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宗气下陷证探析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中医中药 2011年8月第18卷第24期 《医学衷中参西录》宗气下陷证探析 余在先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本文欲探讨宗气下陷证的实质。通过对宗气的生理功能及宗气下陷证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病例治疗的综 合分析,认为宗气下陷证与肺气虚衰密切相关,宗气下陷证即是以肺气虚衰为主的脏气功能不足,值得进一步探讨 和研究。 【关键词】宗气下陷证;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理论 【中图分类号】R2—0 【文献标识码】B 宗气下陷证,历代医家论述不多,唯有清代医家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有较详阐述。笔者根据宗气的生理功能 及宗气下陷证的病因病理,并结合临床,对此证欲作粗浅探讨。 1宗气的生理功能 宗气之名,出于《内经》。《灵枢・邪客篇》日:“宗气积与胸 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灵枢・刺节真邪》篇 说:“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衔,其上者,走于息道。”可 见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对维持呼吸和血脉运行有重要作用。 故内经又称宗气为“大气”,其集聚之处谓之雌 海”。又名“膻 中”。《灵枢・五味篇》说:“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命日气海。” 《灵枢・海论》说:“膻中者,为气之海。”然内经中所言大气,不 尽为宗气,亦有言外感邪气者,如《素问・热论》“……十二日 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王冰注日: “大气,谓大邪之气也。” 宗气的生成,是以肺吸人之自然界清气和脾胃从饮食中 运化而成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积于胸中。《灵枢・五味》篇 说:“谷始人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 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日气 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素问・平人气象 论》:“胃之大络,名日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 手,脉宗气也。”张锡纯说:“虚里之络,即胃输水谷于胸中,以 养大气之道路,而其贯膈络肺之余,又出于左乳下为动脉。” 又说“是大气者,原以原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 中之地为宅窟者也。”说明宗气的形成过程为:在原气的推动 下,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上归于肺,与自然界清气合成精气, 经心肺的布散作用,别出“营卫”两气之后,剩余部分,搏于胸 中,又通过胃之大络,出于左乳下(虚里)。脉宗气,就是宗气 的活动在心搏上的反映。以心主血脉,虚里为心之府故也。所 以从虚里可测知宗气的盛衰。 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 吸。故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盛衰有关。二是贯 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 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21。 《灵枢・邪客篇》说:“五谷人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 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素问・ 平人气象论》说:“……出于左乳下,其动应手,脉宗气也。盛 【作者简介】余在先(1958一),男,本科,副主任医师,从事消化内科、内镜 工作。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疾病、慢性胰腺炎等。 120中国当代医药CHINA MODERN MEDIClNE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c)-120-02 喘数绝者,其病在中,绝不至日死。”《医门法律》指出:“五脏 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我选其间。大 气一衰,则出入废,升降息,神机化灭,气立孤危矣[31392。”明代 医家孙一奎说:“宗气又叫大气,是为诸气的宗主,气聚于胸 中,昼夜运行,无稍间歇……,肺脏必因之始能呼,肾脏必因 之始能吸.营气因之始能营于中。卫气因之始能卫于外 。” 都说明宗气不仅能司呼吸,行血脉,而且能主宰全身气机的 升降出入。 2宗气下陷的病因病理 《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大气下陷之证,不必皆内伤也, 外感证亦有之。”内伤因素常见有禀赋不足,久病失治、误治、 用药耗散太过、病后失养、劳倦过度等。外感因素可见于多种 外感疾病。这些因素皆可导致宗气的不足,以至虚极自陷。宗 气位于胸中,其功能活动表现为出喉咙、贯心脉以行呼吸,具 有向上、向外的特性。言其下陷,实指宗气功能的严重不足。 《灵枢・海论》篇说:“膻中者,为气之海,……气海不足则少气 懒言。”《灵枢-五色》篇说:“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 矣。”说明宗气由虚至陷,以至衰竭,是导致人体死亡的过程。 临床上宗气下陷证最常见于某些急慢性心肺疾病、急性热病 后及过度劳累之后。 3宗气下陷的临床表现 宗气下陷常表现为:呼吸短气,或少气不足以息,呼吸不 利,努力呼吸。有似呼喘,或气息将停,语言低微,肢体酸懒, 精神昏愦,或昏然罔觉,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或六脉不 全,参伍不调。面色咣白或暗滞,面唇青紫,舌有紫斑,脘胀、 小腹下坠。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怔忡健忘。宗 气不足或下陷,司呼吸功能减弱,故见短气或少气不足以息, 语言低微.努力呼吸。行血脉功能不足则脉沉迟细弱。 4宗气下陷证的治疗 宗气下陷证治法为升补宗气。方用升陷汤(张锡纯)。方 中重用黄芪,升补宗气,因其性温燥,故以知母之凉润佐之。 柴胡、升麻、桔梗皆能助黄芪上升之力。气虚极加人参,以培 补气之本。若少腹下坠加大升麻量,若有心冷、背紧、恶寒短 气,用回阳升陷汤(生黄芪、干姜、当归身、桂枝尖甘草)。典型 病例:患者,男,咳嗽、气喘10余年。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 肿,近1月因劳累气短明显加重,时有呼吸难以接续之感,心 悸、汗出、背部恶寒。舌质淡,脉沉而弱。辨为宗气下陷证,投 (下转第123页) 2011年8月第18卷第24期 中医中药 确,颅脑外伤综合征属中医脑病范畴。为脑部外伤后脑络受 损、气滞血瘀、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肾精不足,可致脑海 空虚、精髓亏损或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或心肾不 评分。昏迷判定:①不能按吩咐动作;②不能说话;③不能睁 眼视物,患者一旦能说话或睁眼视物即宣布昏迷结束[41。治疗 后评价:显效,能说话和睁眼视物,GCS评分提高4分,瘫痪 患者能自理或基本自理;有效,睁眼或言语反应迟缓,但可以 交。其可归属于中医的头痛、眩晕、不寐、偏瘫、失语、癫痫、痴 呆等。病久可致心脾不足或气血两虚、脑失所养,痰湿内生、 浊蒙清窍。故笔者选用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等疗法。疗效明 显。针刺主要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水沟穴的功能是 醒神开窍,清热熄风,对偏瘫后昏迷不醒的患者有很好治疗 作用。针刺内关、百会、四神聪、涌泉、三阴交、合谷、廉泉、足 三里、曲池、绝谷等穴位,可以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 邪的功效,比液体疏通血管法更可靠,因为针刺可以增加脑 灌注量,改善脑循环,针刺治疗方法中例举的穴位都能改善 服从命令,GCS评分提高1~3分,瘫痪患者有所改善;无效, GCS评分没有显著提高。瘫痪患者没有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5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 检验,率的比较用xz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的疗效 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疗效的比较(//,) 脑组织中氧和血红蛋白的饱和度及血流量,减轻脑组织的损 害,促进脑组织的代谢能力,从而促进机体代谢 。推拿具有 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等作用,更加利于患者的恢复。穴位注射 改善脑循环和营养脑细胞、促进苏醒的药物,有利于药物的 吸收,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因此颅脑损伤后偏瘫的患 注:与对照组比较, O.05 者应该尽早使用针灸加穴位注射疗法,有利于患者意识、语 言、运动能力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从统计资料上看,针灸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2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变化比较 推拿加穴位注射对颅脑外伤引起的偏瘫的临床疗效较为理 想,因此,我们以后要加强针灸加穴位注射对颅脑外伤引起 的偏瘫的机制研究,加大临床应用力度。 【参考文献】 【1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fM】.6版一E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4—226. [2】黎介寿,吴孟超,黄志强.普通外科手术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5:120—122. 见表2。 表2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变化比较(n) 组别 万 —j — ——广— 对照组28 2 10 —__§—— —— —— ——广 5 5 4 3 3 10 【3】陈建良,何升学,吕文,等.针刺在开颅术中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叨. 中国针灸,2003,23(4):321—418.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 社.1994:35—37. 注:两组比较.P均<O.O5 从表2可以看出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 照组。 [5】5单爱军,尹卫,王照康,等.针刺对严重脑损伤患者脑血流灌注及脑功能 活动的影响f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312—319. [6】何升学,陈建良,吕文,等.针刺穴位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IL— 3讨论 颅脑外伤是指在外力的打击下,造成颅骨骨折,脑挫裂, 颅脑血肿,之后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引起继发性缺血缺 slCAM一1含量的影响[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4,3(2):320— 321. 氧。从而引发偏瘫,颅脑损伤后发生偏瘫的发病机制还不明 (上接第120页) 以升陷汤加人参。黄芪30 g,人参10 g,知母10 g,柴胡6 g, (收稿日期:2011-03—28) 篇》:“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 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全身血脉虽由心所主,但其运行 桔梗6 g,升麻6 g,水煎服,日1剂。7剂后,诸证好转,仍有 背部恶寒,原方加附子6 g,干姜6 g,继服1周而趋平稳。 5讨论 必赖肺气的推动和调节。在病理上,一旦肺气虚衰。不仅呼吸 功能减退,而出现呼吸短气或少气不足以息.而且血脉运行 失其推动,表现为心悸、脉微细或参伍不调。还可出现其他脏 祖国医学对宗气的实质无明确定论。张锡纯认为:“独名 为大气者,诚以其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包举肺外,司 呼吸之枢机。”对于宗气下陷,现代有人认为,为心肺之阳气 严重不足i41。宗气下陷的病因,有认为是因心、肺、脾、胃及肾 气虚、过劳等所致[51。笔者通过对宗气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及 其临床治疗的分析,认为宗气下陷与肺气虚衰密切相关。宗 者,尊也,主也。是对宗气宗主功能的概括。在生理上,肺主 气,朝百脉,一身之气及呼吸之气皆由肺所主。“诸气皆属于 肺”(《灵枢・五脏生成篇》)。全身血液都通过经脉而汇聚于 肺,通过肺的呼吸、宣发而输布于全身,如《素问・经脉别论 腑的气机升降失常如中气不足或下陷见脘腹坠胀等。在治疗 上,升补宗气即能增强肺的功能。由此可见,宗气下陷证即是 以肺气虚衰为主的脏气功能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31—51. [2印会河.2】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57. 【3】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各家学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 [4]周午平.试论宗气下陷叫.中医杂志,1981,22(3):8. [5]赵文明,黄珂.张锡纯大气下陷学术思想探讨[J].中医研究,2008,21(6): 4-6. (收稿日期:2011-07—14) CHINA MODERN MFDICINE中国当代医药123