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解说词
(宝顶石刻部分)
龙良骅 龙小帆
开篇语
各位朋友:
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石刻之乡大足旅游。
大足,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公元701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将她的年号改为大足,寓意“大足天下、天下大足”。57年后,即公元758年,她的曾孙唐肃宗用这个年号,颁令在巴蜀地区设置大足县,喻示“大丰大足”,至今已经有1250多年历史。
大足这个地名,还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兴起于印度的佛教随着几匹白马传入中国,沿着丝绸之路和黄河流域一路向东传播,于是留下了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敦煌石窟、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等佛教东传的足迹。唐朝安史之乱后,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一大批文人学士、商贾缙绅、僧侣信众、雕刻大师向南迁徙,已经在北方开始衰弱的佛教及其艺术也向南传播,从麦积山石窟、广元石窟,一直到安岳石窟、大足石刻,异军突起,别开生面,而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九世纪至十三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世界晚期石窟艺术的丰碑和绝唱。佛的足迹踏入大足之后就停顿了下来,
..
静静地伫立在大足的青山绿水之间。大足石刻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再也没有出现这么内容丰富、规模宏大、艺术精湛的石刻造像了。现在,大足石刻已经成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于1999年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世界级文化瑰宝。
有一个概念需要说明,大足石刻是我们大足区境内所有石刻造像的总称,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刻现在有102处,其中有5处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我们现在参观的宝顶石刻,只是大足石刻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由南宋著名高僧赵智凤呕心沥血70余年主持建造。
早在大足石刻开凿过程中,就有不少达官贵人、善男信女前来大足朝拜,自古就有“东朝普陀、西朝宝顶”、“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说。所以,各位到大足的旅程,实际上是一条朝圣之路。让我们怀着一颗虔诚之心,放轻我们的脚步,走进宋朝的时光,走进中国最大的佛教密宗道场,走进世界晚期石窟艺术的璀灿殿堂。
一、“宝顶”题刻
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是“宝顶”两个大字。遒劲丰满,气韵生动。
这两个字是由清代同治年间任大足知县的王德嘉书写。王德嘉是陕西城固县人,在大足为官三年(1872—1874),他大力倡导栽桑养蚕,积极兴办地方教育,所以受到了百姓的好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要为百姓办了实事,做了好事,百姓就不会忘记他。
二、正觉像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思想体系、思维方式、语言词汇等等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中。比如我们常说,你这个人“觉悟”不高,或者要提高“觉
..
悟”,“觉悟”这两个字就是佛教用语,而且是佛教修持的最高境界。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尊半身造像,名为正觉像,就是已经觉悟了,功德圆满,修成正果,成佛了。佛的意思就是“觉者”、“知者”、“觉”,按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掌握了真理的人。很多时候,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所以成佛是很不容易的哟。
这尊主像雕的是毗卢舍那佛,又名大日如来,意思是“光明普照”。佛教分为显宗和密宗,宝顶石刻属于密宗造像,毗卢舍那佛是密宗的最高本尊,是开创之祖。你看他天庭饱满,地廊方圆,两耳垂肩,目光澄澈,任你红尘纷扰,他已大彻大悟。
在毗卢舍那佛的头顶,冒出两道毫光,当中有一小尊坐像,那个像叫柳本尊,是主持建造宝顶石刻的高僧赵智凤顶敬的老师,就是他把密宗引入巴蜀地区,使密宗在中华大地多延续了四百多年。
三、圆觉洞
怎么才能成佛呢?我们芸芸众生关心,菩萨们也关心。
我们现在参观的这个洞窟,名叫圆觉洞,反映的就是十二圆觉菩萨向佛祖毗卢舍那佛问法的情景。
佛门也是等级森严,最高的果位是佛,接着依次是菩萨、罗汉。
门口是一头大狮子。把狮子雕在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起到警卫作用,守护里面的圆觉道场不被人打扰;另一个是用狮子比喻佛陀,佛陀是人中至尊,狮子是百兽之王,所以佛说法常常被称为“狮子吼”,具有慑服一切、让人猛然醒悟的作用。
..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圆觉洞,被称为“宋代造像的顶峰之作”。洞深12余米,宽近10米,高6米,空间有600多个立方米,全是从整块的石头上一锤一錾开凿而成,没有数十年功夫是雕不成功的。
洞窟的正前方有三尊主像,中间的是毗卢舍那佛,左边的是阿弥陀佛,右边的是释迦牟尼佛。前面跪着一位菩萨,他是十二圆觉菩萨的化身,表明正在轮流向佛祖请教修行圆满清静的无上智慧法门。
洞窟的两边呈对称型排列着十二圆觉菩萨,左边从里往外分别是文殊菩萨、普眼菩萨、弥勒菩萨、大势至菩萨、净业障菩萨、圆觉菩萨;右边从里往外分别是普贤菩萨、金刚藏菩萨、清净慧菩萨、辨音菩萨、普觉菩萨、贤善首菩萨。
这窟造像有着高超的艺术性,布局严整,科学合理,可以说巧夺天工。首先从大门上方开了一个天窗解决光线问题,一束光线斜射进来,正好照在正中跪着的菩萨身上,象征着听了佛祖的说法,具有开“天窗”的作用,有让人茅塞顿开、醐醍灌顶的效果;在左边的石壁上,雕有一个托钵僧,高举的钵口上方是一个龙头,龙头上端开有暗沟,渗水通过龙头流入钵内,再经过钵下的暗沟排出洞外,游人只听见流水淙淙,却看不见水,这股水流,也是大足人民的母亲河濑溪河的源头之一;十二圆觉菩萨高座莲台之上,头戴高花冠,身着薄衣衫,胸饰密璎珞,纹理清晰,衣衫柔和,充满质感,背后装饰有祥云、山水,使得这个道场气场充足;圆觉菩萨身下的供桌,全为仿木型石刻,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供桌上的供盘,装满葡萄、石榴、蟠桃,再配以盆景假山,栩栩如生。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至少在南宋,大足人民就开始普遍采用园林艺术。今天,大足人民更是将园林艺术发扬光大,大足城区两山环抱,濑溪河婉蜒而过,两岸芳草鲜美,城内绿树成荫,山水之中有城市,城市之中有山水,已经被评为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和人居环境范例城市。
..
洞的门口,有一个井盖,我们用脚一蹬,会发出咚咚的清脆响声,相传下面是一口龙井,镇锁着一条“孽龙”。民间传说,宝顶山下,有一户穷苦人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一天,儿子聂郎上山割草,发现一丛草十分茂盛,割完装了满满一背篓,正当他背着草转身要回家,那丛草又长了出来,又绿又嫩,以后天天割天天长,聂郎感到十分奇怪,他拔出草根,发现泥土里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他把这颗夜明珠悄悄拿回家放在米柜里,结果米柜里的米怎么也吃不完,母子俩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不久,财主知道了这件事,逼着聂郎要把珠子交出来,聂郎不答应,慌忙中把珠子吞进了肚子里,结果口干舌燥,喝了一碗又一碗水也解不了渴,他母亲就叫他到河边去喝,结果他一到河边就化成了一条龙,向大海游去,他的母亲急了,就在后面边呼唤边追赶,每喊一次,聂郎就回一次头,喊了二十四次,就留下了二十四个沙滩,老百姓称为“望娘滩”。聂郎很孝顺,每年的清明节,他都要从大海里游回家来看望母亲,沿途都要刮风下雨,损坏庄稼,所以人们也称他为“孽龙”。为保护老百姓的财产不受损失,有一年孽龙回家时,佛祖就施法将它锁在了我们脚下的龙井里,从此就再没有自然灾害发生了。
四、牧牛图
大足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农业一直很发达,现在是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区。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幅组雕《牧牛图》,洋溢着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好似一幅南宋时期的巴蜀风情画。画的主体是牛和牧人。现实生活中,我们形容一人的脾气不好叫他“牛脾气”,汉字的“犟”也有一个“牛”字,说明牛这种动物脾气倔,难驯服。而在佛教道场里,则借牛来喻示人的“心”,牧人则代表“修行者”,牧人驯牛的过程,就是佛门弟子“调伏心意”的修行过程。
..
这组雕像由十幅画面组成:
第一组:未牧图。一牛昂着向前奔,牧童双手紧拉缰绳牛也不回头。说明人还没有修行,处于混沌状态,心中很野,杂念和欲望都很多,还在苦海里乱窜。
第二组:“初调图”。一牛想向东奔去,牧童身背斗笠,右手举鞭,左手牵缰绳,强使牛回首转身。佛的法力开始发挥作用了。
第三组:受制图。昂起的牛头已经低下来,牧童右手牵绳,左手举鞭,驱牛下坡。说明人的心已经开始皈依佛法了。
第四组:“回首图”。牛回首,面向牧童谛听。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呀。
第五组:驯服图。牛静立在牧童旁,认真听主人谈话。说明受佛法教诲,人心平静下来了。
第六组:“无碍图”。牧人满面笑容,在仔细倾听;牛跪伏于地,引颈向山溪饮水。说明人的心灵获得了自由,无所挂碍了。
第七组:“任运图”。牛在溪边饮水,牧童悠闲地看着牛笑。
第八组:“相忘图”。牧童坐在山石上,怡然忘情,牛在一边埋首舔蹄,没有牧童看管,也非常安分了。说明人已经完全皈依佛法,超脱三界外,出乎五行中了。
第九组:“独照图”。一老牧人随意坐在山石上,横吹短笛,牛饮着山溪流水,温顺服帖。没有红尘所累,这是上升到一种高远的境界了。
..
第十组:“双忘图”。牧童袒胸露腹,仰卧在山石上酣睡。牛跪伏在地上,恬静安详。树上倒吊一猴子,伸前手抓牧童的衣袖,但牧童浑然不觉。猴子在这里象征着“魔”“邪念”和不安份的心,也战胜不过强大的佛法了。旁边有一首禅诗:“了了了无无所了,心心心更有何心,了心心了无依止,圆灯无私耀古今,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寒光万象空,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诗的意味,大家可以慢慢品。特别是当今时代,诱惑很多,欲望很多,人心浮躁,我们怎么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享受人生的幸福?我们也应该“修持”,当然不一定要皈依佛门,也不一定要到深山老林出家,而是要学会“忘”、学会“了”,要给内心留出足够的空间,这样才能装得下幸福的感觉。民国时期的美女加才女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五、九护法神像
宝顶石刻,是我国最大的石刻密宗道场,道场,指佛教徒祭祀或修行的地方。
宝顶石刻,分布区域达方圆5华里,有造像近万尊,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叫大佛湾,其他还有广大寺、小佛湾、佛祖寺、倒塔等。大佛湾形若马蹄,回环500多米,共雕有31幅大型雕像群,这些造像都经过精心设计,没有一处内容重复,这在国内独一无二,它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了丰富博大的佛教经典,研究者称:“凡释典所载,无不备列,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
道场是圣地,所以需要有人看护和警卫,九护法神就恪尽职守,忠实地守卫在大门口(近年由于改道,大门前移了)。
..
护法神全部都是青面獠牙,凶神恶煞,挥剑荷刀,其实他们都是佛和菩萨的化身,以又凶又恶的面目出现,意在为众生扫除“魔障”,尽快达到觉醒。
佛和菩萨不管是以慈祥的面目还是凶恶的面目出现,都是劝人向善;而人世间有一类人,我们称为“笑面虎”或“假装正神”的人,面善心不善,这类人最需要警惕。
六、六道轮回图
佛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传入中国后又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儒教相融合,对世界、特别是东方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佛教内容精深,体系庞杂,经典浩如烟海,要想深入了解的确不容易。但佛教的基本教义却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因果报应”。我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很形象地阐述了佛教的因果关系。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造像叫六道轮回图。一尊金刚菩萨,双手捧着一个大圆盘,佛经称为转法轮;法轮正中坐着一小佛,从佛心生出六道毫光,把法轮分割为六部分,即六道;法轮又分四层,中间是佛像,第二层刻“天、人、阿修罗、饿鬼、地狱、畜生”六道,一切众生根据你所做的“业”,不断地在这六道中轮回;第三层刻着将军、渔翁、老者等各色人物;第四层刻着一个个生灵转世的轮回图像,如猪、牛、羊、马等等,如果你这世是人,作孽太多,下世就将投身成猪马牛羊;如果现在是猪马年羊,只要积善积德,下世就可投胎成人。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更不要因为恶小而为之,人人都有一本账哟,行善积德要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日积月累,才能修成正果。俗话说,做一件好事不难,做一辈子好事就难,所以贵在坚持。佛教以为,人生来就是痛苦,既有生老病死,又有悲欢离合,要跳出六道轮回之外,得到彻底解脱,只有修行成佛。
..
在法轮的下方,左侧刻有一妇人与一小人扶轮,右边刻一男子与一恶鬼扶轮,他们有缘走到一起,那么今后作善业就得善报,作恶业就会得恶报。佛教以为,时时都是缘,事事都是缘,今天我们大家有幸走到一起就是一种缘,至于结下的缘是善是恶,大家只有走着瞧哟。
最下方的猫捕鼠图很耐人寻味。猫鼠本是冤家,在这里因缘相遇了,鼠逃到竹子上,浑身发抖;猫蹲在地上,捕鼠不得,着急万分。这叫一个求生不得,一个求之不得,都因为一个“欲”字而痛苦不堪。
在现实生活中,欲望和痛苦是成正比例的,欲望和幸福是成反比例的,欲望越少,幸福的指数越高,不知大家体会到没有?
七、三仙人像
这幅像雕的是三位得道的仙人,相传,有一座宝山上,住着三位修行的仙人,分别名叫宝髻、金髻、金刚髻。修炼成佛后,他们的身后长出了竹子,竹子生长十个月,破裂后各现出一个童子,竹子又变成了楼阁。三位仙人或沉思,或微笑,都远离了轮回之苦,所以神态安详。
像下的“宝顶山”三个字,是南宋嘉定年间的兵部侍郎杜孝严所书,他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这说明宝顶石刻在南宋建造过程中就远近闻名了,已经有很多达官贵人、善男信女前来参观朝拜。现在,我们大足更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AAAAA级景区、长江三峡旅游热线的起点,是重庆非去不可的地方之一,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两百多万人,希望朋友们尽情地领略大足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
..
八、华严三圣
佛教经典当中,有一部重要的典籍叫《华严经》,反映的是毗卢舍那佛在莲花藏世界为文殊、普贤等菩萨说法的故事。
我们前面讲到,大足的得名与武则天有关系。武则天笃信佛教,一天,高僧法藏为她讲解《法严经》,聪明的武则天只觉得云山雾罩,怎么也听不懂,法藏见状,顺手指着殿上的金狮子说,一一毛孔各有一金狮子,一一毛孔狮子同时顿入一毛之中,一一毛中皆有无边狮子。武则天恍然大悟,懂得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即是我、我即是你的教义。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尊雕像,就是华严三圣,每尊高达7米多,雄伟庄严。中间的是密宗最高首领毗卢舍那佛,左边是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文殊、普贤手中各托了一座宝塔,高1.8米,重达800余斤。宝顶石刻开凿于南宋,也就是说这两位菩萨双手已经托了800余年了,为什么历经这么多年风雨还安然无恙呢?原来,雕刻大师们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原理,通过菩萨身披的袈裟,稳稳地支撑起了手中的宝塔。
我们大足的邻县铜梁,是抗美援朝著名烈士邱少云的故乡,在建邱少云纪念馆时,塑了一尊烈士端着冲锋枪的雕像,但没过多久那端枪的手就断掉了。后来雕塑家到宝顶石刻参观,受到华严三圣雕像的启发,为烈士塑像加披了一件雨衣,起到了支撑作用,终于解决了问题。看来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事情才搁得平、办得好。1997年元月,铁面总理朱镕基参观宝顶石刻,听到这个故事,很少开笑脸的总理禁不住哈哈大笑。
这三尊雕像的透视学原理也运用得恰到好处,雕像身体略略前倾,当我们仰望的时候,正好与他们的目光相遇,顿时感到一种被抚摸的感觉,有如佛法加身。
..
九、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是宝顶石刻的镇山之宝,是世界上唯一名副其实的石刻千手观音,堪称世界之最。
观音,本名观世音,唐朝的时候,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称观音。观音是中国民间信仰最广泛的一尊菩萨,因为她能变化成各种形象,满足众生的任何现实需要,解决众生的一切悲苦,所以对不需要修炼成佛、而又要解决眼前问题的信众来说,“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正好相投。
观音有很多化身,千手千眼观音就是其中的一身,又称为大悲观音,她主管救度地狱道的众生。千手,表示她法力无边,可以拯救一切众生;千眼,表示她智慧无穷,可以普观世界,明察秋毫。只要听到世间哪里有求救声,或哪里呼她的法号,她都要去救度,解除苦难。
千手观音的来历还有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佛经记载,观音菩萨曾发下誓愿,不度尽众生誓不成佛,于是她用了无量劫的时间从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救度了无数众生,可当她从天界回转身时,惊讶地发现地狱众生并没有减少,她悲叹自己力量和智慧的微弱,开始怀疑自己的誓言,并向佛祈求。正在这时,奇迹出现了,她的身体突然炸裂,在无数诸佛的加持下,被炸得粉碎的身体再次聚拢到一起,全身长出了千只手,每只手里一只眼睛,四周大放光明。她再次发愿,要度尽一切众生。
另一个故事是中国民间的。相传,古印度妙庄王有三个公主,大公主叫妙金,二公主叫妙银,三公主叫妙善。妙金妙银在家侍奉父母,而妙善自幼出家修行。她出家的寺庙住了500个大和尚。妙庄王不愿女儿出家,苦劝不听,就气得放一把火把寺庙烧了,500个
..
和尚被活活烧烧死在里面。这样妙庄王就犯了恶业,要受到惩罚,她的身上长出了500个大脓疮,怎么也治不好。后来有医生说非要亲骨肉的一只眼一只手作药引才能治好病。妙金妙银都不愿献出自己的手眼,妙善听到后,毅然挖了一只眼、一只手给父王治病。妙庄王服药后,全身脓疮很快消失,身体康复。妙善的孝行感动了佛祖,他告诉妙善公主:你失去了一只手,我还你一千只手;你失去了一只眼,我还你手只眼。于是妙善公主成了千手千眼的观世音,成了救苦救难的菩萨。
千手观音造像十分普遍,但一般都只雕40支手代表千手观音,而我们宝顶的千手观音,在88平方米的石壁上,孔雀开屏般足足刻了1007支手,每支手中都有一只眼,层层叠叠,或伸或屈,千姿百态,这是真正的千手千眼观音,因此价值连城。
后人是怎么数清这1007支手的呢。清代嘉庆18年(1818),著名的考据学家张澍代理大足知县,他很想弄清究竟有多少只手,就一只一只去数,数来数去把他自己也数糊涂了。不久,千手观音要重新贴金保护,工匠每贴完一只手就放一个签,最后共有1007支,才知道这是货真价实的千手千眼观音。
大足称得上观音的故乡,观音崇拜十分盛行,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生日,六月十九是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是观音出家日,都要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特别是观音菩萨生日,宝顶要举行盛大的香会,历史上,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和重庆本地有几十万人要在香会节赶来朝会,盛况空前。
大家还记得有一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吧,那就是编导人员参观宝顶石刻后激发了创作灵感,编排出了一台美艳绝伦的舞蹈,震撼了世界。
..
十、释迦涅磐图(卧佛)
大佛湾正中的这尊卧式巨型雕像,就是释迦涅磐图,又称为卧佛或睡佛。涅磐,是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了大彻大悟、不生不死、尽善尽美的境地。释迦牟尼29岁出家修行,35岁在菩提树下悟道,然后传教45年,80岁时在两株娑罗树间为弟子们最后说法后圆寂。因此释迦牟尼表情安详,慧眼微闭,怡然自若。他的面前,弟子们拿着香花水果,躬身肃立,依依难舍。中间几位天王抬着供桌供盘,一人间君王也来哀悼。而半空中,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闻讯,正率领他的妻子耶苏陀落、姨妈摩诃波闭波提夫人和天女从天宫赶来接他,或持花,或献果,或捧香炉。
在民间,还戏称这尊造像为“饿佛”,说释迦牟尼子女和弟子太多,他供养不起,被活活饿死了。看来,多子未必多福呀。
卧佛造像占据了整个岩面,长达31米,气势恢弘,在布局和雕刻上大胆创新,独具特色。首先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象征手法,全部采用半身塑像,下半身则隐入石崖之中,做到了意在笔外,画外有画,给人以无限的想像。卧佛究竟有多大?民间流传“身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如果雕成全身,气势就大大减小了;其次,横竖构图,画面生动,释迦上身横卧,中间的供桌和缭绕的香烟、两株娑罗树则为竖式,不但使画面不呆板,还起到了支撑崖面的作用;面前的曲线型水沟,叫九曲黄河,相传,释迦牟尼圆寂时,弟子们难以割舍,争着要跟随他而去,他便用手一划,面前出现了一道河,把弟子隔在了此岸,而他去了彼岸。就像我们中国民间传说中,王母娘娘发簪一划,就出现了一条天河,隔断了有情人织女和牛郎。其实,这只是一条普通的排水沟,但经雕刻大师这样一处理,横、竖、曲三种线条有机融合,不但吻合了佛经故事,还让整幅画面气韵生动,所以我们说大足石刻是中国乃至世界晚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它的雕刻艺术达到了世界顶峰。著名雕塑家刘开渠高度评价说,开创了“大足石刻时代”。
..
十一、九龙浴太子
刚刚我们看了释迦牟尼涅磐的情景,现在又来看看他降生的场面,这样我们就对这位佛教的创立者一生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君主净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是他出家后的尊号,意思是“释迦族的觉悟者”。
佛经记载,净饭王的妻子摩耶夫人40岁了还没有生子,一天夜里,她梦见一头六牙白象从她的右肋进入腹中,因此而怀孕了。按印度风俗,妇女要回娘家分娩。产期要到的时候,她高高兴兴回娘家,途经蓝毗尼园,见园内花香扑鼻,百鸟争鸣,便进入园内休息。这时,她看见一株无忧树上开满了鲜花,心中十分欢喜,刚伸手去摘花,右腋窝里便跳出一个小孩,这就是悉达多太子,他下地就能行走,往东西南北各走七步,一步一朵莲花。并用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说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这时空中飞来两条蛇,一条吐冷泉,一条吐热泉,为太子洗浴。后来这个故事传到中国,觉得蛇是不吉祥之物,就把蛇换成了华夏民族的图腾龙;“二”换成了代表极数的“九”,变成了“九龙浴太子”,渗透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
大佛湾的上方是一个水池,需要排水,雕刻大师们就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和排水口,演绎了这个佛经故事,浑然天成,匠心独运。
释迦牟尼诞生的时代,也正是西方的耶稣、中国的孔子出现的时代,几乎同时在世界的东西方诞生了几位思想文化的巨人,这是很值得大家深思的。
十二、孔雀明王
..
明王是佛和菩萨的化身。
这尊明王,高坐于一只双翅展开的孔雀上,伸出四只手:左上手握羽扇,右上手持莲苞;左下手捧经卷,右下手捧蟠桃。后壁上有一些小雕刻,其中有两幅画面,一幅是帝释天大战阿修罗,一幅是比丘莎底被缠在树上的毒蛇所咬,匍伏于大石上,佛念《大佛母孔雀明王经》救他的故事。
先说说比丘莎底的故事:《孔雀明王经》记载,有一个年轻的和尚,刚出家不久,去砍柴时,被一条毒蛇咬伤了,生命垂危,佛的大弟子阿难便请佛祖大发慈悲救护,佛祖便口念祛除鬼魅、毒害、恶疾的咒语,莎底就得救了。
再看看帝释天大战阿修罗的故事:帝释天是古印度传说中的最高天神,也是力大无比、善于变化的战神,相当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而阿修罗是古印度传说中最有名的恶神。帝释天和阿修罗是一对死对头,经常打得天崩地裂,需要佛祖才能调停。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漂亮女人。原来,阿修罗有一个姿色娇媚、风情万种的女儿,经过帝释天苦苦求婚,阿修罗便高兴地将女儿嫁给了他,帝释天娶了阿修罗的女儿,也十分宠她,为她立号为“悦意”,表示十分满意。可是有一天,悦意却看见帝释天在欢喜园里和一群女人在游戏,便大为吃醋,立即派夜叉告诉了父亲阿修罗:“现在帝释天不再宠爱女儿,竟然丢下我去和一群女子鬼混!”阿修罗勃然大怒,立即率领大军攻打帝释天,从此他们开始了无休无止的争斗。按我们今天的话说,这叫岳丈惩罚女婿,现在很多人家里有娇妻,又在外面找小蜜,色胆包天,谨防被岳父大人攻打哟!对这样的人,佛祖是不会施以援手的。
十三、毗卢道场
毗卢道场是佛教密宗始祖毗卢舍那佛说法的地方。这窟造像十分精美,属于宋代造像
..
的优秀作品。可惜清代的时候,由于大风吹刮,上面的一棵大树被连根拔起倒下,损坏了洞窟,现在虽然修复,但没有对外开放了。
十四、父母恩重经变相
1986年1月31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参观我们宝顶石刻,来到这幅父母恩重经变相前,连声夸赞:“这是中国的了,完全是中国的了!”短短的两句话,老人家就高度地概括出了我们大足石刻的特征:民族化、生活化、世俗化。
我们知道,佛教是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才开始传入中国的,进入华夏大地后,就遭到本土的道教、儒教的强烈反对,相互之间争斗不息。佛家讲求轮回和因果报应,主张出世修行;而儒家追求入世,讲求忠、孝、仁、义,相互的观点尖锐对立。到了唐代的时候,经过唐高祖等最高统治者的推动,三教才开始走向融合,到了宋代则实现了完全的融合,认为“孔、老、释迦皆至圣”,大足石刻就典型地反映了三教融合的历史。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组雕刻,名叫《父母恩重经变相》,反映的全是儒家的孝道思想,这就是佛教吸纳儒家思想的例证。
这幅雕塑分上、中、下三层。
上层:佛教认为,释迦牟尼不是唯一的佛,在过去、现在、未来和此世界、彼世界还存在着无数量的佛。在释迦牟尼之前,已经存在6位佛。这上层就刻着释迦牟尼和他前面的6位佛,从东至西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
中层:由11幅连环画组成,中间是一对夫妻正在求子,然后向两边展开了十幅画,表现父母的十方面恩德,情节连贯地表达了父母抚育子女成长的艰辛过程,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古代家庭人伦关系图。1、“怀胎守护恩”,一孕妇坐着,双眉紧锁,侍女双手捧茶侍奉,反映怀胎的艰难。2、“临产受苦恩”,产妇双脚叉开站立,面带痛苦,侍女紧紧扶住她,接生婆单腿跪地,正准备接生,产妇丈夫手拿经书,心情焦虑。3、“生子忘忧恩”,一对夫妇面带笑容,掩饰不住得子后的欢乐。4、“咽苦吐甘恩”,母亲抱着孩子放在大腿上,孩子举起一个饼子想喂母亲,表现的是母亲心疼儿子,总是把好的给儿子吃,苦的留给自己吃。5、“推干就湿恩”,晚上孩子尿床,母亲把孩子移到干处,自己睡到湿处。6、“哺乳养育恩”,母亲衣襟敞开,双乳袒露,正在哺乳,孩子口含左乳吮吸,一手又摸着母亲右乳玩耍。这让我们想起一首歌:“妈妈呀妈妈,你用甘甜的乳汁,把我们抚养大。”7、“洗濯不尽恩”,丈夫正逗孩子玩耍,妻子却在坐着洗衣,十分辛劳。8、“为造恶业恩”,儿女长大,就要婚嫁,父母杀猪宰鸭,大办酒席,这样就杀了生,犯了恶业,可父母仍无怨无悔。9、“远行忆念恩”,儿子长大了,就要远行,父母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谆谆叮嘱,这让我们想起了一首著名的古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0、“究竟怜悯恩”,父母已经年迈,但仍牵挂儿子,儿子虽然也有一大把年纪了,仍跪在父母面前接受教诲,这真是百岁仍忧八十儿呀。子女是父母一生的牵挂,可世上又有多少儿女随时牵挂着父母呢?经常抽时间回家看看过父母吗?陪父母吃过饭聊过天吗?远在他乡给父母打过电话报过平安吗?父母生病你为他们熬过汤喂过药吗?养儿才知父母恩,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发扬光大。
下层:刻阿鼻地狱。几个囚犯正在受刑:一恶鬼向一个囚犯灌铜水,一个戴枷的囚犯被两条蛇吐的火焰焚烧,一个囚犯被压在巨石下永世不得翻身。这幅画面的含义是,如果一个人交友不慎,染上恶习,造下恶业,活着要遭王法,死了要入阿鼻地狱。我们中国有个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说的就是要选择一个孩子成长的好环境,不要让孩子从小就和不三不四的人接触,不要染上不良习气。今天大家更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因为独生
..
子女多,离婚率高导致单亲家庭的孩子多,还有农村的留守儿童多,怎样管好孩子不仅是父母和学校的事,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呀。
十五、雷音图
民间常说,忤逆不孝,天打雷劈。
这幅雕刻的是风神、雨神、雷神、电神、云神,正在放风、打雷、闪电、吐云、布雨,下面两个男子,已经被雷电击中倒地。这就是不孝者的下场。
十六、大方便佛报恩经
前面讲过,佛教传入中国后,遭到本土的道教和儒教的强烈抵抗,儒家特别攻击佛家不讲孝道。因为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是净饭王的王子,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受着良好的教育,16岁的时候就娶了美丽善良的耶苏陀罗公主为妻,并育有一个儿子名叫罗猴罗。可悉达多看到人间的生老病死,怎么也快乐不起来,对王位也一点不感兴趣,29岁时干脆舍弃王位、舍弃家庭、舍弃父母妻儿不管不顾,一个人出家到深山老林修行去了。他的行为,对倡导入世积极建功立业、家庭观念极强,提倡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家所不能接受的。后来,佛教为了减少与儒家的摩擦,就作了妥协,强调佛教也讲孝道,这组雕塑就是反映的释迦牟尼前世今生行孝的一些故事。
从这里我们也可得到启发:妥协,有时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智慧。处理家庭关系、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处理和生意伙伴的关系、甚至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要讲究一点中庸之道,互相妥协,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
现在我们来看,中间这尊大佛,就是释迦牟尼。顶上有一排大字:“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表明了宝顶石刻组织建造者赵智凤一心弘法、矢志不渝的决心。
接着我们来看看这幅“六师外道谤佛不孝图”。佛教创立之时,已经有不少宗教派别,其中有6个最有名,称为“六师外道”,相当于说是旁门左道。有一天,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进城去化缘,路上遇到一个青年男子,挑着父母沿街乞讨,得到了3个烧饼,他给了父母各一个,剩下一个仍留着给父母饿时充饥,而他自己忍饥挨饿。这情景被六师外道看见了,他们又唱又跳,幸灾乐祸地指责阿难说:“你的师父释迦牟尼狠心舍去父母、儿子不顾,一个人外出去寻求自我解脱,远不如这青年男子讲孝道。”阿难一时糊涂了,回去后就问释迦牟尼真相,释迦牟尼便给他讲了大方便佛报恩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六师外道中有一位女外道,名叫旃遮摩耶,此时她一身村姑打扮,头戴纱巾,梳着双辫,双手持筚篥,全神贯注地吹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仿佛能听到她吹出的悠扬婉转的笛音。民间称这尊造像叫“吹笛女”,是大足石刻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从这里可以看出,雕刻大师匠心独运,没有将形象脸谱化,而是注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佛教造像完全中国化的过程。
然后,释迦牟尼讲了12个故事证明佛也讲孝道。其中有释迦牟尼作太子时,挖出自己的双眼和骨髓作药为父王净饭王治病;释迦牟尼割肉供养父母;净饭王生病后,释迦牟尼亲自去看望诊病;净饭王去世后,释迦牟尼亲自为父王抬棺……等等。
还有两幅画面值得欣赏:“鹦鹉行孝图”,一只鹦鹉来田间采食,被田主人用网捉住,鹦鹉说,我来采食,是供养我双目失明的父母,田主人被鹦鹉的孝行所感动,马上放了鹦鹉。“王子舍身饲虎图”,萨锤王子在山中见一老虎生有7个小老虎,因七天七夜没有找到食物,已经奄奄一息,萨锤王子以普度众生的勇气,用自己的身体去喂老虎,父母听说后
..
赶来,只看到了他的骸骨,十分悲泣。
从“父母恩重经变相”和“大方便佛报恩经”两组雕塑我们可以得出更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都消失了,只剩下华夏文明绵延不绝,从未中断?因为中华文明有着强大的包容力,能将一切外来文化化为己有。这是一种文化的健康心态,也是一个民族的健康心态,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这种海纳百川的健康心态。
十七、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前面我们讲道,佛不只是一个,而是有无数个。从时间上说,有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佛);从空间上说,有我们中间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我们经常听到僧人口中念“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呢?阿弥陀佛,又名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经》宣称,西方极乐世界以黄金铺地,天上飘着美丽的花朵;那里的众生有着非凡的智慧,住在鲜花绿水环绕的宫殿内;那里没有人间的苦恼和艰辛,人人都是幸福的,只要到了这个世界,聋子能听到声音,哑巴能够说话,驼背能够伸直腰,跛子能够正常人一样走路,愚蠢的人能够获得智慧,各种乐器自己奏出优美的旋律,妇女都戴着珠宝玉环,人的寿命无限长。要转生西方极乐世界,修行的办法很简单,只要一心行善,专心念“阿弥陀佛”的法号,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你去真善美的佛国净土极乐世界。
这幅雕像,上部刻着西方三圣,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边是观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两位菩萨追随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在众生命终时,他们也会前来接引前往天堂净土的行人。
..
下部则刻着净土世界,祥云缭绕,楼阁巍峨,画栋雕梁,青鸟飞翔,莲花盛开,菩提树枝繁叶茂,童子玩乐,仙果满枝,没有了世俗的烦恼、悲苦、艰辛,身心享受到天堂里漫无边际的快乐。
十八、锁六耗图
天堂虽好,却与地狱只隔着一念之间。原因在哪里?请看锁六耗图。
这幅雕塑,中部刻的是弥勒佛,怀中抱着一个猴子,猴子代表心,意为“心主一切”。莲座下面牵出六根绳索,各系住一种动物,分别为犬(代表眼)、鸟(代表耳)、蛇(代表鼻)、马(代表意)、鱼(代表身)、狐(代表舌)。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意觉,佛家称为“六根”。如果众生“心猿意马”,“六根”不净,心中就会生出贪、嗔、痴,在欲、色三界中苦苦挣扎轮回。所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超脱三界之外,戒掉贪、嗔、痴,达到“六根”清净,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到达幸福的彼岸。否则就要下地狱。
像下有偈语“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意思是懂得心主一切、心造一切、清心寡欲这种心性修养的人,在天地间能找到几个。
十九、地狱变相
天堂富丽堂皇,地狱则阴森恐怖。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地狱变相图,是中国石窟艺术中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一幅地狱变相。
顶上刻着地藏菩萨,“地藏”的意思是如同大地一样能承载万物,含藏着无数的财宝资
..
源,包含着无数善根种子。地藏菩萨以“忍辱第一”著称,能像大地一样接纳所有的污秽,一切罪业给予他,他都欣然接受,还能背负众生的所有苦难,遍知一切秘藏和佛法的秘密法要。他的职责是救拔鬼魂。
这里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在参观过程中,大家发现没有,所有的佛和菩萨是不是都是微闭着眼睛呀,似睁非睁,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佛和菩萨也有他们的难处呀。一是人世间围绕生老病死引发的苦难太多,虽然他们慈悲为怀,有时也不忍目睹,所以才低眉闭眼;二是众生深陷贪、嗔、痴之中,所求太多,有的甚至太荒唐,比如已经当了不大不小的官了,还奢望当更大的官;已经生活优裕了,还想占尽天下财富;家中已经拥有娇妻了,还想外面彩旗飘飘,等等等等。佛和菩萨虽然法力无边,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呀,所以他们有时也只好低眉闭眼,装着没看见。
地藏菩萨的周围,刻着十方诸佛和十大冥王。十大冥王好似地狱的判官,一个人在人间造了什么孽,就由冥王根据律条一一定罪惩戒,所以地狱即使恐怖,但也不会乱来的,一切依“法”办事。
这里有一杆秤,称为“业秤”;这里还有一面镜子,称为“业镜”,也就是说,你在人间有什么“业障”,能准确地在秤上称出来,能在镜子上照出来,瞒天过海是不得行的,地狱也没得潜规则,所以我们不能怀有侥幸心理,绝不能胡作非为造下“恶业”,而要认认真真积善行德。
下面就是各种地狱,有“刀山地狱”、“油锅地狱”“寒冰地狱”、“剑树地狱”、“ 拔舌地狱”、“毒蛇地狱”、“铁轮地狱”、“锯解地狱”、“锉碓地狱”、“黑暗地狱”。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刑具,有刀、剑、锯、锉、铁轮,大多与铁器有关,而我们大足,恰好就是中国西部五金之都,是全国三大五金生产集散地之一。原来,大足石刻从初唐开始发端,晚唐到两
..
宋发展到顶峰,然后又绵延到明清时期,前后千余年,浩大的造像工程,催生了大足五金生产的产生和繁荣,石刻造像结束后,五金工人从生产匠作工具锤、錾等,改行生产刀、剑、锁等民用五金,所以大足的刀剑非常出名,是著名的旅游商品。还有这个铁轮出现在这里,说明至少在宋代中国就有了机械齿轮。
再看看这幅“醉酒图”,可以说醉态百出,父亲喝醉了不认识儿子,丈夫喝醉了不认识妻子,哥哥喝醉了不认识弟弟,姐姐喝醉了不认识妹妹,所以喝醉了不但误事,而且有罪,该入“截膝地狱”;同时,卖酒的、劝酒的也同样有罪,一同下地狱。中国的酒文化特别丰富,几乎到了无酒不成席的地步,现在的酒段子也特别多,什么“酒杯一端、政策放宽”,什么“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什么“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舔一舔”,什么“酒是一包药,越喝越快乐”,贪图一时的快乐,却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饮酒适量,切不可乐极生悲,醉驾更是万万不可,既害自己,又害他人。
这里还有一尊雕塑史上的不朽杰作“养鸡女”,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劳动妇女,衣着朴素,脸庞丰满,面带微笑,显得善良、文静、安详。早晨起来,她的双手正轻轻地打开竹编的鸡笼,两只小鸡在笼边抢食蚯蚓,其他的鸡争相出笼。这么美丽的养鸡女为什么会出现在阴森森的“刀船地狱”呢?原来佛教反对杀生,认为一切养鸡吃鸡的人都有罪,所以打下地狱。鲁迅说,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养鸡女的悲剧让我们今天更要懂得爱护环保,敬畏生命。
二十、柳本尊行化图
宝顶石刻属于密宗造像。
佛教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乘为道路的意思),大乘佛教又分密宗和显宗,显宗传的
..
是释迦牟尼所说的各种经典,密宗传的是毗卢舍那佛所说的秘奥大法;显宗主张公开宣道弘法,教人修身成佛,密宗重视承传、真言、密咒,以求即身成佛;显宗要人悟道,密宗要人修持。印度的密宗是在公元七世纪兴起的,中国的密宗则在唐玄宗开元时代,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个人创立,被称为“开元三大士”。后来,密宗在北方走向衰弱,却在巴蜀地区兴盛起来,把密宗引入巴蜀大地的人,就是柳本尊。
柳本尊是四川乐山人,自称“唐瑜珈部主总持王”。“瑜珈”是梵文,意思是依于调息等的观行法,观梵我一致之理,以修身成佛。因此密宗又称为“瑜珈教”。柳本尊出家后,以自残肢体的方式苦心修行,佛教以为“六根”不净就难以成佛,因此柳本尊就采取割掉一只耳、挖掉一只眼、舍去一条臂等办法修炼。他还在成都附近设立道场,创办了佛学院弘法。柳本尊去世约两百年后,大足米粮里有一个5岁小男孩因为母亲生病,为还愿出家开始修行,16岁时到远方云游,来到成都附近当年柳本尊创办的佛学院学习,三年后,他学得密宗真传,回到家乡大足在宝顶山开始建道场弘法,这个人就是组织建造宝顶石刻的高僧赵智凤。他顶敬柳本尊为他的祖师,建造了这幅雕塑。
二十一、十大明王
宝顶石刻,开凿于南宋,用了大约70年时间建成。
这是宝顶大佛湾最后一组造像“十大明王”。明,就是光明之义。明王是佛、菩萨为教化那些难以调伏的众生而示现的忿怒像,具有能运用智慧的光明摧破各种魔障邪恶的威力。
“十大明王”是:马首明王(观音菩萨化身)、降三世明王(金刚手菩萨化身)、大愤怒明王(除盖障菩萨化身)、大威德明王(金轮炽盛光佛如来化身)、大火头明王(卢舍那佛化身)、大秽迹明王(释迦牟尼化身)、大笑金刚明王(虚空藏菩萨化身)、无能胜金刚明
..
王(地藏菩萨化身)、大轮金刚明王(慈氏菩萨化身)、步掷金刚明王(普贤菩萨化身)。
这组雕像全为半身,风格粗犷刚健,艺术价值极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十大明王只雕完了5尊,另5尊没有完工,是什么原因呢?有多种说法:一是南宋末年元军攻入四川,打到了大足附近的合川县钓鱼城,工匠人心惶惶,纷纷逃走了;一是赵智凤以近90高龄去世后,无人再来组织建造;一是故意没雕完,特地留下雕刻的工艺痕迹,让后人了解这座宏大造像群的凿造经过。
结束语
各位朋友,带着千古之谜,我们参观完了宝顶石刻。但宝顶石刻只是大足石刻的组成部分之一,从数量上说,宝顶石刻只有近万尊,仅仅占大足石刻5万尊的五分之一,所以欢迎各位去参观被称为“唐宋石刻陈列馆”的北山石刻,参观展现了完整的道教神系的“南山石刻”,参观全国最早的三教合一造像“石门山石刻”和“石篆山石刻”。
我们大足不但有这么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风光优美的自然景观,龙水湖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玉龙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青山绿水令人沉醉,能荡去你旅途的风尘,大家不要错过近在眼前的风景哟。
朋友们,佛教讲究因缘,各位到大足来旅游,就与大足结下了缘;我们相逢,我们之间也结下了缘。从善积德,我们结下的就是善缘,希望大家都珍重。前面的这座桥叫佛缘桥,大家刚刚受了佛教的启迪,现在走过这座桥,就与佛结缘了,祝愿各位旅途愉快,一路平安,一生幸福!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