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词语的历史性——《马桥词典》中的历史问题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语言文字 词语的历史性 ——《马桥词典》中的历史问题 徐巍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韩少功于l99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受“语 往是支离破碎,难以加以梳理和分辨的。历史就成了沙滩上 言学转向”思潮的启发,新历史主义的影响,并继承其“寻 的面孔,永远建构不起来。马三宝是起义英雄还是是土匪流 根文学”的一些理念,在民间世界的创造性的营造和小说形 氓,或是“真龙天子”?民间文化与庙堂文化交织,历史没 式的实验性开拓两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这部长篇小说巧妙地糅合了文化人类学、语言社会学、 思想随笔、经典小说等诸种写作方式,用词典的形式构造了 马桥的文化和历史,使读者在享受到小说的巨大魅力的同 时,领略到每个词语和词条后面的历史、和文明。 《马桥词典》虽然没有完整的“主导型”故事,但是 它以“马桥”几代人的际遇及苦难,从“心灵史”到物质生 活史,从细枝末节的个人到官方的历史叙述,即使是言语本 身都完整地传达出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某种角度看,《马 桥词典》便是马桥的历史,也具有一种地方志的已为。然而 韩少功的用心不仅限于追溯一处穷乡僻壤的久远历史,他更 将写史的对象缩小到一草一木,他直言: ‘动笔写这本书之 前,我野心勃勃地企图给马桥的每一样东西立传。…①一 条江,一棵树,一头牛都可以成为历史叙述的主角。每个词 条都是一个历史,每个事物也都包含着历史。它以另外一种 方式呈现了一直以来被革命历史叙述所剔除和忽略的历史, 充满了生命的灵动与活力。可以说《马桥词典》历史叙事的 两大倾向: “书写正史以外的生活历史,并质疑现代性历史 叙述中的强势历史观念。”① 而从时间维度上看,虽然《马桥词典》主要写“文革” 期间的马桥社会,但其叙述的历史跨度却也从春秋战国时期 到改革开放时期。作者把这么长的历史跨度凝缩在语词系统 中,在共时维度上做了阐释,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 一、矛盾的历史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被一次次的篡改,涂 抹,像一张京剧的脸谱,被各种油彩涂抹成各式各样的脸 谱,生旦净末丑,唯独没有他自己,而人们也在他一次次被 篡改后忘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当“我们再说历史时,无法 回避内心与要达到的语言效果,而一旦顺从这一个欲望, 我们也就在实际上根本做不到客观地描摹和揭示;最重要的 是,语言作为工具,也是非常蹩脚的,不中用的,他不是表 现为复述的无能,就是表现为歪曲真相。”②历史在话语中 没有真相,相互矛盾。 任何叙事中所呈现的“事实”也并不是客观世界历史自 然所“给定的”,没有一个现成的“历史”等待着我们去 表现,历史叙事中的“事实”只能是一种运用语言符号所建 构的结果,只能属于现实世界的范畴。韩少功在“马桥弓” 这个词条里通过对地理范围的阐述为切人来讲述马三宝的传 说。在官方历史话语的《平绥厅志》中,与大部分农民起义 一样,马三宝在酒席中发癫,自称真命天子转世,假托神 灵,并要建立莲花国。他们无恶不作,打砸抢烧,形象十分 恶劣。而在党史中被列为“农民起义领袖”,民间传说中是 “真龙天子”,形象各异。 历史在正史中的形象,永远都是清晰的,确定的,并 且是有头有尾的,环环相扣的过程。而事实上,实际存在往 有真相,相互矛盾。作者并没有追寻历史,而是把这个问题 悬置. “也许还另有一部历史?”可以看出作者以一种普遍 怀疑的态度来看待各个叙事,可是什么是历史?历史是语言 制品,历史也是一种文本,而用语言写就的文本永远难易还 原为历史。历史是人们说的,写的,流传于案头纸上,口口 相传的。所以,历史永远不可能只有一部,历史的真相也就 隐逸在时间的滚滚长河之中。 “语言符号最根本的性质就是任意性,语言作为一个 具有任意性的价值体系,它不属于受绝对特性所规定的纯粹 的‘物’的世界,而是属于作为共同主观幻想的‘事’的世 界”缁。”④言语,分解了,消亡了历史。在“亏元”中一 位播音员因为在一次现场直播中把共产党要员”安子文“读 成了”宋子文“成了囚犯,判刑十五年,而更为可怕的是, 竟然人们认为他为一个字而做十五年牢是应该的。而在挖地 道这种政治历史背景之下,两个青年的朦胧好感却消解了这 个历史背景。作者扎根于个人记忆的同时又力图进入历史理 性深处,在历史之恶与人性之善之间,韩少功的个人记忆抹 平了二者的沟壑。 二、混沌的历史 历史并不是必然发生的,而是偶然的。“《马桥词典》 毁弃了传统小说所依循的时间秩序、空间秩序和因果逻辑, 宁可将历史的排列托付给词典的编写惯例一按照词条首字的 笔画决定词条的先后顺序。这是将偶然还给历史,还是证明 历史的排列本来就是一种符号的任性规定。”②马文杰(马 疤子)本来是要投靠共产党,可就是因为他的联络人在路上 生了疖子而错过了共产党,变成了国民党。马文杰变成了国 民党将领,却又成了党派之争的牺牲品,吞烟自杀。在文化 大革命中又被冠上“大土匪”的帽子,而在1982年平反,获 得起义功臣的身份。这片段的,零散的历史让人们看到马文 杰及其手下和他儿子光复的命运呢都这样因为一个“疖子” 而改变。“韩少功在这里戏谑地讽刺了现代性历史观念对于 历史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夸大,历史并没有既定的运行轨道, 一个偶然的巧合就会导致重大的变故。”而正是这偶然性导 致了历史必然性。 在“马疤子(以及1948年)”和“1948年(续)”中马桥人用 “长沙人会战那年”、 “茂公当维持会长那年”、 “张家坊 竹子开花那年”、“光复在龙家滩发蒙那年”等不同说法来 表明公元纪年l948年,反映了马桥人奇特的时间观念和历史 观,也揭示了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时间的歧义性”。 时间不是恒定的,而是存在人们的感知中的。历史在这里错 乱了.在不同主体的感知中充满了歧义。 马桥的词语富含古意,正是这古意使韩少功认为马桥 的词语更能揭示混沌的历史,使他用想象填充了屈原投江 前的种种微妙心理,在官方的叙述上更增添了个人历史记 (下转第127页) 123 艺木审美 言组织形式属于表层结构,隐藏于语言组织之下的可不断生 成意义的系统以及由这一系统构成潜藏于一系列作品中的那 种支配和影响各个作品意义生成的结构模式属于深层结构。 歌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李商隐也因此家喻户晓,成为后人 学习和模仿的典范。 在李商隐的一系列诗歌中,也存在这样的表层与深层 双层结构。例如:《无题》诗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从表面看,是春蚕与死,蜡炬与灰的一个 关系,这就是此诗所体现出来的表层关系,也就是索绪尔所 四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商隐的诗歌具有独 特的地方,深得后人喜爱也是不容置疑的。李商隐的诗歌, 有极其显著的隐喻手法,也有很重要的表层深层结构关系, 正是这样,他的诗歌才有如此多的韵味。 说的能指。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就可以看出,其实还 所以,结构主义分析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但是诗歌, 有一个深层结构隐藏在诗歌里,就是作品的意义。意义是整 其他作品也是,通过对作品的结构主义封闭式的分析,特别 个诗歌的核心,没有这个意义的架空,诗歌就会毫无意义。 是二元对立的分析,我们可以挖掘出作品更大的艺术价值和 在这首《无题》中,深层结构就是作者内心与现实的一种关 艺术底蕴。这种结构主义分析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分析 系,作者利用春蚕与死,蜡炬与灰的关系来来表现一种深层 文学作品时,值得借鉴 的意义,那就是心情的灰暗失望和纠缠固结。再例如他的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 参考文献: 共剪西窗竹,却话巴山夜雨时。很明显这首诗歌的表层结构 就是巴山夜雨的到来,但是深层的结构却是作者通过对巴山 夜雨的到来而引发思妻之情。这也是这首诗歌的意义所在, 这四句诗在实景中想象虚静,又把眼前实景变成虚静中的虚 静,像电影蒙太奇一样重叠,表现了作者对妻子深长的感 情。 [1](美)乔纳森・卡勒著,盛宁译.结构主义诗学【M].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2]方汉泉.二元对立原则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J].外 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7期. [3】索绪尔著,高明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 书馆,1999年版. 其实在李商隐的诗歌中,这种表层到深层的递进,主要 是通过利用自然之景来表现的,他利用自然景象或者事物来 暗指他自己。将自然景物拟人化,表现心中的感伤哀愁之情 绪。诗歌表层与深层相互交映是李商隐诗歌的显著特征.其 大量的诗歌都有这样的体现,正因如此,才使得李商隐的诗 【4]杨美平.绪尔语言学与结构主义文论[J].四川文理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11月第l84第6期. 作者简介:胡佳,女,l983一,重庆人,四川大学文学 与新闻学院2008级文艺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上接第123页) 忆和体验。而韩少功也正是用这种个人性话语来抵抗官方 革命叙述的。 三、循环的历史 作品形式融为一体。韩少功对历史的理解,不仅分散在文本 中,更渗透在文本的结构方式中,他的历史观念在作品中得 到了全面且有效的贯彻。在《马桥词典》中历史不仅是一个 故事称做词典本身就是把这个词的含义延伸了。每个词 被书写的对象,它更是一个切实反思的对象。并且马桥人对 ● 的含义得到了充分的注释,同时他们又作为引子引出词语背 “科学”的认知,其见到车子就砸与《额尔古纳河右岸》中 后看似散乱的作者的思绪,这貌似不经意的思绪将一个个词 马粪包把车胎打爆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庙堂文化与民间文化 语连成完整的故事,而且本文从词条的安排上就可发现,这 的交织中看出作者对历史理性的反思,而反观其现代性对传 些词他并不是按照西方的字母顺序排列的而且也不是现代的 统的侵蚀,对现代性的反抗与思索。 线性时间安排的,而是按照中国字典的笔画决定了词条的先 后。这也可看出作者有意摒弃西方现代性的东西。 注释: ①陈乐.书写历史与历史书写:<马桥词典>与新历史小 历史是现在的影子,未来的镜像。在马桥人的词典中, 开始也就是结束,他们是一个词“归元(归完)”。开始- 说之异同[J].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 结束一开始,在这里时间不是线性的,而是个圆圈。时间是 ②曹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 循环的,不存在发展。整本小说是以作者离开马桥以回忆的 学出版社,2003年版. 方式写成,结尾又是以“官路”为结尾,再现作者当年和知 ③南帆.(马桥词典):敞开和囚禁【M】.当代作家评 青一起到马桥时的情景,复查指着前面的两棵枫树说, “就 论,1996年第5期. 到了”, “那就是马桥”。“我心里一沉,一步步走进陌 ④青井和夫.社会学原理[M】.华夏出版社,2002版,第284 生。”⑤而这种中国古代的循环历史观也包含着他从《爸爸 页. 爸》对现代性历史观的怀疑。 ⑤韩少功.马桥词典[M].作家出版社,1996版,第397页. 《马桥词典》是寻根的延续,其对社会,现实,及现代 性进行了反思。韩少功对既定历史话语及观念的反思,对现 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质疑以及对官方历史叙述虚构性的揭示与 1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