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桥词典》的文体特点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马桥词典》的文体特点

---------小说文体为主,多种文体的糅合

《马桥词典》自问世以来,其文体的独特性便成为文学界和评论界的争论焦点,讨论的中心无非就是《马桥词典》是否是小说。笔者认为,《马桥词典》中多种非小说叙事方法的运用,是作品被认为不是小说的关键,如思想随笔,学术话语,散文抒情。但不可否认《马桥词典》仍然是一部长篇小说,一部讲述马桥历史,马桥人生活的小说,只是韩少功在干瘪的小说叙事文体之外,以其他的文体形式将作品充实增彩而已。本文立足于《马桥词典》是本小说的立场,探讨《马桥词典》以小说文体为主,多种文体糅合的文体特点。

一、小说叙事为主

小说叙事是《马桥词典》最主要的文体形态,全书中115个词条中有近60个词条带有人物故事的叙述和创作。有时一个词条就讲述一个人物故事。如“九袋”这一词条所讲的“乞无不胜讨无不克”,有青砖豪宅四方老婆,吃香喝辣的乞丐王戴世清的故事。但作者更多的是采用几个相邻的词条来刻画人物相对完整的人生历程,例如“觉觉佬”、“咯哩啷”、“龙’’、“龙(续)”词条连续描写万玉;“不和气刀、“神”、“不和气(续)”、“背钉”、“根”、“打车子”等词条则讲述了叙述马桥的漂亮女人铁香因家道中落,挺着大肚子,嫁给村支书本义。后来她和烂杆子三耳朵私奔,最后惨死异乡的人生故事;“汉奸”、“冤头”、“红娘子”、“渠”,集中刻画了盐早的不幸命运以及逆来顺受的扭曲个性;从“红花爹爹\"到“打玄讲”5个连续性词目的贯穿人物是罗伯;“结草箍”、“问书”等,集中刻画乡村知识分子复查的命运及个性;“宝气’’、“宝气(续)”、“双狮滚绣球”则集中描写了岩匠志煌的憨厚与独异思维逻辑。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富有灵气马桥人物,他们是马桥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个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个体,体现着个性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饱含了人在

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存困境的悲剧性内涵。

二、多种非叙事文体为辅

1、思想随笔

随笔是思考类或分析类的话语,借助小说人物的思想或话语,或作者以自己的名义思考,直接针对思想、概念、哲学或道德范畴以及社会或政治现象等等进行论说辨析。韩少功的创作一直以来都包含着较强的理念因素,这种文体迎合了他的理性意识的需求。该文本中有25个词条包含着随笔成分,较为典型的是“甜”、“小哥”、“醒\"、“话份”、“火焰\"、“现”、“懒”、“狠”等。例如“话份”这个词条,由马桥人对城里人短裤的误解,说到知青的解释马桥人从不相信,从而引出“话份”概念,便洋洋洒洒、顺藤摸瓜地展开了阐释与发掘。文笔由马桥展开,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观察执政者强化自身“话份”的表现和途径。其中嘲讽了官僚政治中的文山会海,讲述了“文革”轶事,分析了现代主义艺术涌现之初遭到各种政治势力共同抵制的原因。随后文章又回到“马桥”,先是概述马桥人中哪些人有“话份”,哪些人没有“话份”,再次强调话语的霸权性质。接着以本义为例通过形象的生活故事说明“话份”与话语的正确与否、有用没用没有必然联系,而只与人的社会地位相关。“话份”一词的本质内涵、文化信息便被透彻地揭示了:要警惕权力的专断和滥用,在行使自己话语权的同时,懂得承认并尊重他人的话语权。这些包含理性意味的随笔给文本增添了思想的分量和阅读的愉悦。

2、学术话语

《马桥词典》在注释具体“言语”时,作者经常结合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词条作精致的分析、评述和议论。因此,文本中大量引入了

这些学科的学术话语。据统计,全书115个词条中,大约有33个词条中出现了学术话语。比如以“蛮子\"、“罗家蛮”为词条的片段,基本上是一篇历史学考据文字。作者引用《左传》、《宋史》,探究“蛮\"字的来源。在后面的词条中,作者多次从地方志《平绥厅志》、《三国志》、《战国策》等史料中引用历史事件的描述。而词条“打车子”,作者对马桥的性词语作了语言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的分析:“汉语中关于食欲的词并不缺乏。比较来说,同时是生理的一种需要,关于性事的词似乎就减少得多,完全不成比例”,“一块语言空白,就是人类认识自身的一次放弃、一个败绩,也标示出某种巨大的危险所在。语言是人与世界的联结,中断或者失去了这个联结,人就失去了对世界的控制。”

3、抒情散文

韩少功除了以思辩兴趣与理论造诣著称外,还是一位富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他对某些词语的理解非常注重感觉,他认为,一个词的理解过程不仅是理智的过程,也是一个感觉的过程。韩少功经常用是一般的语言抒写他对词义的感悟以及由此引发的奇思妙想。

《马桥词典》中有许多闪光的诗意片断,比如在“朱牙土”中,作家诗情喷发。“清明雨”这一词条则专为抒情而设,本身就是一篇诗性散文。它一开始给我们描绘的是一幅山乡清明春雨图,然后便热情洋溢地抒写了一个知青对于雨的体验和情感:

春天的雨是热情的,自信的,是浩荡争酣畅,是来自岁月深处蓄势既久的喷发。比较来说,夏天的雨显得是一次次心不在焉的敷衍,秋天的雨是一次次暮然回首的恍惚,冬天的雨则是冷漠。恐怕很难有人会像知青这样盼望着雨,这样熟悉每一场雨的声音和气味,还有在肌肤上留下的温度。因为只有在雨天,我们才有可能拖着酸乏的身体回到屋里,穿一口气,享受弥足珍贵的休息机会。

·

现在,又下雨了。雨声总是给我一种感觉:在雨的那边,在雨的那边的那边,还长留着一行我在雨中的泥泞足迹,在每一个雨天里浮现,在雨浪飘摇的山道上落入白茫茫的深处。

三、结论

多种文体进入到一部小说中,它们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对人性进行一种新的发现和揭示。既颠覆了“词典’’在科学定义方面的规范,使词与义之间蔓延出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也动摇了“马桥”的地域审美空间,使“马桥”成为人类生存的某种隐喻。这正是《马桥词典》在多重文体整合之中所获得的特殊意蕴。

在作品中,作家以碎片拼接方式自由接纳各种非叙事性文本。通过这些文体的相互渗透,消解了传统故事化结构模式,小说在艺术形态上走向多重文体的融会与整合,为展示那些丰饶且极具生命质感的精神空间提供了灵活多变的表达手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