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勘报告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碱厂

天津碱厂搬迁改造工程热电站项目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工 号:K2007-0032 勘察号:2007-110

天津市勘察院

二OO七年三月三十日

工程主持人: 审 核: 审 定: 经 理:黄厚平 副总工程师:王 总工程师: 院 长:李文春

吴永红

附图附表

文字报告………………………………………………………… 20张 钻孔平面位置图……………………………………………………1张 钻孔柱状图……………………………………………………… 74张 标准贯入柱状图………………………………………………… 50张 地质剖面图……………………………………………………… 11张 土工试验表……………………………………………………… 21张 静力触探曲线图………………………………………………… 60张 固结试验成果曲线……………………………………………… 68张 水质分析报告表……………………………………………………3张 地基土波速测试结果汇总表………………………………………2张

一、 前言

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碱厂拟在临港工业区内兴建热电站工程,委托我院对其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由于勘察期间场地真空预压处理工作刚刚结束,场地内地面比较湿软,且大面积有积水,对本次勘察外业施工有所影响。我院于2007年3月9日正式进场,于3月18日完成外业施工工作,厉时10天。

拟建天津碱厂搬迁改造工程热电站工程包括主厂房、锅炉房、烟囱、电除尘器及脱硫设备、电除尘控制楼、变压器、灰库、渣仓等,各拟建物性质及拟采用基础类型详见下表。

序建(构)筑物名称 号 1 变压器 结构型式 拟采用基础类型 条形基础 荷载 N=1500t M=150t.m Q=50t N=1300t Q=100t N=160t Q=10t N上=6500t N基=4500t MW=15000t.m Q=160t Mf=6000t.m 桩基础 桩基础 桩基础 N上=2400t N上=160t -3.0m -3.0m -2.5m 单柱最大荷载 单柱最大荷载 三层 承台底标高 -2.50m 备注 荷载为最大单柱荷载。 2 主厂房:汽机联合框、排房、除氧煤仓间 架结构 锅炉房 钢结构 钢结构 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高度180m出口直径5m 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 钢结构 框架结构 桩基础 -3.5m 3 桩基础 桩基础 -4.0m -2.5m 4 电除尘器及脱硫设备 5 烟囱 -4.0m 6 7 灰库 渣仓 8 电除尘控制楼 注:承台底标高自室内地坪算起,室内坪相当于大沽高程3.70m(设计提供)。

-1-

根据拟建物性质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等有关规范要求,本次勘察共布置施工勘察孔53个,具体完成工作量如下表: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孔类 孔深(m) 孔数 原状 65.00 取土孔 30.00 65.00 标准 贯入孔 50.00 6 4 2 孔 号 试验项目 10 静力 30.00 触探孔 目力 50.00 鉴别孔 取水孔 10.00 20 8 3 208,212,219,222,226,247 (1)常规物性、压缩; (2)201、247号孔埋深12.0m201,231,242,244 以上单米直剪快剪,双米渗透; 214,223 (3)208、212、219、222、226、247号孔埋深50米以上直剪固结206,210,211,216,217,221, 快剪,埋深20~40米压缩到600Kpa,埋深40米以下压缩到224,228,240,250 800Kpa。 (4)砂性大做颗分 202,203,204,205,229,230, 232,233,234,235,236,237, 连续贯入 238,239,241,243,245,246, 248,249 207,209,213,215,218,220, 全孔目力鉴别 225,227 201’,226’,244’ 水质简分析 注: (1)本次勘察共取原状土样272筒; (2)标准贯入试验锤重63.5kg,落距76cm,自动落锤,预打15cm,实打30cm,共进行标贯120次; (3)静力触探采用双桥自动采集触探仪,探头15cm2,探杆42mm; (4)室内试验依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 本次勘察各孔孔口标高采用大沽高程,水准点引测自本场地西侧联碱项目A8号界桩顶,其高程为3.778m,具体位置已出钻孔位置图。

二、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拟建场地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临港工业区内,场地原为渤海湾潮间带滩涂,于2001年开始进行人工冲填,冲填完毕后在冲填土上填垫一层素填土,然后进行真空预压处

-2-

理,勘察期间该场地真空预压处理刚刚结束。

场地地势较平坦,各孔孔口标高介于2.97~2.05m之间。 (二)场地地层分布及土质特征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该场地埋深65.0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成因年代可分为以下8层,按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为17个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之:

1、人工填土层(Qml)

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3.50~5.00 m,底板标高为-1.12~-2.44 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素填土(力学分层号1a):厚度为2.00~3.30 m,呈褐色、褐灰色,软塑~可塑状态,由粘土、粉质粘土组成,含少量砖渣、石子,属中~高压缩性土。土质结构性差,欠均匀,填垫年限小于十年。

第二亚层,冲填土(力学分层号1b):厚度为0.90~2.10 m,呈褐灰色,软塑状态,由砂性大粉质粘土、粉土、粘土组成,属中压缩性土。冲填年限小于十年。

2、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Q42m)

厚度12.80~14.00 m,顶板标高为-1.12~-2.44 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4个亚层。

第一亚层,淤泥质粘土(力学分层号2a):一般位于埋深约4.50~7.50m,厚度为2.50~4.10 m,呈褐灰色,软塑~流塑状态,无层理,含蚌壳、腐植物、有机质,局部夹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粘土透镜体,属高压缩性土。

第二亚层,粉土、砂性大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2b):一般位于埋深约7.50~9.50m段,厚度为0.70~3.00 m,呈灰色,中密状态,无层理,含少量蚌壳,属中(偏低)压缩性土。

第三亚层,淤泥质粘土(力学分层号2c):一般位于埋深约9.50~16.00m段,厚度为4.90~7.70 m,呈灰色,软塑~流塑状态,无层理,含少量蚌壳,局部夹粘土、粉质粘土透镜体,属高压缩性土。

第四亚层,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2d):一般位于埋深约16.00~17.50m段,厚度为1.50~2.30 m,呈灰色,软塑状态,有层理,含蚌壳,局部夹粘土、粉土透镜体,属中压缩性土。

-3-

本层土中各亚层水平方向上土质相对较均匀,分布相对较稳定。 3、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Q41h)

厚度1.50~2.30 m,顶板标高为-14.61~-15.48 m,主要由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3)组成,呈黑灰~浅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有机质、腐植物,局部砂性较大,夹粉土透镜体,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粘土透镜体。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4、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41al)

厚度3.50~6.90 m,顶板标高为-16.61~-17.56 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4a):厚度为1.50~6.50 m,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该亚层在全场地土质较均匀,分布尚稳定,水平向厚度有所变化。局部夹粘土透镜体。

第二亚层,粉土(力学分层号4b):厚度为1.50~5.30 m,呈灰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底部局部夹砂性大粉质粘土。该亚层在全场地分布欠稳定,部分地段缺失,4b亚层分布范围详见钻孔位置图。

5、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3eal)

厚度3.80~6.50 m,顶板标高为-20.81~-24.18 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粘土(力学分层号5a):厚度为1.00~6.20 m,一般为3.80~5.00m,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质粘土、粉土透镜体。该亚层在全场地土质较均匀,分布欠稳定,场地南侧(电除尘器及脱硫设备、电除尘控制楼、灰库、烟囱处)仅局部分布,大部分地段缺失。

第二亚层,粉土(力学分层号5b):揭示最大厚度为6.70 m,呈褐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本亚层水平方向上土质尚均匀,局部夹粘土、粉质粘土透镜体;分布欠稳定,仅在本场地南侧(电除尘器及脱硫设备、电除尘控制楼、灰库、烟囱处)分布,主厂房及变压器、锅炉房、渣仓处缺失,其分布范围详见钻孔位置图。

-4-

6、上更新统第四组滨海潮汐带沉积层(Q3dmc)

厚度11.00~16.30 m,顶板标高为-26.97~-28.59 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6a):厚度为0.90~7.70 m,呈黄灰~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少量蚌壳,局部夹粘土透镜体,属中压缩性土。该亚层在全场地土质比较均匀,分布欠稳定,水平向厚度变化较大,仅分布于206、207、208、211、212、217、218、219、220、224、225、226、227、228号孔处,其它地段缺失。在分布区大致呈西北厚度大,东南厚度小的趋势,尤其是206、207、208号孔厚度最大,为5.20~7.70 m。

第二亚层,粉砂(力学分层号6b):厚度为5.50~15.80 m,一般厚度为12.00~15.00m左右,呈黄灰~灰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少量铁质、蚌壳,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属中(偏低)压缩性土。本亚层在全场地土质较均匀,顶、底板埋深变化较大。

7、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Q3cal)

厚度14.80~18.60 m,顶板标高为-38.79~-43.74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7a):厚度为3.80~8.70 m,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该亚层在全场地土质比较均匀,分布较稳定,水平向顶、底板埋深及厚度有所变化。局部夹粉土、粘土透镜体。

第二亚层,粉砂(力学分层号7b):厚度为8.00~11.20 m,呈灰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蚌壳,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属低压缩性土。该亚层在全场地土质尚均匀,分布较稳定。

8、上更新统第二组海相沉积层(Q3bm)

本次勘察钻至最低标高-62.79m,未穿透此层,揭露最大厚度为5.20 m,顶板标高为-57.25~-58.89m左右,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8a):揭露厚度为2.50~5.20m,呈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蚌壳,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粘土透镜体。

第二亚层,粉砂(力学分层号8b):揭示最大厚度为1.70m,呈灰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蚌壳,属中(偏低)压缩性土。

-5-

(三)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1.一般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当子样个数≥6时,上下各舍去10%,提供界限最大值、界限最小值、算术平均值、均方差、变异系数及子样个数;当子样个数<6时,仅提供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及子样个数。

各层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详见“物理力学指标分层统计表”。 2.静力触探、标贯指标统计

标准贯入击数提供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子样数;静力触探锥尖阻力qc、侧摩阻力fs提供算术平均值如下表:

静力触探指标 力 学 分层号 1a 1b 2a 2b 2c 2d 3 4a 4b 5a 5b 6a 6b 锥尖阻力qc(KPa) 1064.7 2433.6 637.9 5779.6 767.0 1837.4 1853.0 1309.6 12183.6 1572.8 15414.0 / / 侧摩阻力fs(KPa) 41.71 27.92 13.18 81.74 13.25 31.54 27.30 24.50 120.33 35.38 217.04 / / / 最大值(击) / 9 / 13 / / 16 12 31 19 46 16 62 19 标贯试验击数N 最小值(击) / 2.5 / 7 / / 16 6 17 8 34 6 24 6 算术 平均值(击) / 6.7 / 9.8 / / 16.0 8.4 25.7 11.8 40.0 10.4 46.1 12.5 / 5 / 6 / / 1 10 3 12 3 7 49 19 子样数 7a / 3.抗剪强度指标统计 根据室内试验结果,结合各层土性质,提供埋深50.0m以上各层土直剪固结快剪指标C、Φ值(峰值)及埋深12.00m以上直剪快剪指标C、Φ值(峰值)算术平均值如下表:

-6-

直剪固结快剪 力学分层号 岩 性 直 剪 快 剪 Φ(度) 14.8 20.0 12.3 29.9 14.8 C(kPa) Φ(度) C(kPa) 1a 1b 2a 2b 2c 2d 3 4a 4b 5a 5b 6a 6b 7a 素填土 冲填土 淤泥质粘土 粉土、砂性大粉质粘土 淤泥质粘土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粉土 粘土 粉土 粉质粘土 粉砂 粉质粘土 14.6 13.0 12.5 10.2 13.2 15.8 15.0 14.2 9.3 18.0 11.0 16.0 10.1 19.7 19.8 23.0 13.9 30.8 15.9 21.3 19.9 21.5 32.4 17.4 36.3 17.5 37.3 23.9 14.5 11.0 10.8 9.2 10.3 4.分级荷重下压缩模量指标统计 提供埋深20.00m以下各层土分级荷重下的压缩模量算术平均值如下表: 力学分层号 4a 4b 5a 5b 6a 6b 7a 7b 8a 8b Es(2-4)(MPa) 9.7 22.2 7.3 24.1 8.3 24.4 11.7 30.1 9.6 21.0 Es(4-6)(MPa) 15.3 35.1 11.7 36.0 13.2 39.1 15.1 46.6 15.2 32.4 Es(6-8)(MPa) 46.1 20.1 53.6 18.7 38.8 -7-

(四)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按层位及标高提供埋深50.00m以上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如下表:

力学分层号 2a 2b 2c 2d 3 4a 4b 5a 5b 6a 6b 7a -27.80~-41.00 -41.00~-48.00 -17.20~-27.80 标 高(m) -5.00以上天然土 -5.00~-6.50 -6.50~-13.30 -13.30~-15.20 -15.20~-17.20 岩 性 淤泥质粘土 粉土、砂性大粉质粘土 淤泥质粘土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粉土 粘土 粉土 粉质粘土 粉砂 粉质粘土 fak(kPa) 80 115 80 115 130 150 170 140 170 150 200 160 三、 场地地下水概况

(一)地下水位及类型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潜水水位如下: 初见水位不明显。

静止水位埋深0.50~1.20m,相当于标高1.85~1.45m。

表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一般年变幅在0.50~1.00m左右。 (二)地下水的腐蚀性

本次勘察在201’、226’、244’号孔各取地下水样一组,进行室内水质简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场地地下水属CL-----K++Na+型中性~弱碱性水,PH值在7.19~7.82之间。水中各离子含量详见水质分析报告表。

-8-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条款按Ⅲ类环境判定,长期浸水条件下,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腐蚀介质为SO42-;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SO42-;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SO42-。干湿交替条件下,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腐蚀介质为SO42-;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强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SO42- ;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SO42-。

(三)浅层地基土渗透性

根据室内试验结合各层土性质,提供埋深12.00m以上各层土渗透系数及渗透性如下表: 力学分层号 1a 1b 2a 2b 2c (四)冻深

本场地标准冻结深度0.60m。

岩性 素填土 冲填土 淤泥质粘土 粉土、砂性大粉质粘土 淤泥质粘土 垂直渗透系数 水平渗透系数 KV(cm/s) 3.18×10-8 2.28×10-6 4.78×10-7 5.19×10-6 7.78×10-8 KH(cm/s) 1.22×10-7 2.74×10-6 6.92×10-7 2.16×10-5 8.15×10-7 渗透性 不透水 微透水 不透水 弱透水 不透水 四、 场地地震效应

(一)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属设计地震第一组。

-9-

(二)饱和粉土液化判定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本场地埋深20.00m以上分布饱和粉土及砂性大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1b、2b),根据本次勘察标准贯入试验资料,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3.4条第4.3.4-1式对其液化情况进行判定,判定结果如下表(其中N0=8):

静止 孔号 水位dw(m) 210 211 250 0.80 1.00 0.50 标贯点深度ds(m) 3.35 4.30 8.30 4.30 8.30 3.30 4.30 10.30 粘粒 含量 ρc(%) 18.6 8.1 9.2 19.5 13.2 5.0 20.7 14.5 标准贯入击数 临界值 Ncr(击) / 6.0 7.5 / / 7.3 / / 实测值 N(击) 2.5 6.0 8.0 7.0 12.0 9.0 9.0 9.0 液化 判定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分析,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本场地埋深20.00m以上饱和粉土及砂性大粉质粘土属非液化土层,本场地属非液化场地。 (三)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

根据本场地西侧联碱项目勘察37-1、87-1号孔现场波速试验结果,本场地埋深20.00m以上地基土等效剪切波速Vse=131.8~135.3m/s。根据区域覆盖层厚度(>80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判定,本场地土为软弱土,本场地属Ⅳ类场地。对建筑抗震属不利地段。

五、 桩基础评价

本次勘察资料表明,本场地埋深约16.00m以上以海相沉积层淤泥质粘土、近期人工填土等软弱土为主,该类土土质较软,强度较低且压缩性高、变形较大,结合本次拟建物性质综合分析,本次拟建物不宜采用浅基础,应采用桩基础。

-10-

由于本场地埋深约20.00~35.00m段水平向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土质分布不均,故本报告按照拟建物类型分别进行桩基础评价。 (一)桩端持力层及桩型选择 第一类、变压器

该拟建物场地位于埋深约20.00~22.00m段为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4a)在变压器位置水平方向分布较均匀、稳定,天然含水量w算术平均值为24.30%,孔隙比e算术平均值为0.67,压缩模量Es(1-2) 算术平均值为5.80MPa,标贯实测击数算术平均值为8.4击,静力触探锥尖阻力qc算术平均值为1.309Mpa,土质较好,强度较高。可作为本次拟建变压器基础的桩端持力层。可将桩端置于埋深约20.50m左右,标高-18.00m左右。可采用预应力管桩。

第二类、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

在该类拟建物位置位于埋深约30.50~44.00m段(局部顶板埋深较大达37.50m)为上更新统第四组滨海潮汐带沉积层粉砂(力学分层号6b)水平方向分布土质较均匀,天然含水量w算术平均值为21.10%,孔隙比e算术平均值为0.62,压缩模量Es(1-2) 算术平均值为16.50MPa,标贯实测击数算术平均值为46.1击,土质较好,强度较高。可作为上述拟建物基础的桩端持力层。

由于该亚层在汽机房位置顶板埋深起伏较大,介于30.00~37.50m之间,故不宜采用预应力管桩,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可将桩端置于埋深约38.00~40.00m段,标高-35.50~-37.50m段。

在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位置该亚层顶板尽管亦有所起伏,但是起伏相对较小,顶板埋深介于30.00~33.80m之间,可以考虑采用预应力管桩,可统一将桩端置于埋深约32.50m左右、标高-30.00m左右,但是应注意会出现截桩、接桩现象,建议优先采用钻孔灌注桩,可将桩端置于埋深约35.00~40.00m段,标高-32.50~-37.50m段。

第三类、电除尘器及脱硫设备、电除尘控制楼、渣仓

在该拟建物(设备)位置位于埋深约20.00~30.00m段土层水平向变化较大,同层位岩性、岩相变化较大,选取同一桩端持力层比较困难,但位于埋深约20.00~21.00m段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4a)分布尚

-11-

稳定,可以做为该类拟建物(设备)的桩端持力层,可采用预应力管桩,可将桩端置于埋深约20.50m左右,标高-18.00m左右。也可采用钻孔灌注桩,将桩端置于埋深约26.50m左右,标高-24.00m左右,但应注意桩端处岩性、岩相不同,单桩承载力会有所差异。 第四类、烟囱

第一桩端持力层:在该拟建物位置位于埋深约26.00~30.00m段分布为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粉土(力学分层号5b),该层土在该拟建物位置水平向分布较均匀、稳定,天然含水量w算术平均值为22.30%,孔隙比e算术平均值为0.64,压缩模量Es(1-2) 算术平均值为15.20MPa,标贯实测击数算术平均值为40.0击,静力触探锥尖阻力qc算术平均值为1.541Mpa土质较好,强度较高。可作为该拟建物基础的桩端持力层。可采用预应力管桩,可将桩端置于埋深约27.00m左右,标高-24.50m左右。

第二桩端持力层:在该拟建物位置位于埋深约30.00~41.00m段分布为上更新统第四组滨海潮汐带沉积层粉砂(力学分层号6b),在该拟建物位置水平方向分布较均匀、稳定,天然含水量w算术平均值为21.10%,孔隙比e算术平均值为0.62,压缩模量Es(1-2) 算术平均值为16.50MPa,标贯实测击数算术平均值为46.1击,土质较好,强度较高。亦可作为该拟建物基础的桩端持力层。应采用钻孔灌注桩,将桩端置于埋深约32.00~40.00m段,标高-29.50~-37.50m段。

第五类、灰库

第一桩端持力层:在该拟建物场地位于埋深约20.00~23.50m段为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4a)水平方向分布较均匀、稳定,可作为本次拟建物基础的桩端持力层。可将桩端置于埋深约22.00m左右,标高 -19.50m左右。可采用预应力管桩。

第二桩端持力层:在该拟建物位置位于埋深约23.50~30.00m段分布为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粉土(力学分层号5b),该层土在该拟建物位置水平向分布较均匀、稳定,亦可作为该拟建物基础的桩端持力层。可采用预应力管桩,将桩端置于埋深约25.00m左右,标高-22.50m左右。

各拟建物建议桩端持力层、桩型及桩端标高详见下表:

-12-

拟建物 建议桩端持力层 力学分层号 4a 建议桩型 建议桩端标高(m) -18.00 -35.50~ -37.50 -30.00 备注 预应力管桩沉桩以标高控制为主。 若采用预应力管桩应注意持预应力管桩 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 力层顶板起伏对沉桩的影响,会出现截桩、接桩现 钻孔灌注桩 -32.50~ -37.50 象,以贯入度(压桩力)结合标高控制沉桩。建议优先采用钻孔灌注桩。 电除尘器及脱硫设备、电除尘控制楼、渣仓 4b、5a、5b 钻孔灌注桩 -24.00 桩端处岩性、岩相不同,单桩承载力会有所差异。 4a 预应力管桩 -18.00 预应力管桩沉桩以标高控制为主。 变压器 预应力管桩 汽机房 6b 钻孔灌注桩 6b 5b 烟囱 6b 预应力管桩 -24.50 钻孔灌注桩 -29.50~ -37.50 -19.50 采用5b亚层做为桩端持力层,采用预应力管桩,应以贯入度(压桩力)结合标高控制沉桩。 4a 灰库 5b 预应力管桩 -22.50 预应力管桩施工时应以标高控制沉桩。 预应力管桩施工时应以贯入度(压桩力)结合标高控制沉桩。 (二)桩基参数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DB29-110-2004),按层位及标高提供预应力管桩、钻孔灌注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如下表:

-13-

力学 分层号 预应力管桩 标 高 (m) 岩 性 qsik (kPa) 16 40 21 38 50 55 70 55 73 55 85 qpk (kPa) 1600 1400 3200 3300 钻孔灌注桩 qsik (kPa) 18 40 19 36 45 50 60 50 65 50 70 qpk (kPa) 750 400 750 800 2a -5.00以上天然土 淤泥质粘土 2b 2c 2d 3 4a 4b 5a 5b 6a -27.80~-41.00 6b 粉砂 -17.20~ -27.80 -5.00~-6.50 -6.50~-13.30 -13.30~-15.20 -15.20~-17.20 粉土、砂性大粉质粘土 淤泥质粘土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粉土 粘土 粉土 粉质粘土 注:钻孔灌注桩qpk值仅适用于孔底回淤土厚度≤10cm 。

(三)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估算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DB29-110-2004),选取典型钻孔资料,用物性法按上表参数对预应力管桩、钻孔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进行估算,估算条件及结果如下表:

-14-

持力层 拟建物 力学分层号 变压器 汽机房 除氧间 煤仓间 锅炉房 6b 钻孔灌注桩 4a 6b 桩型 桩顶 桩端标高(m) 标高(m) Φ=0.40 783.5 Φ=0.50 1042.2 Φ=0.60 2900.2 Φ=0.70 3427.5 Φ=0.50 2456.4 Φ=0.60 3014.6 219 -36.0 36.00 Φ=0.70 3561.0 Φ=0.40 782.0 Φ=0.50 1040.3 5a 4b 1.00 -24.0 25.00 钻孔灌注桩 1.00 -24.0 25.00 1.00 -24.0 25.00 Φ=0.50 1271.1 Φ=0.60 1544.2 Φ=0.50 1404.4 Φ=0.60 1720.6 Φ=0.50 1323.2 Φ=0.60 1623.2 Φ=0.40 814.4 Φ=0.50 1080.8 225 Φ=0.50 1305.0 Φ=0.60 1584.9 Φ=0.50 1955.1 Φ=0.60 3123.4 Φ=0.70 3687.9 Φ=0.40 885.9 Φ=0.50 1170.2 Φ=0.40 1317.1 Φ=0.50 1772.1 244 247 234 233 234 桩长(m) 桩径(m) Quk(kN) 孔号 203 208 预应力管桩 1.00 -18.0 19.00 钻孔灌注桩 0.00 -36.0 36.00 预应力管桩 0.00 -30.0 30.00 电除尘器及脱硫设备、电除尘控制楼、 4a 预应力管桩 1.00 -18.0 19.00 5b 247 4a 渣仓 5a 5b 烟囱 6b 4a 灰库 5b 预应力管桩 1.00 -18.0 19.00 钻孔灌注桩 1.00 -24.0 25.00 预应力管桩 -0.50 -24.5 24.00 钻孔灌注桩 -0.50 -35.5 35.00 -19.5 20.00 预应力管桩 0.50 -22.5 23.00 注: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Quk/2

-15-

六、结论与建议

1、本次勘察资料表明,本场地埋深约16.00m以上以海相沉积层淤泥质粘土、人工新填土为主,土质较软,强度较低,变形较大,结合本次拟建物性质综合分析,本次拟建物应采用桩基础,各拟建物建议桩端持力层、桩型、桩端标高及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详见桩基础评价部分。

2、设计单桩承载力应结合试桩结果综合确定。

3、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若采用预应力管桩时应注意粉土(力学分层号4b)对沉桩的影响,建议采用合适的沉桩设备,并保证桩身有足够的强度,确保顺利沉桩。预应力管桩施工时应选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及施工顺序,防止产生挤土效应。

4、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注意做好护壁及孔底回淤土的清理工作,以确保成桩质量。

5、由于场地表层土质较软,且本次拟建物基础埋深均较大,开槽过程中应做好放坡护壁工作,防止由于土的位移变形造成基础桩的偏位。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