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勇于实践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创新实验学院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要点

勇于实践,培养创新人才

—— 创新实验学院

一、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总结 1、成立创新实验学院

在校领导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同意在原大学生创新院的基础上成立创新实验学院,明确了创新实验学院的职责,将创新实验班纳入创新实验学院统一管理,增加了一名专职副院长(付冬娟)负责实验班的教学和教育管理等工作。

2、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

(1)去年年末学校研究同意将大学生创新院整体搬迁到研究生教育大楼(八楼全部、九楼一部分),今年上半年完成了整体搬迁,并对校级创新基地进行了重新规划,下半年欧校长批准将九楼剩余的5个房间划拨为创新学院使用。

(2)重新修订了《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实践基地(班)管理办法》以及创新实践班培养计划。将原有的创新实践基地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创新实践基地包括校级基地4个、院系级基地12个,对各基地负责人进行了聘任,并按照基地实际需求给予专项基地建设经费。

(3)调整后的校级基地包括:数学建模创新基地、机电创新基地、软件创新基地、多媒体创新基地等4个。

(4)调整后的院系级基地包括:电信学院创新基地、土木学院创新基地、机械学院创新基地、软件学院创新基地、环生学院创新基地、能动学院创新基地、企业管理创新基地、物理与光电子创新基地、传媒与影视艺术创新基地、电气创新基地、化学创新基地和船舶创新基地等12个。其中电信学院创新基地是在原有分散的4个基地基础上,重新组合而成的,实行统一管理;环生学院创新基地、能动学院创新基地、企业管理创新基地、物理与光电子创新基地等4个基地是今年成立的新基地。

- 99 -

创新实验学院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要点

3、创新实践班

(1)按照教务处的要求重新修订了校级基地创新实践班培养计划和课程大纲,校级基地创新实践班的教学任务、学生选课、成绩登陆等均进入教务处本科信息系统,教务处定期对教学过程和试卷进行抽查。

(2) 9月份,学院对各创新基地统一部署,制定了《创新实践班2007年招生简章》,全校有3500多名学生报名,通过考核,今年有14个创新基地招收了900余名新学员,按照新的培养计划进行培养。

4、创新实验班

(1) 9月份在教务处、学生处的支持下,圆满地完成了2007级创新实验班的迎新任务。为便于管理,2006级创新实验班的学生也搬到新的宿舍,统一进行集中管理。2007级创新实验班新招学生140人,经选拔有11人去新加坡留学,目前2006级、2007级共有学生208名。

(2)修订了《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实验班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创新实验班学生实施“一年级进行通识教育,二年级按大类培养、三、四年级按宽口径专业培养”的模式。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和更加灵活的管理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拔尖人才。从三年级起为创新实验班学生配备导师,实施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培养。符合条件者可实行本硕连读,学制六年。目前设有机械和信息两个大类。

(3)按照学校要求成立了创新实验学院直属党支部、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组织,选举产生了各类组织负责人。

(4)经过一年多的努力,06级创新实验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班有65%的学生获得各类奖学金,其中:国家奖学金2人,松下电器奖学金1人,屈伯川教育奖学金1人,国家励志奖学金4人。在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中,仅大一一年全班就有67人通过,占到全班人数的83.75%。2人获校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3人获东三省ACM程序设计大赛校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在大连市高等数学竞赛上,一人获一等奖,多人获二等、三等奖。钟昕同学在imagine cup 比赛中取得了大连理工大学第一名,全球第140名的好成绩。张博雅同学获得校优秀学生党员称号,李林同学荣获大连市三好学生称号,06级创新实验班荣获校优良学风班称号,同时荣获大连市先进班集体称号。

- 100 -

创新实验学院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要点

5、科技竞赛

全年组织举办或参加各级科技竞赛5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17余项次1000多人次。其中,国际奖32项次100多人次,全国奖149项次400多人次,省级奖136项次600多人次。下面是教育部和团中央组织或倡导的主要科技竞赛成绩:

(1)“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

在校内开展了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组织选拔优秀作品参加了第八届辽宁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金奖13项,银奖19项 ,铜奖6项,优秀奖 7 项,团体总分名列全省第一名。有6项学生作品参加了第十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二等奖5项 ,三等奖1项。

(2)数学建模竞赛

组织学生参加了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我校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 ,三等奖17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参加辽宁省数学建模竞赛获一等奖1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5个。获奖成绩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

(3)电子设计竞赛

组织、培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了辽宁省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辽宁赛区特等奖4项,省一等奖4项,省二等奖5项,省三等奖2项,省成功参赛奖3项。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4项。获奖成绩在全省高校位居第一名。

(4)RoboCup机器人竞赛

我校RoboCup仿真机器人代表队参加了多项竞赛并取得好成绩,5月参加了伊朗公开赛荣获第七名,7月参加了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3D仿真组获得第四名,11月参加了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赛荣获一等奖,由于成绩优异,我校被选为2008年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3D仿真组执行主席单位。小型组机器人代表队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今年我校是第二次参加该类竞赛,在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赛中获得了第三名。小型组机器人从软件到硬件,都是自主研制开发的,目前国内有四所大学成功研制了这种机器人,我校参赛选手是来自于机电实践班、机械实践班、软件实践班和数模实践

- 101 -

创新实验学院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要点

班的学生,本次竞赛成绩是各基地相互合作的标志性成果。

(5)智能车竞赛

智能车竞赛是由教育部近两年重点倡导的竞赛,今年是第二届,我校两支代表队均获得东北赛区一等奖的好成绩后顺利进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全国总决赛。在总决赛中我校两支队伍“创新一队”和“创新二队”分别以22秒71和23秒95的最终成绩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总成绩在全国参赛高校中居第四名,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分获总成绩前三名。

(6)机械设计竞赛

组织了第六届校级机械设计大赛。在此基础上,有6项作品参加了在沈阳农业大学举办的辽宁省第六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取得了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的好成绩(18人),位居辽宁省团体第一。该成绩也是六年比赛以来的最好成绩。组织参加了在北京化工大学举办的全国第三届机械设计大赛慧鱼模型预赛,取得一项二等奖(3人)。

6、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1)配合教务处申报2007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我校被批准成为2007年首批入选的60所学校之一。

(2)配合教务处制定《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与教务处、校团委共同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宣传活动,组织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优秀大学生经验交流会等。

(3)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校级基地共申请立项项目5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19项,院级项目31项。校级基地教师和研究生全部参加指导或协助指导,共有155名本科生参加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7、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

积极参加各级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工作,有3项教学改革项目获得立项,1项教学改革项目结题,发表教改论文2篇。分别是:

(1)《创新实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校教学改革基金重点课题。

- 102 -

创新实验学院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要点

(2)《立体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其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项目。

(3)《强化创新实践的工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4)《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2007年大连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请并通过结题的项目)。

(5)《课外渠道的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理工高教研究》。

(6)《大学生科技竞赛平台的建设与实践》——《黑龙江教育》。 8、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人事处的要求对创新实验学院编制进行了核编,最后确定创新实验学院专任教师编制为8人。今年新进青年教师2人(张亮和杜猛),按照学校要求对新任教师进行了培训,吴振宇老师被聘为副教授,张晓莉老师接替王凤英老师从事办公室和教务管理等工作。

为了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减轻教师的工作量,经学院多方论证,人事处和研究生院批准,在学院各创新基地设立了25名研究生助管岗位。

9、发明创造活动

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创造学基础”课程。坚持课内外相结合,与大连市发明协会合作开展创新思维大赛,定期举办各类创造发明系列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思维竞赛活动,全校共有1000多人次提交了各类创新思维方案,经过查新和修改,全年共计申请专利107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00项。学生完成了多项创新性成果,我校取得的成绩受到相关媒体的关注,国家知识产权局派记者专程到我校采访并在《中国专利报》进行了报道。《2007年6月11日《光明日报》报道《大学生研发出井下精确定位技术》,该报道受到多家新闻媒体转载。《中国青年报》也对我校进行了多次报道,2007年11月20日《中国青年报》专题报道——《大连理工大学——开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 103 -

创新实验学院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要点

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各创新基地开展状况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创新活动场地和设备不足,主要原因在于院系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的积极性不足,学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

2、创新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怎样纳入学校教学实践环节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目前培养计划、学生选课、教学和实验环节、过程监控、学分认定等方面均与教务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三、2008年工作要点

1、加强创新实践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各创新基地不要求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运行,但每个基地应形成自己的特色,开设相应的特色课程、承办相关的科技竞赛、参加有特色的创新实验计划和科研项目,在提高学生受益面的基础上多出标志性成果。

2、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制定院系级创新实践班培养计划和课程大纲,建立有别于传统实验室的适合创新实践基地的教学实验管理办法,包括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过程监控、考核及教师工作量认定等一系列制度。

3、继续做好创新实验班的各项工作,落实2006级创新实验班学生的指导教师,配合相关院系和导师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

4、做好强化创新实践的工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和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工作。

5、进一步规划各类科技竞赛,重点科技竞赛建立负责人制度,制定《大连理工大学科技竞赛管理办法》。

6、做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工作,指导本科生发表水平较高的学术论文。

7、进一步开展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继续与大连市及相关企业合作,大范围普及大学生创造发明活动,在稳步提高我校本科生专利申请数量的基础上提高专利申报质量,提高发明专利的比率。

- 10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