人生的苦闷感、孤独感和虚无感笼 罩在个体心头,挥之不去,形影相随”,“心灵除了孤独 还将是孤独,精神除了荒芜也还将是荒芜。” 3 对于人 文关怀方面,我们不仅需要个人规范好自己的言行, 还需要为整个社会营造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 总之,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网络这种新媒 加强网络技术建设,能够防范和清除有害信息。 鉴于我国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加 大资金和人力投入,高度重视和发展信息科技。网络 是一个信息资源库,也是一个信息垃圾场。因此,我 们必须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信息的鉴别、控制和管 理,以维护自己的信息安全,过滤和排除有害信息的 干扰 。比如,通过研究编制过滤软件,过滤掉包含 文字、图片的有害信息,使不利信息在第一时间被及 时发现并做出合理的处置。这样做有利于创造出一 个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三)人文关怀方面 体,尤其是不能对网络传播的负面效应掉以轻心,而 要尽量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遏制网络传播的劣势, 让网络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程曼丽.关于网络传播负面效应的辨析[DB/OL].[2009一l1一 O7].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3567. [2]刘红霞.网络传播的负面效果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4):102. 网络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都是人为造成的,因为技 术掌握在人的手中,对信息的管理权在于人,对信息 的发布和传播权也在于人。只要我们都懂得承担一 些责任和义务,在道德上和良心上有所感悟,那么,网 [3]杨新敏.自由:网络传播的神化[J].现代传播,2001(6):82. [责任编辑樊继轩] (上接第106页) 可已经升华为永恒的精神之爱, 一正是《白夜》给人的最大启示,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毕生的终极精神追求! 种无私之爱,一种博爱。 这种爱与作家后来倡导的源于基督教的“圣 爱”(agape)完全一致,这个词的希腊文本义是指道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论美文选[M].张唤民,陈伟奇,译.上海:知识出版社, 1987:150. 德的、精神的爱,仁爱,在柏拉图的哲学中,指对永恒 的理念,如善、美、真的爱,后在圣经中转化为人对上 帝之爱和上帝对人之爱,即基督倡导的“爱人如 己”,人应当“彼此相爱”;以及“爱神的,也当爱兄 弟”。陀思妥耶夫斯基晚年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 通过佐西马长老所肯定的爱就与此一脉相承,这就 是:“您要尽量爱您亲近的人,这爱要付诸行动,要 坚持不懈。您在爱的方面做出的成绩越大,您就会 越来越坚信上帝的存在,相信您灵魂的永生。如果 您对亲近的人爱到可以作出牺牲的地步,那么您肯 定会得到坚定的信仰,任何怀疑都不会侵蚀您的灵 魂。这是最可靠也是最正确的办法。” 打破无爱 的壁垒,同时抛弃幻想的爱,人人从具体的爱做起, 让积极的爱把人带往永恒的精神之爱、信仰之爱,这 [2]陀恩妥耶夫斯基.波夫先生和艺术问题[c]//冯春,选编.冈察 洛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柯罗连科文学论文选.上海:上 海译文出版社,1997:257. [3]弗里德连杰尔.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世界文学[M].施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123—124. 元,译.上 [4]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二)·白夜[M]. 荣如德,芮鹤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5]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5卷[M].白春仁,等,译.石家庄:河北 教育出版社,1998:65. [6]弗洛姆.爱的艺术[M].刘福堂,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7—18. [7]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M].耿济之,译.北京:人民 文学出版社,1981:64. [责任编辑汤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