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澧水流域文物资源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澧水流域文物资源

澧水流域文物资源

常德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北界鄂南连荆襄,西临湘西接川黔,东南毗益阳通长沙。自古为“湘西门户、川黔咽喉”。辖武陵区、鼎城区、桃源县、汉寿县、石门县、澧县、临澧县、安乡县、津市市共9个区、县(市),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沅澧二水流经其境,武陵、雪峰两山余脉蜿蜒其间。境内留存有大量文物古迹,素有文物大市之称,在湖南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全市共有文物点136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县(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2处。馆藏文物总量35000余件,国家珍贵文物1269件,其中一级144件。这些文物古迹是常德悠久历史的物化载体,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部用实物构成的生动形象的常德历史,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和触摸到常德这片古老大地的历史脉搏,同时也能感受到常德历代先民的伟大。

常德境内原始人类的活动目前已追溯到距今40万年前。根据科学考古发现,常德境内的旧石器文化有一个从早期到晚期的完整发展过程,地质年代从中更新世早期延续到晚更新世晚期,所出土的石器风格特征鲜明,即以河流砾石为原料,早、中期器体硕大浑厚,晚期器物明显小型化,整体上表现为砾石石器工业传统。津市虎爪山旧石器遗址为湖南省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旧石器地点,我们找到了距今40万年前古人类遗留下来的原始工具。在距今二十万年前的澧县乌鸦山、距今十万年前的澧县鸡公垱、石门大圣庙等遗址中都发现有远古人类的遗物。以大三棱尖状器等为典型代表的澧水流域旧石器文化,被学术界定义为“澧水文化类群”,其范围涵盖澧水流域和洞庭湖西岸平原,包括沅水下游的丘陵平原地区,今日常德全境俱在其中。石门县燕儿洞洞穴遗址经过三次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人类化石有左股骨残段、下颌骨残段、趾骨各一件、牙齿三枚,通过研究表明这批化石属于晚期智人化石,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晚期,距今年代2—3万年,这

是湖南境内目前唯一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被学术界命名为“石门人”。临澧竹马遗址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台基式建筑遗迹。澧县十里岗遗址出土的细石器,表现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性质。这些旧石器遗存和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湖南旧石器考古的空白,而且为研究长江中游原始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1974年冬,对澧县梦溪三元宫遗址的发掘,拉开了我省大规模发掘史前遗址的序幕,常德境内发掘的重要遗址有澧县丁家岗、彭头山、八十垱、宋家台、孙家岗、城头山;安乡汤家岗、划城岗、庹家岗;临澧胡家屋场;石门皂市;津市罗家台等。通过研究发现,常德境内从距今9000年到距今4000年有一个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依次为彭头山文化(距今9000——7800年)、皂市下层文化(距今7800——6800年)、汤家岗文化(距今6800——6300年)、大溪文化(距今6300——5200年)、屈家岭文化(距今5200——4600年)、石家河文化(距今4600——3800年)。这一系列的史前文化在湖南全境起着主导作用,强烈地影响着其他地区。距今9000年前的彭头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古老陶器和稻谷,其稻谷经研究为早期形态的栽培稻,这说明包括常德在内的长江中游地区是世界上水稻栽培最早的地区之一。八十当遗址中发现了目前我国最早的聚落壕沟和围墙,在距地表4.5米深处发现古河道的黑色淤泥层,内有大量有机物和可以分辨的上百种植物、数十种动物与家畜骨骼,大量竹、木、骨器。特别是在仅数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了2万多粒稻谷和大米,数量超过国内已有发现的总和,对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有突破性价值,同时也证实常德境内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到皂市下层文化时期,陶器的制作更加精美;汤家岗文化时期,最早的水稻田及其灌溉设施出现在澧阳平原上,以白陶为代表的陶器制作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汤家岗遗址中出土的白陶盘纹饰异常精美,堪称史前艺术珍品,其影响到达珠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紧随其后的大溪文化彩陶异彩纷呈。距今6000年,最古老的城头山古城址耸立在澧水之滨,这座兴起于大溪文化时期、鼎盛于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古城,为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古城址,号称华夏第一城,江泽民同志曾亲临考察并题词。城内出土的大量古文

化遗迹和遗物,将数千年前的历史以生动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对研究中国城市起源和文明起源均有重大价值,城头山的考古发掘曾两次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安乡划城岗遗址中也出土了大量新石器中期至晚期的遗迹和遗物,如白陶、黑陶、红陶、彩陶等各类陶器以及双孔石钺、古窑址、房屋遗迹等。属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澧县孙家岗墓地是我省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与遗址分离的独立史前墓地,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其中龙风玉佩采用镂雕技法成形,玲珑剔透,代表了石家河文化玉器雕琢的最高水平。同时反映出常德境内的史前文明的辉煌,也预示着新的历史时期的来临。

常德古属《禹贡》所划九州之一的荆州,境内的商、西周文化带有浓厚的土著色彩,同时也受到通过江汉平原传来的中原商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常德境内商时期文化是受到商文化强烈影响的本地青铜文化,到西周前期则表现与后来的楚文化有较直接的联系。早在1922年,桃源就出土了有“皿天全”铭文的青铜方彝,石门县也发现一批典型的商代青铜器,如兽面纹提梁卣、“父乙”铭文簋等。津市还发现了典型的商墓,出土有铜觚、铜爵等典型商式铜器,说明曾有商人在常德境内活动活动。常德境内还分布有不少的商周遗址,经过考古发掘的石门宝塔桅岗出土有玉璋,石门马鞍遗址、澧县斑竹遗址、保宁桥遗址、文家山遗址、津市罗家台遗址等出土典型的商代陶器。尤其是皂市商代遗址通过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炼铜的坩埚,其中还出土了相当于商代早期的小件青铜器,2001年,汉寿县三和乡出土的西周铜钟,对西周时期古文化研究有重要价值。所有这些遗迹、遗物为我们了解常德境内的商周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常德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黔中郡,常德境内的楚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地方文献对屈原、宋玉、春申君等多有记载。早在春秋中期,楚文化开始进入澧水流域,澧县丁家岗发现的3座春秋中期楚墓是目前湖南境内最早的楚墓,也昭示楚文化进入澧水流域,然后不断地向南传播的途径。春秋晚期,楚文化进入沅水中、下游并不断遍及常德全境。战国时期,楚文化在常德境内呈现辉煌的局面,据粗略估计,常德境内有数万座楚墓,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楚

墓近3000座。临澧县九里楚墓群在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就分布有五千座以上的楚墓,为湖南境内最大的楚墓群,并且有不少高等级的楚国贵族墓,证明是一处楚国的封君家族墓地。其中经过科学发掘的九里一号墓是湖南迄今为止发掘的规模最大的一座楚墓,墓坑面积达 1120平方米,出土了300余件珍贵的文物,如虎座凤鸟架鼓、大型镇墓兽等。全市范围内上百座的大型楚墓群有近十处,如德山楚墓群、汉寿株木山楚墓群、聂家桥楚墓群、桃源狮子岗楚墓群、三汊港墓群、津市邵家嘴楚墓群、鼎城黄土山墓群、白鹤山墓群、澧县打鼓台墓群、临澧太山庙墓群、九子堆墓群等。通过近四十年的科学考古发掘,常德境内已发掘楚墓二千余座,出土了数万件珍贵文物,包括金器、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琉璃器、彩绘陶器等,楚墓中出土的陶器组合主要以仿铜礼器的鼎、敦、壶和日常生活用品鬲、罐、钵、豆为主。其中不少器物有着完整的系列,如铜剑、铜矛、铜戈、铜镜、印章等,还有德山夕阳坡二号墓出土的楚王赏赐臣下士尹岁禄的记事竹简;桃源三元村一号墓出土了刻有“□十年中阳王鼎容二十五升”铭文的楚铜鼎;德山出土的“正阳”铜鼎、寨子岭大墓出土有“鄂邑大夫”铜印玺、带铭文铜距末、铭文带扣漆盆、汉寿武峰山出土的“郢室畏户之玺”铜质楚国官印、德山武陵酒厂出土的鸟篆铭文铜戈等都极其珍贵的楚文字资料,对楚国历史和楚文化的研究弥足珍贵。除了大量埋葬在地下的楚墓,我市境内还有大量楚人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楚文化遗址有数百处,尤其是至今耸立在地表的楚国城址,如石门维新古城、临澧申鸣城、桃源采菱城、鼎城索县城等。所有这些楚文化的遗迹、遗物,都展示了常德境内灿烂的楚文化。在以楚文化为主的春秋、战国时期,常德境内还发现了古代巴人、越人、濮人的遗物,如桃源三元村一号墓中,发现巴人虎纹戈、越式鼎、楚人的器物,石门出土大批铜淳于等典型的巴人器物。常德官山、茅湾、二纺机、临澧太山庙、桃源二里岗等地出土有宽格青铜短剑,专家考证可能为常德古老土著濮人遗物,说明常德境内当时有多种民族文化互相交融。

秦、汉时期,常德沅水流域有临沅、索县、武陵、义陵等称呼,澧水流域有孱陵、零阳、慈姑等称呼。此阶段常德境内的古文化已经

纳入中国文化大一统的范围。短暂的秦国没有在常德境内留下太多的痕迹,但在湘西里耶出土的秦简中提到临沅,索等常德境内的古城址。历史记载秦国将领张若筑城,奠定了今日常德城的基础。常德境内汉墓的科学考古发掘始于1952年,汉承楚制,楚文化在汉代仍然有着强大的影响,目前发现的西汉早期墓葬很难与楚国晚期墓葬做精确的区别。墓中器物组合从楚文化演变而来的痕迹清晰可辨。汉墓中主要是鼎、盒、壶的组合,其中由楚墓中的敦演变到汉代的盒,确证了常德境内汉墓与楚墓的承袭关系。常德南坪、东江发掘的新莽墓中,出土有铭文铜量器、镏金铜镜、玉印章等。东汉时期,常德境内的古文化有了显著的发展,多墓室的砖室墓反映当时发达的家族庄园经济,在城区南坪一带分布着上千座东汉砖室墓,附近发现了不少专门烧制精美几何文饰墓砖的陶窑。墓中出土的三层陶楼模型,是当时高超建筑技术的形象反映。墓中还出土大量精美的文物,如玉器、滑石器、青瓷器、金器、琉璃器、玻璃器等,其中玉器有玉璧、玉猪、玉晗、玉扳指等,玉猪简洁生动,其加工手法称为“汉八刀”,常德汉墓中出土的一批滑石印章,如“镡成长印”、“酉阳长印”、“索左尉印”等独具特色,价值重大。东汉名将马援征五溪蛮,今桃源县境内留有其遗迹马援石室,临澧青山水电站发现有汉代崖墓,是一种有别于汉代土坑墓的独特葬俗。

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常德称武州、沅州军等,境内与周邻文化得到进一步地交流。三国时,常德属吴国,沅水流域称武陵郡,澧水流域有天门郡、南平郡、义阳郡等称呼。在城区穿紫河发现的三国时期墓葬,出土大量的金、铜、陶器。安乡黄山头发现西晋时期镇南将军、荆州刺史、车骑大将军刘弘墓,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是湖南迄今发现墓主身份最高的一座晋墓,其中出土的文物都是罕见奇珍。如金质龟纽“镇南将军章”、“宣成公章”、金镶玉龙纹带扣、云龙纹玉樽、青瓷器等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大型展出。津市出土的东晋铜伎俑,带有明显的北方少数民族特征,为国内罕见的晋代铜人塑像,津市孽龙岗的六朝墓群,与文献记载当时大量北方世族迁入常德境内的情况相符,桃源出土的“晋率善蛮夷长章”等银印章,说

明常德境内有大量少数民族聚居。

隋、唐时期,常德沅水流域有朗州、武陵郡、鼎州等称呼,澧水流域有澧州、松州等称呼。常德境内的遗物和遗迹主要是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器物中比较有特色的有唐三彩屋、长沙窑贴花纹罐和陶制生肖俑及动物俑,如骆驼、马、羊等。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常德生活十年,留下大量的诗文,诗文中提到的文物古迹如索县城、德山等。乾明寺、开元寺、夹山寺、古大同寺、洛甫寺、药山寺、桃花源等在唐代均达到了鼎盛时期,现在尚有部分遗迹保存,如桃花源中的唐杜牧、李群玉诗碑、刘禹锡桃源佳致碑等,其影响延续至今。常德境内发现的一批唐代铜镜尤其精美,如海马葡萄镜、龟纽四鹤镜等,津市出土的唐代孟加拉文金币、鼎城出土的波斯弦纹玻璃杯等,反映当时常德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五代时期,常德境内发现的遗迹、遗物相对较少,常德城区现存的上石柜修建于五代时期,为我市现存最早的沅江大堤防洪设施,鼎城出土的五代四狮纹大铜镜,直径达35.5厘米,全国罕见。

北宋政和年间常德称常德军,南宋称常德府,此为常德称呼之开始,以后行政区划沿用常德之名,元代称常德路,明清称常德府,澧水流域在宋太祖时称澧阳军州,元代为澧州路、明代为澧州府、清代为直隶澧州。宋元时期,境内留存有大量的遗迹遗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经幢,这是全国唯一的铁质经幢,具有极大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宋代的花瓦塔是湖南境内唯一的密檐式砖塔、宋代周必大诗碑具有重要的文学和书法价值,《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碑》是研究宋代宗教和经济的重要资料。河洑山发现的北宋张颉、张颙兄弟墓,张氏兄弟均在〈宋史〉中有传记,其墓碑记载了张颙与王安石就变法进行争论的有关情况以及当时用金针拨白内障治疗盲眼的医学实践。鼎城灌溪黄土山发现了当时武陵知县邢倞夫妇的墓,墓葬为巨石构成,出土有精美的瓷器、水银、铜镜、石丹炉等,石碑上刻有佛经,并有音注,对研究宋代的佛教、道教和地方史均有重要的价值。宋代的汉寿县治黄城寨古城、德山沅南故城至今遗迹尚存。元代留存的遗迹主要有哈珊所筑的笔架城下的石柜,是目前常德

城区最早水利设施之一。建于元末的澧阳路城,位于今天的津市新洲镇境内,至今城墙与城门遗迹尚存,始建于元代的临澧佘市桥仍在交通要道上发挥作用。临澧新合龙岗和柏枝、澧县桃花滩、花庙岗、石门新关等地发现了大批窖葬的宋元时期金、银器,这批金银器制作精美、形制多样,采用锤揲、模压、卷接、焊接、錾刻、抛光等工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澧县护城发现的瓷器窖藏,出土了50余件龙泉窑青瓷,为研究宋元时期的瓷器工艺技术等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材料,常德境内发现的元代青花蒙恬将军瓷玉壶春瓶、青花鱼藻纹瓷盘、“枢府”卵白釉折腹瓷碗、卵白釉高足杯、点褐彩瓷炉以及澧县出土的元代影青瓷都是异常珍贵的瓷器精品。

明清时期,常德境内留存的遗迹遗物数不胜数。择其要者,明代澧州古城墙、常德古城墙及城内诸多古井,如丝瓜井、四眼井、崔婆井等均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优美的传说。夹山发现明代奉天玉和尚的墓葬和相关文物,为研究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禅隐夹山说提供了重要资料。明代的藩王家族墓有常德荣王家族墓和津市、澧县华阳王家族墓。此外还有明代杨鸿墓、清代黎学锦墓、陈长镇墓、陈惟凤夫妇墓等名人墓葬保存完好。清代留存的古迹主要有澧州文庙、石门文庙高等级的建筑,整体保存都比较完整。星子宫石结构古建筑群独具特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家牌坊雕刻精美华丽、桃花源古建筑群保留了明清时期浓厚的地方特色。梯云塔、蜚云塔、西竺山砖塔耸立在沅澧大地,八方楼、文昌阁、太和观、秀峰书院、泰和合茶号等遗构尚存。全市文博单位收藏有大量的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文物,其中不乏精品,如津市收藏的金丝云锦铜星铠甲。各区、县(市)文博单位库藏的瓷器、玉器、木雕、织绣等数量众多,美轮美奂,异彩纷呈。汉寿西竺山一批明清石雕、澧县和石门的明代石狮等均为不可多得的石雕精品。

常德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历代仁人志士层出不穷,常德境内至今留有大量的革命遗迹和遗物,纪念宋教仁的渔父祠、林伯渠同志故居保存完好,红军曾在石门一带进行革命斗争,至今留有贺家台苏维埃旧址及红军标语百余条。抗日战争时期,常德会战举世闻名,常德

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屹立城区,碉堡、战壕等遗迹尚存。全市文博单位藏有不少的革命先烈的遗物,如贺龙用过的墨盒、脸盆,安乡首任县委书记陶玉秀穿过的长衫等。石门博物馆专门设立有王尔琢烈士的展览,临澧博物馆设立有著名文学家丁玲的有关展览。

上述诸多的遗迹遗物,是常德历史长河中的吉光片羽,是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我们的根。值得我们保护好,留给后代,子子孙孙永宝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