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骑鹅旅行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说开篇时,主人公尼尔斯·豪尔耶松是一个12岁的顽童。因为戏弄了小狐仙,受到惩罚变成一个拇指大小的小人。匆忙中他骑上家养的雄鹅茅帧的脖子,跟随一群大雁飞上了天空。在跟随大雁迁徙北飞和南归的路途中,大拇指尼尔斯时不时与狡猾的狐狸、坏乌鸦斗智斗勇;每每在雁群、别的动物和人遇到危险时出手相助,结交了很多动物朋友。他自己也曾多次面临危险,在动物朋友和人类朋友帮助下脱身。这些经历使尼尔斯从一个捣蛋鬼成长为富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故事的结尾,尼尔斯最终变回健壮英俊的少年,回到家生活在父母身边。小说为读者描绘了瑞典美丽的自然风光,并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为线,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艺术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骑鹅旅行记》这本书我大致读过三遍,一次是读高中时,一次是儿子四、五岁时,一次是最近。三次读书的体验截然不同,特别想与大家分享。 第一次读《骑鹅旅行记》,是在高中的春季运动会期间,书是班主任老师的藏书,借给我看。那里身在乡村,课外书很少,自己又是只知苦读课本的书呆子。《骑鹅旅行记》对于我,就像清新的风,像久旱野草的甘霖,像放在乞丐面前的面包。我用不到两天时间把书读完,心满意足地把书还给了老师,又去跟教科书搏斗了。当时关注的,更多的是故事的情节和主人公的命运。书中关于瑞典的风土人情、物产地理、民间传说,都被我匆匆略过了。工作后,有一段时间经常与来自瑞典的爱立信技术专家共事,那时我竟没有记起《骑鹅旅行记》这本书。若是当时

重读此书,工作交流中会与外专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交流上更加流畅,对工作有更大帮助。 儿子小时候,我们每天晚上都有亲子共读时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骑鹅旅行记》成为我们共同的藏书。一天的工作之后,在小朋友期盼中,我和他一起读。小朋友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为大拇指和雄鹅的经历时而紧张,时而欣喜。他至今还记得读到故事尾声时,尼尔斯和雄鹅茅帧回到家中,雄鹅茅帧被尼尔斯妈妈放到案板上要杀掉那个危急时刻,他紧张不已的心情。而我在为儿子读书时,却有些漫不经心,只想尽快把一章读完,好早些休息。假设往事能够重来,我一定要更认真地为儿子读这本书:给儿子读一章故事前,自己先读一遍,设计好语句的抑扬顿挫,像董浩叔叔讲故事那样读,让小朋友有更好的听书体验;还要根据故事情节,跟小朋友一起分析故事走向,启发他的想象力,还要探讨故事体现的仁爱、勇敢、坚强等等美德,寓教于乐,让小朋友有更多的收获。 最近,以“空巢老人”的身份,再一次读《骑鹅旅行记》,没有了学业的压力,没有了繁重的家务,周末的午后阳光下读,平日的夜晚灯光下读,细细品味,连连赞叹。作者行文流水,情节丝丝入扣,古老的民间传说像珍珠一样镶嵌在故事中,瑞典的地理地貌在作者笔下熠熠生辉,让人身临其境,历史人物与现世的国王、平民英雄遥相呼应。当年,如果一个瑞典孩子读完这本书,他仿佛自己从南到北做了一次瑞典全国旅行,而且学完了国家地理、生物、历史和思政课程。放下书,他仿佛跟尼尔斯一样,也长大了一岁。多么希望我也有作者这样的一支笔,作者这样的一颗心,能为中国的孩子们写下这样亲切美好的文字。 我小时候,妈妈曾问我:“给你买的书你看完了吗?你记住了吗?”一直以来,我对这个问题不以为然。《骑鹅旅行记》这本书,我觉得值得我读完,而且记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