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钱晓村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6期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7)16-0031-03

中国已经进入全面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竞争的时代,在国内资产管理行业中,理财业务的余额规模占比最大,是当前国内居民和企业投资理财以及企业实现融资的重要选择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理财业务从诞生到壮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繁荣贡献突出。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的主要金融机构在此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回顾其发展历程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因此,积极促进银行理财业务合理转型,对于推进未来金融体系改革、促进银行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阶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未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趋势方向,提出了推动其良性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建议。

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沿革

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的一款外币理财产品,彼时至今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我国银行理财业务从星星之火演变为燎原之势,成为街头巷尾普通百姓享受零售金融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国共有452家商业银行发行恶劣142 301支理财产品,存量规模达到了29.1万亿,以“十年十万亿”的速度增长。

依据当期宏观经济以及理财业务自身发展阶段呈现出的特征,银行理财业务在我国大体经历了以下主要发展阶段。

(一) 2004—2007年:从无到有,投资渠道逐渐拓宽

2014年初,光大银行推出了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人民币阳光理财计划,之后国内金融机构纷纷试水,丰富多样的理财产品陆续涌现,理财产品市场不断蓬勃。这一时期,理财业务的显著特点:第一,银行理财业务在不断创新,但都是在监管下有相关制度依据的有限度的创新;第二,理财业务的投资渠道不断丰富,从相对单一的固定收益型逐步发展到信贷资产类、资本市场类、权益类、海外市场类等多种类别;第三,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程度较低。理财产品期限较长且以保障本金收益类型产品为主,银行信用高度参与理财业务,实质上是通过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获得了变相的利差收入。

二() 2008—2013年:增速加快,与监管博弈的特性突出

自2008年起,银信合作模式等通道类理财业务借助其规避信贷规模监管放大实质信贷资产的优势迅速扩容。这一时期理财业务的显著特征有:第一,银行和监管部门在博弈中发展,均为对方的发展完善提供了基础和动力;第二,鉴于理财产品资产端政策的变化和不确定性,银行投资理财产品的期限逐渐缩短;第三,资产池业务模式开始出现并逐渐形成规模。其期限错配、资产组合和风险分散的优势够解决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问题,但其运作不透明、风险无法有效隔离等缺陷也同样非常突出。

(三) 2014年至今:增速放缓,进入转型发展阶段

资产池业务模式推出并占据主流后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著名的8号文适时下发,旨在规范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运作。该文件实施后,当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增速大幅降低,降幅达到50%以上。2016年以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模增速放缓,同业理财大规模爆发,成为银行理财规模边际增长的重要力量。2016年也是银行理财产品精细化监管和规范之年,银监会下发了多个监管办法,表明监管层对规范监管理财业务的思路已经成形且反映出较强的政策把控风险的态度。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特点

(一) 理财市场整体资金规模快速增长

截至2016年末,我国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55.52亿元,理财业务规模达到29.1亿元,比率为5.3∶1。社会整体资金总量的增长为投资理财市场的扩张提供了基础,而伴随投资理财产品的不断丰富,资金逐利性的特点驱动投资理财市场迅速扩容。

(二) 投资理财产品种类日益多元化

目前国内理财产品的主要购买者为个人居民,从发行主体上来看,银行是主要供给者,此外还包括保险、信托、证券、基金等。从投资的标的上来看,包括信贷资产、各类收益权、同业存放、资本市场投资品等。从期限上来看,以1年内短期理财为主,超过3年期的理财产品较少。

(三) 理财业务分层服务体系逐步构建,财富管理职能日益凸显

在理财业务的发展过程中,投资者群体不断分层细化,为与之匹配,银行理财业务分层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未来,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市场细分的能力和对应分层服务体系的构建。

三、当前国有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同质现象严重,设计缺乏差异化

在业务内容上,各行均存在针对客户需求简单地把理财产品罗列组合形成方案的现象,没有达到为客户量身定做标准和实质;在投资在广度和深度上,银行理财业务的投向、标准、管理大同小异,各家银行本身固有的特色、风格和优势没有显现并发挥作用。雷同产品充斥整个市场的结果就是供过于求,进而演变成为激烈的价格战,进而阻碍了理财业务市场的有序快速发展。

(二) 对投资者风险提示及信息披露不充分

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不规范一直以来广遭诟病,尽管2013年监管部门为加强和改进信息披露工作,推出了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但问题并未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在当前尚无披露标准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在执行方面差异很大。

(三) 我国银行业分业经营的状态也是牵制理财业务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鉴于分业经营给银行带来的发展弊端,近年来,我国大型银行纷纷开始走集团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通过集团内业务板块的丰富来不断充实业务链条。但从根本上来看,分业

经营状态下理财业务的发展还是受到制约,更多高效的投资渠道尚不畅通,集团优势无法显现。

(四) 有效组织架构和运行保障机制缺乏

理财业务是一项“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综合化融资融智类业务,需要前中后台多个部门和环节的有效配合和共同努力。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部门银行现象突出,组织机构的设置将理财业务人为割裂开来,推动难度加大。比如,个人理财业务工作在各家银行目前基本都归口在个人银行业务部。但涉及到的内容和环节却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结算业务,从而涉及公司、机构、投行、审批、财会、营运管理等多个部门管理,每个部门的角色、分工、利益均不相同,造成前台业务服务分割,无法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高效的服务。

(五) 缺乏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理财人员队伍

作为一项技术含量较高且更新速度快的创新业务,理财业务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业务学习更新能力、组织推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等。此外,理财业务从业人员不但要懂银行的产品,还应熟悉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商品市场的工具和产品,应该熟悉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因此,如何打造培育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是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六) 理财产品被当成规避监管和监管套利的工具

在商业银行的安排框架下,理财产品既被当成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又被视为锁定贷款客户、表外放贷的工具。理财产品在通过表内外互相转换,逃避监管的同时,也导致了表内外风险的互相传递。

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

1.运作将更加合法规范

从国外先进经验来看,理财业务并不仅仅是提供某种单一的产品,而是通过各个维度将客户进行分层并根据其需求层次和目标为其设计全面的综合服务方案。与之相比较,我国的理财业务虽然在规模上和产品类别上实现了迅速地增长,但其核心实质仍然是与产品紧密相连,尚未发展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更高阶段。当前,商业银行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一状况及改变的必要性,伴随银行业大资产大负债发展趋势的逐渐清晰,银行理财业务已经逐步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全面资产管理业务。

2.借助科技进步提升资产管理的服务水平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依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理财业务可以通过更加广泛的渠道对接客户需求,从产品的服务功能的提升、信息披露的确认、需求的深度挖掘等等,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升级,银行理财业务的服务功能和品质也将不断优化。

3.逐步打破“刚性兑付”

当前,中国理财业务发展的根本性瓶颈之一就是“刚性兑付”。理财业务要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在充分揭示披露风险的基础上,让投资者适应市场规则,逐渐有序地

破除“刚性兑付”的禁锢。当前,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方向已经开始向净值型、基金化等模式转变,标准化配置比例不断增加,为有序打破“刚性兑付”不断营造基础。

(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措施建议

1.积极培育正确的理财意识和风险文化

作为理财业务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主导者和主要推进机构,商业银行在完善市场和文化培育方面责无旁贷,应该以身作则的充分发挥固有软硬件传统优势,借助多渠道媒体平台加强舆论引导,培育客户的风险评估和承担意识,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可的理财业务观念、方法和风险文化氛围,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的禁锢。

2.加大创新力度,探寻理财市场发展新空间

面对同质化的市场现状,商业银行要在理财业务方面走的更远更好就必须加大加快产品创新,以不可替代的个性化、差异化取胜。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PPP投资、国企混改、地方债务体制改革、IPO政策变化、新三板扩容、一路一带战略、自贸区战略、京津冀一体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为理财业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客户需求的业务层次和类别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很多投资领域的投资价值将会被发掘,更丰富的业务形态即将出现。商业银行应加强在投资方向、收益模式以及风险控制手段等方面进的探索创新,进一步开创理财市场新的发展空间。

3.分层细化、提高服务质量

伴随理财业务的发展,客户分层和服务分层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同的客户群体有不同的需求,不同贡献度的客户银行提供的服务也不相同,只有对其进行细化分层才能更好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有效提高银行精细化管理的能力,银行的整体收益水平才能持续稳定提高。未来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推进思路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在这个方面尽快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新型的营销和管理模式。

4.加强跨业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

鉴于分业经营的现状,商业银行应该通过整合现有产品,提升服务层次,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引导客户向基金、资本市场等领域合理分流,并从这一进程中提升银行的服务能力,提高银行的综合效益。此外,国有大型银行可以充分发挥集团多牌照合力,体现综合化、多功能、集约化的优势。

5.构建完善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

第一,应参照传统业务模式,尽快建立理财业务的风险拨备制度。第二,将理财业务与自营业务严格隔离分开。确保理财业务的独立和完整,避免与银行自营业务之间的风险交叉传染和利益输送转移。第三,注重理财业务可能引发的银行声誉风险管理。

6.强化专业化队伍建设

理财业务是一项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的融资融智型业务,商业银行是否能够以此为契机实现业务和经营转型,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考虑到理财业务复杂多变的以及其受外部政策变化影响较大的特点,商业银行应对从业人员不断加强培训,提高培训层级和内涵,提高从业人员的履岗能力。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建立与业务发展向匹配的激励约束机制,从工

作量、难易程度、价值贡献水平等多个方面考量理财业务并对其从业人员进行激励约束,保障理财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薪茗.银行理财业务机制研究[D].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2] 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理财业

务发展报告[R].2016.

作者简介:钱晓村(1979-),女,山东日照人,经济学学士,从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研究。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行)

(责任编辑:陈喜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