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
Vol.32 No.7Jul.2019
高职院校构建美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苏康敏
(泉州理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摘 要: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课程教学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各高职院校不断强化美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和建立适应自身办学特点的美育课题体系与教学方法。在分析高职院校美育课程建设基本问题的前提下,总结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19)07-0090-02
0 引言
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2019年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美育工作的育人导向更加凸显,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课程建设稳步推进;但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对优质丰富美育资源的期盼还不相适应。各高职院校通过不断探索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创新美育教学方法,有助于高职院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1 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专业技能类的基础课程和操作课程设置了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配备了相对成熟完善的师资队伍和优质的资源保障,但美育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没有形成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存在随意性
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专业经费的缺乏,高职院校的美育课程多作为选修课程存在,教学内容、目标、形式以及考核方式多由任课教师自行确定。专任教师配比相对偏低,琴房、画室、练功房、多媒体教室等美育硬件场
[1]
所、设施配备不能予以充分保障。课程开设内容单一,多开设如美学原理、影视鉴赏、音乐鉴赏、文学鉴赏等课程,从而造成学生选择面窄、美育课供不应求的局面。以“影视鉴赏”课程为例,影视作品的选择主要依照教师的个人喜好、授课的内容与范围等由其自行决定,一般高职院校不会对此类课程采用规范的教学考核标准进行衡量测评。由于没有承担硬性教学考核指标,教学没有具体标准,且受课时的限制,在进行鉴定赏析时,教师通常会避免一些生涩隐晦、难以理解的影视作品,偏好选择符合学生爱好,倾向于大众娱乐口味的影视作品。1.2 授课效果差异大,缺乏相应考核标准
作为选修课程,美育课程教师从事课程教学,多源于其自身对艺术、文学等文化的热爱与兴趣。有些美育课程如哲学类课程,相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吸引力,选课的学生相对较少;而“影视鉴赏”“文学鉴
赏”“音乐鉴赏”等课程,由于学习过程简单容易,授课内容和考核形式灵活,选课学生偏多。哪怕是同一科目美育课程,由于授课教师不同,授课效果也会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美育实践课程,比如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等,需要占用教师与学生较多的个人时间完成实践基地的组建、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指导,而这些并不计入教师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对于学生而言也没有考核标
[2]
准和奖励制度。学生体会不到参加并完成美育课程及实践活动对其自身的专业性与个人成长的因果联系。2 构建美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及构建准则
高职院校的美育教学重点在于结合专业化的实践,生活化的体验与创新意识的激发。高职院校的美育课程体系必然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与需求。2.1 新时代构建美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传统的美育课程理论性偏强,多采用课堂灌输式方法讲授,较难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美育教学的要求。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一是在教学思想上确立了美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推动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有助于高职院校实现全面素质教育,提升整体教育水平;二是贴合学生发展特点,转变了传统教育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的受教育者受限思维方式和失衡的性格发展,有助于学生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三是通过美育教育,促使教师与学生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让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推动高职院校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2.2 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两大原则2.2.1 具有实用性与专业性
职业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专业技术素养。此类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着重于专业技能,更要求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能创造实用且富有美感的事物。因此,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首要原则应是实用性与专业性。在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从专业技能的角度开展特色美育教育。
收稿日期:2019-07-01
作者简介:苏康敏(1986- ),女,福建泉州人,讲师,研究方向: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发展、课程改革.课题项目: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小课题“高校美育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实践研究”(课题编号:QGX2018-070).
第 7 期高职院校构建美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91
2.2.2 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
在开展美育教育时,要采取引导的方式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分析、欣赏、运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融合优秀传统审美文化、经典艺术文化,并与甄选后的流行大众文化相互渗透、彼此影响,将具有代表性的时代理念与具有时代特点、代表前沿科学技术贯穿到美育课程体系中,打造实用普适、具有
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3]
。3 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途径
针对美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泉州理工学院的实践操作,总结出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途径,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面向专业建设,将纳入必修课范畴,促使学生认知美;第二层次发挥专业优势,延伸选修课内容,提升学生赏美能力;第三层次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增设创作实践环节,推进学生参与创造美。3.1 面向专业建设,纳入必修课范畴,促使学生认知美
按照《意见》要求,不断完善美育教育课程,将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列入必修课程范畴,推行学分管理,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激发教师的教学创造力,设计出更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泉州理工学院本着提高学生的职业美、技术美、劳动美、生活美的认识,率先推进“基于职业教育的美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必修课、选修课、美育讲堂、第二课堂等相互补充的美育课程体系,成效明显。3.2 发挥专业优势,延伸选修课内容,提升学生赏美
能力
美育课程体系在开设必修课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不同的选修课程模块或课程实验、第二课堂等形式,主动延伸选修课内容。一方面,发挥高职院校专业优势,鼓励教师结合专业课程资源,延伸美育范围,引导学生去欣赏产品、工艺或服务背后的劳动美、技术美,培养符合社会实际与专业要求的审美眼光,促使学生在体验产品、科技、服务的同时,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与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将美育课程与第二课堂等活动相结合,借助国内外、政府和民间多种交流渠道和活动平台,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扩大高职院校社会影响,推动地方文化、传统文
化、特色文化的传播[4]
。泉州理工学院围绕“课程建设”和素质教育活动”两个基本环节,将办好活动与办好课程相结合,在学院开设了丰富的选修课及第二课堂活动,逐渐形成了多维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泉州理工学院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晋江市侨台外事局、晋江团市委等政府部门联动,成立“华文教育基地”“晋江市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开展美国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等文化交流体验的社会服务项目,得到了晋江电视台、晋江经济报等媒体的争相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收益。3.3 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增设创作实践环节,推进学
生参与创造美
美育教育要在传统文化艺术的提炼、转化、融合上
下功夫。在文化艺术的创作与实践过程中,让高职院校
的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变迁,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的精髓。高职院校可以从自身办学特色和传承传统工艺方面入手,整合校内外艺术资源和师资,创办“美育课程实践基地”,孵化学生文化活动品牌项目,提升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扩展人文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泉州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工科职业院校,注重美学教育在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与实践作用,强化对学生艺术素养的熏陶。并以艺术工坊为平台,建设完成了以服务培养学生人文艺术通识素养与产品造型设计基础实训的实践基地。设计的艺术工坊项目,涵盖文创设计、传统书画、剪纸、手工布艺、沙画、陶艺雕塑、茶艺、国学、创意画、烘焙等方面内容。以十大工坊项目为载体,融合传统工艺与文化创意,开展学生人文艺术通识素养选修课程,构建了“一个课程、一个社团、一个大师、一个工作室”的“四个一”工程。其中,“一个课程”指每个艺术工坊都必须开发出至少一门课程面向不同群体;“一个社团”是每个艺术工坊要建设一个学生社团并开展活动;“一位大师”和“一个工作室”是邀请地方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大师走进校园,设立“大师工作室”“非遗文化传习所”,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专项体验培训,并且至少承担一项社会服务项目。泉州理工学院根据学校师资及场地条件,聘请省级漳浦剪纸传承人在校内成立了“漳浦剪纸-卢淑蓉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与晋江市文保中心、磁灶镇合作设立“磁灶窑陶瓷技艺传习所”等艺术工坊。通过设置艺术工坊的培养模式,促使学生在工作坊的实践创作中传承和发展手工技艺,提升美的技艺和美素养,打造集“专业基础教学、通识教育实作、传统文化体验、非遗文化传习、工匠精神传承、创新创业实践”为一体的“美学美育”新模式,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4 结束语
高职院校应结合美育课程性质,制定美育实践评分细则。以美育的教学实践、教学评定标准的不断完善,推进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探索出实施美育的创新型路径,使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领略艺术的魅力,认知美、欣赏美并且创造出美。
参考文献:
1] 占莉娟,白雯.高职院校美育问题解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
院学报,2010(2):45-49.
2] 阳璐西.关于高职院校美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2016.
3] 王奥.基于个性化教育的高职院校美育实践体系探究[J].江
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4):20-22.
4] 骆斯琴.岭南文化传承视角下高职院校大学美育课程体系
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8):129-131.
[责任编辑 韩翠丽]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