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细胞膜的结构》教学案例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细胞膜的结构》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因此,我在这一节的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材料进行体验式教学,强调学主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参与、投入和亲自感悟。学生在初中已初步认识细胞膜在整个细胞中的基本功能,但对细胞膜的成分却是一概不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对教学顺序作了调整,先学习细胞膜的功能,再学习細胞膜的成分。

1、在切入课题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将一个鸡蛋剥壳,并将内容物小心地倒入大培养皿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就所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鸡蛋里的卵黄与卵清是如何分布的?为什么会如此分布?由于选取的材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来源于生活之中,学生明显对这样的材料有亲切感,对实验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由此,我进步引导学生用细针扎进卵清部位并轻轻挑动,并观察现象,然后再用细针扎进卵黄部位轻轻挑动,并观察现象。通过对比前后实验现象,学生便很快发现:卵黄与卵清被一层膜分隔开,这就是卵黄膜,而未受精的卵黄其实是一个卵细胞,卵黄膜成为卵细胞这一系统的边界。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动手操作,真切地感受到细胞膜的存在。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细胞膜的存在,依据教材我让学生体验乐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的功能——创设情境,互动体验

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分析,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并掌握了细胞膜的基本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这一边界的出现促使了原始生命的诞生。

细胞膜对于细胞来说不只是单纯的一道屏障,它会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对此,我设计

两个实验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在实验时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4人。实验一:取两个烧杯编号A、B,在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清水和沸水,然后将新鲜的紫色菟菜叶分别浸入A、B两个烧杯中,观察现象;实验二:取数量相等的玉米粒两份,编号A、B,并将B组玉米粒煮熟,然后分别加入红墨水,几分钟后用缓水流冲洗两组玉米粒,观察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思考:实验一中B烧杯的水为什么变成紫红色?而A烧杯颜色不变?实验二中B组玉米粒为什么被染成红色,而A组的颜色不变?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发生师生交流,最终理解了细胞膜确实能控制物质的“进”与“出”。

“信息交流”对当今人类社会来说非常重要。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相互间的信息交流,而这些交流方式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存在极大的相似。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与他人交流的方式,再去理解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的三种信息交流方式好比“寄”、“面对面交谈”、“打电话或QQ”。教学中安排学生分析人的交流方式与细胞间的交流方式间的相似点,例如“内分泌细胞一激素一靶细胞”相当于“寄信人一信件一收信人”,“细胞一细胞”相当于“人一人当面识别”,“细胞一通道一细胞”相当于“人一电话线(或网线)一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是学生所熟悉的,这些生活体验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去理解教材中这些抽象的概念。

3、细胞膜的成分一利用已知,获取新知

在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学生认识了蛋白质、糖类和脂质是重要的化合物,但是对这些物质的存在位置还不清楚,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将细胞的物质组成与细胞的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系统地认识细胞。如,引导学生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基础角度,认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原因:蛋白质承担了组成细胞膜基本功能,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细胞膜总量的40%。又如,引导学生回忆《细胞中的脂质》提出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再提出细胞膜结构中脂质约占总量的50%,帮

助学生将新知旧知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同时,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学习奠定基础。

案例反思

巧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打开鸡蛋观察,学生学到了分开蛋黄和蛋清的是卵黄膜,即卵黄膜是卵细胞的边界。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细胞膜的存在,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科学无处不在,生物课堂与生活息息相关。

不足之处

1.在创设问题方面仍有不足。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不出来,我急于赶教学进度,没有足够地引导,代替学生回答,使得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减少。

2.课堂中没有让学生做练习,不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