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金融化的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第5期 2O18年9月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Orum Of World Economics&Politics NO.5 Sep.2018 全球资本金融化的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 韩 田 摘 要 文章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开始追溯借贷资本的演化,指出2O世纪 80年代以后借贷资本已经演化为资本金融化的状态,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演变 为全球资本金融化。这是一个长期的演化历程,也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表现形式。次贷危机后,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全球资本金融化进入第 二阶段——世界经济被动金融化。在这个阶段,美元滥发造成的后果是世界金 融体系更加脆弱不堪。对于拥有巨额美元储备的中国来说,美元贬值的掠夺和 金融化的结构失衡是双重打击。挽救这一劣势的策略唯有以人民币国际化打破 美元霸权和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从而促使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因此,如何在复 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利益冲突下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国内金融监管水平是 当下中国急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借贷资本金融资本金融化 一、导 言 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之间贸易互通,生产扩大,缺点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 远。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冲击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美国房地产的泡沫通过 金融系统失序传导,经济萧条紧随而至。毋庸置疑,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泡 沫,而引起泡沫的原因却有很多。然而不管是哪一种原因,都逃不过资本金融化 这一重要的历史现象。关于金融化的定义众说纷纭,戈拉德·爱泼斯坦 (Epstein Gorard,2007)的定义被认同的范围最广,“‘金融化’是指金融动机、金 融市场、金融参与者和金融机构在国内及国际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回 首近代世界经济史,金融化出现在2O世纪20年代,80年代的金融大爆炸则是 * 四川I大学经济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韩田,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经济学 院;邮编:610065;E—mail:1057781 50@qq.corn.感谢匿名评审专家提供的意见,文责自负。 第5期 韩田:全球资本金融化的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 其声望最高的时期。自资本金融化出现后,国际金融危机渐渐变成资本主义经 济的重要特征。次贷危机也只不过资本金融化演化过程中所爆发的金融危机之 一。因此,追溯近代的金融危机,都绕不开金融化这一现象。 对于金融化的研究,西方国家不少左翼经济学家,如迈克尔·赫德森 (2009),均认为要抛开金融化回归产业资本。国内的研究则普遍认为金融化不 过是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矛盾的表现,必须打破资本主义的枷锁才能解决根本问 题,如陈人江(2018)的论著等。这些文章认为对资本金融化的判断不能局限于 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大爆炸或者2008年的次贷危机,而应该认识到资本金融 化经历了长期的演化历程;它不是孤立的金融危机事件,而是资本主义经济长期 演化的结果。21世纪以后资本金融化的演化仍在继续,并出现了全球资本金融 化的第二个演化形式——世界经济被动金融化。在被动金融化的阶段,各国的 经济又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因此,对全球资本金融化的研究,要与各国的历史范 畴相结合。近年来,中国正积极筹备金融对外开放,和华尔街打交道就必须先明 晰这条演化之路,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全球资本金融化的演化 (一)借贷资本依附职能资本 传统的货币金融学将金融定义为“资金的融通”,从这个视角来看似乎存活 了千年的高利贷是金融资本的起源。主流货币金融理论也没有否定这一点,因 此研究的重点一直是跨期消费和利率理论。然而马克思却一语中的地否决了这 个观点。他认为资本从产生开始就一直紧紧围绕着生产的集中和社会化发展, 而封建社会异常发达的高利贷大多数都是用于大地主借贷消费或者农民在灾荒 年间的借贷购买生活资料。所以,高利贷和借贷资本是完全不同的范畴,或者说 高利贷根本不算真正的“资本”。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重点阐述了货币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借贷 资本和职能资本的差别,揭示借贷资本家借贷资金给职能资本家,并以利息的形式 瓜分生产的剩余价值。因此,对于资本金融化的追溯要从借贷生息资本开始。在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借贷资本不能独立于职能资本,而银行的作用则是充当两 者之间的中介人。马克思的借贷资本论剖析资本的实质,揭示了隐藏在职能资本 家身后的借贷资本同样具有剥削性,为未来对资本金融化现象的理解奠定了重要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第5期 的理论基础。由于历史范畴的原因,马克思并没有系统阐述金融理论。原因有 二,其一是此时的借贷资本声名不显,只能依附于职能资本,所以马克思的资本 理论仍是围绕职能资本展开。第二则是金融化依赖于新技术革命后的金融创 新,这是马克思所处的时代难以预测的。不过在《资本论》的第三卷中,马克思讨 论了虚拟资本,并指出虚拟资本将产生于借贷资本。马克思还超前地预见了虚 拟资本脱离实体经济时会带来金融危机。一百年后,世界经济形势如同马克思 的预测:生产停滞,而“脱实向虚”的经济伴生金融危机。然而奇怪的是资本主义 经济生产停滞居然能被资本金融化饮鸩止渴般地拯救,并通过美元体系输送到 全世界每一个角落以分担金融化的泡沫,从而又为下一次的危机埋下伏笔。 (二)借贷资本和职能资本的有机融合:金融资本 1.信用和股份公司是金融资本产生的重要条件 19世纪末到2O世纪初,银行业的发展有了质的转变,原因正是权益证券的 出现。然而权益证券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现象。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垄断的出现,才 推动权益证券的产生。权益证券的产生又反过来加速生产的集中和社会化。这 一进程推动了借贷资本向产业资本渗透,改变了借贷资本的依附地位。至此,真正 意义的金融资本产生。1910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鲁道夫·希法亭(Hilferding Rudolf)以此现象为研究重点,提出了著名的金融资本理论。希法亭从流通中着手 研究货币理论,这也是其理论被广泛批判的原因。对于金融资本的产生,希法亭认 为信用和股份公司促成了金融资本的产生。由于信用的产生,银行逐渐从闲置货 币的保管人变成借贷的决策人。银行对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产业对银行的依赖 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希法亭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股份制公司理论。他认为 银行在股份公司的发展中,还获得一种“创业利润”,这种“创业利润”是指股份公 司上市时是发行股票必须通过银行定价,再由银行“包装”销售给自己的客户。 由于资本“渗水”,所以银行可以从中获得巨额利润。除此之外,由于大股东可以 控制公司经营权,所以银行资本不会再满足于过去的依附产业资本地位,反而会 通过股权收购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希法亭的金融资本理论对于当时“股票是资本民主化”的言论批判是一针见 血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没有将金融资本看作是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有 机融合,仍然将金融资本视为银行借贷给产业的资本。实际上,这时金融资本最大 的特征就是融合了借贷资本和银行资本,两者之前的依附关系变成了一个有机的 第5期 韩田:全球资本金融化的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 141 整体。“19世纪后期,以摩根集团为首的纽约银行家们将控制的触角延伸至日益 壮大的美国工业。银行家的控制延伸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铁路业,到19世纪90 年代又扩展到制造业和通讯业,19o0年之后则扩展到电力和照明领域。到2O世 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纽约的银行已经控制了美国绝大部分非金融企业。这些银 行在主要企业的董事会中均设有代表并且往往任命企业的执行总裁。银行家尤 其是摩根此举的目的在于,消除‘过度竞争’,并建立起所谓的‘秩序,。”(大卫· 科茨,2oi1) 2.垄断是金融资本产生的根本原因 尽管希法亭的金融资本理论也讨论了垄断的现象,却没有认识到当时资本 主义经济的根本变革是垄断的产生。所以希法亭对于金融资本的论述逻辑和主 线不够明确。事实是,银行资本之所以有定价权,并能渗透到产业资本中,原因 也在于金融机构集中而形成的金融垄断。这个思路由列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列宁纠正了希法亭对于垄断源于生产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论述,明确指出生产的 集中形成了产业垄断。产业垄断进行的同时,银行资本也在集中,金融垄断也同 时形成。列宁列举了大量西方国家的产业和金融垄断数据,论证资本主义已经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迈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银行资本的集中,进而重塑银行作为金融中介人的角色。银行的垄断使得 职能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在传统借贷关系上角色颠倒。当银行垄断集团可以决 定职能资本家的贷款时,借贷资本不仅仅是中介的角色,而是和产业资本发生有 机融合。两者融合的产物——金融资本从此进人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上层体 系。以摩根财团为例,1892年,摩根成立通用电气公司;1901年,摩根财团成立 美国钢铁公司,并控制了美国铁路系统的三分之二。而这样的大金融财团垄断 在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由此可见,列宁对于金融资本精辟的见 解,不仅弥补了希法亭的不足,更为未来对资本金融化研究指明了道路。 3.金融资本的“帝国主义”特性 列宁对于金融资本理论的另一贡献是解释了金融资本的“帝国主义”特性。 到了20世纪初,金融垄断现象普遍,几十亿的资本被金融垄断集团操纵,实现了 其瓜分世界的目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其殖民地上大量进行资本输出,将生 产进行地域性扩大,剥削殖民地的劳动人民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全世界掀 起了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运动,所以金融资本带着“帝国主义”的特性。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第5期 综上所述,在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借贷资本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 时代的金融资本。金融资本从一开始出现就带着垄断的性质,并代表着借贷资 本和职能资本的有机融合,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中掌控更多的话语权。这是全球 资本金融化演化之路的第一个突破,但要注意此时的金融资本和2O世纪末期的 金融资本有重要的区别。此时,以摩根财团为首的顶级金融财团一直试图赶走 如杰伊·古尔德这样的金融投机商(穆迪,2012),金融投机是臭名昭著的。也就 是说,这个时期的金融资本仍以产业资本为核心。直到20世纪20年代,由于美 国政府实施了自由放任的金融监管,金融投机才逐渐活跃起来,并试图脱离产业 资本而获取不受产业周期束缚的利润,最终引发“大萧条”。 (三)曲折的金融资本积累 如果没有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金融资本或许早已登上历史的舞台。 在2O世纪2O年代,美国实施了自由放任的金融监管,华尔街的投机渐渐变为普 遍现象。虽然金融垄断集团的目的是为了榨取更多的产业剩余价值,却无法阻 挡金融内在的投机性蔓延。金融投机造成了金融业的空前繁荣。2O年代美国 房地产市场中有一半住宅被抵押,其后的大规模违约也是房地产市场崩溃的原 因。“除了1920--1926年的土地泡沫之外,1925年美国股市泡沫迅速成长,不 到四年时间,标普综合指数上涨了3倍多。”(郑联盛,2009) 这空前繁荣的十年被认为是资本的第一次金融化。由此可见,金融化外在 表现为金融业的异常繁荣,实际上却是金融投机行为泛滥,或者说金融成为经济 的主要表现形式。就在华尔街野心勃勃时,“大萧条”却被债券违约引爆,股市崩 溃,大量银行倒闭,资本金融化的演化被按下了暂停键。1933年,美国颁布金融 监管法案《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坚持将美国银行业分业经营。英国相继推出 《1946年银行法》和《1947年外汇控制法》。二战结束以后,“凯恩斯革命”兴起, 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成为战后主要发展态势。凯恩斯主义不赞成用金融刺激经济 的策略,偏向政府严格监管。金融化的演化看上去难以为继。 然而,华尔街的金融垄断集团并没有放弃,他们毅然抛开金融化的投机风 潮,重新转向金融资本的积累。转折点发生在1947年美国政府起诉华尔街17 家银行违反托拉斯法案,“美国政府起诉包括摩根一斯坦利(首席被告)及高盛投 资公司在内的华尔街顶尖投资银行已经成立了一种卡特尔垄断组织。该组织设 定承销证券价格及提供企业并购建议服务价格,并打击弱小的同业竞争者,将其 第5期 韩田:全球资本金融化的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 同谋者安插在银行客户董事会等等。”(彭博社,2012)这场针对金融垄断的诉讼 最后因为证据不足而失败。华尔街重新获得了声望,积极配合产业融资发展。 2O世纪5O至6O年代是资本主义发展另一个的“黄金十年”,美国工业经济 的繁荣以及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需求,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又一 次扩大化大生产。回归的金融资本紧扣产业,默默进行资本积累,并获得了高额 的利润率。“2O世纪5O年代纽约的投资银行在资本密集型基础设施项目上提 供融资,并发行债券,极大地扩展了力量。20世纪5O和60年代金融公司的利 润增长比非金融企业要快得多:从1945--1954年金融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 18 ,而同期非金融企业的利润率只有11 ;在1953--1969年之间,这两个数 字分别为7,5 和4.5 。”(帕尼奇、金丁,2005) 后来的研究者将资本金融化全部归因于新自由主义,就是忽略了“黄金十 年”的金融资本积累。金融资本的演化并没有停滞,而是在积蓄力量。华尔街的 低调和务实,使得金融资本积累顺利进行,为第二次金融化的爆发奠定了更坚实 的基础。这个观点被著名的《每月评论》派经济学家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John Bellamy Foster)认可,并提出了著名“资本双重积累体制”理论。他认为 产业资本积累和金融资本积累在双向进行,一开始是生产资本积累速度快于金 融资本,当“滞涨”出现以后,资本为了回避生产利润率下降的危机,一部分转入 金融资本避险,进而加速了金融资本的积累。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在7O年 代的资本运作都表现出这一规律。其实在列宁的帝国主义资本论中,早就有双 重资本积累现象的描述,只不过“大萧条”的出现打断了当时诸多对金融资本积 累的研究。 (四)“滞涨”和新自由主义助推资本金融化 20世纪6O至7O年代,“滞涨”袭来。在英文中,“滞涨”的单词为 “stagflation”,意思是经济停滞和物价持续上涨两种经济现象同时存在。按照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资本主义经济要么通过刺激需求而引起物价上涨,要么 因经济危机而引发物价下跌。显然,“滞涨”不符合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革命” 自此失灵。由图1中美国实际GDP指数变化来看,1973—1975年美国出现了 明显的经济危机。对于滞涨的原因,有很多种分析,有的认为是1973年的石油 危机,有的学者认为是美国科技创新陷入低潮等。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第5期 3oo 美国实际GDP指数 8 2s。 较 嚣20D 2s150 藿 星SO 姝 O 年份 图1 1961~1980年美国实际GDP指数分析① 马克思主义左翼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是扩张的资本遇到收入分配拟带来的消 费极限,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危机。1966年,保罗·斯威齐(Paul Marlor Sweezy)提出经济剩余理论,认为不断增长的巨大经济剩余和相应的剩余资本 无法被利用和吸收的矛盾导致生产停滞。而前文提到的约翰·福斯特则解释为 跨国公司垄断的形成使得价格机制失效和产业集团的僵化,表现为价格上涨和 生产停滞。不管“滞涨”原因如何,产业资本的风险和危机导致其纷纷向金融资 本转移,改变了“滞涨”前金融资本围绕产业资本运作的状态。福斯特还指出金 融利润会推动资本家增加消费和刺激投资,进而刺激经济复苏,只是这种复苏是 短期的、注水的,最终还是会走到停滞。可是,金融资本家们并不在意经济是否 健康。哪里能避险和获利,资本就去哪里。积累已久的金融资本终于等到了 机会。 1971年,美元和黄金脱钩,不久以后石油以美元结算。借助于布雷顿森林体 系实现金融霸权的美元不仅进入信用货币时代,更通过石油美元体系抓住了国际 金融命脉。1973年美国放开资本流入,1976年浮动汇率制度确立。至此,资本金 融化的准备条件只差政府监管的放开。2o世纪80年代,美英两国时任领导人里 根和撒切尔夫人均转向自由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区别“大萧条”之前的自由 主义,这次的改革被称为“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下自由放任的经济环境、大 量积累的金融资本和新技术革命促成80年代让人炫目的金融创新,各种金融衍 ① 图表由作者整理而得,数据来源于美国经济分析局官:https://www.bea.gov 第5期 韩田:全球资本金融化的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 生品目不暇接。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利润的差距越来越大,更多的资本前赴 后继地冲人金融战场。1989年,新自由主义的产物——“华盛顿共识”推动金融 资本往全球化方向发展。跨国公司资本主义通过华尔街的金融创新,将金融资 本包装得华丽精美,搭乘了美元体系的大船,开始新一轮的全球金融殖民。 “2O世纪7O年代伊始,相对于非金融领域而言,金融市场的交易变得频繁, 利润也随之增加。全球日均外汇交易量从1973年的150亿美元,上涨至1980 年的800亿美元和1995年的12600亿美元。1973年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额占 到外汇交易总额的15 ,而这一数据在1995年则下滑为不到2 。这意味着货 币交易的膨胀主要是用于金融交易,而不是国际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在1960~ 1980年间,美国的金融资产价值是GDP总额的1.5倍,而这一比例在2003年 已超过3倍。”(Kotz,2010)商品贸易和金融交易的巨大差距说明金融资本表面 上依托产业资本,实际上却脱离了产业资本发展。资本金融化成了借贷资本演 化的最新形态。 (五)全球资本金融化的形成 按照马克思对于虚拟资本的预见,当金融资本脱离产业资本时,金融危机就 会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各国股市指数由于普遍出现的通胀而降低, 股指突然缩水一半;直到8O年代早期仍保持这一水平,然后开始攀升,到2000 年,股指已达到6O年代即股市崩盘前指数的三倍。”(迪蒙、莱维,2005)金融化的 速度越快,金融危机爆发的概率也会上升。从1987年的股市崩盘到2008年的 次贷危机,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不仅频率上升,辐射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从前。 究其原因,本文认为资本金融化已经通过跨国公司和美元体系演化为全球 资本金融化。全球资本金融化又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紧接着 8O年代兴起的新自由主义,以跨国公司为媒介向全世界传播。全球垄断是资本 积累的长期形式,跨国公司正是垄断形成的结果。在全球资本金融化的第一阶 段中,“格里斯潘对策”叫吏得金融寡头们无所顾忌地推动金融化。在1987年股 市发生崩盘和1998年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濒临破产时,格林斯潘均采取 了降息措施,受困的金融巨头因此获得足够资金逃脱危机,金融化恶果反而转嫁 到持有证券的民众身上。 ① 格林斯潘对策是一种市场俚语,用来形容央行偏袒投资者的举措。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第5期 全球资本金融化的第二阶段以次贷危机的爆发为转折点,金融化进入由量 化宽松推动的全球经济被动金融化。表1数据显示:2008年11月美联储推出 QE1,结束于2010年3月,注入1.725万亿美元流动性。2o10年l1月到2011 年6月推出QE2,注入6000亿美元。紧接着,2012年美国推出QE3,持续到 2o14年10月,接近注入流动性1.99万亿美元。美元量化空松是美国政府选择 了用金融化去拯救经济,代价就是饮鸩止渴,等待下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元 滥发使得全球美元储备贬值,美元体系下的世界各国不得不接棒量化宽松政策。 如表1所示,美、日、英三国在2008年以后的量化宽松对比: 表1美、日、英三国的量化宽松 国家/量化宽松 降息 QE 接近。利率,其后一直降息 QE1:1.725万亿美元美国 (2007.9—2008.12) (2008.1】一2010.3) QE2:6000亿美元(201o.11—2O11.6) QE3:1.99万亿美元 (2012.9—2014.10) QE1:每年3O万亿日元 (始于2o13.4) 日本 利率长期为0左右 QE2:扩大到每年8O万亿日元(始于2o14.1O) 英国 从5.5 降至O.5 (2008.2—2oo9.3) QE1:2000亿英镑(始于2009.3) QE2:量化空松略微扩大(2011年底一2o12) 资料来源:根据中丽情撒网和海通证券(2005)整理而得。 除了美、日、英三国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欧元区前期采用降低利率、资本担 保债权购买计划(CBPP)、证券市场计划(SMP)、直接货币交易(OMT)等手段刺激 经济复苏。“2015年1月22日,欧元区也开始了超过1万亿欧元规模资本购买 计划,并在2016年继续将欧元版的QE延期至2017年底。”(期货日报,2017)即 便是新兴经济强国中国也推出了自己的量化空松版本,全球经济演变为被动资 本金融化的形态。自此,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借贷资本通过一百多年的演化,变 为极不稳定和危机四伏的全球资本金融化形态。人们都知道泡沫就在前方,却 束手无策。 三、全球资本金融化的演化对中国的启示 (一)全球资本金融化的不可逆性 第5期 韩田:全球资本金融化的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 文章的第一部分讨论了全球资本金融化从借贷资本到全球资本金融化的演 化过程。之所以用演化来定义金融资本的变化,就是说明全球资本金融化的不 可逆性。按照生物学的定义,演化又称为进化,指生物在不同世代之间具有差异 的现象,而进化可能曲折却不会逆转。因为在这一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缺少某一 重要的条件都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2008年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蔓延“逆 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风潮,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赤裸裸地奉行 “美国利益优先”政策。全球资本金融化的不可逆性说明这不过是金融垄断集团 短期混淆视线的手段。目的有二,其一平息金融化积累的巨大泡沫,其二则是通 过贸易保护主义转移国内对金融化的不满。 这种现象在二战之后就发生过。然而,和20世纪50至60年代不同的是, 现在的西方金融垄断集团掌控着美元这一“最后的贷款”,同时也不受金本位的 制约。量化宽松证明美国政府势将金融化的泡沫转移到全球经济当中。等到经 济复苏时,金融垄断集团必然再次卷土重推资本金融化。毕竟,习惯垄断利润的 金融集团如何忍受产业资本获利的漫长周期? 次贷危机以后,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摩擦和民众冲突不断。原因 在于,像中国这样新兴贸易大国成为西方金融垄断集团打着贸易保护主义旗号 转移国内对金融化不满的最佳目标。对于身处美元体系的中国来说,既受美元 贬值的伤害,又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击。和过去不同的是,中国内陆巨大的消 费市场已经崛起。华尔街即便要转移矛盾,也希望中国巨大的市场可以带动其 产业复苏,从而平息上一次的金融泡沫并解决失业问题。所以,对于中国来说, 既要看到全球资本金融化不可逆的特性,早日为下一次金融化作好应对,减轻全 球资本金融化的伤害;又要借市场优势进行贸易谈判,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 (二)全球资本金融化的“帝国主义”特性不变 帝国主义属于多学科的名词,而其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普遍认为是垄断资本主 义。列宁归纳了帝国主义的五大特性:生产高度集中、金融寡头、资本输出、资本家 国际垄断同盟、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经把世界瓜分完毕。列宁时代资本主义国家 正式完成了世界地图的瓜分,金融资本已经表现出“帝国主义”特性。而到了资本 金融化的时代,也就是8o年代开始,金融化的“帝国主义”特性更加明显。从生产 的垄断来看,大企业的收入占全美GDP的营业收入一直在提高,如图2所示: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第5期 o£器祷≈离‰葛£z N 宾 套 ;蕾 军份 图2最大的200家公司的收入占全美国经济的营业收入的百分比(1950—2008年) 资料来源:福斯特、麦克切斯尼、约恩纳(20u)。 在金融寡头方面,1995年,六家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摩根大通、美国银行、 花旗集团、富国银行、高盛投资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公司)拥有的资产相当于美国 GDP的17 ,到2006年底,上升到55 ,2010年第三季度则到了64 9/6。在瓜 分世界方面,全球资本金融化时代的殖民从领土殖民转变为美元殖民。1944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美元核心,并建立了IMF和WB。布雷顿森林破灭以 后,美国马上和OPEC最大产油国沙特谈判,确定石油美元体系,以后铁矿石等 大宗商品纷纷用美元结算。于是,美元殖民的时代正式开启。和黄金解绑的美 元再也没有束缚,通过信用货币的滥发刺激资本金融化发展,2008年危机爆发 也毫不犹豫地用量化宽松拯救。除此之外,美国政府拥有IMF和WB的最多投 票权,可以行使“一票否决”,左右国际金融治理。在全球资本金融化的时代,美 国还发动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以维护石油美元体系下的霸权。 全球资本金融化的“帝国主义”特性还表现为贫富差距增大,金融集团继续 获得超额利润,工人剥削加重。以美国为例,“早在2O世纪90年代,华尔街就进 入了疯狂的金融投机和金融交易时代,华尔街和全世界的金融投机交易者年收 入少则数十万美元,多则数亿美元,而制造业和服务业普通员工的年收人不过3 万美元左右。”(向松祚,2015)除此之外,国际发展也严重不平衡。按照世界银行 统计,2000年人均GDP最高的十个国家最低人均GDP有3.5万美元,2016年 第5期 韩田:全球资本金融化的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 上涨到5万美元以上,而从2000年到2016年非洲大部分国家人均GDP几乎都 在1000美元以下,变化较少。 总的来说,金融资本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出现开始,就具有“帝国主义”特 性,到了全球资本金融化时代,“帝国主义”特性更加隐蔽性,剥削性却更强。在 全球资本金融化的第二阶段即美元量化宽松时代,拥有最多美元债券和美元储 备的中国损失最多。如何用好美元储备是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课题。中国 要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寡头的“帝国主义”特性表现形式或许会随着时代改变,但 其剥削本质绝不会动摇。 (三)愈加脆弱的金融体系下危机四伏 金融危机是金融资本演化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特征之一,原因在于金融投机 资本的无周期性导致金融投机伴生。在“大萧条”以前,以摩根财团为代表的资 本家掌控经济并痛恨金融投机者,却仍旧无法阻止金融投机频发。到了资本金 融化时代,金融创新促使泡沫更大,全球化使得危机传播更远。1997年爆发的 亚洲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佐证,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攻击东南亚国家,展现了金融 投机资本的无情。短短几个月,东南亚国家的金融系统崩溃,劳动人民多年的成 果化为乌有。自2O世纪70年代以来,即便是金融最发达的美国也爆发过多次 金融危机。美联储通过下调利率救市不过是让金融投机商无所顾忌,其埋下的 恶果是金融体系愈加脆弱。 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全球资本金融化进入第二形态,资本主义国家推动量化 宽松使得美元霸权下的全球经济被动金融化。监管实力不强的新兴国家金融体 系风险远高于监管经验丰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本文认为造成2015年 中国股市大跌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兴国家被动金融化后金融体系较为脆弱和 金融监管乏善可陈。这次股灾给中国的金融发展上了一堂极其昂贵的课。在这 个全球资本金融化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金融投机资本无处不在。中国坚实的 实体经济发展早就被金融投机资本盯上,毕竟在越坚实的实体经济上就越可能 炒出更大的泡沫。其次,中国的金融业正逐渐对外开放,投机资本的进出更容 易。第三,中国的金融监管实力不够,短期内无法协调开放和监管的矛盾。 (四)“脱实向虚”现象也是金融化演变的新特征 被动金融化最引人注目的演化特征除了量化宽松,还有“脱实向虚”的经济 现象。在被动金融化中,由于次贷危机带来全球经济低迷,美国又通过量化宽松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第5期 救市,其他国家纷纷跟随出台量化宽松的救市政策。而由于银行信贷的乘数扩 张效应,量化宽松后市场获得的流动性并非只是计划中的额度,而是经过银行信 贷乘数扩张后的总量。于是,中国在次贷危机后投入的流动性就产生了被动金 融化中产生了第二个变异:“脱实向虚”。 “脱实向虚”的现象在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已久,原因前文已讨论,即金融带来 的巨大利润远远超过实体经济,促使产业资本转型金融资本。早期的美联储只 关注通货膨胀率,并不在意推高的资产泡沫,由此造成了发达国家的“脱实向 虚”。而中国在次贷危机后也表现出明显的“脱实向虚”特征。这一现象引起国 内经济学家们的重视,解释不一。本文认为奥地利学派的结构失衡解释非常符 合中国的实际,即在信贷扩张时,进入市场的流动性配置是失衡的。与信贷扩张 联系紧密的行业会优先获得流动性配额,助推此类行业快速发展,同时全面推高 资产价格。其他行业或个人则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利润被挤压的压力,转而将利 润率下降的实体产业资本转向资产价格上升的金融产业。(彭文生,2017)2008 年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受益于银行的信贷扩张,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而2015 年已经高不可攀的房地产价格又在新一轮的信贷宽松后再次飞涨就体现了流动 性配置的失衡。目前,各国普遍认同的“宏观审慎”监管旨在解决这一问题,但监 管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五)人民币国际化仍是对抗全球资本金融化的重要策略 资本金融化通过美元体系转变为全球资本金融化,在其演化的第二阶段,美 元体系使得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没有话语权的新兴国家或欠发达国家被动金融 化。尽管金融监管和降低违约风险是对抗金融化的重要手段,但被动货币增发 只会让新兴国家的风险只升不降。而增发的流动性导致结构失衡,进而推动新 兴国家“脱实向虚”。因此,除了国内通过“宏观审慎”监管调控结构失衡,另一个 重要的应对策略仍是人民币国际化,因为它是打破美元体系金融化传播的根本 思路。 货币国际化的背后必须是强大的经济实力,当今中国的经济实力毋庸置疑, 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仍任重道远。主要矛盾有二:其一,人民币国际化就必须对 外开放金融账户,而对外开放金融将会吸引金融投机资本和诱发金融风险;其 二,美国的金融霸权绝不允许人民币国际化来动摇美元根本,但美国的经济复苏 又要依靠中国新兴的消费市场来增加需求。第一个矛盾只有快速提高金融监管 第5期 韩田:全球资本金融化的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 水平才能保持协调,第二个矛盾则只能通过贸易谈判和金融博弈去争取人民币 国际化的机会。这并不意味着中美经贸关系调和,反而预示着不确定性增加,短 期风险增大。 (六)下一轮全球资本金融化已然开启 2008年次贷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推行的“再工业化”的政策,并推出了自 大萧条以后监管强度最大的金融监管法案《多德一弗兰克法案》,全球资本金融 化的趋势被严格管制,然而金融化的不可逆性说明这不过是资本的短期妥协和 平息次贷危机的泡沫。 2O17年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从大选时起就支持废除《多德一弗兰克法 案》,‘‘直到2018年3月14日,美国参议院以67—31投票通过决定,放松部分金 融危机后银行业监管的条例。美联储压力测试的资产门槛上调至2500亿美元, 仅剩下12家最大型的银行将受严格的资本约束。资产规模不到100亿美元的 银行,被豁免于沃克尔法则,可以进行自营交易。这等于放宽了小银行的股市等 投机性交易限制。”(余丰慧,2018) 除此之外,特朗普一改大选时期倡导的低利率美元政策振兴产业,反而在 2017年底到2018年推出几次加息和美元缩表措施。强势美元的回归说明美国 并没有打算回归产业资本,而是通过加息和缩表吸引资本流人,为下一次的资本 金融化作好准备。“非金融美国企业手中持有的现金估计达到了1.9万亿美元, 较之2008年翻了一番还多……2017年中,标普500指数上涨了大约20 ,两倍 于预期的年度利润增速。”(腾讯证券,2017)对于金融垄断集团来说,次贷危机 的阴霾已经散去,股市可以开始上涨了。 四、结 论 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借贷资本到全球资本金融化,马克思预言的虚拟资 本掌控了经济的上层体系。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 资本主义体系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金融化不会停止,更不可逆,除非资本主 义经济有重大变革或者金融化导致其破灭。在全球资本金融化时代,跨国公司 和信用货币时代的美元体系协助资本金融化全球掠夺,每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 地卷入被动金融化。 对于中国来说,解决被动金融化的首要策略是人民币国际化。只有打破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第5期 元体系的垄断,才能避免卷入量化宽松的恶性循环。保罗·格鲁格曼 (Krugman)于1999年提出“三元悖论”中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 自由流动三个调控目标只能存二。中国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经济以出口贸易 为主,所以只能兼顾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后者是一个国家货币主权 的重要体现,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中国资本项目一直被管制。而要实现人民 币国际化就必须放开资本管制,毕竟只有自由的资本流动才能使人民币在国际 上受到更多的认可。自2015年“8·ll汇改”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放开对于人民 币汇率的管制,让市场来决定人民币汇率的涨跌。这意味着中国将逐渐放开资 本管制,将人民币国际化落在实处。即使这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却是人民币国际 化的代价。除了人民币国际化,“脱实向虚”的经济表现也是中国金融监管面对 的另一大难题。而在金融开放以后,“脱实向虚”的经济问题会更加复杂,除了流 动性配置失衡,还会混入投机资本,动摇金融稳定。 因此,对抗全球资本金融化的第一个挑战是金融开放和金融风险防范的矛 盾,央行的监管升级迫在眉睫。第二大挑战则是与美国的金融博弈将是未来一 段时间内中美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人民币国际化势必引发美国的反制措施, 但崛起的中国消费市场又是美国产业资本不愿放弃的利益。世界经济关系的走 向将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鲁道夫·希法亭.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M].福民等,译.北京:商务 印书馆,1994. [3]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通俗的论述)[M].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 局,1949. t43约翰·穆迪.金融的战争[M].徐建萍,译.舍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Es]向松祚.新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6]彭文生.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7][美]戈拉德·A·爱泼斯坦.金融化与世界经济[J].温爱莲,译.国外理论动态.2007 (7). [8]迈克尔·赫德森.虚拟经济论:金融资本与通往奴役之路~迈克尔·赫德森访谈[J]. 嵇飞,译.国外理论动态,2009(1). 第5期 韩田:全球资本金融化的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 】53 [9]陈人江.危机之后:重归产业资本主义?——对一种金融资本观的质疑[J].国内理论 动态,2018(1). EIo]E美]大卫·科茨.金融化与新自由主义[J].孙来斌,李轶,译.国外理论动态,2011 (11). [11] ̄I1 31 ̄.lfI,.美国新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的历史比较[J].国际经济评论,2009(1—2). [12][美]保罗·帕尼奇,萨姆·金丁.金融与美帝国(上)[J].颜剑英,摘译.国外理论动 态,2005(7). [13]王旭琰.从垄断资本到垄断金融资本的发展——评“每月评论”派论资本主义新阶段 [J].国外理论动态,2011(1). [14][法]热拉尔·迪蒙,多米尼克·莱维.新自由主义和第二个金融霸权时期[J].丁为 民,王熙,摘译.国外理论动态,2005(10). [15][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罗伯特·麦克切斯尼,贾米尔·约恩纳.21世界资本 主义垄断和竞争(上)[J].金建,译.国外理论动态,2011(9). [161彭博社.华尔街如何将危机变为卡特尔[N/OL].http://jingji.cntv.cn/20120109/ 112514.shtml,2012-01—09. [17]中商情报网,海通证券:O8年以来各国量化宽松大盘点[N/OL].WWW.askci.corn/ news/finance,2015-08—14. [18]期货日报.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政策有效性分析[N/OL].http://finance.sina.eom.cn/ money/future/fmnews/2017—07—31/doc--ifyinryq7362O95,2017-07—31. shtm1. [19]余丰慧.特朗普修订多德一弗兰克法案影响几何?[N/OL].https://www.sohu. com/a/225644767—128289,2018—03—15. [2O]腾讯证券.美国企业2017年过了个肥年,2018年利润还会更多[N/OL].http:// stock.qq.com/a/2O171227/001229.htm,2017—12—27. [21]David M Kotz.Financialization and Neoliberalism//Relations of Global Power: Neoliberal Order and Disorder[M].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2010. (责任编辑: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