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前教育学复习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说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广义:是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和改变人行为的活动。

狭义: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指从出生到六七岁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龄前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法,揭示在学前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怎样在学前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他们在各方面主动发展的规律。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机构中的学前教育:托儿所,早教中心,幼儿园(主体)。 学前教育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1837年 德国布兰肯堡 福禄贝尔 “幼儿园之父” 我国第一所幼儿园 1903年 湖北武昌 湖北幼稚园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柏拉图 《理想国》第一次提出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指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 《政治论》提出了胎教思想

我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①重视胎教 ②从小教儿童日常生活的习惯、礼节、常识 ③重视家庭教育

夸美纽斯:教育学鼻祖《大教学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 《母育学校》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 《世界图解》学前儿童读物

陈鹤琴:1923年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抗战时期 我国第一所公立的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幼儿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家校合作,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多在户外活动。

陶行知:平民教育家 教育的平民化 中国化 第一所乡村幼儿园 张雪门: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学校和幼稚园。

把中国的幼稚教育分为四类:培植、培养、发展、改造。《幼稚园教育概论》《新幼稚教育》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 “恩物” 《幼儿园教育学》 ①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②教育是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③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蒙台梭利:儿童之家 重视感官教育 杜威:儿童中心主义 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 学前教育与经济:

①学前教育的产生发展与完善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制约。②学前教育的任务、手段、内容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③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手段也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 ④学前教育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学前教育与政治: 1、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性质的制约作用:①统治阶级利用其拥有的组织人事权控制教育者的行为导向,使之符合教育目的。②统治阶级利用其拥有的立法权,颁布一系列的教育政策、教育法律和教育规章,以保证学前教育目的的合法实现。③统治阶级通过行政部门控制公职人员的选拔与录用。④统治阶级还通过经济杠杆控制教育方向,并对办学学权利进行严格控制。⑤社会政治制约学前教育目标的制定。 2、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社会的政治不仅对学前教育的性质而且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政府权利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就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条件。 学前教育与文化:

1、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①文化水平与教育:社会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具有极高的相关性。

②文化传递与教育:在文化传递的过程中觉一起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文化传递的前提、

动力和重要途径,并在传递过程中起到补充、发展和丰富义化的作用。

③文化选择与教育:是教育选择有社会价值的文化,教育需要选择文化,选择有利于受教育者发展的社会文化。

2、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①文化是政治经济作用与学前教育的中介。即通过文化传递一定的政治、经济要求。 ②文化主要表现为其主动,相对独立的形态,直接的影响着学前教育。 制约:①积极的推动作用,推动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

②消极滞后作用,新、旧文化的交替,文化心理冲击,使一些不良的文化形态与价值观对学前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其中身体的发展是指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包括形态的增长与功能的成熟。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1、生物因素:①遗传素质为儿童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②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胎儿发展的影响。③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的制约作用。 2、社会因素:①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发展。②家庭环境为儿童发展奠定基础。③教育机构的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儿童自身的能动性。 学前教育的性质:学前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学前教育的功能:①学前教育具有促进儿童个体发展的功能。②学前教育对家庭幸福、社会稳定与进步具有的社会功能。

任务:保教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学前儿童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同时又为家长参加社会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学前教育的特点:非义务性 保教合一 启蒙性 直接经验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①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②发展适宜性原则 ③目标性原则 ④主体性原则 ⑤科学性原则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 ⑦整合性原则 特殊原则:①保教合一的原则②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原则③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④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原则。

构成学前教育的因素:学前儿童、教师、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

学前儿童是构成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的主体,也是构成师幼等交流活动的基本要素。

1989年联合国进一步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四个原则: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

儿童观: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地位与权利,能力与特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儿童是独立的人,儿童是独特的人,儿童是发展着的人(儿童是权利的主体,儿童具有自身的价值)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基本理念: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专业理念与师德:①对职业的理解与认同②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③对幼儿教育和保育的态度与行为④个人修养与行为

专业知识:①幼儿发展的知识②幼儿教育和保育的知识③通识性知识 专业能力:①环境的创设与利用②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③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④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⑤激励与评价⑥沟通与合作⑦反思与发展

学前教育教师的劳动特点:①全面性和综合性②创造性③示范性④长期性 角色特点:①教师是儿童一日生活的支持者、引导者和组织者②教师是儿童社会沟通中的中介者③教师是社区资源的整合者 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

提,以促进学前儿童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培养学前儿童素质的教育。 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学前教育环境:学前教育环境是指影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外部物质和精神因素所构成的系统。

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直观形象法、游戏化(法)、观察、发现与体验法、语言引导与评价(谈话法)

日常生活活动:是学前教育机构中满足儿童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餐饮活动、睡眠活动、盥洗活动、如厕活动、整理活动散步、自由活动等。 特点:自在性(生活性)、习惯性、情感性 功能:①使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学前教育机构里的集体生活和学习的环境。②是学前儿童愉快的度过每一天③是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自由活动:自由活动是学前教育机构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活动有可乘,四组合自选活动让儿童自己决定干什么、怎么干。在自由活动中,儿童自己选择活动内容玩具材料和玩伴,自由地交谈、自由地娱乐和游戏。 功能:①自由活动有利于充分发展儿童的交往能力②自由活动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③自由活动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 注意事项:

一、要为儿童的自由活动创设条件,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充足的玩具材料 1、合理划分场地、注重暗示性

2、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安全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动静交替性)。 二、创设精神环境,引导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人 1、以角色身份投入,激发儿童选择的自主性。 2、鼓励儿童成为活动的组织者。

3、支持接纳儿童,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4、儿童餐与环境材料的准备、摆放、整理。

三、充分发掘和利用自由活动中的教育契机。教育的分类:

游戏的功能:①游戏能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和发育,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促进大脑发展②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③游戏能够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④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的条件: 一、游戏的时间:①充足的时间是儿童游戏的前提②减少过渡环节提高单位时间内儿童游戏的有效时间

二、游戏的环境与材料

㈠游戏的环境:游戏环境是指为儿童游戏提供的条件,包括游戏的空间环境和心理环境。 ⒈游戏的空间环境:户外游戏场地和室内游戏环境

⒉游戏的心理环境①教师应建立于儿童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关系

②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③教师之间的真诚相待、友好合作,是儿童最好的榜样。 ㈡游戏的材料:⒈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 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提供游戏材料

⒊提供与阶段教育目标、内容相匹配的游戏材料。 ⒋尽量提供无固定功能的游戏材料

⒌多提供中等熟悉和中等复杂程度的游戏材料

⒍将游戏材料放在可见位置 三、儿童的自主

㈠自主是儿童游戏的重要条件 ㈡儿童在自主游戏中得到主动发展 儿童游戏的水平与预设

㈠3岁前:3岁前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四阶段儿童主要一感觉,运动性游戏为主,喜欢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亲子游戏是两岁前儿童游戏的主要形式。 ㈡幼儿初期(小班):幼儿初期的儿童处于象征性游戏初期。象征性游戏内容和情节都比较简单,常常重复同一动作,而且游戏主题不稳定,常随外部条件和自己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受思维水平的限制,是我控制的水平较低。此阶段角色游戏比较简单,角色的种类不多。有独自游戏向玲和游戏过度。

预设:室内,要以角色区为主。室外,设置运动区、玩沙玩水区等。同种玩具提供多份。 ㈢幼儿中期(中班):幼儿中期是儿童象征性游戏的高峰期。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游戏兴趣明显增加。儿童的游戏不仅模仿,反应常生活情景,还经常创造性的反映日常生活,能进行主题构造活动,对规则游戏产生了兴趣。 预设:在环境的创设中,以象征性游戏和结构游戏环境为主适当增加的结构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以满足儿童想象和创造的愿望。 ㈣幼儿晚期(大班):幼儿晚期的儿童处于象征游戏的高水平阶段,幼儿已摆脱了实物直观相似性的束缚,语言描述和动作表象起主导作用,可以用语言动作代替实物进行游戏。四阶段儿童会自行策划游戏,讨论游戏主题,构思情节,分配角色。合作游戏的特征突出。喜欢规则游戏。

游戏观察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观察儿童游戏主题:是否积极与健康?②观察儿童游戏环境:是否安全、卫生、舒适、便于交往活动?③观察儿童游戏内容:是一般经验还是新近的社会热点?④观察儿童游戏需求:想些什么、需要什么、做些什么、兴趣点与困难又是什么?⑤观察儿童游戏材料,:玩具及游戏的材料是否体现教育功能?游戏中如何反映人与物的交互作用?⑥观察儿童游戏行为:儿童游戏的能力与表现? 游戏观察的方法:扫描观察法、定点观察法、追踪观察法、观察的记录

区域活动:指的是教师以教育目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吸引儿童自主选择并在活动区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充分游戏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

区域活动的特点:①儿童自选活动内容②儿童的自主性活动③小组和个体活动 活动区的种类及其设置: ⒈命名和归类各个活动区 ⒉对活动区进行合理布局

①布局的策略:干湿分区、动静分区、相对封闭性、就近,方便通畅 ②布局的基本程序:确定活动区的数量和规模、确定各区的空间位置,逐一布置各个活动区 ⒊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①安全舒适的心理环境让儿童玩的得轻松自由。②积极创设可以激发儿童自由探索的环境

八大类的区域创设:生活劳动区、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文化区、建构区、装扮区、大运动区

教学活动(狭义):学前儿童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国家的学前教育目标和任务,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而专门设计的多种形式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前儿童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学习活动,它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

学前儿童教学活动的特点:主体性、活动性、启蒙性、直观性、整合性和灵活多样性 教学活动的功能:⒈教学活动是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 ⒉教学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⒊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阵地 儿童的年龄特点分析:①了解儿童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②个体个性发展③实际兴趣和需要④了解具体活动水平 儿童的发展实际分析:①了解儿童的兴趣和需要②分析了解儿童与具体活动相关的发展水平 教学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①学前儿童的兴趣、经验②儿童的教育目标③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①分领域教学②主题活动和方案教学

学前儿童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①既适合儿童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②既符合儿童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③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有机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是指教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或者比较难以掌握的知识经验。

三维目标:学前儿童的认知经验、培养情感态度、技能

教学方法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应依据教学目标、内容的性质和特征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②选用教学方法要尊重儿童年龄特点和发展差异 ③教学活动要满足儿童丰富多彩的教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做到有主有辅,辩证统一,有机结合,各方面起作用,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教育观念:直接支配和影响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言行,影响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对象——儿童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教师起间接主导作用。 首先,要尊重儿童

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儿童诗教学活动的主人再者,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儿童的独特性。 教学活动中的儿童:①儿童是教学活动的主人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获得发展②教学活动要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发展

教学活动中的教师:①教师要充分尊重儿童②正确引导,顺利进行角色转换。 领域活动:领域活动是按儿童学习领域划分学前教育内容的一种课程类型,它把学科体系改造为儿童的经验体系,使之际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又不失系统性。 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是指围绕着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里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活动。

学前儿童班级构成:班级是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的细胞是学前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基本单位。学前教育机构班级是按儿童的年龄和男女均衡来组建的,儿童年龄越小生活活动、教育教学难度大,且越需要个别和小组活动。

幼儿园按年分班,一般按3-4岁、4-5岁、5-6岁分成小、中、大,3岁以下为托班。 学前教育机构班级特点:生活节律性、保教一体化、内外互动性、组织权威性 学前儿童班级的功能:生活功能、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学前教育机构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指教师与行政人员遵循国家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保教工作的工作规律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将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各个要素合理组织起来,为实现国家规定的学前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保教组织管理活动。 内容:生活管理、教育管理、物品管理 物品管理:①必须建立一个班级物品清单,②班级物品的摆放位置和高度要适当③班级物品应由专人保管

班级保教管理的基本要求:主体性、整体性、参与性和高效性

班级保教管理的方法:规则引导法、情感沟通法、互动指导法、榜样激励法、目标指引法 学前教育机构与家长互动沟通的方式:

⒈集体方式:家长了解、熟悉、学习了解学前教育的主要方式。 ⑴家长会:①全园或年级家长会②班级家长会 ⑵家长学校 ⑶家长开放日

⑷家长接待日和专家咨询 ⑸家园(所)联系栏

⑹小报小刊和学习材料提供

⒉个别方式:进入学前教育机构教师与幼儿家长间一对一的联系和进行工作的方式

⑴家庭访问(新入园、幼儿偶发疾病或意外事故或严重行为问题、教育方法不当或教养态度有严重问题)

⑵个别谈话(最简单、最经常、最及时) ⑶家园(所)联系手册或联系卡

⑷书信、便笺(多用于对临时发生的情况和问题) ⑸xx、网络联系(最快捷)

⑹接送儿童时的随机交流(便捷灵活)

领导和组织家长参与教育机构的教育

⒈与孩子一起参与班级的活动:⑴亲子活动⑵家长代表参与活动

⒉支持参与与教育机构创设环境的各项活动:⑴支持园(所)环境建设 ⑵支持和参与孩子的活动 ⑶为儿童认识社会创造条件 ⒊参与教师的教学

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合作的意义:①开阔儿童视野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②学前教育机构是社区建设的支持者为社区提供教育和文化服务 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合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整合社区资源促进儿童发展:⒈大儿童到社区去开展教育活动。⑴散步与玩耍⑵感受社区文化⑶认识和关心周围的人⑷参加社会实践 ⒉把社区的人力资源请进学前教育机构

二、发挥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优势为社区建设出力

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衔接及其意义: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衔接工作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和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好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使幼儿尽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避免或减少因两个学习阶段间存在的差异的幼儿身心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其入小学后的发展及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①学习环境的改变 ②生活制度上的不同 ③师生关系的变化

④儿童的主导活动和学习方式不同 ⑤成人对儿童的教育要求不同

学前儿童入小学不适应的主要表现: ①不适应课堂教学

②不知道如何用好课间休息时间 ③对完成作业的不适应

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衔接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㈠ 加强儿童入小学适应所具应备的素质培养:

⒈主动性的培养 ⒉独立性的培养

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⒋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的培养 ⒌发展动作,增强体质 ㈡ 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⒈缩小与小学差异程度的工作:①调整一日活动作息制度②改变活动室环境的布置

⒉开展适应小学的教育活动:①开展培养儿童小学适应性方面的教育②带领儿童参观 小学,开展联谊活动 ⒊隆重举行毕业典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