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三年级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生理学部分---2011秋冬---必做作业

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课程

生理学部分-必做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C

1. 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B

A.物质代谢 B.新陈代谢 C.适应性 D.应激性 E.自控调节

2. 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C

A.反射 B.兴奋 C.刺激 D.反映 E.阈值

3.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C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E.血液

4. 对神经调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E

A.调节幅度小 B.调节的敏感性差

C.作用范围广,而且持久

D.作用范围局限,而且反应缓慢 E.反应迅速、准确和短暂

5. 对体液调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C

A.调节幅度大 B.调节敏感性强

C.作用范围广,而且持久

D.作用范围局限,而且反应较慢 E.反应迅速、准确和短暂

6.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

A.偏差信息 B.干扰信息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E.自控制信息

7. 下列各项调节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B

A.血液凝固 B.降压反射 C.排尿反射 D.分娩过程 E.排便反射

8. 通道扩散的特点C

A.逆浓度梯度 B.消耗化学能 C.转运小分子物质 D.转运脂溶性物质 E.无选择性

9. 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方式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生理学部分---2011秋冬---必做作业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入胞和出胞作用

10. 钠泵活动最重要的意义D

A.消耗ATP B.维持兴奋性 C.防止细胞肿胀 D.建立势能贮备 E.维持细胞内pH

11.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机制是

+ + +

A.K平衡电位 B.K外流+Na内流

+ - + -

C.K外流+C1外流 D.Na内流+Cl内流

+ +

E.Na内流+K内流

12. 某肌细胞静息电位为-7OmV,当变为+20mV时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超极化 D.反极化 E.复极化

13. 兴奋性是机体 的能力

A.作功 B.运动 C.适应 D.疲劳 E.对刺激产生反应

14. 判断组织兴奋性最常用的指标

A.阈强度 B.阈电位 C.刺激波宽 D.刺激频率 E.强度-时间变化率 15. 阈电位是引起

A.超射的临界膜电位值 B.极化的临界膜电位值 C.超极化的临界膜电位值 D.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E.局部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16. 阈强度(阈值)增大代表兴奋性

A.增高 B.降低 C.不变 D.先降低后增高 E.先增高后降低

17. 神经细胞在一次兴奋后,阈值最低的时期是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兴奋性恢复正常后 18. 神经细胞兴奋的标志

A.极化状态 B.局部电位 C.锋电位 D.局部电流 E.阈电位

19. 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

A.传导速度慢 B.跳跃式传导 C.衰减性传导 D.单向传导 E.电缆式传导

20. 在神经-骨骼肌接头部位,囊泡释放ACh所引起的膜电位变化称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生理学部分---2011秋冬---必做作业

A.突触后电位 B.接头后电位 C.局部电位 D.终板电位 E.微终板电位

21.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B

A.肌原纤维 B.肌小节 C.肌纤维 D.粗肌丝 E.细肌丝

22. 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A.200 mOsm/L B.250 mOsm/L C.300 mOsm/L D.350 mOsm/L E.400 mOsm/L

23. 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 B.主要由白蛋白组成 C.与血浆容量有关 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红细胞膨胀 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量增加 24. 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白蛋白 B.葡萄糖 C.球蛋白 D.NaCl E.KCl

25.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

A.NaCl B.白蛋白 C.球蛋白 D.纤维蛋白原 E.葡萄糖

26.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主要是

A.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 B.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C.维持血管内外电解质的含量 D.使水分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 E.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交换,维持血容量 27. 影响血管内外水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渗透压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E.血浆的粘滞性

28. 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

A.铁和叶酸 B.钴和维生素B12 C.蛋白质和内因子 D.铁和蛋白质 E.钴和蛋白质

29.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子是

A.蛋白质和铁 B.促红细胞生成素 C.内因子 D.维生素B12 和叶酸 E.雄激素

30. 血液凝固的本质变化是

A.血小扳聚集 B.红细胞叠连 C.血细胞凝聚 D.纤维蛋白形成 E.红细胞凝集

31. 血液凝固所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称

A.血浆 B.体液 C.血清 D.细胞外液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生理学部分---2011秋冬---必做作业

E.细胞内液

32. 血液凝固的最后阶段是

A.因子Ⅹ被激活 B.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C.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D.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 E.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

33.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根本区别是

A.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 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 C.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只需体外因子 D.前者由因子Ⅻ启动,后者由Ⅲ因子启动 E.前者速度慢,后者速度快 34.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35. 心室肌细胞平台期的主要跨膜离子流是

+ + + 2+

A.Na内流、K外流 B.Na内流、Ca外流

2+ + 2+ +

C.Ca外流、K内流 D.Ca内流、K外流

+ +

E.K内流、Na外流

36. 心室肌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一生理特性

A.兴奋性 B.自律性 C.传导性 D.收缩性 E.有效不应期长

37. 心室肌细胞绝对不应期的产生是由于

+ +

A.Na通道处于激活状态 B.Na通道处于备用状态

2+ 2+

C.Ca通道处于激活状态 D.C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

+

E.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 38. 心脏正常起搏点位于

A.窦房结 B.心房 C.房室交界区 D.浦肯野纤维网 E.心室

39. 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较慢的生理意义在于

A.有利于增强心肌收缩能力 B.有利于心房或心室同步收缩 C.有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的交替 D.有效避免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E.有效防止出现期前收缩

40. 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是指心脏的搏出量取决于

A.平均动脉压 B.心率储备 C.心力储备 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E.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41. 生理情况下,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原因是

A.心率的变化 B.每搏输出量的变化 C.外周阻力的变化 D.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 E.循环血量的变化

42. 心脏收缩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心输出量增加 B.动脉血压升高 C.血流速度加快 D.心舒期室内压下降 E.静脉血流阻力下降

43. 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生理学部分---2011秋冬---必做作业

B.(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C.(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 E.(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44. 下列哪一项可使组织液生成增加?

A.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组织液静水压升高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E.摄入大量NaCl

45. 心交感神经兴奋后,可引起

A.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减弱 B.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减弱 C.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力增强 D.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E.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46.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所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血管升压素 D.谷氨酸 E.γ-氨基丁酸

47. 心迷走神经兴奋后,可引起

A.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减弱 B.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减弱 C.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力增强 D.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E.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48. 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是

A.消化道 B.下丘脑 C.腺垂体 D.心脏 E.胰脏

49. 迷走神经兴奋时

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 B.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加 C.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加 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 E.以上都不是

50. 关于内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胃腺的主细胞分泌 B.属肽类激素 C.促进胃酸分泌 D.促进VitB12的吸收 E.促进蛋白质的消化 51. 头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是

A.纯条件反射性的 B.纯神经调节性的 C.纯体液调节性的 D.神经--体液调节性的 E.自主调节

52. 关于胃容受性舒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性地引起胃窦部肌肉舒张 B.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仍出现 C.使胃容量大增

D.阿托品可抑制它的出现 E.是体液调节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生理学部分---2011秋冬---必做作业

53. 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是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小肠液 E.胆汁

54. 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贮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A.二磷酸腺苷 B.三磷酸腺苷 C.脂肪酸 D.磷酸肌酸 E.葡萄糖

55. 食物的氧热价是指

A.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B.1g食物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

C.食物氧化消耗1L氧气所释放的能量

D.氧化1g 食物,消耗1L氧气时所释放的能量 E.以上都不是

56. 影响能量代谢率最为显著的因素是

A.寒冷 B.炎热 C.精神活动 D.肌肉活动 E.进食

57. 特殊动力效应最大的食物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混合食物 E.高脂食物

58. 安静状态下,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A.心 B.肝脏 C.大脑 D.皮肤 E.骨骼肌

59. 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在

A.脊髓 B.延髓

C.下丘脑 D.脑干网状结构 E.大脑皮层

60. 肾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

+

A.肾血管血压变化 B.肾血流Na含量变化 C.肾小管内压变化 D.肾小管液Na+含量变化 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 61. 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肾小球 B.肾小体 C.肾小管 D.集合管 E.肾单位

62. 推动肾小球滤过的直接力量是

A.动脉血压 B.入球小动脉血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 E.肾小囊内压 63.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每分钟每侧肾生成的原尿量 B.每分钟两肾生成的滤液量 C.每分钟每侧肾脏血浆滤过容量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生理学部分---2011秋冬---必做作业

D.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尿量 E.每分钟两侧肾生成终尿量 64.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

A.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 B.一个肾生成的原尿量 C.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D.两肾生成的终尿量 E.一个肾生成的终尿量 65. 肾糖阈是指

A.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B.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C.肾小管开始吸收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D.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

E.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的临界尿糖浓度 66. 肾内髓部高渗的形成与______有关

+

A.NaCl B.K

C.NaCl和尿素 D.NaCl和KCl E.尿素 67. 醛固酮

A.由近球小体的部分细胞分泌

+

B.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

C.可使血K浓度升高 D.促进水的排出

E.受血浆晶体渗透压的调节

68.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受______的调节

A.血管紧张素 B.肾素 C.醛固酮 D.ADH E.ACTH

69. 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由于

A.ADH分泌减少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肾小球滤过增加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渗透性利尿

70. 渗透性利尿是直接由于

A.滤过率增加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

+

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通透性降低 71. 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B.增强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C.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D.促进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

E.保Na、排K、保水 72. 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生理学部分---2011秋冬---必做作业

A.Na重吸收减少 B.K重吸收增加

-C.水重吸收减少 D.Cl重吸收减少

+

E.K排出增加

73. 清除率是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

A.将血浆中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的血浆毫升数 B.将血浆中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的速率 C.将血浆中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的容量 D.将血浆中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的能力

E.将肾小球滤出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的能力 74. 看近物时的视觉调节过程包括

A.晶状体变凸,眼轴会聚,瞳孔散大 B.晶状体变凸,眼轴会聚,瞳孔缩小 C.晶状体扁平,眼轴会聚,瞳孔缩小 D.晶状体扁平,眼轴会聚,瞳孔散大

E.晶状体曲率半径减小,眼轴会聚,瞳孔缩小 75. 人眼看近物时

A.晶状体变扁平,折光力增加 B.晶状体变凸,折光力下降 C.晶状体扁平,折光力下降 D.晶状体变凸,折光力增加 E.晶状体曲率减小,折光力增大

76. 眼尽最大能力调节时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

A.节点 B.前主焦点 C.远点 D.近点 E.后主焦点

77. 瞳孔对光反射中枢在

A.大脑皮质 B.下丘脑 C.中脑 D.脑桥 E.延脑

78. 维生素A严重缺乏,可影响人

A.在明处的视力 B.色觉

C.在暗处的视力 D.立体视觉 E.视野范围

79. 根据听觉的行波学说,声波频率越高,基底膜振动幅度最大部位就越靠近

A.蜗底部 B.蜗顶部 C.耳蜗中段 D.耳蜗全段

++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生理学部分---2011秋冬---必做作业

E.耳蜗后1/3

80. 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双向传递 B.不易疲劳 C.突触延搁 D.不能总和 E.呈衰减性

81.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下列哪种离子在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高?

2+-A.Ca B.Cl ++++

C.K D.Na和K,尤其是Na

-+-E.Cl和K,尤其是Cl

82. 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哪种离子在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加

+-++

A.Na、Cl、K,尤其是K

2++-2+

B.Ca、K、Cl,尤其是Ca

+++

C.Na、K,尤其是Na

+--D.K、Cl,尤其是Cl +2++2+

E.K、Ca、Na,尤其是Ca 83.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5—羟色胺 D.乙酰胆碱 E.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 84.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A.通过特异投射系统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B.通过非特异投射系统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C.通过非特异投射系统激动大脑皮层产生特定感觉 D.通过特异投射系统激动大脑皮层产生特定感觉 E.是一个多突触接替的系统,不易受药物的影响 85. 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A.刺痛 B.慢痛

C.定位不精确 D.必有牵涉痛 E.对牵拉不敏感 86. 牵涉痛是指

A.内脏疾病引起相邻脏器的疼痛 B.手术牵拉脏器引起的疼痛 C.神经疼痛向体表投射

D.按压体表引起部分内脏疼痛

E.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一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87. 运动单位是指

A.一个运动神经元

B.一组具有相同功能的运动神经元群 C.一组可产生某一动作的肌肉群 D.一束肌纤维

E.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及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88. 幼儿时生长素分泌不足可导致:

A.呆小症 B.巨人症 C.侏儒症 D.向心性肥胖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生理学部分---2011秋冬---必做作业

E.肢端肥大症

89. 成人生长素分泌过多将导致:

A.腺瘤 B.粘液水肿 C.侏儒症 D.甲状腺肿 E.肢端肥大症

90. 食物中长期缺碘可引起: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甲状腺组织萎缩 C.单纯性甲状腺肿 D.腺垂体功能减退 E.神经垂体功能减退

91. 婴幼儿甲状腺分泌不足可产生:

A.侏儒症 B.呆小症 C.糖尿病 D.肥胖 E.肢端肥大症

92. 糖皮质激素本身无血管收缩作用,但能加强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称为:

A.直接作用 B.拮抗作用 C.允许作用 D.协同作用 E.反馈作用

93.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停药时应注意:

A.检查病人血细胞 B.了解胃粘膜有无损伤 C.补充蛋白质 D.应逐次减量停药

E.避免受各种伤害性刺激

94. 保钠排钾作用最强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是:

A.皮质醇 B.醛固酮 C.皮质酮 D.脱氧皮质酮 E.可的松

95. 睾酮的化学性质是

A.固醇类 B.类固醇 C.胺类 D.肽类 E.蛋白质 96. 睾酮由睾丸的下列哪种细胞分泌?

A.间质细胞 B.支持细胞 C.精原细胞 D.精母细胞 E.精子 97. 雄激素结合蛋白是由下列哪种细胞产生的?

A.肝细胞 B.睾丸间质细胞 C.睾丸支持细胞 D.睾丸生精细胞 E.睾丸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98. 月经周期中诱发排卵最重要的激素是

A.FSH B.GH C.PRL D.LH E.GnRH 99. 血中哪种激素出现高峰可作为排卵的标志?

A.催乳素 B.孕激素 C.LH D.FSH E.催乳素释放因子

100.正常情况下精子与卵子在何处相遇而发生受精?

A.输卵管壶腹部 B.输卵管伞部 C.输卵管漏斗部 D.子宫腔 E.子宫颈

二、问答题

1何谓内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生理学部分---2011秋冬---必做作业

答:内环境就是指多细胞动物的体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

内稳态就是生物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状态稳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反馈机制完成的。高等动物内稳态主要是靠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来维持。意义在于:1,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制约。2,能够让生物的酶保持最佳状态,让生命活动有条不絮地进行。

2试述钠泵的化学本质、运转机制以及生理意义。

答:Na+泵的本质是一种Na+—K+依赖式ATP酶,当细胞外K+浓度或细胞内Na+浓度上升时激活,分解ATP获得能量,逆浓度差将Na+泵出膜外,将K+泵入膜内。生理意义:

1、细胞内高K+为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

2、细胞内低Na+能维持细胞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恒定;

3、建立Na+跨膜浓度差,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 4、Na+、K+分布的不均衡是维持细胞正常兴奋性的基础。

3.何谓动作电位?试述其特征及其形成的机制。

答: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细胞膜在原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迅速、可逆的并可向远

处传播的电位变动过程。其特征有:①“全或无”式。这是因为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可使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膜一旦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即可使电压门控Na+通道(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的激活和膜去极化之间形成正反馈,从而在短时间内引起大量Na+ 内流,此时Na+ 内流的数量仅取决于Na+ 通道的性状和膜两侧Na+ 的驱动力,不再与刺激强度有关。②不衰减传导。动作电位的传导是在局部电流作用下不断产生新的动作电位的结果。邻旁安静部位新产生的动作电位也是“全或无”式的。所以,动作电位的传导不随传导距离增大而衰减。③具有不应期,故反应不能叠加。细胞膜在一次兴奋后,膜上电压门控Na+ 通道便迅速失活,使该处膜进入绝对不应期。此期大约相当于锋电位所持续的时间(骨骼肌细胞和神经纤维)。所以,锋电位不能叠加。

4.何谓静息电位?试述其形成的条件。

答:细胞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静息电位。Na+-K+ 泵主动转运

造成了细胞外高Na+ 和细胞内高K+ 的离子不均匀分布。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 具有通透性,大量的K+携带正电荷顺浓度梯度跨膜外移,膜内的大分子阴离子因膜对其没有通透性而滞留于细胞内,这样膜两侧就形成了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K+ 外流。当促使K+ 外流的动力(浓度差)和阻挡K+ 外流的阻力(电位差)达到平衡,K+ 的电化学驱动力为零时,膜两侧的电位差便稳定于某一数值,此数值即为K+ 平衡电位,它与静息电位接近。由于膜对Na+ 也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少量的Na+ 内流将使实际测得的膜两侧的电位差(静息电位)略小于K+ 平衡电位。此外,Na+-K+ 泵活动时,每分解一分子ATP,可使2个K+ 进入膜内和3个Na+ 排出膜外,这种生电作用使细胞内电位变得较负,对静息电位的形成有直接的作用,但作用较小。

5试述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和原理。 答:1.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一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二是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三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征有三个:一是单向性、二是时间延搁、三是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6.动脉血压如何形成的?

答: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时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心室收缩射血和血液流向外周所遇到的阻力(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心脏收缩所做的功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生理学部分---2011秋冬---必做作业

一部分用于流速,一部分产生侧压,但如果没有外周阻力,血液即迅速向外周流失,不能保持对大动脉管壁的侧压力。此外,大动脉的弹性扩张和回缩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具有重要缓冲作用。

7.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答: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种:

⑴每搏输出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加,收缩压上升较舒张压明显,脉压加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⑵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

⑶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的降低,脉压加大。

⑷大动脉弹性:大动脉管的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硬变时,其缓冲作用减弱,收缩压会升高,但舒张压降低,脉压明显增大。

⑸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当血管系统容积不变,血量减小时(失血)则体循环平均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血量不变而血管系统容积加大时,动脉血压也将下降。

8.试述心交感神经的生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答:交感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通过激动β受体,使得钙内流增加,故房室交界区的慢反应动作电位幅值增加,去极化速率加快,因此传导速度加快。交感神经兴奋和血液循环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的肾上腺素能β受体,对心肌产生正性变力作用,表现为心肌的收缩性增强,收缩力增强,收缩速度加快,同时舒张速度也加快。

9.胃液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有何生理作用?

答:1. 盐酸:俗称胃酸,是由壁细胞分泌的。它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所需要的酸性环境。它可以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容易分解,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它还可以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以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的分泌,盐酸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等物质的吸收。在临床上,如果胃酸分泌过少,就会产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果胃酸分泌过多,对人体也不利,过高的胃酸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能引起胃的炎症或溃疡。2.胃蛋白酶:它是胃液中重要的消化酶,是由主细胞分泌产生的,能水解蛋白质,其水解产物进入肠内进一步消化分解产生氨基酸而被吸收入人体内。胃蛋白酶只在酸性环境中发挥作用,最适合的PH值为2,随着PH的升高,胃蛋白酶的活性随之降低,当PH升到6以上时,它就会发生变性,失去酶的作用。临床上,有些胃酸缺乏的病人,特别是恶性贫血的病人,胃液中可以没有胃蛋白酶,这样病人的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就会发生障碍。3.粘液:胃液中粘液是有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胃腺中的粘液细胞以及贲门腺、幽门腺分泌的。粘液中含有蛋白质、糖蛋白、粘多糖和血型物质等。局部的机械性刺激或化学性刺激都可以引起粘液分泌增加。胃粘液具有粘附性、粘稠性和中和胃酸的能力,粘液常常覆盖在胃黏膜表面,有润滑作用,使食物容易通过,并保护胃黏膜不受食物中坚硬物质的机械性损伤,它还可以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消化作用,防止胃炎和胃溃疡的发生。4.内因子:它是由胃腺的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能和维生素B12结合一起,形成一种复合物,有人认为这样一个复合物可以保护维生素B12在其运转至回肠的过程中不被水解酶所破坏,这种复合物附着在回肠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生理学部分---2011秋冬---必做作业

壁的特殊受体上,有促进回肠上皮吸收维生素B12的作用,从而防止恶性贫血的发生

10.胃肠道内有哪些重要因素可抑制胃液分泌?答:

(1)盐酸:它对胃酸的分泌活动有负反馈调节作用,作用机制是:直接抑制G细胞释放胃泌素;刺激胃粘膜释放生长抑素,间接抑制胃泌素和胃液的分泌;在小肠的盐酸促进促胰液素释放,抑制胃酸的分泌。(2)脂肪:脂肪及消化产物进入十二指肠后,促使肠抑胃素产生,减少胃液的分泌和抑制胃的运动。(3)高张溶液:高张溶液进入十二指肠后,通过肠-胃反射抑制胃酸的分泌;也可刺激小肠粘膜产生抑制性激素,抑制胃液的分泌。 11.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有哪些(2010夏A) 答: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全身动脉血压如有改变,理应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压。 由于肾血流量具有自身调节机制,动脉血压变动于10.7?/24kPa(80-45mmHg)范围内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维持稳定,人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图8-5)。但当动脉血压降到10.7kPa(80mmHg)以下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将相应下降,于是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也减少。当动脉血压降到5.3-6.7kPa(40-50mmHg)以下时,肾小球滤过率将降低到零,因而无尿。在高血压病晚期,入球小动脉由于硬化而缩小,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可明显降低,于是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导致少尿。2囊内压在正常情况下,肾小囊内压是比较稳定的。肾盂或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输尿管阻塞,都可使肾盂内压显著升高。此时囊内压也将升主,致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因此而减少。有些药物如果浓度太高,可在肾小管液的酸性析出结晶;某些疾病时溶血过多,血红蛋白过可堵塞肾小管,这些情况也会导致囊内压升高而影响肾小球滤过。 3血浆胶体渗透压人体血浆胶渗透坟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很大变动。但若全身血浆蛋白的浓度明显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降低。此时有效滤过压将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随之增加。例如由静脉快速注入生理盐水时,肾小球滤过率将增加,其原因之一可能是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降低。4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对肾小球滤过率有很大影响,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如果肾血浆流量加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就靠近出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压和滤过面积就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将随之增加。如果肾血流量进一步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就进一步减慢,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全长都达不到滤过平衡,全长都有滤过,肾小球滤过率就进一步增加。相反,肾血浆流量减少时,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加快,滤过平衡就靠近入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压和滤过面积就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将减少(图8-8)。在严重缺氧、中毒性休克等病理情况下,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肾血流量和肾血浆流量将显著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也因而显著减少。

12.3Kg体重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5ml,尿液有何变化?简述其变化机制。答:尿量增加,尿液渗透压变化不明显。3kg的家兔,血液量约240ml,注入血中的葡萄糖为5ml*20%=1

(g),将使血糖升至约27.6mmol/L,明显超过肾糖阈,导致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小管液内含大量的葡萄糖,阻碍水的重吸收,产生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加,出现糖尿,但尿液渗透压变化不明显。

13.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对肾脏泌尿的生理功能有何影响?

答: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变化时均可影响肾脏的尿生成,但各自的机理不同。 ⑴ 血浆胶体渗透

压一般维持稳定,如因某种原因使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将升高,原尿生成增多,尿排出量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时,与上述作用相反,可使尿量减少。 ⑵血浆晶体渗透升高时,可刺激位于下丘脑第三脑室前腹侧部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ADH的合成和释放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重吸收增加,排出尿量减少;而晶体渗透压降低时,作用相反,使排出的尿量增加,如水利尿产生的原理即是通过降低血浆晶体渗透压所致。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生理学部分---2011秋冬---必做作业

14.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液有何变化?其机制如何?

答:汗为低渗溶液,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液排出量减少,其渗透压升高。大量出汗:1、组织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水的渗透作用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也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2、血容量减少,心房及胸内大静脉血管的容积感受器对视上核和室旁核的抑制作用减弱。上述两种途径均使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和分泌ADH增加,血液中ADH浓度升高,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升高。此外,大量出汗,还可能使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原尿生成减少,尿量减少 15.内脏痛有何特征?简述牵涉痛产生的原因。

答:内脏痛特征:(1)疼痛发起缓慢,持续时间较长;(2)定位不准确、不清晰;(3)

对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敏感,而对切割、烧灼的刺激不敏感;(4)可伴有牵涉痛。对牵涉痛的解释,存在两种学说:(1)会聚学说。(2)易化学说

16.什么是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何特点? 答: 特异性投射系统是经典感觉传导通路经过丘脑感觉接替核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感觉区的投射系统。它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大脑皮质的第四层,能产生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神经冲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经典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轴突发出侧支,在脑干网状结构中向大脑皮质广泛区域投射的系统。向大脑皮质无点对点的投射关系,投射纤维在大脑皮质终止区域广泛,因此,其功能主要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两者区别归纳如表:

特异性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传入冲动 接受各种特定的感觉冲动 接受脑干上行激动系统冲动 传入神经元接替数目 少 多

丘脑换元部位 感觉接替核,联络核 髓板内核群 传导途径 有专一的传导途径 无专一的传导途径

投射部位 点对点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 弥散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 相互关系 为非特异性传入冲动的来源 为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基础

生理作用 产生特定的感觉,触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冲动 易化大脑皮质活动,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觉醒状态

17.饮食中长期缺碘为什么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答: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时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增多,作用于腺垂体,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刺激甲状腺增生,导致甲状腺肿大,形成单纯性甲状腺肿或或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生理学部分---2011秋冬---必做作业

称地方性甲状腺肿。

18.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哪些?

答: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 (1)对糖代谢的影响:可促进糖原再生、抑制组织对糖分解作用、使

肝糖原增多、血糖升高。因此有加重或诱发糖尿病的倾向。 (2)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能促进一系列组织蛋白质的分解和抑制其合成、造成负氮平衡,但能促进少数组织如肝脏、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蛋白质的合成。(3)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可加速脂肪分解过程和使体脂重新分布,形成向心性肥胖。(4)对水和电解质代谢的影响:糖皮质激素对水和电解质的作用与醛固酮类似,但作用弱得多,可使钠潴留和钾、钙、磷排泄增加,以减少肠内钙的吸收。另外还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故有利尿作用。

三、英译中 1. Internal environment 2. Homeostasis

3. Channel proteins 4. Resting potential 5. Action potential 6. Threshold potential

7.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8.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9.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10. Blood coagulation 11. Electrocardiogram 12. Cardiac cycle

13. Cardiac index 14. Blood pressure

15.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16. Intrapleural pressure 17. Tidal volume

18. Gastrointestinal (GI) hormones 19. Hormone

20. Thyroid Hormones 21. Glucocorticoid 22. Testosterone 23.

Menstrual cycle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2010秋冬---必做作业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

(病理生理学部份)必做作业(附参考答案)

【必做作业题-1】

[酸碱平衡紊乱](授课)

一、判断题(指出下列各题陈述是正确/√,还是错误/×) 1、PH值正常表明患者不一定处于酸碱平衡状态。( )

2、血液缓冲系统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 3、酸中毒病人尿液呈碱性说明患者不一定合并碱中毒。( ) 4、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常见原因是获取固定酸(H+)。( ) 5、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常见原因是丢失硷(HCO3-)。( )

二、单选题(从下列各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于题后括号内)

1、代谢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主要的代偿调节是( )

A.泌H+、泌NH3,及重吸收HCO-3减少 B. 泌H+、泌NH3,及重吸收HCO-3增加 C.泌H+、泌NH3增加,重吸收HCO-3减少 D. 泌H+和NH3减少,重吸收HCO-3增加 E.泌H+、泌NH3不变,重吸收HCO-3增加

2、发生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最主要的代偿调节是( )

A.血液的缓冲 B.呼吸的代偿调节 C.细胞内外离子的交换和细胞内缓冲 D.骨骼的代偿调节 E. 肾的代偿调节

3、引起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常见原因是 ( )

A. 腹泻 B.肾小管性酸中毒 C. 糖尿病 D.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E. 大量输入生理盐水

4、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常见于 ( )

A.缺氧 B.飢饿 C.酮血症 D.严重肠道失硷 E.严重肾功能衰竭

5、AB>SB时,提示患者可能有( )

A. 呼吸性酸中毒 B. 呼吸性碱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 D.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E. 混合性碱中毒

6、严重呼吸性酸中毒对下列哪一系统的功能影响最明显 ( ) A. 心血管系统 B. 消化系统 C. 泌尿系统 D. 运动系统 E. 中枢神经系统

7、某溺水窒息患者,经抢救后血气检查结果:PH 7.20、HCO327mmol/L、PaCO2 10.7kPa(80 mmHg),其酸碱失衡的类型为( )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2010秋冬---必做作业

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8、某肺心病患者,因受凉、肺部感染而住院,血气检查结果:PH 7.33、HCO336mmol/L、PaCO2 9.3kPa(70 mmHg),其酸碱失衡应诊断为( )

A. 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9、某糖尿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动脉血pH7.30、HCO316mmol/L、PaCO2 4.5kPa(34 mmHg);血清Na140mmol/、C1104mmol/L, K 4.5 mmol/L,其酸碱失衡应诊断为 ( )

A.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B.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酸碱平衡正常

-10、某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气检查结果:pH 7.3、HCO318mmol/L、PaCO2 4.0kPa(30mmHg), 该患者酸碱失衡应诊断为( )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以上都不是

+

-+

三、名词解释

1、阴离子隙(AG)是指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 2、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是指血浆HCO,浓度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下降。

呼吸性酸中毒:是指血浆HCO浓度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下降。 3、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是指除了含氯以外的任何固定酸的血浆浓度增大时的代谢性酸中毒。

4、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当HCO浓度降低,而同时伴有CLˉ浓度代偿性升高时,则呈AG正常型或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四、问答题

1、举一种单纯性代谢性酸中毒的常见病因,简述其常用指标(pH、PaCO2、、AB即HCO3-)的变化,说明判断代谢性酸中毒的依据和主要代偿方式。

答:孕妇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者腹泻的病人常见代谢性酸中毒,一般临床血PH下降 ,血气分析PCO2下降,

2、举一种单纯性呼吸性酸中毒的常见病因,简述其常用指标(pH、PaCO2、、AB即HCO3-)的变化,说明判断呼吸性酸中毒的依据和主要代偿方式。

【必做作业题-2】

[缺血—再灌注损伤](授课)

一、判断题(指出下列各题陈述是正确/√,还是错误/×)

1、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后恢复血流引起的后果。( )

2、自由基是指外层轨道上具有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 )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2010秋冬---必做作业

3、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自由基作用。( ) 4、OH·是氧化作用很强的自由基。( )

5、钙超载可使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走向不可逆死亡。 ( )

二、单选题(从下列各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于题后括号内)

1、下列哪项不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 )

A.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B.心肺脑复苏后 C.溶栓疗法后 D.断肢再植手术 E.急性休克即时输血输液后

2、下列哪项不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 )

A.组织的营养状态 B.缺血时间

C.需氧程度 D.酸碱度和电解质浓度 E.有无建立侧支循环 3、下列哪项不是自由基( )

A.O2-. B.OH· C.LOO· D.H2O2 E.CH3·

4、黄嘌呤氧化酶主要存在于( )

A.单核—巨噬细胞 B.内皮细胞 C.上皮细胞 D.肌细胞 E.白细胞

5、将黄嘌呤脱氢酶转化黄嘌呤氧化酶需要( )

A.钾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B.钠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C.钙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D.镁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E.铁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6、能导致DNA损伤或染色体畸变的自由基主要是( )

-A.O2· B.OH· C. L· D.LO· E.LOO·

7、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下列哪项不因钙超载引起损伤?( )

A.促进氧自由基生成 B.线粒体功能障碍 C.激活磷脂酶 D.引起内质网破坏 E.肌原纤维挛缩,断裂

8、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 )

A.心 B.肺 C.肝 D.肠 E.肾

9、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A.心肌缺血的程度 B.心肌缺血的面积 C.再灌注前心肌缺血的时间长短 D.再灌注时血流的速度 E.电解质紊乱

10、下列哪项不是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措施( )

A.采用低压、低温液灌流 B.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 C.消除自由基 D.减轻缺血性损伤 E.采用高钠、高钙液灌流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2010秋冬---必做作业

三、名词解释

1、缺血—再灌注损伤:简称再灌注损伤,是指在某些情况下,组织或器官缺血一段时间恢复血液灌注后,反而出现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病理现象,表现为组织结构破坏和器官功能障碍更加明显。

2、氧自由基:是外层轨道上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的总称。

3、活性氧:为化学性质较基态氧活泼的含氧物质,包括氧自由基和非自由基的含氧物质。 4、钙超载: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称为钙超载。

四、问答题

1、某失血性休克病例因全身组织缺血后经再灌注出现病情不断恶化,实验室检查提示有细胞氧自由基增加,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后果如何?

2、某心搏骤停病例因全身组织缺血后经再灌注出现病情不断恶化,实验室检查提示有钙稳态破坏,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后果如何?

答:该病例引起氧自基过多的机制为:①黄嘌呤氧化酶(XO)生成增多:次黄嘌呤/黄嘌呤+2O2 →2 \"O2_ +2H2O2+尿酸;②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NAD(P)H氧化酶生成↑): NAD(P)H+2O2→2·O2ˉ+ NAD(P)+ + H+ ;③线粒体受损(氧的单电子还原);④儿茶酚胺自身氧化(肾上腺素自氧化)。该病例发生细胞内钙异常(钙超载)的机制如下:(1)Na+/Ca2+ 交换增加:①胞内Na+增加直接激活Na+/Ca2+ 交换蛋白;②胞内H+增加间接激活Na+/Ca2+ 交换蛋白;③胞内PKC活化间接激活Na+/Ca2+ 交换蛋白。(2)受体依赖L型钙通道开放: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增多所致。(3)细胞膜通透性增高:自由基致膜结构破坏和膜磷脂降解所致。(4)钙泵失活:自由基致肌浆网膜和线粒体膜受损所致。

【必做作业题-3】

[应激] (授课)

一、判断题(指出下列各题陈述是正确/√,还是错误/×)

1、任何应激原作用于机体均可引起应激性疾病。( )

2、应激是一种全身性的适应性反应,对人有利无害。( )

3、应激时最核心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为下丘脑释放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 ( ) 4、应激时发生高血糖和糖尿与胰岛素降低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有关。( ) 5、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胃粘膜缺血。( )

二、单选题(从下列各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于题后括号内)

1、全身适应综合征(GAS)的抵抗期体内哪种激素分泌持续增多( )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儿茶酚胺 D.醛固酮 E.糖皮质激素

2、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外周效应是( )

A.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RH )释放 B.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迅速升高 C.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D.ACTH释放 E.引起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

3、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反应中下列哪一项既有防禦意义又有不利作用( )

A.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 B.血液重新分布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2010秋冬---必做作业

C.支气管扩张 D.儿茶酚胺增多 E. 促糖源分解升血糖

4、判断应激强度的指标主要测定患者血中哪一种激素的浓度 ( )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皮质醇 D.醛固酮 E.皮质酮

5、应激时糖皮质激素不具有下列哪一种作用( )

A.促进蛋白分解 B.促进脂肪动员 C.降低血糖 D.稳定溶酶体膜 E.维持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6、应激性高血糖不是由于( )

A.胰岛素分泌增多 B.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C.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E.生长激素分泌增多

7、应激时,下列哪种内分泌激素减少( ) A.生长激素 B.胰岛素 C.抗利尿激素 D.儿茶酚胺 E.糖皮质激素

8、关于热休克蛋白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也称应激蛋白 B.由各种应激原诱导产生 C.是细胞的结构蛋白 D. 具有“分子伴娘”的作用 E. 属分泌型蛋白

9、热休克蛋白的基本功能为( )

A.帮助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移位 B.热耐受

C.免疫功能 D.维持细胞的结构功能

++

E.促进Na-K-ATP酶功能

10、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无关( )

+

A.胃粘膜缺血 B.胃腔内H向粘膜中逆向弥散 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D.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 E.酸中毒、胆汁逆流

三、名词解释

1、全身适应综合征:全身适应综合征:是指机体自稳态受威胁、扰乱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适应性反应,当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时,全身适应综合征表现为一动态的连续过程,并可最终导致机体适应能力的耗竭,疾病、甚至死亡,是对应激反应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机体损害和疾病的总称。

2、热休克蛋白:是指细胞在应激原特别市环境高温诱导下新生成或生成增加的一组蛋白

质,它们属于非分泌型蛋白质,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能够稳定细胞结构、维持细胞生理功能,从而提高细胞对应激原的耐受性。

3、“分子伴娘”: 就是与部分折叠或不正确折叠的多肽链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能够

加速正确折叠的进行或提供折叠发生所需要的微环境。

4、应激性溃疡:是指患者在遭受各种类重伤(包括打手术)、重病和其他应激情况下,

出现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黏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少数溃疡克较深或穿孔。

四、问答题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2010秋冬---必做作业

1、试述应激时主要神经内分泌改变及其防御代偿意义和不利影响。 答:①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LC-NE,中枢)与交感-肾上腺髓质(外周)系统强烈兴奋

及其作用。中枢效应:上行投射脑中枢(如新皮质、边缘系统和杏仁核)释放NE↑→情绪应激反应(紧张、焦虑等)和启动HPA。外周效应:血漿儿茶酚胺(CA)(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CA↑防御代偿意义:促进心血管、呼吸系统活动加强和物质(糖、脂肪) 和能量代谢亢进(高血糖和供能↑),以及其它促激素成份动员,共同参与和发挥抗应激的防御适应作用。不利影响:持续过高CA对机体会产生不利影响,如,器官缺血;促进高血压发生;增加血黏度,血栓形成;耗氧过多;促进脂质过氧化。②下丘脑-垂体(HP,中枢)与肾上腺皮质(A,外周)系统(轴)(HPA)的强烈兴奋及其作用。中枢效应:下丘脑室旁核释放CRH↑→上行与杏仁核联系调控情绪和行为反应(适量为兴奋/欣快,持续过量为焦虑抑郁等);下传腺垂体ACTH分泌↑→调节GC分泌。外周效应:GC分泌↑↑。GC↑防御代偿意义:发挥其生物多效性,如促蛋白质分解、糖原异生和高血糖;加強心血管对CA反应性;抑炎症和细胞因子;稳定生物膜等抗应激损伤防御适应作用。不利影响:持续过高GC对机体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抑制免疫,发育迟缓(GH↓),抑制性腺和甲状腺轴,代谢异常(高血糖/高血脂),情绪行为异常(抑郁症等)。

2、应激与消化道粘膜急性溃疡的发生有何关系及机制如何?

答: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关系:应激时过度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引起胃粘膜缺血,保护性

因素(胃-粘液屏障)作用降低;加之损害性因素(胃腔H+ 返弥散)作用增强,胃粘膜两侧pH梯度消失可导致应激性胃溃疡发生。

【必做作业题-4】

[呼吸衰竭](授课),[心力衰竭](授课)

一、判断题(指出下列各题陈述是正确/√,还是错误/×)

1、呼吸中枢抑制可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 )

2、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常导致血液氧分压降低伴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 3、心力衰竭时患者的心输出量一定低于心力衰竭前患者的心输出量。( ) 4、最易发生心脏离心性肥大的疾病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2+

5、心力衰竭时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主要是由于Ca 离子转运失常。( )

二、单选题(从下列各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于题后括号内)

1、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是指( )

A. 气道内气体流通受阻 B. 肺泡气体交换障碍

C. 气体弥散障碍 D. 胸廓和肺的运动受到限制 E. 胸廓的运动障碍

2、 下列哪项可致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大于0.8( )

A.肺不张 B.肺实变 C.解剖分流 D.功能性分流 E.肺动脉栓塞

3、通气功能障碍,其血气变化的特点是( )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2010秋冬---必做作业

A.PaO2 降低、PaCO2 增高 B.PaO2 增高、PaCO2 降低 C.PaO2 增高、PaCO2 增高 D.PaO2 降低、PaCO2 降低 E.PaO2 降低

4、 II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 )

A.PaO2 < 8kPa(60mmHg),PaCO2 > 10.67kPa(80mmHg) B.PaO2 < 8kPa(60mmHg),PaCO2 > 9.33kPa(70mmHg) C.PaO2 < 8kPa(60mmHg),PaCO2 > 8.00kPa(60mmHg) D.PaO2 < 8kPa(60mmHg),PaCO2 > 6.67kPa(50mmHg) E.PaO2 < 8kPa(60mmHg),PaCO2 > 5.33kPa(40mmHg) 5、ARDS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

A.限制性通气障碍 B.阻塞性通气障碍 C.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D.弥散障碍 E. 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缩短

6、下列哪项可引起右心室压力负荷过度( )

A.高血压 B.肺动脉瓣狭窄

C.主动脉瓣狭窄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三尖瓣关闭不全

7、下列哪种情况易引起右心向心性肥大?( )

A.肺动脉高压 B.高血压病 C.冠心病 D.室间隔缺损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8、在心肌兴奋收缩中起耦联作用的电解质是( )

A.K+ B.Na+

2+ 2+

C.CaD.Mg E.Clˉ

9、左心衰竭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

A.呼吸中枢发生缺血性抑制 B.肺淤血、肺水肿 C.呼吸肌收缩无力 D.平卧后胸腔容积减少 E.肺动脉高压

10、下列哪种变化在右心衰竭时不可能出现?( )

A.胃肠淤血 B.肝淤血水肿

C.颈静脉怒张 D.机体下垂部水肿明显 E.两肺湿罗音并咯咳粉红色泡沫痰

三、名词解释

1、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正常成人在静息状态下,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肺血流

量约为5L/min,两者的比例(V/Q)约为0.8。在直立位时,肺泡通气量与血流量都是自上而下递增的,但血流递增程度更大。其结果是各部分肺泡的v/Q比值自上而下递减,肺上端约为1.7,中段约为0.9,下端约为0.6,且随年龄增长比值变动范围更大。这种生理性德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不协调是造成正常PaO2 比

PAO2稍低的主要原因,但仍能保持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在正常范围。在肺疾患时,如肺的总通气量虽然正常,但肺通气或血流不均匀,造成部分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可引起气体交换障碍。这是肺部疾患引起呼吸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机制。 2、真性分流:在生理情况下,肺内也存在解剖分流,即一部分血液经支气管静脉和

极少的肺内动静脉交通支直接流入肺静脉,由于该部分血液完全未经气体交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2010秋冬---必做作业

换过程,故被称为真性分流。

3、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高输出量心力衰竭:心输出量正常或略

高,但人体对血流的需求量异常高(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及严重感染)。心脏不能提供增加的所需血量,因而衰竭。 低输出量心力衰竭:心输出量低,但人体对血流的需求量正常。心脏不能满足需求,发生衰竭。低输出量心力衰竭比高输出量心力衰竭更常见。

4、离心性心肌肥大 / 向心性心肌肥大:离心性心肌肥大是长期前负荷(容量负

荷)增加,如主动脉闭锁不全,可引起心肌离心性肥大,此时心肌纤维长度增加,心腔明显扩大,室壁直径与室壁厚度的比值等于或大于正常。 向心性心肌肥大是心脏长期压力负荷过重作用下,收缩期室壁张力增加,引起心肌纤维中新形成的肌节并联性增生,心肌纤维增粗,室壁增厚,心腔无明显扩大

四、问答题

1、Ⅱ型呼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有何变化及其引起变化的机制如何?如何鉴别肺血液真性

分流和功能性分流(从两者病因机制不同分析)?

答:Ⅱ型呼衰竭又称为高碳酸性呼衰竭,血气特点是PaO2小于60mmHg,PaCO2大于50mmHg,其产生的原因一般为肺的通气障碍所致,可以合并肺的换气功能障碍。真性分流,即解剖分流,即一部分血液经支气管静脉和极少的肺内动静脉交通支直接流入肺静脉,由于该部分血液完全未经气体交换过程,与支气管扩张症有关,吸入纯氧不能改善;功能性分流(functional shunt),是因为病变重的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使肺泡每分钟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显著减少,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便掺入动脉血内,这种类似动-静脉短路的情况,称为功能性分流,又称为静脉血掺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引起的气道阻塞,以及肺纤维化,肺水肿等可导致肺泡通气的严重不均,这些都可引起功能性分流,吸入纯氧有一定改善。

2、试简述心力衰竭时心脏的代偿反应方式及其意义;心力衰竭时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和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的机制如何?

【必做作业题-5】

[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授课)

一、判断题(指出下列各题陈述是正确/√,还是错误/×)

1、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量不一定减少。( )

2、急性肾功能衰竭由少尿期进入多尿期,其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即可纠正。( ) 3、有功能的肾单位进行性减少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发生机制。( ) 4、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不一定有高钾血症。( )

5、判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程度的最佳指标是血清非蛋白氮浓度。( )

二、单选题(从下列各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于题后括号内)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2010秋冬---必做作业

1、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是( )

A.休克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汞中毒 D.肾血栓形成 E.尿路梗阻

2、引起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 )

A.肾性缺血 B.急性肾中毒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急性溶血 E.以上都是

3、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

A. 肾小管堵塞 B. 原尿回漏入间质 C. 肾细胞肿胀 D.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E. 肾内DIC

4、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

A.水中毒 B.酸中毒 C.高钾血症 D.高镁血症 E.氮质血症

5、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产生多尿的机制,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恢复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肾小管阻塞解除 D.渗透性利尿 E.新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浓缩功能低下 6、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 )

A.慢性肾小球肾炎 B. 慢性肾盂肾炎 C.肾结核 D.肾小动脉硬化 E.尿路梗塞

7、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等渗尿,主要反映( )

A.肾稀释功能障碍 B.肾浓缩功能障碍

C.肾浓缩稀释功能障碍 D.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 E.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8、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出现( )

A.血磷正常,血钙正常 B.血磷升高,血钙升高 C.血磷降低,血钙降低 D.血磷降低,血钙升高 E.血磷升高,血钙降低

9、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肾性贫血的原因( )

A.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 B.内源性毒性物质抑制骨髓造血 C.毒性物质使红细胞破坏增加 D.消化道铁吸收增多 E.出血

10、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中不存在下列哪一项 ( )

A.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 B.内源性毒性物质使溶骨活性增加 C.1,25-二羟维生素D3生成减少 D.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E.酸中毒使骨质脱钙

三、名词解释

1、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非少尿型急性肾小管坏死:功能性急性肾是共嫩恶搞衰竭是

肾小球滤过率 ( GFR)迅速下降、氮质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由于肾脏低血流量所致 ,其主要特点是肾实质尚未受损 ,当触发因素及时解除后 ,肾功能可迅速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2010秋冬---必做作业

恢复 ,但当触发因素严重或持续时间过久时 ,其将演变为器质性 ARF,肾功能衰竭。非少尿型急性肾小管坏死指患者在进行性氮质血症期内每日尿量持续在400ML以上,甚至可达1000~2000ML.

2、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病因作用于肾脏,使肾单位慢性进行性破坏,以致残存得肾单位不能完全排除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聚,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灯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3、肾性高血压/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高血压是指主要是由于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在症状性高血压中称为肾性高血压。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骨营养不良是

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骨骼改变,由骨软化症、纤维性骨炎和骨硬化三种骨质改变所组成。此外还有软组织转移性钙化。

4、尿毒症:是指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最严重阶段,由于肾单位大量破坏,使代谢终末产物和毒性物质在体内大量潴留,并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称尿毒症。

四、问答题

1、试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型)的少尿的机制。

2、试简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的主要内分泌变化及其相关临床表现。

(修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