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劳动教育与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考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品位·经典

Jiao yu guan li

教育管理高校劳动教育与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考

○郭梅英1 郭梅荣2

(1.内蒙古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2.东胜区第一小学,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摘 要】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构建全面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加强高校劳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在了解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的基础上,认识到高校劳动教育对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进而努力探索切实有效的途径。139通过全面提高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丰富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形式、优化高校劳动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校;……劳动教育;……大学生;……全面发展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就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1]。《意见》的出台,让全社会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也为各级各类学校提出了科学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也要加强对大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情怀、劳动价值观、劳动素养等方面的培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全面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社会各界对劳动教育相关理论的研究也与日俱增,高校在统筹规划、采取措施加强对大学生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素养的培育,但目前高校劳动教育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还未形成体系课程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也是影响和教育学生最直观和直接的方式。健全完备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提升高校劳动育人的实效性,也有利于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念的培育。所以,构建完备有效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高校虽然意识到劳动教

育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课程建设还未形成体系。部分高校还未开设有关劳动教育的课程,劳动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也不健全,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及教师对劳动教育认识不清,对于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等把握不准。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情感需要及价值取向科学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尊重、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进而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是高校确保劳动教育落地有效的关键和难点。因此在《意见》的要求及倡导下,高校要加快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列入必修课,根据学生思想特点和需求设计详细的劳动教育大纲、制定全面精细的考核方式,健全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使劳动教育落地有效,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形式单一

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形式多与学校专业实习、勤工助学、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相结合,劳动教育的实践形式较为单一,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及平台较为缺乏,使得劳动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脱节。高校要在充分利用校内实践资源的基础上,重视劳动教育的校外实践,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社会中的劳动实践资源,探索更多的劳动实践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及劳动感受。只有通过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亲自劳动和参与中扩充知识、增长

【作者简介】 郭梅英,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郭梅荣,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一小学教师。

125

郭梅英 郭梅荣/高校劳动教育与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考

才干、培育良好品格、强健体魄,才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全方位发展。

(三)高校劳动教育开展的校园氛围不够浓郁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有利于丰富和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精神世界。但当前在部分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涉及劳动教育较少,校内劳动教育开展的氛围不够浓郁。一方面,有的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宣传较为薄弱,学生表示很少见到有关劳动教育的宣传栏及宣传标语,有关学校劳动精神专题论坛、讲座以弘扬劳动精神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也很少举办,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多数文化活动带有娱乐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学校疏于对劳动教育相关活动的管理,忽视劳动教育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作用。所以高校在开展有关劳动教育的文化活动时,不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力度,也要突出劳动教育的主题,拓展劳动教育的活动形式,使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二、高校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一)高校劳动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

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这一重要论述高度重视劳

动的育人功能,不仅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也对高校加强劳动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开展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实现高水平人才培养、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与主要渠道。因此,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情怀,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技能,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目标。从本质上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因此,我126

们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不仅要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对大学生树德、增智、健体、育美的重要作用,也要充分看到劳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独特优势。劳动教育作为全面教育的重要环节,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互为依托,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就彼此之间的联系而言,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品德方面的培养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劳动知识技能的培养、劳动习惯的养成可成为高校智育和体育的重要内容,整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劳动者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则是高校美育的内容,但彼此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3]。我们要看到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具备良好的劳动素养和劳动情怀,在内容上与其他四育有不同的侧重点,具有树德、增智、健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因此,劳动教育不能简单地被包含在德智体美的内容中,应被明确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专门一部分,与其他四育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目标。

(三)大学生全面发展和高校劳动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方面,高校劳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精神支持。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培育综合素养的基础和前提。学校可以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但劳动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任务提出了“六个下功夫”的具体要求,即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每一项任务的落实都离不开劳动教育。高校是落实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对造就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校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课题、新思考。当前,各高校对于劳动教育愈加重视,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也与日俱增,但总的来看,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的开展仍然比较薄弱,甚至可以说很多学校存在劳动教育缺位的问题。另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95后”“00后”,他们身处新时代,受家庭成长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独特的价值追求、学习方式、消遣生活、处世态度和人生理想等特点也给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劳动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立德树人”郭梅英 郭梅荣/高校劳动教育与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考

教育如何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程度和自身发展需求,通过科学的劳动教育、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及发挥优良校园环境的渲染作用等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进而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是我们目前要思考的核心问题。因此,高校劳动教育和大学生全面发展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彼此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三、高校劳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一)更新观念,全面提高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在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前提下,仍有部分高校并未有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归其根本,是其未能意识到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劳动教育,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育人共同体,只有全面提高学校相关人员、家长、学生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新观念,才能使劳动教育落地有效。第一,学校教育必须转变轻视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将劳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教学计划。高校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指示,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新时代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正确理解和分析劳动教育内涵,明确劳动教育的对象、方向和目标,进而科学规划符合学生思想特点和学生易于接受的实施方案,做好本校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促进本校劳动教育的发展。第二,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是与大学生学习、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群体,他们劳动素养的高低会对大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情怀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强化劳动意识,不能再简单地将劳动教育视为劳动技术课或者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要通过锤炼高尚品格、提高理论修养、加强体魄锻炼以及具备强烈的审美情怀,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进步。第三,家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大量的研究表明,家长重智轻德、重成绩轻素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提高家长对于劳动的认知。家长不仅要提高劳动意识,也要带头多劳动,让孩子看到、感受到,受到影响和熏陶,引导孩子体会到劳动是要付出辛苦的,创造美好生活要靠劳动,能够自觉尊重劳动者和珍

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最后,学生要不断提高品德修养,强化劳动意识,将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内化为学生自我意识和人生价值观念,同时还要注重劳动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在劳动过程中才能认识劳动的价值,才能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二)加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最直接的方式。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意见》中要求在学校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大学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劳动教育必修课的设立,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十分重要。要想增强高校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将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即坚持立足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来设计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等。在制定教育目标时,要以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教育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劳动知识,使他们懂得劳动的目的、价值、意义,明确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关乎幸福人生的道理。对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可以在教材中以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为主线,从劳动的本质、作用、价值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加强学生对劳动及劳动教育的认知,同时可以融入历代领导人的劳动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及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新时代劳模的故事、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能简单地认为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只是让他们掌握劳动的理论知识,不能用文化课的学习来取代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在掌握劳动知识的同时倡导学生多做家务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使他们走出去、动起来,才能促进大学生全方位发展。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宣传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使道德教育与劳动教育形成协同效应。同时,高校可以适当开展有关劳动教育的通识课或选修课,比如说劳动法学、劳动管理学、劳动心理学、劳动教育学等多门课程,将劳动知识与各专业相融合,有利于丰富和扩充学生对于劳动各个门类的知识。

(三)丰富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形式

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光靠理论学习只能事倍功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的体验相结合才能深入人心。第一,要加快高校劳动周或者劳动月的设置,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设计劳动周的实施机制。一方面,要探索并丰富劳动周的活动形式,综合运用

127

郭梅英 郭梅荣/高校劳动教育与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考

各种实践活动共同发挥作用,强化高校劳动的育人效果。另外,要调整劳动周的活动时间安排。既要在劳动周中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时间,也不能占用学生学习的时间,需要对专业课程学习和劳动周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上共同进步。最后就是要注重劳动周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将劳动周视为劳动必修课最终考核的一部分,给予一定的学分保障,提高学生对劳动实践的重视。第二,高校应加快构建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高校需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多种方式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务实合作,建立工厂、农场等劳动基地,若存在一定困难,可与相近或相邻的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大学生参与劳动提供场所。学校也可以整合校友资源,通过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分享彼此学校劳动教育经验,不仅可以促进校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劳动资源的浪费。第三,要促进高校劳动教育与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也可以由教师担任带队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参加暑期夏令营、义务支教、“三下乡”活动、田野调查等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形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深入农村、工厂等进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第四,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学校与社会互利合作。家庭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一方面,高校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规定学生在暑假进行家务劳动,另一方面,家长要提高劳动意识,树立爱劳动的优良家风,主动劳动、积极劳动、带头劳动,给孩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学校也可以和一些公益性社会组织、周边社区开展广泛合作,比如说去养老院、福利院和学校周边的一些社区进行志愿服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也能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最后,倡导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级各类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能够在各级各类行业进行职业体验,让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酸甜苦辣,只有在亲自体验和感受中才能强化对劳动的理解、对平凡劳动者的认知,进而尊重和珍惜劳动成果、尊崇重劳动者。

128

(四)优化高校劳动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功能,具有感染人的教育力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因此要构建和谐的劳动教育氛围,建设能够弘扬劳动精神、提高大学生劳动意识的校园文化。一是可以邀请有关劳动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劳模代表走进校园,开展有关劳动及劳动教育的主题讲座、学术论坛,为学生深入解读、分享劳动精神及劳动故事,升华大学生对劳动的认知。二是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在学校及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上建立劳动教育专栏,每日推送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及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的故事、视频等,增强劳动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三是要注重同辈群体的榜样示范效应,可以在学院或班级依据一定的标准,评选优秀劳动标兵,建立大学生“劳模”榜,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也可以发挥新闻专业学生的优势,让学生自主拍摄有关劳动模范及平凡劳动者的宣传片,在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宿舍及其他教学区域的显示屏上进行播放,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四是加强校园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可以考虑建立劳动教育社团。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平台,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劳动教育社团可以开展大学生劳动节,通过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既可以展示自己的科技作品,也可以根据未来的创业设想创造出一些产品,合理适当地售卖。只有在劳动中体验劳动、感受劳动,才能理解和重新认识劳动的乐趣及价值。

[1]陈宝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N].人民日报,2020-03-30.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3]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与新要求——基于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

【参考文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