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经济学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底特律破产的反思

城规0912班,沈斐,0920102211

摘要:针对底特律从辉煌的“汽车之都”演变为一个没落、颓废、濒临破产的城市的问题,揭示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规律。基于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转型等理论,主要研究了(1)底特律曾被视为美国重工业的风向标而受世人追捧和尊敬,同时也让美国人酣畅淋漓地体验到了“车轮上国家”的骄傲与自豪,如今却宣布破产,其中原因是什么;对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财政收支的审慎性以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工业,破产,经济1引言(introduction)

辉煌、鼎盛、暗淡、衰败———拥有312年城市历史的美国底特律终于没能扛住庞大债务包袱的压力而走上了破产申请保护之路。这座驰名全球的“汽车之城”,曾被视为美国重工业的风向标而受世人追捧和尊敬,同时也让美国人酣畅淋漓地体验到了“车轮上国家”的骄傲与自豪。然而,种族血拼的倾轧,金融危机的摧残以及管理战略的偏失,日渐丛生与聚合的内外负面力量总在不间断地消耗与损伤着底特律的孱孱元气,直至人们今天看到一个骨瘦如柴般的城市之躯奄然倒下。底特律陨落与否?结局其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回顾世界汽车城的起落,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2相关研究综述(LiteratureReview)

王概在《新财经(NEWFINANCE&ECONOMICSMONTHLY)》2009(7)中认为进入上世纪60年代,底特律就已经出现了颓势。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只不过是给了这个企业巨无霸致命一击?底特律衰败的诱因是民权运动。在二次世界大战前,白人在底特律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用工职位的增加,待遇需求更低的非裔美国人开始从南方大量涌入这个城市,种族矛盾变得尖锐起来。在那场抵制蒙哥马利公车运动的非暴力民权运动中,为国人所熟知的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1967年,‘处于社会底层的底特律非裔美籍居民因种族歧视等原因与白人社会发生流血冲突。总统动用5000人的军队入城镇压,冲突中40人死亡,数千人受伤,7200人被捕,数百幢建筑被烧或受损。三大汽车业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全部停工停产。这起暴乱带来灾难性后果,底特律开始由天堂变成地狱,以白人为主的中产阶级开始逃离这座城市。当时《新闻周刊》以每月近800处闲置房产来形容这一景况。底特律的人口持续递减,从鼎盛时期的185万下降到2005年的不足89万人。人口减少首先意味着消费萎缩,底特律的娱乐业、商业和服务业企业大量倒闭。企业倒闭就会减少政府税收,而增加的失业人口不仅使城市公共设施的人均费用增加,也意味着他们创造的消费进一步降低。政府在税收减少的情况下对公共设施的维护力度就会减弱,这又进一步削弱城市的吸引力。这样的环境下,底特律成了毒贩们的天堂。人口大量外迁还意味着大量的人才流失,这对汽车业的发展来说是致命的。在亨利福特时代,白人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们无论是在教育程度还是财富方面都比非裔美国人有优势,他们具备更高的素质、更强的创造力。如果素质不高的员工被安排在流水线上从事组装或者检测类的工作倒也能节约企业生产成本。但是,一旦低素质员工被大填进决策、开发,运营等需要知识积累和创造力的职位时,灾难也就不远了。由于缺乏足够多高素质的人才,底特律三强在1973年、1978年的两次石油危机面前措手不及,由于前瞻性不足、策略失误,贻误时机。而此时,价格低廉又节约能源的日本汽车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抢占美国汽车市场。美国汽车业的萎缩让底特律失业率,犯罪率大大上升。富有的白人加速大规模撤出,人口进一步流失。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石油危机使底特律的制造业工作岗位蒸发了75%。20世纪60年代高峰期时所聘用的22万工人,到2000年只剩下8.9万人。数据显示,2009年1月,美国汽车销售下跌37%,是1982年以来的最大跌幅。现在,底特律失业率已经达到16.2%,即每6个底特律人中就有1人失去了饭碗[1]。本人认为底特律遭遇破产窘境主要是四大原因造成,一是人口急剧下降导致税收同时大幅下降;二是市政项目支出依然庞大;三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较大;四是公共决策的偏失。3反思及研究(ReflectionandResearch)

3.1人口急剧下降导致税收大幅下降3.11原因作为当时一个新型的工业城市,底特律人口主要由外来居民所构成,其中一部分是从南部地区迁进来的黑人。由于当时的种族隔离依然明显,黑人与白人的矛盾在底特律异常尖锐,并最终酿成196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城市暴乱与流血冲突。作为这场暴乱的沉重经济代价,三大汽车业巨头全部停工停产,数千家小生意永久性地关闭,城市税基受到空前削弱。不仅如此,暴乱之后,作为中产阶级主体的白人开始撤离底特律,而白人恰恰又是当时底特律的中流砥柱,其选择性逃离不仅加剧了税源的流失,而且显著拉下了底特律的人口素质和城市软性竞争力。资料显示,直到现在,底特律的黑人占82.7%,但88%的市民没有大学学历,该比例位居全美之首。实际上,在遭遇到外部产业同类化竞争与冲击的同时,底特律所承受的来自美国国内产业差异化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追踪发现,从1980年代末期开始,除了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美国新经济在硅谷崛起外,以航天航空、新材料为构架的新的工业中心也在美国沿海港口城市地带铺展开来。新兴产业的兴起不仅驱动着物态资源向产业高地聚集,也强力吸引着高素质的人力资本。资料显示,自2000年以后的10年时间中,底特律人口锐减了25%,而且这也是底特律历史上的第二次人口大流失。而次贷危机和随后而来的金融危机又给了体态虚弱的底特律致命一击。在危机中,克莱斯勒和通用相继宣布破产,三大汽车公司共计裁员14万人。受此影响,作为底特律市财政主要收入来源的汽车企业经营所得税开始锐减。不仅如此,随着许多人失去工作和其住房还贷能力的丧失,成千上万的房屋被银行收回拍卖,而且房屋的加速贬值也使得整个房地产交易市场陷入停滞。据《底特律新闻》报道,2012年,底特律有一半的房产业主没有缴纳房产税,金额高达1.31亿美元,相当于市府12%的财政收入。3.12结果税收收入减少的直接后果是政府公共支出能力的空前削弱。资料显示,与10年前相比,底特律2012年度在医疗、教育、公共环境和文化建设等民生项目的支出上大幅萎缩50%。而最为关键的是,随着政府“维稳”功能的弱化,底特律的犯罪率开始飙升,焦虑之中的企业与中产阶级开始大批撤离,由此形成底特律历史上的第三次人口流失。积重难返。数据显示,底特律曾经拥有200万人口,但如今只有不到70万人。人口流失就是政府税收的流失。资料表明,与10年前相比,底特律的市政个人所得税减少近一亿美元,减幅达1/4[2]。3.2庞大的市政项目支出底特律市走向破产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城市财务的管理十分混乱。政府用在雇员上的开支和福利占据了整个财政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机关的臃肿到了需要“减肥”的程度。[3]从2005年到2012年,底特律市政府就没过上好日子,差钱让市府的老爷们成了四处借债的“叫花子”,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有心思为人民服务。这些当差的都要靠借钱发薪水来养家糊口,老百姓的事更是没钱办了。2005年,底特律市的财政赤字突破亿元大关,为1.55亿美元。政府跟谁借钱?银行自然不会把钱扔到这种管理混乱的政府,政府只能在老百姓头上打主意,发行公债,让老百姓买单。底特律市政府债务缠身,却不想着将自己瘦身,减少机构和精简人员。政府与雇员签有合同,雇员的劳工权益要受到保障。而且雇员工会势力庞大。修改工作合同势必遭到政府雇员的反弹。这个倒霉的城市政府就只能饮鸩止渴,陷入了借钱堵窟窿、赤字窟窿越堵越大的恶性循环境地。2006年,底特律市政府的财政赤字上升到1.73亿美元,2008年突破2亿美元大关,达到2.19亿美元。[4]3.3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较大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石油危机使钢铁制造业陷入到巨大的危机,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底特律实际已经丧失全美重工业制造中心的地位。虽然在接下来的20多年时间中,底特律管理当局试图通过固定资产的扩张以及城市市容的改造唤回昨日的繁华与喧闹,但依然未能让“汽车之城”重放光彩。而在城市自我新陈代谢动能弱化和外部手术近乎失效的情况下,底特律只能沿着固有的轨道线路一步步滑落下去,并直至呈现出今日的衰相。[5]3.4公共决策的偏失底特律从盛及衰已经延续了数十年,这一过程实际给当地决策者预留出了非常充足的纠偏与更正空间,然而,由于行动的迟缓与方向的偏失,底特律的城市姿容没能在相关刺激因素的提振之下摆脱疲态,相反愈发憔悴,并直至凋零。产业结构单一进而导致财政风险的聚集是过去数十年中底特律始终没有医治的内伤。资料显示,底特律财政收入的80%来源于汽车制造业。但经济历史证明,一个城市保持长盛不衰的秘诀,不是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个别强势企业身上,而在于不断更新产业链,打造新的增长点。同为美国老工业城市的匹兹堡,就因为找到了医疗、环保等“绿色经济”增长点,从昔日“烟城”成功转型为美国“最宜居城市”。无独有偶,曾经以纺织业为财政支柱的芝加哥从20年前就开始向金融服务转型,并最终唤来了城市的盎然生机。当底特律的汽车产业受到冲击从而不能维系政府的税收需求时,管理者并不是从削减负担和强化企业再生动能的角度进行刺激与扶持,而是采取了增加税收这一竭泽而渔的短视政策,进而加速了汽车产业的衰落进程。[6]在城市管理的传统血液丢失而新的血液不能及时输送上来的同时,底特律的管理者又迷恋上了城市的翻新与改造的“面子工程”,希望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外貌的更新让底特律重新复兴,如耗资5700万美元建造了乔路易斯球馆;耗资2亿美元建造了一条三英里长的“人民运载”线;耗资3.5亿美元建造了由7幢大楼组成且楼层高达73层的文艺复兴中心。然而,如今这些外表华丽的庞然大物不是成为无人出入的空壳,就是运营效率极度低下和亏损累累。如“人民运载”原计划每年运载1500万人次,但目前实际每年只运载200万人次不到。显然,城市建设的以新换旧并没有带来底特律的最终复兴,相反政府投向市政设施方面的养护费用大幅攀升,财政窟窿越捅越大。资料表明,2012年,底特律政府为维系市政设施运转的总支出达到26亿美元,其中自来水供应和污水排放项目的支出达到8.3亿美元,与10年前相比递增了64%。受此影响,2012年底特律市的财政赤字飙至3.26亿美元。4结论和建议(ConclusionsandSuggestions)

我觉得要把握经济结构转型有内在规律,顺应新旧主导产业变迁趋势,实现有效的结构升级是避免破产风险的良方。新旧主导产业的更迭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固守旧有模式对经济发展而言是危险的,结构升级是避免破产的最基础支撑。美国汽车行业在日本企业行业的冲击下竞争力大大降低,加上向新兴经济体转移部分产业环节,使得美国汽车产业成为一个缺乏创造性的旧主导产业。相应的是,美国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并成为新的主导产业。比如,美国的芝加哥,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是一个以钢铁、机械、金属行业为支撑的工业化城市,而当时底特律的汽车产业则是新兴产业,上世纪90年代以后,芝加哥积极顺应信息化和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实现从工业向高端服务业的成功转型,成为美国航运、信息、金融、贸易和高端制造中心,是美国宜居城市之一。如果固守旧有产业或旧有的不合理模式,那么很难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引导具有真实需求的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有效转型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参考文献

[1]毕夫.底特律破产的追踪与反思.[J].对外经贸实务,2013.09[2]看世界.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为什么面临破产.[P].重庆与世界,2013.09[3]王概.汽车之城底特律的盛与衰.[J].新财经,2009.07[4]郑联盛.底特律破产的五个教训.[J].中国中小企业,2013.08[5]汪涛.跨越—从底特律到中国.[期刊论文]-汽车观察.2009.01[6]刘洪.底特律的“疲劳综合征”.[期刊论文]-法制参考.2009.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